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進口原料奶關稅上調 國內乳業或藉機漲價

2020-12-03 中國網絡電視臺

  國內洋奶粉「漲漲不休」的現象,今年仍會持續。記者昨天獲悉,從今年三月份起,紐西蘭進口原料奶的關稅將由5.8%恢復到10%,原因是前二月的紐西蘭乳製品進口量已突破中新雙方協定的配額。這也意味著,三月份後眾多依賴進口奶粉的乳製品企業成本增加,接下來乳企們可能將以此為由,掀起新一輪的奶粉漲價潮。

  進口量激增後關稅上調

  我國是紐西蘭奶粉進口大國,每年近70%的進口奶粉來自紐西蘭。記者昨天從海關總署獲悉,自2月18日起紐西蘭進口鮮奶類產品的關稅由7.5%恢復至15%。同時,紐西蘭進口奶粉的關稅將由1~2月時的5.8%恢復到10%的最惠國稅率。

  上調關稅是由於今年前二月的進口量已超過中新協定的進口標準。據海關總署解釋,至2月17日,原產於紐西蘭的脂肪含量大於1%未濃縮的乳及奶油(即原料奶)進口申報數量已達到2059.04噸,超過今年1580噸的特保措施觸發標準,因此從2月18日起,對其按最惠國稅率徵收進口關稅。

  海關總署另一份通報也稱,進口自紐西蘭的固狀和濃縮非固狀乳及奶油(奶粉)在2月29日,申報數量已達到116748.7噸,超過今年115473噸的特保措施觸發標準。這意味著,企業從紐西蘭進口奶粉的關稅將由1~2月時的5.8%恢復到10%的最惠國稅率。

  「每年年初時,進口關稅較低,所以1-2月奶粉進口企業都儘早提出申請,以搶佔配額。」資深奶業專家王丁棉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稱,近年來,我國從紐西蘭進口的乳製品數量節節攀升。以「大包粉」為例,2008年進口12萬噸,2009年漲到24.5萬噸,前年為41.5萬噸,去年是42.5萬噸。據悉,「大包粉」即是奶源,其進入國內後一般成為嬰兒奶粉產品的基粉,或者有部分乳企用作復原乳。

  預計國內奶粉年內仍有多輪漲價

  有消費者擔心,紐西蘭進口奶粉關稅上調後,將成為奶粉企業又一個漲價理由。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不排除這種可能。

  奶粉行業的漲價潮從去年底起便已見端倪。先是廣東本地乳品代表企業風行、燕塘漲價,隨後對進口奶粉依賴度高的乳企美贊臣、益力多也跟隨。其中,美贊臣以推出新品為由上調產品售價,漲幅為10%。益力多也從本月起調價,平均漲幅為10%,一排益力多的價格從先前的8.8元上調到9.8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企業本來就有漲價要求,現關稅上調正好給他們找到一個可說服消費者的理由。業內預測,今年接下來國內奶粉行業還將掀起一輪輪的漲價潮。

  「無論哪種成本上揚,該漲價的還會漲。」一位不願意公開姓名的乳品行業資深人士認為,尤其是新出的產品,沒有賣點不配合高價,反而打不開市場。「消費者就喜歡買貴的」。

  國內乳業資深人士王丁棉指出,據介紹,奶粉成本主要由運費、銷售、宣傳推廣費用、倉儲費用等構成,關稅佔比只是很小部分。「乳企漲價的目的就只有一個,保持高利潤、高毛利率。」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看到,美贊臣2011年財報顯示,該公司銷售額增長了17%,至36.77億美元,毛利率高達63%。

