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籃子「主力」捲心菜推廣全程機械化生產

2021-01-07 新民晚報

圖說:甘藍機械化採收現場 上海農科院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低溫再次來臨,上海郊區的蔬菜搶收保供穩生產工作能否經受住考驗?昨天下午,在上海星輝蔬菜公司舉行的甘藍機械化採收現場會給出了滿意答案——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露地甘藍(小白菜)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帶來了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十八般武藝」。

甘藍俗稱捲心菜,是廣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四季的佳蔬。在上海,甘藍每年種植面積達7.8萬畝次,為蔬菜的保淡、保供特別是冬季的蔬菜供應提供了重要支撐。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具抑菌消炎、養胃防癌等功效。被尊為「保健蔬菜」的甘藍,多為露天種植,冬季上市保供時往往溫度低,加上每棵甘藍也比較重,郊區菜農老齡化嚴重,人工採收十分吃力,推進機械化採收十分迫切。

為促進露地蔬菜產業發展進程,探索露地蔬菜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模式,積極推廣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實現蔬菜產業穩量、提質、增效的目標,助力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由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露地甘藍(小白菜)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現場會在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舉辦。

現場會上,露地甘藍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融合生產全過程的優良農資、生產裝備、規範農藝等技術要點,集成應用甘藍集約化育苗、耕整地、移栽、水肥精準管理、綠色防控的關鍵技術等集中亮相,形成了露地甘藍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規範,建立露地甘藍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體系。

據市農科院專家介紹,該項目可實現露地甘藍種植輕便、簡捷、省力省工、節本、優質高效,用工量較現行生產模式減少8%,生產效益提高10%以上,有利於傳統蔬菜種植模式的轉型升級,切實降低冬季甘藍採收的勞動強度,改善採收條件,為冬季蔬菜的應急保供發揮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甘藍也是光明集團五四農場星輝蔬菜有限公司的重點蔬菜產品,多年來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畝次以上,為上海的蔬菜供應特別是冬季應急保淡發揮了積極作用。2020年上海市星輝蔬菜公司聯合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所成功申報了農業農村部農業科技示範園,雙方圍繞甘藍舉辦了系列新品種和新技術展示推薦活動,將星輝甘藍打造成上海知名蔬菜品牌。

下一步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和上海星輝蔬菜有限公司將借鑑國內外甘藍「無人農場」的先進理念和技術,進一步推進甘藍的全程機械化生產,為甘藍生產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奠定基礎,並在貴州等露地蔬菜優勢產區建立核心示範基地,為上海市民周年穩定供應豐富的優質甘藍。

