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清流漁業,給你好看

2020-12-19 水產養殖網

福建省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清流漁業,給你好看

2017-01-01 10:5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福建日報        瀏覽量: 9135 次 我要評論

  清流是福建省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全縣漁業養殖面積5.8萬畝。

  近年來,清流從養殖品種、養殖模式、漁旅結合等方面下功夫改革,使清流漁業始終保持健康良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清流漁業產量2.5萬噸,實現產值4.2億元。

  引進新品種補短板

  很長時間以來,清流養殖魚的結構基本以「四大家魚」為主。近些年,隨著養殖面積擴張,「四大家魚」產量過剩,價格時好時壞。

  嵩口鎮漁民羅金水從事淡水魚養殖20多年,經歷很多次魚價的漲跌。2015年開始,他調整養殖品種,重點養殖白刀魚。「按現在市場批發價每公斤40元計算,僅一條魚便可賣到40元以上,效益是『四大家魚』的3倍。」他說,現在市場上的白刀魚大部分屬於天然捕撈,人工規模化養殖得少。

  清流在招商引資上也特別注重引進新品種。去年林博會,清流引進福建大潤優公司,投資1.6億元,依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業化研究所的技術,在清流建設集種苗繁育、養殖、加工和觀光為一體的澳洲鱈魚產業園,補齊清流在高端魚類品種上的短板。

  目前,該縣漁業養殖品種已由「四大家魚」發展到澳洲鱈魚、觀賞魚、鰻魚、白刀等多個品種。

  養殖新模式降成本

  上月20日,記者來到嵩口鎮滄龍村。村裡的產業帶頭人陳志仁,正在魚池觀察黃金鯽魚的長勢情況。據介紹,這裡用的是從美國引進的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魚技術,為福建省領先。

  600多平方米的魚池,隔成6條水道,通過風機鼓風推動水流、增氧,喜歡頂水的魚擠在一起不停衝浪,這樣能使其肉質更鮮美。魚糞、飼料殘渣通過魚池尾部的管子,排到另一側的集汙區。吸汙泵將約60%的廢棄物回收到岸邊的集汙塔,其餘的廢棄物沉澱進行脫水處理,變成有機肥。脫出來的肥水再與浮遊生物一起,順著水流排入旁邊的花白鰱養殖塘,成為魚的食物,從而實現高密度養殖汙水的零排放。

  據估算,6個流水池可養7.5萬公斤草魚,產量是傳統養殖方式的3倍,利潤高出20%,用藥量僅為傳統養殖的五百分之一。而起捕全程機械化,降低了人工成本。

  位於靈地鎮的清泉工廠化養殖場,建起2萬平方米的廠房,從事鰻魚養殖。

  在廠房,記者看到一個個藍色的大缸整齊排列著,鰻魚爭相搶食。「先前許多養殖戶主要通過挖塘為池,不僅浪費土地,而且會造成水質汙染。以我現在的養殖規模計算,傳統模式大概要使用500畝左右土地,如此一來,租地成本、人工成本大大增加,利潤也就少了。」公司老總鄭秋真說,「現在,養殖場每天的用水量大概為1000噸,公司引進循環用水設備,將排出的廢水二次處理,節約了用水量。」

  隨著養殖模式的改變,清流漁業走出一條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土地增效、成本降低、養殖戶增收。

  漁旅結合引客來

  在清流縣畜牧獸醫水產局黨建室,記者看到榮譽記錄:清流溪魚先後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GAP認證、國家級集體商標註冊證、省名牌產品和省著名商標;「九龍湖白刀」入選省第二批十大漁業品牌;有11個水產品獲無公害產地認定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4家水產養殖場被農業部授予「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稱號……

  在品牌效應的輻射下,清流把特色漁業與生態旅遊有機融合,大力發展觀賞魚類養殖業,發展種苗孵化與培育產業,打響「水鄉漁村」品牌,建設集旅遊、觀光、垂釣、美食為一體的現代休閒漁業基地。

