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戰爭:東溪穿插成為經典戰役,細想卻令人後怕

2020-12-15 歪史正說

1979年的對越反擊戰期間,我軍出動了29個陸軍師,在10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展開了全面自衛反擊。雖然,整場戰爭只持續了28天,卻大量地殺傷了越軍的有生力量,即打擊了越軍的囂張氣焰,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國不可小覷的軍事力量。

整個對越作戰期間,我軍打出了多場經典戰役,其中東溪穿插戰是一次非常經典的用現代化武器——坦克進行敵後穿插的戰鬥,因此在戰後很長時期內廣受關注,好評不斷,並對中國軍隊多兵種合成進攻的理論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不過,如果你仔細分析會發現,此戰打得相當驚險,細想令人後怕。

穿插迂迴,分割包圍,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是我軍長期戰鬥中總結出來的經典戰術。不僅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例次對外戰爭也屢建奇功。比如抗美援朝時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奔襲73公裡,穿插至三所裡切斷了美軍的退路;對印反擊戰時的克朗節雪火突擊等。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我軍也精心計劃了一場穿插作戰,不過這次解放軍,不再是只依靠雙腿,而是利用了現代化武器坦克。

既然用坦克打穿插肯定要選擇易於坦克車通過的線路,然而越南早已經料到我軍會出動坦克,因此在有大路通行的復和修築了大量的工事,形成了縱深防禦體系,並部署了重兵。為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我軍選擇了一條牛車小道進行穿插。這就是從布局關出發走一條寬只有3米左右的土路,突破靠松山防禦,直插東溪。

實戰中以43軍坦克團1營為尖刀猛打猛衝,沿途一路急進,毫不戀戰,成功翻越靠松山,僅用3個小時便將坦克開到了東溪。此次突襲穿戰鬥,完全出乎敵人的意料。然而,當坦克1營到達東溪後,後續步兵和坦克團主力卻被在靠松山一線的崎嶇山路上遭到了反應過來的越軍頑強阻擊,不但犧牲了多位團職以上的高級指揮員,也耽誤了大量時間,使得坦克1營獨立防守東溪長達4個多小時之久。

坦克1營佔領東溪後,卻沒有步兵隨同作戰,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孤軍深入,如果不是越軍驚慌失措,自亂陣腳,單靠坦克1營如何能守住東溪?越軍只需調集部分兵力就可對坦克1營進行合圍,如果再分兵向靠松進行增兵,那我軍不但損失將進一步擴大,而且極有可能導致東溪穿插的徹底失敗。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我們看到實戰中,越軍首先想到的是炸開班翁水庫,利用水障區阻止我後續部隊向東溪挺進,然後才慌忙的改變了兵力部署,不過為時已晚。東溪穿插的成功,使得我軍切斷了高平以西的鐵路,完成了迂迴任務,為前線我軍主力圍殲越軍造成了非常有利的態勢。

