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創新幫扶模式 秀珍菇栽培示範基地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2020-12-25 定安新聞網

  完善精準扶貧機制 創新幫扶模式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定安:多措並舉讓農民腰包鼓起來

  定安縣黃竹鎮白石嶺村貧困戶周太通過養雞脫貧。 黃祥 攝

  「既能學到種植技術,增加收入,還能照顧家庭,發展村集體經濟就是好!」11月19日,在定安縣富文鎮大裡村秀珍菇栽培示範基地,一朵朵小小的秀珍菇覆蓋在菌包上,茂盛生長,村民羅海榮一邊摘菇,一邊感慨地說道。

  村集體經濟的壯大,讓越來越多村民過上了好日子。作為實施精準扶貧策略,引導農民就業、提高貧困人口收入的具體實踐,富文鎮大裡村秀珍菇栽培示範基地的創建僅僅是定安縣大力推進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定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制定並出臺系列文件,完善精準扶貧機制;同時,依託當地自然資源優勢,以「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扶貧項目產業化,扶貧資金股份化」等創新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讓農民腰包鼓起來,讓農村經濟富起來,為定安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添火加薪」。

  創新幫扶模式

  拓寬村民致富路

  「真心感謝政府的幫扶和帶動,讓我們快速摘掉『貧困帽』,而且還鼓勵我們入股村集體產業合作社,小康的目標不難實現呢。」羅海榮是村裡的貧困戶,原本只靠丈夫在外打零工維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子過得十分困難。

  今年6月,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脫掉「空殼村」的帽子,定安縣富文鎮大裡村委會發展起村集體產業——秀珍菇種植,羅海榮也因此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當上秀珍菇種植工。

  據了解,長期以來,受「空殼村」問題的影響,定安當地許多鄉鎮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為此,近年來定安縣轉變思路,利用各級財政扶貧資金,合力推進富文鎮大裡村等9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建設。

  同時,為每個村配套產業發展資金,由村委會將資金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通過獲取分紅方式,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地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也為農民增加收入拓寬了路子。

  「一直以來咱們村裡缺少支柱產業,農民的收入來源單一而又零散,政府大力提倡的『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幫扶模式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不但盤活了村集體經濟,村民們致富有了盼頭,創業積極性也高了起來呢!」大裡村黨支部書記葉學堅興奮地說道。

  「富文鎮大裡村秀珍菇栽培示範基地的創建,取得了良好經濟成效,為當地貧困戶的就業和創收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下階段縣委、縣政府將加大扶持力度,幫助基地擴大生產條件,讓更多村民快速脫貧致富。」定安縣扶貧辦主任王旭表示。

  實施產業扶貧

  村民腰包鼓起來

  在定安縣龍門鎮石坡村裕軍養雞專業合作社內,負責人莫裕軍的電話響個不停。「富硒閹雞的品質好,市場需求量非常大。眼下春節旺季還沒到,要上門收購的電話就已經非常多了。」作為合作社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當地養雞大戶,莫裕軍一直對富硒閹雞產業充滿信心。

  「加入富硒閹雞養殖產業隊伍,不但早早實現脫貧,家裡還蓋起了樓房,開起了小轎車。」從一名貧困戶,到村裡專業養雞戶的代表之一,定安縣龍門鎮石坡村村民莫錦迫的日子一天天滋潤起來。

  定安縣委書記陳軍表示,定安將依託富硒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讓富硒產業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新源泉。

  藉助品牌優勢,實施產業扶貧,讓扶貧項目產業化是定安推進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2016年以來,定安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將定安黑豬、定安鵝、富硒香米、富硒閹雞等特色品牌與扶貧工作相結合,投入特色產業資金,重點扶持貧困人口種養富硒大米、定安黑豬、黑山羊、富硒閹雞等優質經濟作物和特色畜禽。同時,鼓勵致富帶頭人發揮積極作用,影響和號召更多農戶加入產業脫貧行列。

  「產業扶貧的模式讓現有的優勢產業和貧困戶利益有效結合起來,使得貧困戶有了可持續性的收入,也讓合作社、致富帶頭人、企業實現抱團發展,更好地把扶貧資金投入到發展扶貧產業組織化經營上,為當地產業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驅動力。」定安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蔚表示。

  依託資源優勢

  因地制宜助增收

  11月19日清晨,在定安縣定城鎮秀龍坑村芋頭基地裡,農戶唐南飛已經在為即將到來的香芋種植期做準備。

  「今年新型香芋收成不錯,價格也好,所以接下來我打算加大種植面積,爭取明年收入翻番。」唐南飛是秀龍坑村貧困戶,今年初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幫扶下,嘗試種起了新型香芋品種。沒想到個頭大、產量高、生長期短的新型香芋品種十分受市場歡迎,嘗到「甜頭」的唐南飛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一直以來,秀龍坑村所處的龍州洋就是傳統的芋頭種植區,這裡田洋肥沃,澆灌方便,但卻未形成產業化,經濟效益一直也起不來。

