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貪四方美食,享人間之樂,誰說人間不值得?

2020-12-23 陳冰研

約莫再過半個月,就是端午節了。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對於端午節的記憶,除了粽子,還有一枚來自高郵的鹹鴨蛋。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寫的《端午的鴨蛋》,也出現在不少中學語文課本中。

原本生活中平淡可見的鹹鴨蛋,在汪老筆下,呈現出油脂馥鬱,蛋黃細膩鮮香的畫面感,不知刺激了多少人的味蕾,閱讀的同時咽了咽口水。

汪曾祺,這個被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的「抒情的人文主義者」,一生寫下了400多萬字,有小說、詩歌、散文等多種文體,窮盡了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畫家常。

在他的筆下,各種花鳥蟲魚,鄉情民俗,江南水鄉,還有湖南臘肉,北京豆汁兒,昆明米粉,汽鍋雞,烏鍋貼魚……將簡單的風味吃食,表現得如此可觸可親,活脫脫一部行走的美食紀錄片。

難怪有人說:「如果汪曾祺先生還在世,他或許會是《舌尖上的中國》最好的製作人。」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如果你被生活打壓,被工作困擾,累了,倦了,不妨走入汪曾祺筆下的凡塵世界。那裡有平凡生活,也有人間滋味,讓你始終相信,人間值得!

1、品人間真味,容天下之事

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陳曉卿對美食向來執著,他曾說「沒有什麼是一頓飯局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兩頓。」足見美食對於治癒人心的作用。

這個觀點與汪老的觀點不謀而和,沒有什麼事情是吃解決不了的。

1939年,汪曾祺輾轉來到昆明,進入西南聯大求學。

他是沈從文的愛徒,考試滿分100分 ,竟能讓沈從文打出120分。但在其他老師眼裡,汪曾祺確是一個掛科成性,只顧貪吃享樂的「壞學生」。

汪曾祺的愛吃,在當時早已風靡聯大。在那裡,他第一次見到了未加工過的葛根。周圍的同學們,見到這稀奇古怪的東西,紛紛搖頭。

汪老卻躍躍欲試,一定要買一點嘗一嘗,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甘之如飴。

正是這份對於吃的興致,離開聯大後,走哪兒吃哪兒,成為了汪曾祺的標配。

汪曾祺先生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去嘗嘗,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吃貨的最高境界,大約就是汪曾祺這樣,從吃中細細品味人生。海納百川,眼見為食,品嘗人間至味,經歷得多,自然在心中也就化解萬事。

2、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作為美食界的「扛把子」,汪老的文章,讓人讀出了滋味,也讀餓了腸胃。

沒了解汪老之前,我想,如此充滿煙火氣的人,一生一定平安順遂,沒有受到過什麼不公吧?

但越往後讀了才知道,歲月於他而言,從來沒有靜好,只有連續不斷的坎坷。

可在汪老眼裡,他所受的所有苦難,都有獨特的回味之處,都能拿出來調侃一下。

時間倒轉到1937年,日軍的飛機時常在聯大校區的上空盤旋,投放炸彈。

有一次,在上課時,警報長鳴。師生在彈片紛飛中,匆匆往郊外奔跑。

可汪曾祺在人群中卻獨樹一幟。

只見他手裡拿著一塊點心,單撿有松林的地方躲避。本人都拉住他,說他跑錯了很危險。他卻聲稱:「那裡有賣松子的,就算被炸死,還可以不做餓死鬼。」

美食對於那時的汪曾祺來說,著實可以豁出性命。對於日後的汪曾祺來說,確是支撐他不被生活打垮的精神支柱。

38歲那年被打下放後,每天都是砌豬圈、刨豬糞、背糧食,常常累得半死。

一起參加勞動的人,大多都是文弱書生,幹完活都錘頭喪氣。

汪曾祺卻自得其樂。在勞動之餘,下河摸魚,燉鍋魚湯,用吃與玩打發時間,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地勞動。