  清流九龍湖水域面積33平方公裡,清流通過增殖與保護並舉的方法,使得九龍湖裡的魚越來越多。每逢周末,水鄉漁村隨處可見垂釣的身影。村民們辦起漁家樂,客人絡繹不絕。

  林畲龍泉魚莊是當地村民曾桂香興建的,她利用林畲石下獨特的冷泉資源,建起魚池,開放垂釣、建設泳池,辦起農家樂,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14種三明清流特產名錄,誰有補充的嗎?
    清流縣,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位於福建省西部,是著名的客家祖地之一!清流豆腐皮、賴坊花生、清流溪魚、清流腐竹、清流鮮切花、清流雪薯、清流黃羊、清溪筍乾、米漿餜、清流金線蓮、九龍湖魚乾、九利茶油、客家烊豆腐、清流兜湯等14種三明市清流縣特產、美食與小吃名錄,你都了解嗎?
  • 養殖基地來了漁業技術專家
    本報訊(記者餘建文 通訊員沈偉良)連日來的寒冷天氣,養殖塘裡魚蝦如何平安越冬?8日上午,記者跟隨漁業技術專家來到位於鄞州鹹祥的市海水魚多模式養殖基地,查看魚蝦的生長狀態。這個養殖基地是我市去年新建成的海水魚養殖綜合試驗場,布設了跑道養魚、暖棚池塘等設施以及循環水淨化處置系統,探索魚蝦的新型養殖模式。
  • 福建莆田後海漁村榮獲「全國精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稱號
    福建莆田後海漁村榮獲「全國精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稱號2017-11-09 15:4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1767 次,農業部公布了2017年休閒漁業品牌創建主體認定名單,莆田市後海漁村榮獲「全國精品休閒漁業示範基地」稱號,獲此殊榮的單位全省僅有兩家。
  • 黑龍江鶴崗綏濱縣打造中國寒地淡水魚養殖示範中心
    「這是今年我們養殖示範中心新上的一個項目——水產品深加工項目。正在施工的是水產品加工車間的土建工程。」網箱養魚養殖戶姜遠軍向記者介紹說。  姜遠軍去年組建了綏濱縣紹文黑龍江寒地淡水魚專業合作社,是這裡最大的養殖戶,去年40萬斤的養殖量創造了近800萬元產值。今年,他又把目光瞄向了延長產業鏈條上,做起了水產品深加工的大文章。
  • 中南漁業合作收穫滿塘 致力拓展當地淡水魚食用市場
    中心毗鄰南非最大蓄水庫哈瑞普大壩(Gariep Dam),以漁業合作為主導,懷有向南非乃至南部非洲國家推廣淡水魚養殖及食用的美好願景。 中心被劃分為苗種繁育區、養殖示範區、飼料加工區、辦公培訓區,其育苗車間佔地1008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00萬尾羅非魚(Tilapia)、非洲鯰魚(Catfish)及其他淡水苗種的養殖和繁育。 然而南非淡水漁業發展緩慢,國民消費食用淡水魚產品的格局還遠未形成,中心在該國乃至南部非洲推廣淡水魚養殖的計劃始終舉步維艱。
  • 福建省大力推進海洋與漁業經濟轉型升級
    做強舌尖上的千億產業鏈——福建省推進海洋與漁業經濟轉型升級紀實   福建是水產品生產、消費和出口大省。預計2018年福建省漁業經濟總產值達3000億元,水產品總產量778萬噸,漁民人均純收入21417元。
  • 打造「美麗漁村」:漁業為內江農民引來致富清流
    目前,我市水產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漁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2017年實現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37.5億元,同比增長8.33%;全市農村人口人均漁業收入1136元,比2016年1049元增收87元。  開發白烏魚新品系助農增收  5月24日,市中區靖民鎮石壩村白烏魚繁殖基地。
  • 大宗淡水魚綠色養殖發展的思考
    作為漁業工作者,我們需要結合新時代綠色發展理念,承擔起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的重任,積極發展綠色養殖模式,提供更多優質水產品。下面以大宗淡水魚綠色養殖發展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參考。  二、大宗淡水魚綠色養殖發展破解的方法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以新品種為核心,輔以新模式、環境生態修復、綠色功能飼料、產品加工等相關技術及產品,努力提高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綠色養殖。
  • 金沙江漁業禁捕,還能吃到高品質的淡水魚嗎?
    所有漁民退捕上岸,告別金沙江的捕魚生活,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徹底禁止。項目在拉動養殖農戶增收的同時,在產業上下遊創造了近萬個關聯的就業崗位,為農業供給及改革和消費產品升級做出了成功的探索,同時在大保護禁漁的環境下滿足了老百姓消費高品質淡水魚的巨大需求。
  • 【新聞】省淡水所:推進鰻魚養殖尾水治理 助力漁業復工復產
    為推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省漁業復工復產,進一步推進鰻魚養殖尾水治理工作,3月4日至5日,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鰻魚養殖尾水治理團隊聯合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福州綜合試驗站,組成技術指導組,在省淡水所副所長王劍鋒及試驗站站長黃洪貴帶領下,前往德化縣、永安市鰻魚養殖企業,對接開展尾水治理相關工作。
  • 中國漁業協會理事會暨射陽漁業漁港經濟專場推介會在射陽舉辦
    11月24日下午,中國漁業協會四屆九次理事會、分支機構代表會議暨射陽漁業漁港經濟專場推介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圍繞射陽生態環境、漁業發展、漁港建設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推介。來自安徽、福建、山東等地的漁業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近150人齊聚一堂,共謀發展大計。