相關焦點

  • 奶粉進口關稅上調 評:有可能成為奶粉企業漲價理由
    【導讀】從紐西蘭進口奶粉關稅由5.8%恢復到10%,國內乳業可能藉機漲價。3月26日14點,經濟之聲聚焦:進口原料奶為什麼會造成國內奶製品的價格波動?奶粉進口關稅上調,是否將整體推高奶粉價格?
  • 關稅上調成洋奶粉漲價理由 雀巢等至少漲價10%
    雅培「質量門」事件風波未了,洋奶粉又在醞釀新一輪漲價。目前,美贊臣和雀巢已向商家下發了調價通知,全線產品漲幅分別為13%和10%,美素等其他洋品牌也可能跟進。除了傳統的「成本上漲」說辭之外,今年3月1日起,我國對從紐西蘭進口的奶粉關稅由5.8%恢復到10%,也成了洋品牌奶粉漲價的理由。
  • 兩個月用完紐西蘭進口配額 洋奶粉今年還要漲?
    兩個月用完紐西蘭進口配額,超額進口大包粉關稅急升四成  3月起,紐西蘭奶粉關稅從5.8%恢復到10%,而目前,紐西蘭乳製品佔我國全部進口量大半,業界擔心,此舉或將造成乳製品行業的進一步漲價。此外,記者同時從恆天然獲悉,將調整本產奶季原料奶收購價格,進口奶源有望繼續搶佔國產奶源市場。  按中新兩國2008年的自由貿易協議,10年內從紐西蘭進口到中國的乳製品每年關稅逐年下降。但當有關農產品進口數量超過當年限額時,我國可通過附加關稅的方式對該產品實施特殊保障措施。
  • 光明乳業部分冷藏奶價格上調5% 超市上漲"不明顯"
    光明乳業17日稱,鑑於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等成本上升原因,公司自2012年12月18日起適當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平均上調幅度為5%左右。  杭州多家超市日前已接到漲價通知,但從目前貨架出售的光明產品來看,漲價幅度並不明顯;此外,光明隨心訂客服熱線的工作人員表示:「針對訂奶用戶,漲價將從下個月開始。」
  • 紐西蘭奶源走下「神壇」 國產牛奶傳聞漲價
    多位業內專家均認為,國內乳企欠帳太多,難以成為中國媽媽信任的替代品。近期的種種食品安全事件最大的「贏家」是非紐西蘭奶源的進口奶粉品牌,比如奶源來自德國、荷蘭等地的品牌。記者在位於上海徐匯區的一家Ole's超市門店內,德國產的特福芬、喜寶奶粉等被放在顯眼位置,銷售人員說,歐洲產的奶粉一天要鋪多次貨,經常一上架就銷售一空。消費者對歐系奶粉的喜愛從淘寶指數中也可以看到。
  • 美國商品進口加徵關稅 紅酒花旗參或漲價
    羊城晚報訊記者孫晶、陳澤雲、程行歡報導:中國2日起對128項美國商品進口加徵關稅。記者巡城發現,廣州多家大型超市中的美國進口水果等產品暫未漲價。部分葡萄酒進口商則表示,加徵關稅對進口紅酒的影響比較大,零售價格預計會上浮。此外,可能漲價的還有美國花旗參,但國產花旗參價格便宜且量大,消費者可以選擇。
  • 三元光明等國內奶企再次提價
    對於價格調整的原因,三元發布的上述通告稱,緣於原料奶收購價格和包裝材料、人工成本等都在持續上漲。日前,光明集團也表示漲價主要和原奶、包裝材料價格上漲有關。光明奶製品下月將提價昨日14時,浦東新區招遠小區一戶居民介紹,從最新的光明乳業上海地區訂奶收據上看,他們家訂的光明新鮮屋純鮮牛奶(980毫升)從11月份11.9元/盒上漲到12月份的12.9元/盒。
  • 紐西蘭調高牛奶收購價,恐國內進口紐西蘭牛奶將漲價
    紐西蘭調高牛奶收購價,恐國內進口紐西蘭牛奶將漲價 隨著全球乳品交易拍賣會乳製品價格大幅上漲,紐西蘭恆天然集團宣布將2016-2017產季的牛奶預期收購價從原定的每公斤乳固體4.25元,提高到4.75元。
  • 保護國內大豆產業 印度將食用油進口關稅上調至十年來最高水平
    印度政府在周一將食用油進口關稅上調至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此舉旨在支持國內油籽種植戶。公告稱,毛棕櫚油進口關稅提高一倍,達到30%;精煉棕櫚油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40%。毛豆油進口關稅從17.5%提高到30%,精煉豆油進口關稅從20%提高到35%。同時,印度政府還將大豆進口關稅從30%提高到45%。
  • 印度上調進口關稅 馬棕油出口雪上加霜
    然而,隨後,美國和南美陸續上調大豆產量,加之東南亞棕櫚油復產,油籽豐產預期強烈,植物油價格因而振蕩下行,跌至歷史低點。  2017年,印度油脂價格水平相比2016年下滑20%—30%,跌至5年以來的低位。印度近13億人中,近三分之二依賴農業生存。數月前,印度煉油協會(SEA)已經建議政府提高植物油進口關稅,以抑制進口,減少對國內市場的衝擊。
