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在上海話中代表什麼?看完它的含義,再也不敢亂說了
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
如果你去一個地方工作、旅遊等等,會不會因為聽不懂當地方言而苦惱,或者因為一句話讓別人覺得你不是本地人?有沒有強烈想證明自己的時候,哈哈,小編其實也有這樣的煩惱,在上海這些俗語你知道嗎?
這裡是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人的自豪感也是真的,為了不讓本地人排擠,很多外來人都會裝一把。在本地方言也是有悠久歷史的,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有很深厚的文化沉澱。其實證明你是不是上海人並不難,很多方言俗語都是很有特色的。
蠟燭這個詞在你認為只是簡單點的蠟燭嗎?小編告訴你,肯定沒有這麼簡單,這個詞說的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的人,因為蠟燭氣味濃厚,也被叫做有蠟燭排氣,像蠟燭你不點它不亮,這也說明蠟燭除了點起來亮有點光明,滅有什麼用處,這句話和不見棺材不掉淚,還有胡桃要敲了才能吃是一個意思,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一句話,就是凡是不識相的人大部分都可以稱作蠟燭。
摘臺型大家猜猜是什麼意思?還是小編來揭曉吧,自己裝面子也叫扎臺型,是人家丟臉叫摘臺型,這兩個詞是對結的,而且扎和摘發音很相近,也容易混淆需要注意一下。臺型到底是什麼呢?臺主要是指舞臺,舞臺上的型也可以說是亮相,就是讓人拉個架子給觀眾看看,據說以前有個當紅的武生,因為得罪了管仲,就有人故意丟他的臉,在他剛剛打完亮相的時候,很多人往臺子上扔各種爛水果甘蔗頭,一身髒亂,武生受到侮辱,從此開始倒黴,後來搗亂的人就說,你要扎臺型,我們就摘你的臺型。之前也說摘面子,臺型就是面子。
那麼大家知道古老俗語中弔膀子是什麼意思嗎?其實意思就是說男女相互喜歡,眉目傳情,也有互相挑逗的意思,如果一方挑逗對方表示不再不贊同,那就叫吊不上,如果成了就叫做吊弗著。調情通常說的是原始本能欲望的魔爪,為了某個目的而引申出的欲望。
比方說一個男的正在和女的調情被妻子撞見了,那麼他就麻煩了,其實這樣一看這個詞屬於貶義詞範疇,所以調情看上去上不得臺面,如果把兩個字換一下位置意思也就對不相同了。情調更廣泛的指精神生活範疇,也是人們情感或者生活體驗的一種方式。
上海人的生活情調是出了名的高雅,精細中還透漏著精明,不過俗語並不是所有都是好聽的,像辱罵人的俗語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沒有京罵的那麼刺耳,本來辱罵人的詞語都是不好聽的,但是經過上海風俗的演繹,很多語言中都透露出了一點優雅,這可能和上海音比較軟有關係吧。
上海的習俗俗語其實還有很多的,如果要講幾天幾夜也是說不完的,一個城市的發展經歷了很多年,它的故事還得慢慢去體會,這也是上海的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