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鈦媒體APP
《靈籠》中的獵荒者小隊
「格局要大,故事要小。」這是藝畫開天創始人阮瑞對於末世題材故事創作精髓的總結,這一思考也被他應用到了藝畫開天的3D動畫作品《靈籠》之中。
這類作品的故事背景往往放在遭遇了人為或自然力量導致的災難後的地球,災難前的文明已被遺忘或丟棄,作者不會讓觀眾展開「上帝視角」,而是讓觀眾跟隨主角的行動一起探索未知的外部世界,一邊構建世界觀,一邊不斷推翻之前的認知。
2019年7月13日,末世幻想3D動畫片《靈籠》開始在B站雙周更新,到了今年10月9日,《靈籠》第一季總共12集終於結束了更新,目前豆瓣評分為8.1。
今年的國產動畫行業不缺佳作,《靈籠》在其中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們選擇的末世幻想題材動畫在國內並沒有太多前輩,受眾群也早已經被國外作品餵了個半飽,如何讓這群及其在乎「真」的觀眾認可他們構造的「假」,並能有些新東西,即在各種虛構的設定中把握故事邏輯、機械結構、人性等這些需要貼合現實的東西,讓觀眾感受到真實感。
除了滿足這兩點,阮瑞還把要求放到作品的深度、以及更細節的動畫節奏、音樂設置中,「作品拿出來後,你就得很直接地需要去跟國外的一些先進的作品去放在一塊,不可避免地大家就會聯想。我們現在還是剛起步,把這個東西做好,確實是很難的,甚至有時候有點吃力不討好,但是我是覺得還是應該去幹這個事。」
這件事並不容易,但《靈籠》完成得還不錯。「未來事務管理局」的公眾號「不存在」如此評論這部動畫片:
「幻想作品的基礎價值不在於堆砌新奇設定,而在於用基本的、通俗的事例最大限度地提供關於人和世界各種可能性的思考。從這一點上來看,《靈籠》做到了。」
設定
雖然大家心照不宣地認為網站渠道播放的動畫片受眾群大多為青少年和成年人,但很少有國產動畫片在片頭明確標明18歲以下的觀眾需要在徵得監護人允許後觀看。
其實在視覺層面上,《靈籠》中並沒有多少十八禁的內容,混合魚類與蟲類特徵的怪物雖然醜但不算恐怖,最多也是打鬥場景比較慘烈,和咱們90後的「童年陰影」相比真不算什麼。
但在精神層面上,《靈籠》中講述燈塔上森嚴無情的管理方式與毫不掩飾的階級制度讓人感到壓抑,而在後面幾集,面對未知的瑪娜怪物時,人類力量的渺小會給觀眾帶給一絲絕望的感覺。
《靈籠》中的燈塔
阮瑞告訴鈦媒體,他們幾位創始人自公司創立時便一直希望做《靈籠》這樣的故事,具體的劇本創作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涉及到20多個編導組成員,而在作品的製作方面,整個公司的大概200多號人都參與到了其中。因為是原創IP,目前還沒有後續的內容可以參考,就鈦媒體觀看體驗來說,只看第一季的內容的話,《靈籠》劇本體現出了藝畫開天的用心,有刻畫得比較立體的人物,諸多展開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迷霧後面未揭開的後續也值得期待。
《靈籠》的故事背景為未來,經歷了一場災難的地球表面只剩下廢墟與由怪物組成的瑪娜生態,倖存的人類均在懸浮於空中的「燈塔「建築中生活,經過多年的實踐後,燈塔出臺了三大生存法則:
按照基因將居民劃分為塵民和上民,物資按貢獻點分配;
摒棄舊世界的所有親密關係(家庭、愛人),為了保證基因優質,上民到了一定年齡要去晨曦大廳結合;
生命公式判定,對於給燈塔帶來負擔而不再有用處的無用者要進行捨棄。
為了保障人類生存所需和燈塔的能源供給,燈塔時不時會派出「獵荒者」作戰小隊降落至地面廢墟中尋找物資。中章之前的內容大多為獵荒者小隊隊長馬克對這個世界的已知認知:
燈塔上的人類是地球最後的倖存者,人類在危機四伏的地面是無法生存的;
塵民幹最累最苦的工作,吃著最廉價的蟲餅,無法擁有醫療、教育資源與繁衍機會;
光影神會獲得了上民的宗教信仰,並不斷對其洗腦灌輸三大法則。
而隨著篇章的進行,觀眾跟著再次回到地球地面的獵荒者的視角發現了很多顛覆他們前幾集認知的線索:
長相有混血兒特徵,體能與恢復力異於常人的馬克有多個克隆體,並且可以重生;
在末世之前,燈塔其實是一座監獄;
地面有存活著並掌握了更多怪物信息的人類;
怪物攻擊的依據是人類的情緒,即人類有越強的情緒,怪物越能察覺你的存在並發起進攻。
如果說開篇幾集只是讓觀眾對瑪娜生態的設定有所熟悉,且製作組拋出了燈塔內部的生存困境、「社會達爾文主義」制度這些層面的內容,那麼之後的展開帶來了更外層的問題:當初的災難到底是什麼?如果燈塔其實是所監獄的話,那麼城主之前的身份是什麼?馬克是人類嗎?