  2016年,在定安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定城鎮根據鎮情實際,因地制宜,依託當地傳統芋頭種植區資源和產業優勢,在穩定發展「八月紅」芋頭種植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引進新型香芋種苗,從而培育壯大芋頭特色優勢產業。

  「定安自然資源豐富,產業特色鮮明。如何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讓更多農戶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是當前扶貧工作的重點。」定安縣扶貧辦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延伸產業鏈等方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從而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增強百姓的幸福感。(本版策劃:洪寶光 撰稿:容朝虹 符煥國)

相關焦點

  • 「秀珍菇之鄉」的嬗變
    從昔日的貧困村,到現在的「秀珍菇之鄉」,到未來的「菇姑農莊」,這個原本不起眼的鄉村正在發生「破繭成蝶」的變化。  「女狀元」種下「致富菇」  下長治村秀珍菇種植產業發達,因此有中國「秀珍菇之鄉」、中國最大秀珍菇栽培基地之稱。在下長治村,「種菇女狀元」黃鑾英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就和秀珍菇打交道,被村民們稱為「菇姑」。
  • 臺江縣老屯鄉:秀珍菇產業助貧困戶脫貧
    臺江縣老屯鄉:秀珍菇產業助貧困戶脫貧 發布時間:2019-09-05 14:34:36      來源:黔東南日報   打包、灌料、裝袋…8月
  • 湖北:秀珍菇栽培技術實現新突破
    本網訊(記者 劉懷瀛)日前,湖北荊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應華告知記者,繼香菇工廠化、智能化、周年化種植獲得成功後,通過不斷摸索,秀珍菇工廠化、智能化、周年化種植試驗在重慶基地一舉獲得成功。    據介紹,秀珍菇工廠化、智能化、周年化、塑料大棚種植新技術的優勢在於:    1、分期投資優勢;前期投資按照普通大棚投資加增溫設施投資少於2.5萬元左右,通過秋、冬、春三季種植獲利後增加投資,達到保溫降溫的效果
  • 栽培秀珍菇的好方法
    秀珍菇也叫做黃白側耳、環柄側耳、袖珍菇,是一種味道非常鮮美的食用菌,在很多地方都有栽培,今天小編想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栽培秀珍菇方法。一、栽培時間春天栽培時,最好的栽培時間在2月份-3月份;秋天栽培時,要在5月份-8月份。二、栽培場地秀珍菇的菇房要選在沒有汙染源,通風好的地方。
  • 秀珍菇栽培管理技術
    1.生長特性1.1營養料: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子殼、闊葉木屑、甘藍渣和農作物秸稈,輔料是麩皮、米糠、石膏、石灰等。1.2溫度:秀珍菇菇絲生長溫度2~35℃,但以24~26℃為最適;子實體生長5~30℃之間,以10~26℃為最適。各地可根據氣候,選擇合理栽培季節,一般均可出菇生長。
  • 關嶺:小小秀珍菇 帶來大效益
    一旁操著剪刀嫻熟剪摘秀珍菇的羅妹芬高興地插話。 在她們身邊的菌菇架上,整齊擺放著精心種植的秀珍菇菌包,正是眼前一個個秀珍菇,給月亮灣村許許多多像陳芬、羅妹芬一樣務農活掙不到錢、外出打工照顧不了家庭、尋工作無門的農村婦女帶來了致富的希望。 兩年前,這片秀珍菇種植基地還是種著低產玉米的莊稼地和撂荒地。女工們感慨,那時候,不是在家揮鋤種地、就是外出打工養家。
  • 萬載這處「扶貧車間」迷迭香香了、農民腰包鼓了
    萬載這處「扶貧車間」迷迭香香了、農民腰包鼓了 2020-06-19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村區見聞】袁花農光互補基地150萬棒秀珍菇成熟
    【村區見聞】蘑菇撐起致富傘 袁花農光互補基地150萬棒秀珍菇成熟 「現在是出菇豐收期,我們20多人,一人一天大概能採200斤左右。」6月9日上午,記者走進袁花鎮長嘯村農光互補基地,一陣特有的菌菇味兒撲面而來,工人們正忙著採摘剛冒出頭的秀珍菇,食用菌基地負責人楊藝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
  • 甘肅武威:秀珍菇撐開「致富傘」
    「現在豬全賣掉了,家裡又開始養牛,因為養牛清閒一點,我還可以來扶貧基地打工。」徐建梅說。  原來,2017年初,頭畦村立足村情實際,將食用菌產業定為頭畦村助力脫貧攻堅的特色產業。並通過積極爭取政策扶持,引進武威萬騰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頭畦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讓更多像徐建梅這樣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我們這生產的是秀珍菇,是從浙江海寧引進的。
  • 河南太康:青菜脫水癟起來 農民腰包鼓起來