相關焦點

  • 中越戰爭:這位師副政委曾身經百戰,卻倒在了戰鬥打響的第一天
    劉鳳雲隨東野5縱參與了後來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1949年全軍整編,5縱改編為第四野戰軍第42軍。後來第42軍沒有打過長江,而是留在河南剿匪。抗美援朝戰爭打響後,一直在東北搞生產的第42軍被編入第13兵團,第一批入朝作戰。劉鳳雲跟隨部隊在韓戰的第一次戰役中,和戰友們一起在東線黃草嶺地區,頑強阻擊強大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
  • 東溪穿插,傷亡6位師團幹部,對越作戰僅一例:因天線暴露?
    作者:朱炳東 1979年2月17日6時40分許,42軍126師在43軍坦克團的引導下,向越南東溪實施穿插作戰。43軍坦克團1營提前15分鐘佔領東溪,勝利完成作戰任務,成功切斷了4號公路,為跟隨的42軍坦克團搭乘42軍124師步兵經側翼向高平迂迴,圍殲高平之敵打下基礎。
  • 中越戰爭:兩桶壓縮餅乾救了一個連隊,倖存老兵感念至今
    但是,有些擔任穿插的部隊,為了保證按時穿插到位,只攜帶了少量壓縮餅乾等食物,結果在穿插過程中,由於後勤通路被越軍切斷,造成斷糧數日,高平戰役中,各穿插部隊皆遭遇了這一情況。高平戰役,我軍擬定了南北對進的策略,以41軍為北集團,以121、123師進行雙層迂迴,穿插到高平側後,斷敵退路,阻敵增援。
  • 迂迴穿插戰術在高技術戰爭中還有用武之地嗎?
    原因顯而易見:迂迴穿插的適用對象沒變,可以使用的手段還更多了。 在戰爭中,有一條原則並不因為技術進步而改變。那就是無論攻還是防,都必然要確定出主要作戰方向,特別對於防禦者而言。因為兵力是個緊缺資源,它永遠入不敷出。防東邊則西邊薄弱,防南面則北面空虛。如果處處設防則處處不防。
  • 中越戰爭秘聞:武元甲最後一次來中國做了什麼?卻改變世界歷史!
    曾是 越法戰爭和越美戰爭的重要軍事指揮官,而他生前最後一次來中國做的一件事更是改變世界歷史!從武元甲青年時期來看,他並未接受過系統軍事培訓,也不是胡志明心中越南武裝力量領導人的第一人選。當時越南內部的一些專業軍事人才本來有可能執掌未來的越軍,但是卻在戰爭中犧牲,由於軍事人才相繼犧牲,年輕的武元甲只能臨危受命,秀才出身的武元甲正式負責越共的軍事工作。
  • 中越戰爭中,越南傷亡人數是多少?真實數據令人震撼
    那麼,在這場戰爭中,中越雙方真實傷亡如何呢?真實答案足以讓後人震驚。 一、中越兩國深厚淵源 越南位於中國西南邊陲,曾經一度是我國的友好鄰邦。遙遠的古代歷史暫且不說,就說近現代時期,中國曾給予越南方面巨大的幫助。尤其是越南抗法、抗美戰爭中,中國可謂是拼盡全力為它提供各種無條件的幫助。
  • 中越戰爭,越軍做了什麼?許世友發怒:用火狠狠的燒
    在1979年2月17日發生了一場中越戰爭,我方稱之為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為越中邊界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越軍在蘇聯的支持下,號稱「南亞小霸王」,對我方多次發起挑釁。
  • 中越戰爭:這個人是我軍恥辱,戰場上被嚇得抱頭髮抖
    在越北的高平戰場,43軍坦克團的任務是快速穿插至東溪撕開口子,切斷4號公路,為友軍全殲高平守敵創造條件。 之所以把突破口選在東溪是有原因的。
  • 沒這件東西中越戰爭打不贏:電影《芳華》中的壓縮餅乾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一談戰爭就是沉重話題,我自己都累。今天就寫點輕鬆地,蹭蹭《芳華》的熱點!中越戰爭的法寶761壓縮餅乾。這是可以用來砸敵人的餅乾。聽薩沙說一說吧。在前三次戰役期間,志願軍基本吃不到熱飯,只能吃冷水加炒麵。這玩意偶爾吃一二天也許還行,天天吃沒有人受得了。
  • 解放軍106輛坦克向高平穿插,衝殺70公裡殲敵135人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時,廣州軍區制定了以步兵、裝甲兵、炮兵組成快速梯隊,突破邊境後向敵縱深實施大穿插、大包圍的作戰方案,意圖一舉全殲高平守敵越軍步兵346師,速戰速決,速殲速回。根據軍區制定的作戰方案,第42軍坦克團在戰役第二梯隊序列中打前鋒,突破布局關後隨第一梯隊跟進,從嫩金山方向加入戰鬥,沿4號公路向高平奮勇突擊,引導並支援步兵、炮兵殲滅守敵,穿插路線全程約70公裡。第42軍坦克團前身為1952年10月組建的步兵第124師戰車團。
  • 中越戰爭,我國也用了三光政策,這是怎麼回事?