這可能也是《靈籠》豆瓣評分低開高走的原因之一,在其第十二集播出後的一周內,豆瓣評分還從8.0漲到8.1,對比來看,去年《靈籠》前三集播出的時候,豆瓣評分為7.7分。
阮瑞在上半季的採訪中提到一部劇就像一本書,你需要看完才知道他要表達的是什麼。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我們的問題 ,我們更新得慢。」阮瑞說到。
衝突
為讓觀眾接受並思考燈塔三大法則合理與否,中章之前的內容著墨於描述衝突矛頭,大多為人類本性與三大法則,讓獵荒者再次回到地面探索的動機就是其中之一,而衝突背後的人物根據所在位置不同也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需要為燈塔人民負責的城主是現實主義,獵荒者小隊隊長馬克是自由主義。
二者的衝突為,馬克年少時親歷了自己姐姐紅蔻因為與另一位獵荒者產生愛意而被燈塔當眾處死的事,但成年後,當他意識到自己愛著另一位獵荒者冉冰,他也不惜放棄城主之位,與燈塔守衛發生爭鬥後在晨曦大廳找到冉冰告訴對方自己的心意。
之後,馬克與城主的爭辯再一次挑明了兩者意識形態的不同,馬克說出三大法則的無情之處:
「科裡為燈塔冒死帶回物資,受傷了卻得不到醫治,挨隆老師操勞一生,老了卻被放逐,那些塵民搬運工,幹著最繁重的活,吃著最廉價的食物,4068立了功,卻還要遭到毒打......這樣活著,我們和冰冷的屍體,又有什麼區別。」
值得注意的是,《靈籠》製作組並未完全擁護主角馬克的自由主義,按照一般熱血漫的套路,主角大多有依靠語言說服/慰藉/對方達到勝利/硬灌心靈雞湯的能力,此能力也被觀眾稱之為」嘴遁」。
但在《靈籠》中,城主的反駁闡明了現實主義的正確一面:
「你知道燈塔每分鐘要消耗多少能源嗎?你只看到燈塔放棄你那些受傷的戰友,那你知道救治一名重傷的獵荒者,會讓多少塵民連蟲餅都吃不上,你覺得燈塔是把老人趕去了地面,可你不知道,餵養沒有貢獻能力的人,會餓死多少剛出生的嬰兒?」
城主清楚地面的危險之處,為了儘可能利用有限的資源延續人類這個種族,不得以出臺三大法則。但馬克認為燈塔應該嘗試多去探索了解地面,也許人類有在地面生存的可能性。
之後,為了給城主取藥,馬克帶領著獵荒者下降地面,出行前,他高呼人人都應該是平等的。
但在這次取藥行動中,獵荒者小隊損失了約25名隊員,陣亡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六十,九臺重立體被遺棄了兩臺,報廢了兩臺。如果不是被脊蠱寄生且體質異常,馬克可能會在這次行動中犧牲,這很難被視為理想主義的勝利。
阮瑞對鈦媒體稱,他們在創作中也在把握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平衡,至於那些打破平衡的東西,比起直接給出一個結果,他們更希望觀眾自己思考。
製作
除了以上文戲,《靈籠》的武戲並不弱於其他任何一部國產動畫,機械設備設計考究,子彈的打擊感全程在線,即使在節奏緊促的追逐打鬥場面,光影和材質水平也可圈可點。
知乎用戶稱:「《靈籠》製作組非常擅長運用鏡頭語言,情節設計,背景音樂等各種影視藝術手法去給觀眾沉浸感代入感,感染觀眾,迫使觀眾共情。」