    "5月21日,在河南省太康縣王集鄉銀河盛脫水食品有限公司, 王集鄉政府鄉長應建輝扳著手指頭算了一筆經濟帳和社會帳:"如今村裡閒噴的少了,無事生非的也不見了,種菜大戶和菜農忙的更不必說了,可以說實現了青菜脫水癟起來,農民腰包鼓起來,貧困群眾富起來,婆媳關係好起來。
  • 定安大裡村駐村第一書記汪偉平帶村民發展獲點讚
    定安大裡村駐村第一書記汪偉平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帶動村民發展產業獲點讚:  「汪書記都這麼拼了,我們也不能落後」  記者 鄧鈺  特約記者 司玉 通訊員 黃榮海  8月8日,定安縣富文鎮大裡村蘑菇種植基地,朵朵如雲般的秀珍菇從菌包冒出。
  • 秀珍菇帶富一方永川人
    以聖水湖農業園區為重點,完成普通鋼架大棚400畝,新建設標準化出菇房29240平方米。「區農委以工業化思路謀劃農業發展,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據永川區農委副主任張超介紹,到去年,年種植規模1億袋,總產量5萬噸,總產值5.2億元,解決農民就地從業2000餘人,人均創收3萬元/年,種植規模佔全市70%,其中秀珍菇銷售量達90%,已成為重慶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 秀珍菇周年栽培法,農民該怎麼做,看後就明白
    秀珍菇周年栽培,既可調節市場供應,又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現將有關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一)原料選擇凡能被平菇菌絲所利用的材料,秀珍菇都能利用生長。(二)菌種製作菌種按常規製作,母種用PDA綜合培養基;原種和栽培種可選擇木屑棉籽殼培養基或麥粒基質,麥粒原種生長快,發菌效果好。
  • 武威市涼州區:「南菌北種」 秀珍菇撐開「致富傘」
    (黃帆 攝)人民網蘭州5月13日電(黃帆)在武威市涼州區韓佐鎮頭畦村食用菌產業扶貧基地的生產大棚內,頭畦村二組村民徐建梅正給秀珍菇裝袋,她說:「在這工作,一個月下來能收入2500元。現在我們家除了種地還養牛,我老公在外面打工,各方面都有收入,日子越來越好了。」
  • 秀珍菇高產栽培技術,具體實施步驟,你知道多少呢?
    各位大家好,今天小編將為您簡要介紹一下秀珍菇的高產栽培技術,具體實施步驟,您想了解,可以點擊查看。3.接種栽培品種的接種在接種室中的沒有細菌的箱子中進行。在接種前的進行工具的一個清理,取出原始的瓶塞,除去原瓶表面的菌絲,用鑷子將原始種子插入培養袋中,並將培養袋的表面薄薄地覆蓋。然後戴上衣領蓋上蓋子。每瓶原始種子可用於約50-60個培養袋。然後,在培養合適的條件後,將菌絲體裝滿袋子,然後放入秀珍菇棚中以生產秀珍菇。
  • 秀珍菇撐起「致富傘」
    夏日,在古浪縣幹城鄉為民新村秀珍菇扶貧產業基地日光溫室內,一個個菌棒整齊排列,一株株秀珍菇鮮嫩誘人,菌菇的香味在菌棚內縈繞,工人們正在採收成熟的菌菇。  脫貧致富,產業先行。2019年,甘肅正文菌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帶著技術與市場來到古浪,發展秀珍菇產業。
  • 福建省羅源縣舉辦首屆秀珍菇文化節暨菇姑農場開園活動
    福建省羅源縣舉辦首屆秀珍菇文化節暨菇姑農場開園活動發布時間:2021-01-13  來源:羅源縣融媒體中心 1月12日,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起步鎮舉辦了首屆秀珍菇文化節暨菇姑農場開園活動,縣領導劉必霖、陳啟輝、陳文出席活動。儀式上,縣委副書記劉必霖宣布羅源縣菇姑農場正式開園。
  • 【文明•故事】世界第一高橋下的獼猴桃基地!讓村民腰包鼓、生活旺
    讓村民腰包鼓、生活旺 2020-11-27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源的秀珍菇,菌菇界的「洋妞」
    除了葷菜,肉類,羅源還有一種素菜可供大家品嘗——秀珍菇。作為菌菇界的洋妞,大薈師得好好地說道說道一下它。秀珍菇又名袖珍菇,鳳尾菇包裝後的一個別沉,是鳳尾菇的未成熟子實體。目前,廣東、福建、山西、吉林等省,都栽培成功了這一菌種,羅源更是把它當成了主栽的菌種,花費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去研究培養料配方。它和其他的鳳尾菇一樣,無論在食用、栽培和產量等方面均比通常栽培的平菇有更多的優點。
  • 小小秀珍菇,撐起「致富傘」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胡巨成 通訊員 洪唱 符浩 王長江11月30日,在淮濱縣固城鄉王營村蕈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場房內,幾位村民在菌棚裡忙碌不停,採摘今年最後一茬秀珍菇。黃嘉賓之前在杭州農科院工作,2016年回家鄉投資200萬元,選址在固城王樓分場建秀珍菇種植基地。秀珍菇又名袖珍菇、小平菇,纖維含量少,味道鮮美脆嫩,營養豐富,有『菇中之極品』的美譽。栽培技術要求高,是普通菌菇價格的好幾倍,市場前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