  • 有這麼多進口奶源地為什麼中國偏偏喜歡紐西蘭奶粉?·都市快報
    記者 胡軼笛  一個月用完紐西蘭奶粉配額  紐西蘭奶源之所以在中國佔有壓倒性的市場份額,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2008年,《中國-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籤訂,根據協定,紐西蘭進口的奶粉自協定生效之日起12年內取消關稅。今年,紐西蘭奶粉進口關稅稅率已下降到5%。
  • 紐西蘭95%乳製品用於出口 佔中國進口大包奶80%
    對此,業內專家表示,儘管恆天然公司表示殘留物不足以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由於市面上多個「洋奶粉」品牌對奶源標註含糊不清,應儘快填補雙氰胺的標準,同時,國內啟動雙氰胺殘留量監測才是上策。  據了解,紐西蘭95%的乳製品用於出口。目前,中國市場上進口的紐西蘭大包奶(包括脫脂奶粉、全脂奶粉)佔總進口量的80%,而紐西蘭乳製品佔中國進口嬰幼兒食品的40%左右。
  • 中國徵收美國雞肉反傾銷關稅 泡椒鳳爪或漲價
    美國凍雞小幅上漲昨日,記者在茄子溪凍品市場了解到,該市場進口自美國的凍雞產品價格當天已出現小幅上漲,其中,在重慶市場大行其道的泡椒鳳爪原料小鳳爪批發價已漲到7.5元/500克,比前兩天漲了0.1至0.2元。此外,產自美國的雞腿、雞翅等產品價格也有所上漲,漲幅在0.1至0.5元/500克。
  • 乳鐵蛋白等嬰兒奶粉原料進口關稅要降了
    乳鐵蛋白等嬰兒奶粉原料進口關稅要降了   昨日(2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其中,南都記者注意到,乳清蛋白粉、乳鐵蛋白等嬰兒奶粉原料的進口關稅要降了。  在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的商品名單中,南都記者搜索到13個乳製品相關商品。
  • 菲律賓乳業市場調查
    從進口的牛奶及奶製品品種來看,粉狀牛奶佔總進口量的87%,脫水牛奶、奶油、乾酪、凝乳等奶產品佔11%,,鮮奶進口佔2%。在進口的粉狀牛奶中,全脂奶粉佔18%,脫脂奶粉佔48%,其餘的粉狀配方牛奶佔21%。
  • 國內液態奶巨頭悄悄漲價 蒙牛真果粒價格漲了17%
    進口液態奶趁機降價搶市場 羊城晚報記者 李曉莉 攝  羊城晚報記者 孫晶  一邊廂,洋奶粉因操縱價格遭罰之聲猶在耳邊,另一邊廂,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  正當洋品牌奶粉深陷價格反壟斷調查甚至食品安全問題中焦頭爛額之際,國產液態奶巨頭卻悄然在零售終端啟動新一輪漲價。
  • 國際市場「奶荒」進口奶粉漲價 國產品商機凸現
    進口奶粉大幅漲價  記者從北京市各大超市了解到,近期大部分進口奶粉都已經進行了價格上調,原價140元左右的金裝美贊臣奶粉漲到了164元,惠氏愛凡樂媽媽奶粉(900克)也由129元漲至135元,雅士利金裝二段嬰幼兒奶粉(900克)則也從107元漲到了118元。
  • 伊利蒙牛基礎白奶提價,乳企跟風漲價潮將臨?
    1月5日,有調研稱,因原料材料成本上漲,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蒙牛方面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暫無回應。
  • 一周食品行業動態:奶協擬申請對美國苜蓿不加徵關稅 瑞幸咖啡閃電...
    最近一周,中國奶業協會向會員單位發函稱,擬向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申請將進口自美國的苜蓿、乳清等商品納入「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排除行列」。 瑞幸咖啡5月17日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刷新了全球最快IPO紀錄。瑞幸高管表示,虧損符合預期,會持續堅持補貼三年到五年。
  • 倒奶殺牛:中國乳業的黑色幽默
    1月8日,農業部發文稱要採取措施幫助奶農協調處理賣奶難問題。  2014年是中國乳業市場政策落地最多的一年,然而,卻有國內乳業迎來「寒冬」之說。中國的奶價從2013年的6元/公斤「跳水」到3.9元/公斤。部分乳企虧損額加大,奶農關門倒閉數量增多,中國乳業市場究竟問題出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