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味越來越淡,只因現在開心的不再是我們

2020-12-24 思情畫憶

今天在接孩子回來的路上,小朋友仰著紅彤彤的臉蛋用稚嫩的聲音問道,「媽媽,還有幾天過年丫?」看著孩子天真帶著期盼的眼神,我摸了摸他的頭「還有半個月,你很喜歡過年嗎?」

「當然了,我每天都盼望著過年呢!」小朋友眼神亮晶晶,一步三跳地在前面跑了起來。看著那歡快的身影,我忽然理解了當初的我,仰著頭問母親同樣的問題時,為何母親會回答我不喜歡過年,過年是你們小孩子的期盼,如今對這個答案我能感同身受了。

農村裡流行這樣一句話,小孩子盼過年,大人盼種田。之所以有這個說法,是因為過年是小孩子收穫的季節,新衣服,壓歲錢,還有親人的陪伴與祝福,所以充滿期待。而過年對於大人來說,就是付出的季節,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各種壓歲錢,紅包應酬。一個年過下來幾個月的工資就沒了,所以大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反而喜歡種田,因為可以播種希望。

01

隨著年齡的增長,年味越來越淡,過年最快樂的人已不再是我們。

小時候,總盼著過年,因為能吃到平時吃不到的好東西。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收壓歲錢,可以帶著塑膠袋從村頭跑到村尾。可以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放鞭炮,可以肆無忌憚的追逐奔跑,那時的我們對過年是無比期盼的。

兒時的我們是掰著指頭等過年,過年是興奮的。那時的我們沒有手機,沒有ipad,沒有wifi,除夕之夜家人們一起貼窗花,看春晚放煙花,守歲,簡單又幸福。

長大後身份轉變了,人年齡增長了,經歷的事情多了,我們不再像兒時能輕而易舉地得到最簡單的快樂。我們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且過年意味著走親戚的時候,會被問學業如何,工作如何,收入怎樣,有沒有談朋友等等。長大以後,身上的責任重了,可是心遠了,父母老了,兒女在漸漸長大,曾經的快樂只能在孩子的身上找尋回憶。

年還是那個年,只是少了當初的味道。不是時代變了,而是我們長大了。

02

年味越來越淡,人情也越來越淡,大家都已經成為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似兒時,一點點小幸福就能讓自己歡呼雀躍。

年味是什麼,其實就是儀式感。儀式感會帶來繁瑣,也是慢生活。對於長大的我們,長期的快節奏生活讓我們體驗不到年味,人越來越忙,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曾經年味濃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親情濃,友誼濃,相互往來很講真情,彼此交心。二來對來年有一份美好的願望和期待,始終帶著一份念想。

如今這兩樣都已經變淡,表面是生活條件提高,實則是人心,人情變的冷漠疏離,而對未來的期待也有些麻木。

即便還是按著時間,按著約定俗成的方式過年,但親情友情變成各種形式上的應酬,大家臉上堆著笑,喜氣洋洋,實則不交心。

年,越來越近;年味,卻越來越淡;少了點過年的期盼,氣氛,情懷;多了一點過年的負擔,勞累和人情

03

年味越來越淡,只因我們越來越成熟,每天在快節奏的生活中跌跌爬爬,所以來不及欣賞那些微不足道的小美好。

朱德庸說:過年就是抱一抱小時候自己的節日。

長大以後我們越來越羨慕小時候的天真爛漫,有一句歌詞唱的是越長大越孤單,我們心裡裝著很多心事,再也騰不出地方來盡情享受那些熱鬧的情景。

小時候的過年真的是過了一年,漸漸長大後的過年就是老了一歲,即便年歲相近,「過了一年」和「老了一歲」終究還是不同。老了一歲意味著思想更成熟,所期待的東西越多。簡單的小幸福,再難滿足我們。

年依然還是那個年,只是我們需要放下腳步,駐足欣賞,以孩童的目光,去體會那些回憶裡追逐的年味。

陳曉卿在《舌尖上的新年》的同名書中寫過一段話:

現在的人活得太累、太畸形了,你需要相信,總有一種味道,想子宮一樣,會無條件地接納你。每個人的腸胃實際上都有一扇門,而鑰匙正是童年時期父母長輩給你的食物編碼。

長大以後的我們總是在匆匆忙忙地趕路,從未放下腳步看一眼沿途的美景。年味越來越淡,其實人也是越來越累。過年本是闔家團圓,一起祝願的日子。不如停下腳步,放下包袱,和身邊重要的人一起度過這溫馨的時光。

相關焦點

  • 年,越來越近了,年味,卻已經越來越遠,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了?
    年,越來越近了,年味,卻已經越來越遠……以前過年,缺的是年貨,不缺年味;現在過年,不缺年貨,缺的是年味。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是啊!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那時候,我們能深刻地感悟到濃濃的年味。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了?很多網友表示,感受不到年味兒,是因為春節的儀式感被削弱了,是過年的形式變化了,過去給長輩拜年給壓歲錢,現在大家都用手機發紅包,過去到處都能聽到的鞭炮聲,如今鞭炮也不能放了,沒有了過年的儀式感。
  • 為何年味越來越淡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今天是2020年1月15日,距離過年不到10天了。可除了火車站、汽車站、機場比往日客流量要多一點之外,好像沒感受到以往快過年的熱鬧氣氛。現在別說過小年,就是過大年也就那麼一回事,感覺現在過年與平時沒多大區別。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按照我國傳統風俗,過年不只是大年三十這一天,而是指臘月廿三送灶神至正月十五元宵節這段時間。
  • 淺談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度的春節又要到了,但現如今卻感覺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除了各種年貨節的廣告,基本上感覺不到要過年的氣氛,那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呢?年味兒首先我們先談一下為什麼之前的年味重。以前家家戶戶的條件都不好,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只能在過年的時候吃到自己平常不常吃甚至吃不到的東西,而且還能一次吃個飽。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這個答案最扎心……
    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近日,話題#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又一輪討論。
  • 年味為啥越來越淡了?最扎心的答案莫過於這個
    馬上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不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近日,話題#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是什麼#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又一輪討論。
  • 現在人生活越來越好,年味為何卻越來越淡,過年的意義是什麼?
    現在人生活越來越好,為什麼年味卻越來越淡?過年還有多少值得推薦的文化意義?一、年味變得越來越淡的主要原因是有以下五點。1、過年一定會放煙花,濃濃的煙味能讓過年變的更加火爆,但是近年來,國家因為治理環境,而限制煙花,導致過年時很少聽到炮聲;2、過年有時候是一家人一年中僅有的見面機會,但是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經常視頻的人們變的不那麼想家了,所以導致年味變的很淡;3、經濟條件的迅速發展,也改變了人們的眼光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沒有小時候那麼有味道了?答案看這裡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臨近年關,每到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的人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不再像以前一樣興奮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而現在許多網友認為過年仿佛成了一個符號,就是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搶了多少紅包,那個福沒掃出來,對於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有許多的網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是我們長大了嗎?
    距離2020年的春節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是為什麼一點也沒有過年的氣氛呢?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呢?是因為我們長大了嗎?有網友說因為過年吃的好吃的食物,現在天天都在吃,沒有感覺。以前過年是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現在是各自拿著各種手機玩。是啊!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以前只有過年才會吃到的東西,現在隨時都可以吃到了。之前看春晚是大家過年必不可少的項目,大家都會圍坐在一起邊看晚會,邊聊天,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娛樂項目不只限於春晚了。
  • 「年集」熱鬧場景已不再,「年味」越來越淡,啥原因?或3點所致
    與城市不同的是,農村的「年集」熱鬧非凡,不僅有各色各類的吃的、玩的、用的,還物美價廉。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隨著80、90後這代人的成長,再加上經濟的發展及思想觀念與傳統習俗的改變,農村過大年辦年貨的熱鬧集市卻顯得越來越冷清,熱鬧的場景已經不再。不少網友稱,這邊是「年味兒」越來越淡的一種體現。
  •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越來越淡,我們究竟丟失了什麼?