「我當了一回右派,三生有幸,要不然我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熱愛生活的人,從不會被生活輕易打倒。生活是很好玩的,盡在這一蔬一飯,一飲一啄之間。

3、 汪曾祺的書,既有濃烈的煙火氣息,也有內斂的文化內涵

會吃會生活的汪曾祺,將他一生的所見所聞,都通過其純粹的文字,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人間草木》中,汪曾祺用筆墨,描繪了草木山川、花鳥蟲魚的認為,寫出了鄉情民俗,凡人小事的鄉土味,酣暢淋漓: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的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所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m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tmd管得著嗎?」」

在《生命本來從容》中,汪曾祺滿懷溫情,回憶了他的故鄉高郵,他的父親母親,他的老師沈從文……平平淡淡的筆調,描繪最濃的人間之情。平白如話,卻又五味俱全。

「我很嚮往蘇軾所說的:「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在《人間有味》中,汪老網羅各地風味美食,讓人讀出了滋味,也讀餓了腸胃。

「最為名貴的自然是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和汽鍋雞堪稱昆明吃食的代表作。「……入門坐定,叫過菜,堂倌即在每人面前放一盤生菜(主要是豌豆苗);一盤(九寸盤)生雞片、腰片、魚片、豬裡脊片、宣威火腿片,平鋪盤底,片大,而薄幾如紙;一碗白胚米線。隨即端來一大碗湯。「湯看來似無熱氣,而湯溫高於一百攝氏度,因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層雞油。」

汪老眼裡,食物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食物,因而他寫食物,不僅有濃烈的煙火氣息,也有內斂的文化內涵。

4、 看看大家們是怎麼評價汪曾祺的

我國當代叛逆的文學「鬼才」賈平凹曾這樣評價汪曾祺:「他是一文狐,修煉老成精。」

沈從文對於汪曾祺的文章,每次都仔細批閱,還自行寄給相熟的報刊發表,末了還不忘說一句「汪曾祺寫得比我好。」

人民藝術家老舍更是不吝對汪老的讚美,說:「北京作協有兩個人寫文章寫得好,其中一個是汪曾祺。」

汪老的書,就像人生,交雜著各種複雜而美好的味道。就如他自己所說: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潤,讓人啊,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好的,是詩意的。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

是啊,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可以選擇的。面對人生的壓力,我們不如像汪老一樣,做個快樂的「吃貨「,感受生活的美好。人生啊,不過一碗溫暖紅塵!

今天,汪曾祺散文著作4本,現在只要51.8元,包含《人間草木》、《人間有味》、《人間小暖》、《人生有趣》四本書,平均每本不到13元。一頓飯的錢而已,就能跟著汪老的腳步,感受中國大江南北的風味美食,感受溫情脈脈的美好人情。

會吃的人,才更懂生活。願我們看了汪老的書,都能吃出胸懷,活得隨性!

此套書包裝精美,無論是買來收藏,還是送給孩子閱讀,傳承中國內斂博大的美食文化,都是再好不過的選擇。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上方橫幅購買,千萬別忘記領5塊錢優惠券哦!

