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印尼主義:包含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印尼為何有如此野心?

2021-01-10 環球情報員

印度尼西亞被譽為「萬島之國」,其國土分布在廣大的馬來群島上,擁有17505個島嶼,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爪哇島,達到1.45億。而面積最大島嶼是加裡曼丹島,不過該島不僅僅屬於印尼,島的北半部分還有馬來西亞和汶萊兩個國家,印尼佔有該島最多的面積。

造成加裡曼丹島「一分為三」的局面,是因為是歐洲殖民者對東南亞勢力範圍的劃分。1950年之前,該島的南北方分別是荷蘭和英國的殖民地。

▲馬來群島總共兩萬多個島嶼,面積最大的加裡曼丹島被三國瓜分

荷蘭殖民地首先在1950年實現獨立,成為現代的印尼。當該島上的英國殖民地準備在1963年獨立時,印尼則希望這些地方連同馬來半島(含新加坡)一起併入印尼。

▲大印尼主義所涉及的國家

可是,加裡曼丹島北方(除汶萊)和馬來半島則不顧印尼的強烈反對,合併為了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和印尼不但為此發生了激烈的武裝衝突,印尼甚至還一度退出了聯合國。

那麼,印尼的這種吞併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的「大國雄心」到底從何而來?

一、共同的祖先

印尼認為自己與馬來西亞合併有充分的理由,除了兩國都分布於馬來群島外,還有他們的主要民族都是由古馬來人演化而來,語言、宗教、文化等方面都非常相似,這是印尼「大國雄心」的基礎。

考古專家們認為,大約在五千年前,開始有古人從亞洲大陸遷移到東南亞半島,再擴散到馬來群島。他們屬於蒙古人種、南島語系,與各個島上的土著融合後,形成了數百個民族,被統稱為「古馬來人」。

▲馬來群島上生活著兩百多個民族,都是古馬來人的後代

由於南亞次大陸很早就有人來東南亞地區經商和傳播學問,使古馬來人深受到佛教和印度教文化的影響。最先發展起來的古馬來人部落是爪哇人,即現代印尼國家的主要民族爪哇族。

公元前1500年左右,瓜哇人向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加裡曼丹島等地擴張,他們在馬來群島佔有很大的優勢,慢慢形成了一些古國。7世紀開始,爪哇人在蘇門答臘島上建立三佛齊王國,勢力覆蓋整個馬來群島。

▲三佛齊王國的最大疆域,爪哇島雖然面積不大,但非常肥沃

三佛齊王國崛起後一直與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國王在唐宋兩代都曾向中國稱臣納貢。隨著海上貿易的發展,東南沿海的華人開始向東南亞及馬來群島移民。

差不多與此同時,阿拉伯商人逐漸來到馬來群島,他們在一些島嶼上興建港口和貿易中轉站,並把伊斯蘭教傳播過來。雖然暫時還沒有打破當地以佛教和印度教為主的宗教格局,但已經開始發生改變。

▲馬來群島到處留存著佛教和印度教的痕跡,印度文化的影響甚深

14世紀初,三佛齊王國被另一個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國家所消滅,佛教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隨著伊斯蘭文明在中亞、西亞地區的強力擴張,及南亞次大陸的衰落,伊斯蘭教終於在15世紀末期超越其他宗教,成為古馬來人的主要宗教。

在阿拉伯商人持續不斷的資助下,古馬來人建立起一系列伊斯蘭蘇丹國,並滅亡了所有非伊斯蘭國家。由於受到島嶼林立的地理限制,伊斯蘭教沒有形成統一國家,而是分裂成眾多的小蘇丹國。

▲馬六甲的三保井古蹟,據傳是鄭和下西洋時挖掘的

在數百年時間裡,不斷有華人為了逃避戰亂而移民過來,主要居住在馬來半島尤其是半島最南端的馬六甲。宋朝一度在馬六甲設立市舶司,以管理繁忙的海上絲路。1405年開始的鄭和下西洋,帶來了更多的華人移民,主要從事經商和農耕。

16世紀之前,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上的古馬來人基本上已經皈依伊斯蘭教。他們雖然可以細分出很多民族,但都屬於古馬來人範疇,語言非常接近,爪哇人佔到其中約一半的比例。此外還有印度人、華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在該地區,有一部分人仍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特性。

