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我不會成為羅子君,夏琳最像我,只因父親從小教我這點
細心的觀眾如果熟悉馬伊琍應該可以發現,馬伊琍扮演的女性角色幾乎都透露這個人獨有的獨立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比如還珠中的紫薇,印象中紫薇都是軟綿的白甜形象,逆來順受可以輕易原諒傷害自己人。
而馬伊琍版柔弱中透著一股子狠勁兒,更像是一個冷眼旁觀者,既不相信乾隆也會提醒小燕子小心知畫。隨後的奮鬥青年夏琳就更不用說了敢愛敢恨,倔強又獨立。
去年由同名小說改編的《我的前半生》電視劇一播出就火爆,劇中羅子君的扮演者馬伊琍塑造了一個整天靠丈夫買買買,一心防小三相信老公可以養自己一輩子的家庭主婦,不過被丈夫拋棄後也逆襲成獨立,自律,要強,努力上進的羅子君。
採訪中馬伊琍也曾經強調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角色,自己演得任何一個角色都必須透出這個角色應有的獨立自強精神。想到這不禁疑問,她那這種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獨立和自信底氣,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在前段時間熱播的《朗讀者》中,我們找到了答案:
在《朗讀者》中看了馬伊琍的自述,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樣,馬伊琍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三口之家是個上海弄堂長大的姑娘,父母是工廠的工人,她也曾經羨慕過別的小朋友,有個做工程師的爸爸,可以教她做功課,自己遇到不會的只能空著。
當時的她抱怨過父母什麼都不會,多年後再提起,她才明白,父母給予她、教會她的是更重要的東西
1
信任
「如果你的父親很信任你,你會活的很有底氣」馬伊琍上高一的時候,爸爸看到學生手冊的思想品德一欄寫了「差」字,就去老師辦公室問怎麼回事。
老師說:「你女兒和多個男生早戀」爸爸很平靜地要求老師把男孩們的名字寫下來。老師寫了一個,爸爸追問,「還有呢?不是說多個嗎?」
老師生氣了。馬伊琍爸爸淡定道:「我的女兒我最了解,我不跟你說了,我還是去找校長吧。」
站在門外是馬伊琍聽到父親的這番話,頓時覺得充滿了力量,一方面自己覺得受的冤枉不用辯解,另一方面是為了爸爸的信任,她也在心底暗暗發誓,要更自覺。
2三觀
馬伊俐是獨生女,可是馬爸爸並沒有因此就對女兒寵溺嬌慣,反而告訴她「你不比男孩子差」,馬伊俐喜歡參加藝術團演出,父親就每天看到找藝術團招生信息。一有消息就騎車載她去考,父親沒有讓女兒乖乖上學,畢業找個好人家嫁了,後來上大學,父親也經常提醒她要帶錢出門,跟男孩吃飯也要買單。不佔別人便宜,父親對她的付出,在馬伊俐很小的時候,她就知道要為家庭分擔一些重擔,要好好讀書,因為沒有別的出路。
用馬伊俐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與其讓別人打傘,不如自己給自己打傘」,所以現在她就算是面對丈夫出軌可以「且行且珍惜」從容面對的獨立女性。榮獲白蘭地最佳女主角,也可以坦誠的感謝丈夫的大女人。這些都是因為父親的別樣教育。
現在的社會總是覺得女孩子比較吃香,但孰不知與其讓女孩子找個鐵飯碗,不如讓孩子自己成為鐵飯碗,建議家長們可以看看馬伊琍爸爸的做法,告訴孩子,你不比別人差並且相信孩子可以成功。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告訴她獨立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