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9年4月21日,有兩艘不明身份的軍艦闖進泰興南的七圩港江面。
這個地段是10兵團23軍的陣地,陶勇軍長正在江邊指揮部隊,解放軍已經做好了橫渡長江的各項準備。
當時中央已經下達了晚上渡江總攻的命令。這兩艘軍艦在江面上遊弋不去,恐怕影響我軍渡江。
在這之前,以主席為代表的中央已經下達了4月20號後,外國軍艦撤離長江的命令。
離晚上的渡江已經沒有多長時間了,陶勇立即請示兵團司令員葉飛,怎樣處理這兩艘軍艦。
葉飛接到電話後,開始以為是將要起義的國民黨艦隊。他已經得到通報,林遵將率國民黨海軍艦隊起義,並規定了聯絡信號。
林遵將軍,起義前是國民黨海軍第二艦隊司令,起義後被授少將,東海艦隊副司令員。
害怕誤傷友軍,葉飛很詳細的問陶勇:「這些軍艦是不是掛的規定起義的聯絡信號旗?」
陶勇說:「掛的是花花綠綠的旗。這些軍艦老在我們正面長江上不走,妨礙我們渡江,有點不懷好意,是否把它打掉?」
葉飛也考慮到兵團馬上就要渡江,事不宜遲,就命令前沿觀察所掛起警告信號,要江上的軍艦馬上離開。
前沿的特種炮6團掛起信號後,英艦沒有反應。從望遠鏡中看到艦上有人活動,並將炮口對準我方。素有「拼命三郎」之稱陶勇不再忍耐了,命令炮兵開火。
炮6團的榴彈炮和23軍炮兵一齊開火,打得長江上水柱沖天。英艦也向我軍開炮,造成我軍人員的傷亡。我軍炮彈命中了英艦,英軍亡15人,傷25人。
眼看佔不到便宜,這艘英艦調頭返回上海。
其實,陶勇和葉飛當時不知道轟走兩艘軍艦的意義:這一炮轟,宣告中國近代史上,1840年以來,外國軍艦在我國內河隨便進出歷史的結束。
曾幾何時,英帝國主義的軍艦在中國的內河橫行霸道,哪個敢管?1926年他們炮轟四川萬縣,1927年他們聯合英美軍艦聯合炮轟南京,中國軍民死傷慘重!
這一開炮,真的是讓中國人揚眉吐氣!
兩艘軍艦是英國的「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它們是為了救援前一天闖到長江上,被我軍已經打趴下的「紫石英」號軍艦的。
2
一天前,也就是1949年4月20日的長江,像緊繃的弦,一場大戰在這裡一觸即發。
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江北已經做好渡江的最後準備,而七十五萬國民黨軍隊在江南也正嚴陣以待。
在這天,南京政府拒絕在和平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已經擬好中國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攻佔南京的作戰命令,準備在4月21日凌晨下達。
4月20日拂曉,霧鎖長江。上午8時半,當濃霧漸漸散去,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泰興以南七圩港的江面上,驚訝地發現一艘外國軍艦逆江而上,朝南京方向駛去。
這艘外國軍艦上飄揚著米字旗,經辨認,是英國輕型護衛艦紫石英號。百萬解放軍待命攻克南京,而紫石英號在這時候駛往南京,當然很容易被視為以軍事行動支持搖搖欲墜的南京政府。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炮兵當即開炮示警,紫石英號沒有返航或停航,在艦長斯金勒少校指揮下反而加速向南京方向駛去。
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向紫石英號開炮,而紫石英號也開炮還擊。在炮戰中,紫石英號受到重創,指揮臺中彈,正、剮艦長等二十人重傷,十七人陣亡。紫石英號朝國民黨所在的南岸逃跑,倉促之中駛入一處淺灘擱淺,動彈不得。這時,紫石英號只好掛起白旗,中國人民解放軍也就停止炮擊。
英國遠東艦隊副總司令梅登中將(總司令布朗特上將當時在倫敦)聞訊,急令停泊在南京的英艦伴侶號驅逐艦前去救援。當天下午時半,伴侶號驅逐艦奉命到達泰興以南七圩港江面,企圖拖帶紫石英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炮擊伴侶號,雙方又一次炮火交加。伴侶號同樣進到重創,十人陣亡,包括艦長在內十二人受傷,只得棄紫石英號於不顧,向下遊逃逸。
21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路軍在安慶、蕪湖一線已渡過長江天險,而在21日下午則是駐防泰興以南七圩港十兵團的渡江時間。就在這個箭在弦、彈上膛的緊張時刻,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副總司令梅登中將親自率領從上海方向調來的倫敦號重巡洋艦和黑天鵝號護衛艦,逆長江而上,希冀再度援救紫石英號。其中的倫敦號是英國海軍遠東艦隊萬噸級旗艦。兩英艦於4月21日清早到達七圩港江面,拋錨停泊,就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當時,梅登也被彈片劃破了衣服,十分狼狽。
3
這個事件被歷史稱為「紫石英事件」,當時在國際上引起了轟動,成為世界各報的頭版頭條新聞。
外國人感到驚訝的是,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掛著老牌殖民主義王國米字旗的軍艦向來在中國傲視一切,橫行霸道。然而,這一回,中國即將誕生的新政權卻敢於用炮彈來教訓英帝國主義,顯示了不凡的氣度。