    看著當下的紅火,不禁感慨,外國的洋節日這麼的紅火,中國的年味卻越來越淡了。在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一過年,可以穿新衣,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炸麻花,貼對聯可以放鞭炮,可以走親戚,可以領壓歲錢,還可以熬通宵,還可以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看春節晚會。可是現在再也沒有以前的年味兒感覺了。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過年,年輕人會聞之色變?
    不知不覺,就又到了年底,2020年,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新冠疫情,也讓這個庚子年在很多人的回憶中必然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距離過年還剩一兩個月,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卻越來越怕了呢?
  • 禁止燃放煙花炮竹讓過年沒有年味?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年味是什麼?年味是小時候燃放煙花炮竹的硝煙味。年味是父母殷盼遠方的遊子回家的期望。年味是一家人團聚相互溝通情感的喜慶。年味是親朋戚友之間挨家拜年的情親。禁止燃放煙花炮竹是讓過年沒有年味的原因嗎?為什麼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
  •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
    年味越來越淡!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喜歡去趕集逛街買年貨了?推薦語:一轉眼,2020年已經來到了12月17號。沒錯,真的又要過年了,每到這個時候,相信就會有許多人開始感慨:年味越來越淡了,過年變得不那麼興奮了,挨家挨戶拜年逐漸被手機信息拜年取代了,記憶中濃烈的年味究竟去哪了?相信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小時候最期盼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好吃的,有新衣穿,最重要的是可以領到壓歲錢。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我們的春節並沒有那麼萌!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要到了,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有人歡喜有人愁,歡喜的是國家越來越富強,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愁的年味感覺越來越淡了!車子越來越多,路顯得窄了!物質越來越豐富,可是吃啥啥不香了!掙了多多的錢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卻是變老了!
  • 在農村,為什麼感覺年味越來越淡了?
    現在距離春節越來越近,但是很多人感覺:現在過年的味道好像越來越淡了,找不到小時候過年的心情和氣氛,這到底是怎麼了呢?,親戚走的少了,村子空了,也就淡了!2、傳統娛樂逐漸消失現在大家都普遍吐槽一個問題,就是農村春節現在基本沒什麼娛樂可以玩了,以前很多都會有鬥雞、舞龍、舞獅、廟會、小品表演、舞蹈、唱歌等方式來慶祝春節,小孩子聚在一起放煙花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看到別人家放大煙花更是會跑過去圍觀,可是現在呢,大家雖然腰包鼓了,家家戶戶也買得了大煙花了
  • 六大原因,導致春節年味越來越淡!
    作為一個幾千年傳承的節日——春節,在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但是,近些年來,很多人都切身感受到,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很多人都覺得春節過年沒有以往的感覺了。
  • 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看完好心酸)
    什麼是年味?是早已高懸的大紅燈籠,是漂泊者匆匆回家的腳步,是手機一條條微信的祝福,是雪花漸行漸遠的背影。是慈祥的母親不斷的忙碌,是孩子們開心的歡笑,是一家人圍坐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是新年的鐘聲敲響時人們一起歡呼的浪潮。年來了,春來了,讓我們以火一樣的熱情,百倍的精神,再一次揚起生命的風帆,壯麗啟程!
  • 為什麼現在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如今過年充其量只是放假!
    許多人都曾問過這個問題,為什麼每年的年味越來越淡了,有一些人說是因為小時候的我們無憂無慮,長大了各種各樣的煩惱佔據了我們的大腦,一遇到放假只想倒頭大睡。我們現在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過節日的事情,換句話說就是年味還在,只是過年的人長大了就慢慢體會不到了。
  •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記憶裡的餈粑,讓我明白了這個原因!
    而現在的春節,卻很少看見以前那樣兒孫繞膝,闔家團圓的樣子了。小孩子,年輕人,父母老人們喜歡的熱鬧,都不盡相同,大家平日裡難得相聚,到了除夕吃團圓飯的時候自然也少了幾分熟悉感。年味的感覺,就好像是越來越淡,很多小孩子和年輕人甚至都覺得春節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假期",把「春節」和「放假玩鬧收壓歲錢」劃上了等號。
  • 越來越多的人說年味淡了,那麼我們口中的年味到底是什麼「味」?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喜氣洋洋,大家在高高興興迎接春節的同時,一個聲音卻時不時被我們聽到,那就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覺得年味淡了。我想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遇到,朋友們在一起聊天兒,談到過年時很多人都會說一句:哎!現在過年真沒意思。不知道你是否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