    中越戰爭,我國也用了三光政策,這是怎麼回事?我們都知道,在抗日戰爭中,無數的老百姓都在戰爭中失去生命,導致這樣的原因,都是因為慘絕人寰的日軍,實行了「三光政策」!日軍每次到達一個地方,便開始進行殺光、搶光以及燒光,這就對我國老百姓造成了極大的上海,但是在中越戰爭的時候,我軍也用了三光政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戰役
    長勺之戰(公元前684年)魯國以一比十人數比例打敗齊國的戰役,以後發制人、敵疲再打的防禦原則取勝而著稱,成為春秋史乃至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泓水之戰(公元前643年)此戰規模雖不大,但是在中國古代戰爭發展史上卻具有一定的意義,宋國在泓水之戰戰敗後淪為二流國家,未能在歷史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中越戰爭:乘坦克向敵陣衝擊的兩名步兵副團長,一傷一亡
    靠松山是越南東溪著名地標,以險峻和曲折的盤山道而聞名,正所謂「靠松山,靠松山,一條蛇道往上盤,崎嶇道路彎連彎,懸崖峭壁兩邊懸。」按常理來講,這樣的地形並不適合坦克部隊行進和戰鬥,但是正因為如此,才更顯突然。
  • 真實的戰爭:韓戰中的第五次戰役(七)
    直到今天,誰也無法否認,在韓戰第五次戰役中,我軍蒙受了重大損失,其實簡單地看一下雙方的兵力部署,你就會發現中朝方的兵力分配中出現了大問題:由西海岸至春川,我方一線部署有北韓1軍團(相當於2個我軍的師),志願軍65軍、64軍、63軍,加上春川正面的60軍180師,總共才12個師,約13~15萬人
  • 關於十年中越戰爭流傳有五大錯誤說法,你知道幾個呢
    說起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已經是30年前的往事,但卻是我國參加的最後一場戰爭,體現了我軍當時的軍事水平,所以坊間對此有著持久而濃厚的興趣。不過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場戰爭的具體過程和重要細節長期被遮蔽,以致出現了大量真真假假似是而非的說法,其中有些還甚為不堪,誤導了很多愛好者,對於歷史存續產生了頗為消極的影響。
  • 1979年中越戰爭,第一個打進越南老街市的精銳部隊,戰績太輝煌
    20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發動了越南戰爭,誰知深陷泥潭不可自拔,最後只能狼狽撤出越南。但是越南在取得對美作戰的勝利以後,開始逐漸膨脹,變得越來越具有侵略性,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亞洲軍隊第一強,任何國家都不看在眼裡,故而不斷在越南周邊地區攪風攪雨,妄想稱霸霸東南亞。
  • 1979年中越戰爭:侵犯邊境,搶我國土,解放軍被迫自衛反擊
    11月1日,越南在中越邊境地區製造了第一起流血事件「庭毫山流血事件」,他們甚至狂妄地叫囂: 「不光這裡是我們的,連廣東、廣西也是我們的。」1979年1月,越南軍隊宣布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在中越邊境全線加緊作戰準備,並叫喊著「隨時準備同新的作戰對象,打一場大規模戰爭」。
  • 火器時代最慘烈的戰役,戰死134萬士兵,現在紀念戰役方法很奇特
    自古以來,戰爭都會引起大量人口死亡。中國古代,安史之亂死亡人數約1300萬—3600萬(755年—763年);明亡清興戰爭死亡約2500萬人(1616年—1662年);太平天國運動死亡人數2000萬人以上(1851年—1864年)。蒙古帝國徵服世界死亡人數約3000萬—6000萬(1207年—1472年),這是古代冷兵器時代最大規模的戰爭。
  • 越南戰爭的引子:九年越法戰爭
    現在人均三千美元的越南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一萬美元,成為中等發達國家。而短短30年前,這個國家還處在連綿不斷的戰火當中。大家了解最深的戰爭肯定是越南戰爭,這是美國人的叫法,按越南人的說法應該叫抗美戰爭。
  •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
    評點金城戰役: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最後一次進攻戰役周明摘要: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也是志願軍在陣地戰階段最成功的一次進攻戰役,從而使得志願軍在勝利中結束戰爭,使得中朝方面在談判中贏得了先機,那麼這場戰役為什麼要以韓軍為目標?為什麼能在陣地戰中取得這樣輝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