  • 清流陳志仁:灘涂養溪魚帶富漁業專業村
    本報訊 陳志仁是清流縣嵩口鎮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04年,陳志仁返鄉創業,利用九龍溪旁的灘涂地,闢出80畝魚塘養殖溪魚。這一嶄新的致富產業,使滄龍村成為有名的養魚專業村。 2008年,陳志仁組建滄龍漁業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註冊商標、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服務指導、統一配送銷售的經營模式,帶動滄龍村漁業養殖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全村養殖面積已達3500多畝,年產3800多噸,產值3000多萬元。如今,清流溪魚名聲在外,銷路暢通,滄龍村每年產出的3800多噸魚供不應求。 向外擴張是陳志仁的另一策略。
  • 大連獐子島漁業亮相海峽(福州)漁業周
    中廣網大連9月22日消息(記者張四清 通訊員孫坤) 由國家農業部、福建省政府聯合主辦的「2011海峽(福州)漁業周暨第六屆海峽(福州)漁業博覽會」日前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據介紹,海峽漁博會是東南沿海規模最大的漁業博覽會,對兩岸的漁業經貿合作、漁業資訊的交流等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 這5類淡水魚,年消費量200萬多噸!這個水產大省池塘養殖或將迎來新...
    在消費的魚類產品中,消費量超過200萬噸的有鰱魚、鱅魚、鯉魚、鯽魚和草魚,這5類大宗淡水魚佔淡水魚消費量的70%以上。安徽省作為內陸水產養殖大省,是全國重要的優質淡水水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水產養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黃山區、東至縣、宜秀區、巢湖市、潁上縣作為推動安徽省水產養殖模式標準化發展的中堅力量,對區域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 福建省今年將開闢三四個灣外網箱養殖區
    &nbsp&nbsp&nbsp&nbsp近日,從福建省漁業工作會議獲悉,在海灣內養殖空間不斷縮小的情況下,今後福建省將積極拓展灣外養殖空間,確保福建省漁業產量穩步增長。
  • 青海省內最大冷水魚養殖基地呼之欲出
    青海省內最大冷水魚養殖基地呼之欲出2015-01-26 21:2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東時報        該養殖基地設置標準化養殖網箱179個,修建水產品加工廠區1000平方米,投放三倍體虹鱒、金鱒、齊爾白鮭等魚苗32萬尾,年產量達260噸。冷水魚養殖業已經成為化隆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亮點,正沿黃河經濟帶如火如荼迅猛發展,一個全省最大的高原黃河冷水魚綠色產業網箱養殖基地呼之欲出。
  • 山東臨沂淡水魚產量居山東第二位
    全市漁業可利用水面80萬畝,已利用71萬畝,利用率88.7%。其中,池塘、水庫、塘壩等水產養殖面積46.4萬畝,河流增殖、捕撈、休閒漁業面積24.6萬畝。全市有涉漁行政村4044個,佔全市總數的56%;漁業勞動力3.3萬人,從業人員4.4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3%和4%。  養殖品種日益增多,漁業品牌區域影響力增強。現有養殖品種近50個,其中大銀魚、鱘魚是特色養殖品種。
  • 茶葉種植+淡水魚養殖,2個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落子四川
    川觀新聞消息,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建設項目儲備指南》,公布了2021年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建設在全國的布局,其中茶葉種植和淡水魚養殖兩個數字農業應用推廣基地落子四川。
  •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高新產業企業技術需求
    峰會由國家海洋局宣教中心、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主辦,中國網記者應邀參加了峰會。會上,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了《2015年度福建海洋高新產業企業技術需求》。記者了解到,今年年初,福建省海洋廳向全省的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發出了科技攻關技術需求,徵集了69項技術難題,經專家篩選,本次對外發布15項當前我省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強科研攻關的針對性,推進科技管理機制的創新共同推動福建省海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提升福建省海洋科技水平。
  • 東營:河口區建成目前世界最大沙蠶養殖基地
    大眾網東營8月5日訊 東營市河口區立足當地漁業資源優勢,著力培育發展沙蠶產業,擴大出口貿易份額。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大沙蠶養殖基地。近年來,東營振宇水產科技公司與中科院、山東省水產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實行戰略合作,在育苗、養殖、加工、出口方面實現了跨越發展,目前已發展沙蠶養殖基地2000多畝,年產值4億元。沙蠶血的溶氧量是人血的50倍,是人造血漿和人造造血幹細胞的主要原料,今年,振宇公司又與法國公司開展人造血漿和人造幹細胞合作項目,開啟了沙蠶產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