相關焦點

  • 全程機械化種植生產,手把手教你如何「省力」種菜!
    蔬菜示範園介紹平面圖 根據長沙市農業農村局2020年農技推廣項目安排,圍繞「一縣一特」蔬菜產業發展需要,不斷提升我市蔬菜產業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有效降低蔬菜生產成本
  • 蔥姜蒜生產全程機械化專題研討會舉辦
    7月19日上午,大蔥機械化移栽暨蔥姜蒜生產全程機械化專題研討會於山東章丘舜耕山莊生態園成功召開。有關領導充分肯定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意義,認為專題會議的召開順時應勢,為行業和農民帶來了福利,為推動蔥姜蒜生產全程機械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 青海蠶豆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
    機械化播種蠶豆,這在當地農民看來,還是頭一遭。據悉,蠶豆是青海省優勢特色農作物之一,產值高、效益好。由於機械化技術及機具匱乏,以往其生產環節多以人工作業為主,作業成本居高不下,種植面積逐年下滑。針對這一現狀,今年省農機推廣站「許振林創新工作室」將蠶豆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試驗示範列為創新項目,並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在李家山鎮開展蠶豆機械化技術播種試驗。
  • 茶葉全程機械化培訓助力房縣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建設
    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農業機械化進程,助力全縣八大特色扶貧產業發展,配合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縣根據實際,擬以創建全縣特色產業全程機械化示範建設活動為載體,啟動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建設活動,以示範帶動,逐步實現全域機械化,窯淮鎮為首個推進示範鄉鎮。
  • 2019年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及集成示範
    油菜全程機械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油菜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已基本確立,一些播栽、收穫、田間管理各環節機械化技術裝備在冬、春油菜產區均得到廣泛應用,支撐了油菜機械化快速發展。 一、油菜全程機械化發展現狀 (一)油菜全程機械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 臺山動員部署冬種生產工作 推廣馬鈴薯機械化種植
    與會人員觀摩馬鈴薯種植機械化演示江門日報訊 (文/圖 記者/陳方歡) 隨著晚造水稻進入收穫的最後階段,冬種生產也隨即開始。11月27日,海宴鎮石美村馬鈴薯種植基地一片忙碌的景象,臺山市2020年冬種生產現場會在這裡召開,會議對全市冬種生產工作進行動員部署。臺山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冬種在全市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全程機械化 大蔥喜豐收
    全程機械化 大蔥喜豐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10 星期六 據悉,近年來,仁兆鎮大力推廣大蔥種植全程機械化,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率先實現了大蔥育苗、定植、移栽、收穫等工藝流程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村民正在將收穫的大蔥裝車。大蔥豐收帶火用工潮    記者在仁兆鎮竇戈莊村大蔥種植基地裡看到,看著滿載大蔥的卡車向外駛去,大蔥價高暢銷,村民們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雖然,收穫大蔥勞動強度較大,村民們依舊幹勁十足。
  • 興化市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日前,在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考評驗收會上,經過現場陳述、專家評審、輪番質詢、點評打分等環節的激烈角逐,興化市獲得93.5的高分,在32個縣市中名列第四,通過考評驗收。自2018年興化市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市創建以來,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項目支撐、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該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機483臺、旋耕機1362臺、乘座式插秧機775臺、高效植保機441臺、聯合收割機增加408臺、糧食烘乾機增加266臺。
  • 【聚焦花椒大會】多種新型農機亮相我市2019年花椒生產全程機械化...
    今天上午,芝陽鎮趙峰村萬畝花椒基地熱鬧非凡,來自陝西、山西、河南等不同省市的9家企業齊聚這裡,共同參加我市2019年花椒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演示會
  • 青農大研發五種芝麻生產機械 實現全程機械化
    記者昨天獲悉,青島農業大學現代農業裝備創新團隊在全國首次成功研發5種芝麻生產機械,實現了芝麻播種、除草、打藥、收割等全程機械化。    緣起:    芝麻產業發展受到制約    「與大豆、油菜籽、花生一樣,芝麻也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
  • 河南省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
    陳輝 攝  5月22日,記者獲悉,省農機局近日下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工作方案,明確創建工作重點,完善技術路線,紮實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 10畝雞毛菜不到3小時採收完成 全程機械化讓農業生產更為可控
    而隨著綠葉菜收割機的運用,清美集團的雞毛菜實現了從種植到採收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新區農業農村委介紹,機械化、高科技農業在浦東逐步推廣、普及,緩解了用工緊張等問題,滿足了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成為保障糧食安全一大助力。 據介紹,傳統的人工採收模式下,每畝雞毛菜需要6個人採收一整天。而有了機器作業,同樣的採收量,可以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大大提升了效率。
  • 內蒙古將推廣秸稈轉化飼料等農牧業機械化技術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13日電(記者李雲平)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針對種植養殖方式、農牧業加工與機械化生產不能有效銜接的實際情況,內蒙古將推廣秸稈轉化飼料等農牧業機械化技術,以此實現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相融合。
  • 江蘇各地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提升水稻種植機械化智能化水平
    今年是我省建設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的收官之年。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水稻種植機械化是我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這份「考卷」的「必答題」之一。5月28日,全省水稻機械化種植現場推進會在海安舉行,各地紛紛交出「答卷」。
  • 我國蔥姜蒜生產全程機械化之路還有多遠
    傳統栽種收割多環節費人力在水稻、玉米、小麥等我國主要糧食作物都已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當下,從事蔥、姜、蒜種植的農民兄弟像孫本光一樣還俯身田間,手種刀割,忍受著「彎腰之痛」。不過,科技的神奇之處便是通過創造工具改變田裡人的命運。
  • 山東舉辦蔥姜蒜、辣椒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論壇
    日前,蔥姜蒜、辣椒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論壇暨經濟作物機械化田間日活動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山東省農科院、山東省農機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辦,來自全國各地農業、農機領域近400多人參加了論壇。
  • 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引領芝麻產業新發展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鄂州市農委共同主辦的芝麻全程機械化綠色節本增效種植技術暨標準化示範區建設觀摩會了解到,油料所建立的品種、農機、農藝配套的芝麻全程機械化綠色節本增效生產模式使生產成本從每畝700元左右降到300元左右,平均每畝節本增效400元,輻射帶動了示範區周邊
  • 平度在全國率先實現大蔥種植全程機械化
    近日,青島市大蔥全程機械化演示現場會在平度市蓼蘭鎮楊家頂子農創示範園召開。青島市大蔥種植的10個工藝流程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程機械化,每畝可節約人工成本約800元,全面推開後可為全市種植的16.09萬畝大蔥節本增收近1.3億元。 在楊家頂子農創示範園的智能育苗溫室內,軌道移動式噴灌車正在工作人員的遙控下進行現場澆灌。
  • 種大蔥全程機械化效率提升畝產大幅提高
    自2018年我省組織實施大蔥全程機械化示範項目以來,已先後在運城萬榮、臨汾曲沃、長治潞城等地創建了多個大蔥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今年以來,晉城市農機發展中心認真貫徹全省農機工作會議和工作要點精神,聚焦特色產業發展,瞄準薄弱環節,加快補齊短板,再度精準發力,在澤州縣巴公鎮雙豐大蔥基地投入特色作物機械化專項資金30多萬元,引進了種子編織機、播繩機、開溝起壟機、移栽機、培土機、植保機、收穫機等8種適合大蔥機械化生產專用技術裝備,配套裝備覆蓋了整耕、種子加工、播種、移栽、灌溉、培土、植保、收穫
  • 泰興黃橋鎮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每年秋收秋播完畢,興禾農場農機及時入庫保養,為來年農業生產夯實基礎。興禾農場創辦於2012年,規劃建設面積8000畝,已建設面積6000畝,農場實行股份制運作,現有股東15個,專職農機手11人,常年管理人員38人。農場明確專人主抓農機、財物、生資和農業生產技術,實行產效定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