這一點在第九集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獵荒者遇到了噬極獸boss,在周圍覆蓋著詭異藍光的場景中,足有幾十米高的花萼獸張開充斥著粘液的嘴像一條鯰魚一樣從地面衝出,步槍子彈像雨點一樣打在它身上,受到攻擊皮膚表面便閃爍一小片區域表明普通子彈根本無法突破它皮膚表面的防禦。
馬克打倒了花萼獸後,噬極獸短時間內再次復活,身體倒了過來下體張開至花朵形狀,懸停在空中開始吸收生命體能源,剛才被獵荒者打倒的噬極獸也迅速再生,配合著藍光的律動,製作者給這個詭異的畫面配的背景音樂是呼麥。
再往後,花萼獸使用音波攻擊使人類陷入混亂狀態時,製作組配的背景音樂是電音,音效配合著畫面的抖動,再加上克蘇魯味的怪物形態,一股濃濃的絕望感令人油然而生。
阮瑞解釋3D動畫與2D動畫在製作上的區別,2D動畫集中對幾位主創人員要求很高,而3D動畫則對團隊整體提出了高要求,需要團隊進展效率高,每個環節均處於高水準,因此也可以說,藝畫開天在動畫製作工業化上有了不小的進展,《靈籠》第一季製作中的經驗也可以應用於《三體》動畫版這一挑戰。
會玩
藝畫開天會玩是有目共睹的,因為《靈籠》犧牲了太多角色,觀眾都開玩笑要給製作組寄刀片。10月10日,藝畫開天官博在微博開啟了【靈籠虛擬刀片販售計劃】,觀眾可以在官方旗艦店購買虛擬刀片,購買任意數量刀片均贈送未公開原畫設定圖,購買相應數量刀片,還贈送等價周邊,24小時內就賣出了10W+的銷量。
不止和粉絲的互動會玩,《靈籠》內的廣告也不同於其他動畫片——從第一集開始,每一集都有兩個【靈籠小劇場】,大約在30秒左右,劇中人物會在其中打某個產品的廣告,廣告語非常直白,內容還貼合上了劇情。
比如某品牌「天選」系列電腦,光影會首查爾斯問城主為什麼不選他當繼承人,城主說因為你不是天選之人,然後屏幕上出現了這款電腦的廣告。簡單粗暴,猝不及防,但用戶並不反感這種擺在檯面上的廣告。
在小劇場中打某牌手機的廣告
阮瑞稱他們給感興趣的品牌看完片子後,會為品牌單獨寫小故事,他認為未來可能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這種三方共贏的方式。
在第十二集,《靈籠》嘗試了另外一種「打廣告」的方式,地面的倖存者們開著奧迪穿過廢墟甩開了噬極獸的追趕,由於這一內容由神秘的地面倖存者參與且畫面並不敷衍,彈幕從「猝不及防」轉為「老闆大氣」,算是一次比較成功的植入。
除了收刀片,藝畫開天還被觀眾稱為藝畫鴿天——開播前兩次跳票,從定檔春季到改檔6月,定於6月29日播出的第一集改檔至7月13日,延期了一個月才更新第五集,這次第一季播完,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播出製作組說的超長終章。
觀眾自然能體諒製作組的辛苦,每集除去OP和小劇場均在25分鐘以上,中章還給出了四十多分鐘的時長,每集質量也過硬。而且不止他們,太多國產動畫都處供不應需的狀態,有國產動畫愛好者開玩笑稱「國產動畫都是在和用戶比誰活得更長。」
阮瑞對鈦媒體稱,他們已經在做第二季的文案和策劃了,在做第一季時還是一個成長狀態,穩定的保持高品質狀態,合理運轉公司管理和推薦項目確實要探索的,「我相信在日後,伴隨公司的壯大,我們的產能和內容水準都會逐步發展起來,後續會比現在更好一些。」(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丨小黃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