新政權讓外國人刮目相看。馮友蘭先生在他的《三松堂自序》裡,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北大有一位教授,在美國有7的職業,他聽說解放軍在解放南京的時候,用江陰炮臺的大炮扣留了英國的紫石英號炮艦,他說:「好了,中國人站起來了!」他馬上辭職,冒著危險回到中國。
著名的飛彈專家程開甲先生,當時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聽到這個消息,也高興的說,中國人站起來了!第二年,他就回到了祖國。
解放軍在渡江之前,先和耀武揚威的英帝國交了手,打出了自己的威風和民族的氣節,樹立了自己的軍威,還真要感謝這些送上門來了英國軍艦。
人民軍隊不惹事,當然更不怕事。
紫石英」號事件並非孤立之事,中國長久以來受到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的欺壓,上百年無法翻身,而中共強硬的立場,自始至終都受到中國人民的高度讚揚,連蔣介石都不得不對他的愛將湯恩伯說道:「造反的出身,當真是天不怕地不怕。」
4
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事件的發生實際上是在雙方都不了解的情況下打起來的。
我軍渡江在即,沒有預料會遭遇外國軍艦。英軍也不知道我軍就要渡江,更沒想到會挨打。
第一次和共產黨打交道的英國人,以為他們還是國民黨時期的大爺,在中國的內河上,可以隨便的讓自己的軍艦進出。
結果沒想到,挨了一頓胖揍。
事情發生後,英國國內炸了鍋。在國會議會上,已經成為在野黨的前首相邱吉爾,敦促國會要派英國的航空母艦過來報仇雪恥,他說:
長江事件實為一種暴行,政府以全部責任交由駐華海軍司令擔負,早應派遣航空母艦作有效之反擊。」
但是,當時的首相工黨領袖艾德禮則主張通過外交途徑解救紫石英號,理由是當時中國的局勢動蕩不安。
針對邱吉爾的戰爭威脅,4月30日,毛主席起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嚴厲駁斥邱吉爾的戰爭威脅。
《聲明》說:
「英國人跑進中國境內做出這樣大的犯罪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理由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並執行道歉和賠償。」
「長江是中國的內河,你們英國人有什麼權利將軍艦開進來?沒有這種權利。中國的領土主權,中國人民必須保衛,絕對不允許外國政府來侵犯。」
也是因為這個事件,主席在聲明裡第一次提出了新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願意考慮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這種關係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首先是不能幫助國民黨反動派。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不願意接受任何外國政府所給予的帶威脅性的行動。外國政府如果願意考慮同我們建立外交關係,它就必須斷絕同國民黨殘餘力量的關係,並且把它在中國的武裝力量撤回去。」
今天讀這段話,也覺得擲地有聲,立場和態度很鮮明。
我方很快的給出了解決紫石英號的辦法原則:英國方面必須承認錯誤,道歉,賠償,我方才能放回「紫石英」號。
當然,傲慢的英國人是不會道歉的。
「紫石英」號被我軍擊中後,艦長史基納和舵手喪命,部分水手倉皇跳入江中,遊到南岸,在國民黨軍救護下步行到常州,然後登上火車,於21日逃回上海。新聞報導說這些英軍「多被黃布棉軍服,各人均極疲憊。有御繃帶者,有負傷用擔架抬下火車者,有跣足者,有穿拖鞋者,極為狼狽」。談起我軍的炮火,他們依然心有餘悸。
「紫石英」號淺灘擱了三個多月。我方還允許艦上的人員補充食物和燃料,結果趁著解放軍忙著徵戰,對它的鬆懈,找了一個機會,逃跑了。
為此粟裕和三野副參謀長周駿鳴聯名向軍委寫了報告,總結了一些教訓。但是中央並沒有過多責備他們。
八年後,在莫斯科,主席,會見了英國共產黨領導人波立特和高蘭,對他們說:
英國曾派「紫石英」號兵艦到南京去接部隊,被我們打中了一炮。後來它說是跑了,實際上是我們讓它走的。它當時的燃料不足,我們給了一點油。當時的形勢是:如果「紫石英」號不走,就使人下不了臺,我們同英國的關係就會尖銳起來。我們主要是對付美國,不是以英國為攻擊對象。
分清敵我,認清主次,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對付主要的敵人,就是主席的高明之處。
5
陶勇,原名張道勇,安徽霍邱人。從小家貧,參加遊擊隊在紅四方面軍裡成長。後來在陳毅元帥的手下新四軍裡任職,陳毅元帥用他的名字「道庸」的諧音,給他起名「陶勇」。是陳毅手下的一元得力大將,後來被授予中將。
主席對命令開炮的陶勇印象深刻。從朝鮮戰場回來後,陶勇就被任命為東海艦隊司令員,為我國的海軍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紫石英號」事件過去71年了,最近又聽說有英國人揚言要派他們的航空母艦來。71年前,人民解放軍還沒有海軍,也把在中國內河上隨意遊弋的英國軍艦打的趴下,71年後還想到中國沿海溜達?以為這還是1840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