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量體溫已經成為人們的家常便飯,不管是進超市、商場、公司還是小區都要測量體溫,那體溫超過37℃就算是發燒嗎?我們且來看看。
超過37℃就算發燒嗎?
一般,正常腋下體溫是36℃到37℃之間,但體溫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運動、情緒和所居住的環境。人體維持這麼高的溫度,是為創造致病微生物不適宜生長環境,降低患上疾病風險。換句話說,體溫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病原體微生物入侵。在正常範圍內,體溫越高,說明身體中免疫細胞越活躍,能及時去除入侵體內的病原微生物,維持身體健康。也就是說,只要在正常體溫範圍內,體溫越高,人們的免疫力越強。
人們的體溫主要以腋窩、直腸和口腔體溫為代表,腋窩下體溫在36~37℃之間,口腔體溫在36.3~37.2℃,直腸體溫在36.5~37.7℃。額頭體溫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氣溫、頭髮及汗水,所以準確度低,主要用於無接觸式的快速篩查。水銀體溫計測量腋窩下溫度是最簡單且準確的測溫方法。臨床上把腋窩下溫度37.3℃以上,稱為病理性發熱。簡而言之,腋窩下溫度達到37.3℃以上,就說明生病發燒了。發燒也分為四個檔次,腋窩下溫度37.3~38℃之間是低熱,38.1~39℃是中度發熱,39.1~41℃是高熱體溫,41℃以上被稱為超高熱。一部分人平常腋窩下溫度是36℃以下,突然升高到37℃,有必要擔心,期間隨時關注體溫變化即可。
發燒後如何處理?
1、低熱
處於低熱狀態時,說明免疫系統正在清除微生物,這是正常反應,不要盲目降溫。期間多喝水,多注意休息,定時關注體溫變化。
2、中度發熱
當體溫升到38.1~39℃時,需密切關注氣溫變化。體溫升到38.5℃以上時,需合理用降溫藥物,避免體溫過高而誘發併發症。
3、高熱和超高熱
當體溫上升到39℃以上時,通過物理降溫法已經不能奏效,必須選擇正規醫院。找出引起高熱的原因, 並且針對性用藥。另外,反覆出現低熱情況或體溫波動過大,需及時就醫。
溫馨提示
疫情期間需多關注於體溫變化,綜合所述體溫超過37℃,並不算發燒。期間要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當的參加戶外活動來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避免病毒和細菌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