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支持準備新入夥的小弟,美國和北約計劃大力加強在黑海的軍事存在,給俄羅斯點顏色看看。「烏克蘭、喬治亞,甭怕,有大哥在。」敢到老子家門口耍威風,虎死還不倒架呢,這哪能忍,於是俄羅斯被迫採取前置應對措施,緊急擴大黑海艦隊規模。黑海艦隊不是有3艘能發射「口徑」飛彈的護衛艦嗎?再派1艘去。於是黑海艦隊第30水面艦艇總隊指揮員克裡沃洛格海軍中將大張旗鼓地發布消息:「黑海艦隊馬上將再接收1艘11356型護衛艦『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現在正在培訓船員。」
印度直接懵圈了:「咋?咋回事?大哥,『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不是我們的嗎?咋歸黑海艦隊了呢?」不過,船在人家那裡,印度只能幹著急。
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捋一捋「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的前世今生。俄海軍原計劃為黑海艦隊建造6艘11356型多功能護衛艦。「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是建造計劃中的第4艘。首批3艘11356型護衛艦已經列編黑海艦隊並在敘利亞戰場上大顯身手,表現極為出色。
但加裡寧格勒「琥珀」造船廠按計劃建造這後3艘軍艦時卻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麻煩。11356型多功能護衛艦使用的是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卡「朝霞」機械製造廠生產的艦載燃氣渦輪發動機,2015年發生克裡米亞和頓巴斯事件後,烏克蘭對俄羅斯實施武器禁運,該型發動機也在禁運之列,這就造成了11356型護衛艦沒有發動機可用的局面,造船工作完全停止。
留著這些半成品也沒什麼用,而且還佔著船塢,影響其它軍艦的建造。於是俄羅斯就想起了財大氣粗的土豪朋友印度。經過談判,雙方達成了個總價10億美元的2+2合同,即俄羅斯將「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和「伊斯託明海軍上將」號這2艘沒有發動機的護衛艦建造完成並幫助印度在其本土生產2艘同型護衛艦,其中1艘將使用未完工的「科爾尼洛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的船體,也就是說,這艘船得從寒冷的波羅的海拖到溫暖的印度洋。
俄羅斯「琥珀」造船廠沒有發動機可用,被逼得只能賣船體。同時,烏克蘭的「朝霞」機械製造廠也不好過。它們原為俄羅斯的11356型護衛艦製造的2臺燃氣渦輪發動機,現在只能放在廠裡吃灰,換不來錢,工作人員開不出工資。聽說俄羅斯將船賣給了印度,烏克蘭也就坡下驢,宣布如果護衛艦交給第三方海軍,那麼烏克蘭可以提供已經製造完成的燃氣渦輪機。
一切都很完美,烏克蘭的發動機賣出去了、俄羅斯可以把沒造完的船接著造完了、印度也將獲得戰鬥力強勁的新型護衛艦。於是2018年12月13日,「琥珀」造船廠對外宣布,該廠將繼續建造「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和「伊斯託明海軍上將」號護衛艦,不過不是為黑海艦隊,而是為印度海軍。
但剛過去三個月,黑海艦隊的中將卻宣布「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即將列編黑海艦隊。是什麼原因導致俄羅斯改變主意,讓「布塔科夫海軍上將」號的命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呢?
原來,近年來俄羅斯一直在努力攻克船用大功率燃氣渦輪機的設計製造技術,雷賓斯克的「土星」科學生產聯合公司在花費數十億美元後,終於在2018年實現突破,並於當年第四季度生產了2臺M90FR大功率船用燃氣渦輪發動機。既然有發動機,那俄羅斯當時為什麼還要將三艘未完成的護衛艦賣給印度呢?
因為船用大功率發動機是一件十分複雜的產品,「土星」科學生產聯合公司還無法做到一年生產幾十臺。因此,只能保障那些俄國防部的重點項目。當時,俄羅斯造艦的優先項目是「北方」造船廠的22350型和20386型護衛艦,「琥珀」造船廠的11356型護衛艦短時間內還排不上號,所以只能忍痛賣掉。
但世界局勢風雲變幻,黑海和地中海水域突然變成美國及北約對抗俄羅斯的前沿,黑海艦隊急需新的戰艦。目前,黑海艦隊的主力戰艦是「格裡戈羅維奇海軍上將」號、「埃森海軍上將」號和「馬卡羅夫海軍上將」號等三艘11356型護衛艦,那麼再為該艦隊補充同型軍艦也就成為理所當然的選擇。當然,唯一認為不合理的可能就是印度了。
好,給大家揭個秘,那就是為什麼「土星」科學生產聯合公司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這麼重大的突破。聰明的您可能已經想到了。那就是從烏克蘭「朝霞」機械製造廠挖人。由於失去訂單,「朝霞」機械製造廠出現經濟困難,裁人、拖欠工資使該廠的員工不得不另謀出路。而這時,俄羅斯出手了,「土星」科學生產聯合公司願意為他們提供豐厚的收入和待遇。於是,「朝霞」機械製造廠的大量設計師、工程師和熟練工人跑到了俄羅斯。他們不僅本人去了,甚至還帶去了技術文檔和產品樣品。這樣一來,俄羅斯在大功率船用燃氣渦輪機設計製造方面實現歷史性突破也就不那麼令人驚奇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