相關焦點

  • 中國驛飲食文化小鎮:聚四方美食,享人間煙火
    五香脫骨的德州扒雞、香酥可口的油旋兒、軟糯入味的醬豬蹄……各種遠近聞名的散發著正宗香味的美食、全國各地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一切都在中國驛飲食文化小鎮,這處匯聚了四方美食的煙火之地即將成為新的中華飲食文化傳播高地。
  • 汪曾祺——人間之味
    圖片來自網絡人間有味是清歡讀汪曾祺,最早是語文課本上的《端午的鴨蛋》。人間草木皆有情還是《葡萄月令》這堂課,董一菲講得很美,很詩意。因為汪曾祺的文字本身也很美,很有詩意。這是一篇寫葡萄一年十二個月的生長亂回的散文,並沒有收到這本書裡面,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出來看看。
  • 讀了汪曾祺,才明白人間值得
    他的香椿拌豆腐「嫩香椿頭,芽葉未舒,顏色紫赤,嗅之香氣撲鼻」,令人一箸入口而三春不忘。他總是三言兩語就把美食寫活了。讓食物的香氣躍然紙上。再讀多些,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汪老頭。他熱愛生活,善於觀察生活,總是在生活中尋找樂子。菜市場在他的筆下,便讓人感受到「人間煙火氣,最扶凡人心。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3本談美食的佳作帶你嘗遍人間滋味
    《雅舍談吃》便是他的「雅舍」系列作品之一,不像其它談美食的書籍那樣一板一眼,力求嚴謹,《雅舍談吃》僅是他作為一名資深吃貨的閒談,正如他在序中所說:「有一位先生問我:『您為什麼對於飲食特有研究?』這一問問得我好生惶恐。我幾曾有過研究?我據實回答說:『只因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
  • 最是人間煙火氣——讀汪曾祺
    汪曾祺曾有一詩「我有一好處,平生不整人。寫作頗勤快,人間送小溫。或時有佳興,伸紙畫芳春。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唯求俗可耐,罕計故為新。只可自怡 悅,不堪持贈君。君若亦喜歡,攜歸盡一樽。」我們總能從汪老的文章裡讀出一種親切、一種溫馨,這是來源於何處呢?汪老自己給了我們解答。
  • 相看兩不厭,唯有汪曾祺;萬事生情味,人間太值得
    汪曾祺——一個文學界特殊的存在。他是中國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其文清新雅致,別具一格,讀之滿口噙香。
  • 汪曾祺佳作《人間至味》—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人間至味》這個集子算是汪氏美食文字的薈萃,可供讀者「大快朵頤」。汪曾祺,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文學家中的美食家,美食家中的生活家,生活家中的士大夫。他是沈從文的學生,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同時他自詡「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金庸稱他為滿口留香的作家,賈平凹喻其為「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
  • 汪曾祺 |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一本以飲食為主軸的汪曾祺文集,傳達汪老一個可愛的人生感悟:不熱愛美食的人生是有缺憾的。我是個「有毛的不吃撣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的,喝豆汁兒,有什麼不「敢」?他帶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兩碗,警告我說 :「喝不了,就別喝。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我端起碗來,幾口就喝完了。我那同學問 :「怎麼樣?」我說:「再來一碗。」
  • 抖音人間不值得是誰唱的 人間不值得歌詞什麼意思
    我們用的一個人間不值得的表情包用了很久,但其實是有一首歌的你知道嗎?抖音人間不值得是誰唱的?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抖音人間不值得是誰唱的  據悉,這首歌由小白羊HUSH和P$YCHO演唱。  「人間不值得」的意思不是說就要你放棄了,而是在努力之後就不要執著,如果最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健康的活著。  人間不值得也是網上一個很火的梗,該梗最早源自於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的一條微博,他那句「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 汪曾祺美食散文《人間種種清香,好想嘗嘗》:世間唯美食不可辜負
    讀汪曾祺先生的書,再次讓人領略美食之妙,激發對生活之愛,收穫閱讀之樂。愛生活會生活的汪老,把枯燥的日子過成了暖暖的隨著四季流淌的散文詩。本書寫家常小菜、地方風味和民間小食,不僅談吃,也談風俗、禮儀,談情懷。
  • 汪曾祺《人間之味》:願我們都能成為有趣的人
    本書滿含生活氣息,語言平淡中見奇崛,寫的都是我們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關於草木、美食、風景還有愛。全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人間草木皆有情》、《人間有味是清歡》、《人間皆是好去處》、《人間有情亦有愛》,精選46篇流傳數十年的美食佳作,描寫植物、美食、風景、舊事等的代表性文章。
