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尹瑋)最近什麼電視劇最火?根據新上線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公布的數據,央視一套播出的《澳門人家》位列榜首。該劇編劇是《長沙晚報》的老讀者、老作者、老朋友——梁振華。
提起梁振華,長晚的忠實讀者應該對這個名字很熟悉。1997年,這位年僅20歲的邵陽小夥就在《長沙晚報》上發表了小說處女作《大三前輩年明》。2001年,國足首次闖入世界盃決賽圈,梁振華又應邀在《長沙晚報》上開設《梁心發現》專欄。
回憶起這段歲月,梁振華不無感慨地說:「感謝《長沙晚報》。此刻,我的眼前漸漸映射出自己過去的身影——在一個雨天奔向校園裡的報亭,一口氣買下5份登載了自己處女作的《長沙晚報》;記不清多少次乘坐106路公交車,從河西晃悠到蔡鍔路,把一篇篇謄寫得工工整整的文章送到副刊部夏瑞虹老師、奉榮梅老師的手中;為世界盃寫專欄,整整一個月『神志恍惚』的日子裡,每天一邊擠在詩人歐飛廉的屋子裡看球,一邊在手機中聽從許參楊老師『毫不留情』的催促,然後慌慌張張鑽進桃子湖的網吧敲敲打打,趕在0點前發完郵件……」
如今的梁振華,已經成長為新銳學者、作家和著名影視編劇、製片人,主創的影視作品就有《暴風眼》《怪你過分美麗》《熱血傳奇》《三生三世枕上書》《思美人》《神犬小七》等,多達數百集。正在央視熱播的《澳門人家》,就是他的最新力作。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央視、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早就有計劃創作一部紀念澳門回歸的電視劇,要求「在反映歷史變遷的同時也能傳遞澳門精神,喚起家國情懷」,屬於「命題作文」。不過此劇最開始並不是找的梁振華來寫,等他接手的時候已經是去年6月的事了。此前的幾版方案總難令人滿意,梁振華相當於要從零開始創作,而留給他的時間又很短,再加上此劇的特殊意義,種種因素疊加,他的創作壓力非常大。但因為該劇與自己的創作思想和興趣相吻合,他還是毫不猶豫地接下來總編劇的任務。
萬事開頭難,可一旦確定了整體思路,接下來的具體工作就好辦多了。這部劇要求把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描寫到,傳統寫法有好多種。比如寫澳門風雲人物,這種宏大敘事是一種思路,又或者採取多線並進的方式描寫數個大家族,這又是一種思路。但梁振華總覺得,這麼寫格局看起來是大了,其實離老百姓的生活有些遠。最後他從電影《歲月神偷》獲得了靈感,就從一戶平凡人家入手,以小人物架構大時代,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澳門人家》。值得一提的是,《澳門人家》《歲月神偷》的主演都是任達華。
框架有了,該給主人公設定什麼背景呢?梁振華在澳門採風期間,非常喜歡當地的美食杏仁餅。他在大三巴牌坊走訪時,注意到小街巷裡有好幾家餅店,遊客絡繹不絕。靈感就在那一剎那迸發了出來——三灣斜街上的梁記餅店,電視劇的舞臺就是它了!通過這個舞臺,梁振華妙筆生花,把中葡籤署聯合聲明、香港回歸祖國、亞洲金融危機、澳門回歸祖國、非典疫情、北京奧運會、澳門回歸祖國10周年、港珠澳大橋通車等重大事件巧妙地融入故事之中。這些大事件最早可追溯至1987年,甚至都超出了原定的20年框架。梁振華說,這些大事件並非凌空蹈虛,而是屬於澳門人的歷史記憶,更與澳門平凡人家的生活息息相關。
從總局公布的數據來看,《澳門人家》作為一部主旋律作品深受觀眾喜愛。梁振華以小見大、將家國情懷以細水長流的方式予以呈現的寫法,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認可。
「感謝澳門這片土地給予我的靈感和觸動。如今,從歲月、土地和心靈裡生長出來的故事,終於帶著勃勃的生機,與觀眾相逢了。」梁振華感嘆道,「這是創作者尤為愜意的榮耀。這份榮耀,盛開於漫長而寧靜的文字旅途,也綻放在一程程與大地、山海、星光相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