  • 《人間滋味》|汪曾祺筆下的人間美味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唯有蘇東坡可與之比肩。《人間滋味》涵蓋五味人間,這本詼諧樸實的美食散文集,涉及之廣可謂東南西北皆有談資,今天我們就來看幾道汪老筆下色香俱全的食物。一、香椿豆腐汪老對豆腐可謂愛之深切,光豆腐的做法就介紹了十餘種。
  • 書香有線丨草木無心,人間有情——讀汪曾祺《人間草木》有感
    我很喜歡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的《受戒》是在高中的語文讀本裡,文字優美而不華麗,人物鮮明而不誇張,情感濃烈卻不做作,讓人一下子置身於他筆下的那個童話一般美麗的世界當中去。彼時的感覺是欣喜而驚訝的,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從此我記住了汪曾祺這個名字。後來我慢慢得知,他是沈從文先生的學生,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先生記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和花鳥蟲魚的散文集,字裡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 《風味人間》:風味正濃,人間真香
    《風味人間》第二季,並不滿足於單純地延續,而是在語言形式上力求創新。先看看每一集的標題《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雞肉風情說》《顆粒蒼穹傳》《根莖春秋志》《香腸萬象集》,像極了武俠小說的標題,果真是滋味江湖,貼合年輕人的脾胃。
  • 人間可能不值得,但是美食很值得!雲南人:試試神秘而危險的美味
    在不久之前,網絡上還流行的這麼一個梗,人間不值得。這是一種比較悲觀的主義,人間可能有時候不值得,但是美食永遠是值得的。中國是世界上默認的美食國度,生活在中國的人,對於美食的天賦和詮釋肯定會比絕大多數的外國人更高一籌。中國不同的地區都有著屬於自己特色的美食文化,任何一種食物都能給你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和感受,誰還說人間不值得?
  • 汪曾祺《萬事有心,人間有味》:生活是美好的,人生應該詩意盎然
    汪曾祺是一位生活家,更是熱愛生活、多才多藝的有趣之人。對生活心存熱愛,不沮喪,無機心,少俗慮;對生活體察細緻,愛萬物、皆有情,有情趣。在平常人眼裡寫字、畫畫、做飯,都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常,汪曾祺卻深得其中的樂趣。
  • 「天真的生活家」汪曾祺:食事,文事,隨遇而安,便是人間快意事
    他幽默生動的筆觸,和不經意間流露的生活哲學,更是令人每每讀之,都能咀嚼出不同的人生況味。文字之外的汪曾祺,更是一位「雜學家」,他喜歡讀雜書,書法、繪畫雖無師承,但自成「隨性」一派,還畫過兩套植物圖譜。汪曾祺少時學過吹笛子、唱戲劇,對各地美食情有獨鍾,閒來逛菜市、買菜、做飯,更是奉為人生一大樂事,稱他為「生活家」亦不為過。
  • 3.5紀念美學生活家「汪曾祺」:人間至味是清歡,一定要愛著些什麼
    1人間有味是清歡「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場。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汪曾祺汪曾祺是一個十分可愛的老頭,是美文家中的美食家,他寫過了很多談吃的文章,也親身體驗著「吃」。不過相比於以往中國人講究精緻的吃,汪老是個另類。他筆中的吃,都是滿是煙火味的家常之物,他所喜的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
  • 人間不值得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人間不值得含義出處介紹
    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想知道人間不值得是什麼梗,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人間不值得意思、含義、出處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人間不值得意思、含義、出處介紹  人間不值得有一種看破紅塵的滄桑感,與現狀網絡上流行的佛系和桑文化比較符合,該詞最早是出於李誕之口,他之前在微博上發了這麼一句話:「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 汪曾祺的福建美食地圖
    汪曾祺的福建美食地圖  今年春天,是汪曾祺先生一百周年誕辰的日子。他筆下的美食,不矯情,接地氣,充滿人間煙火味道。他曾說:「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南甜北鹹東酸西辣,都去嘗嘗。」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汪老一生顛沛坎坷,走遍四方,在他的美食地圖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無疑是江蘇高郵和雲南昆明,前者是他的故鄉,後者是他求學之地。除此之外,福建也是讓汪老心心念念之地。畢竟,他的夫人施松卿祖籍是福建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