二、殖民地產生的新民族

1511年,葡萄牙人佔領馬六甲,開啟了東南亞地區的殖民時代。歐洲人先挑拔利用各蘇丹國之間的矛盾,再以出兵助戰為誘餌,達到壟斷貿易,甚至扶植傀儡的目標。

16-19世紀,葡萄牙人、荷蘭人、英國人都在爭奪東南亞地區。經過長時間的較量,最弱小的葡萄牙人被趕走,只在馬來群島南部留下一小塊殖民地,即東帝汶的前身。

▲荷蘭稱霸海洋的時間很短,最重要的殖民地就是荷屬東印度

荷蘭人獲得的殖民地最多,不但奪取了包括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在內的大部分馬來群島,還侵佔了加裡曼丹島南半部分。荷蘭人剛到來時,汶萊正處於鼎盛時期,擁有整個加裡曼丹島,在荷蘭和英國殖民者的先後打擊下,汶萊很快陷入衰落,國土越來越小。

英國人則先奪取馬來半島,然後從汶萊奪取了北半個加裡曼丹島,成立沙撈越和沙巴兩個殖民地。汶萊不僅縮小為一個袖珍國家,最終在1906年徹底淪為英國殖民地。這幾個地方構成了英屬馬來殖民地。

▲位於吉隆坡的殖民總督府,馬來族和馬來西亞的產生就是殖民時代的產物

英國在18世紀將印度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後,開始向東南亞引入大批印度移民,進一步改變了當地的人口比例。而鴉片戰爭以後,清朝對沿海百姓的控制大幅度減弱,更多的華人移民也來到了東南亞。

這些來自印度和中國的移民與當地人融合,一部分堅持自己的信仰和文化習俗,也有不少改信了伊斯蘭教。到20世紀初,英國的馬來殖民地出現了一個新的民族,即信仰伊斯蘭教、以當地古馬來人為主,混有印度和中國血統的馬來族,成為馬來西亞的最主要民族。

由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扼守著馬六甲海峽,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英國人在1867年將此地單獨劃出來,直屬於英國。大批華人遷移過去,華人成為了人口的多數,這塊殖民地後來形成了新加坡。

▲新加坡位置太重要,英國人有意讓華人佔多數,以制衡馬來人

相對於英國殖民地馬來族的混血和多元化,荷蘭殖民地的外來移民很少,保留了更多古馬來人的語言和習俗,血統也更純。但是荷蘭人的殘酷壓榨更甚於英國人,造成了後來印尼的貧困。

總的來看,是歐洲人的殖民統治導致了古馬來人的分裂,英國馬來殖民地的古馬來人自認為是「新的馬來族」,以區分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其他馬來民族。事實上,爪哇族與馬來族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語言也基本相同,這也是印尼「大國雄心」最大的歷史依據。

三、大印尼主義

由於國力弱小,荷蘭在18世紀初退出了海洋霸權的角逐,把殖民重心放在馬來群島上。憑藉強大的海軍,荷蘭人把將近2萬個島嶼整合在一起,統治著包括爪哇族在內的200多個古馬來民族。

荷蘭人長達300年的殘酷剝削,使當地人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歇過。為了緩和矛盾,殖民當局培養很多當地的統治階層去荷蘭接受西方教育。可正是這些留學生從西方學到了民族解放意識,從19世紀末開始,他們用「印度尼西亞」來稱呼打算建立的馬來民族國家。

▲荷屬東印度曾被稱為香料群島,是荷蘭(少女)脖子上的珍珠

印度尼西亞獨立運動從一開始伴隨著「大印尼主義」,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整個馬來群島和馬來群島只有一個單一民族,語言也相同,應該將荷屬、英屬殖民地統一起來。

到1920年左右,這種思想已經被廣泛傳播,在英屬殖民地也有一定的市場,出現了類似的「泛馬來主義」。這兩個派別還私下討論過獨立後建立單一馬來國家的理念。

在英荷殖民當局的壓制下,獨立運動雖然發展緩慢,但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不幸的是,這股力量被日本法西斯所利用,在太平洋戰爭中站到日本一邊,因為日本答應將英荷殖民地合併為一個國家。

▲日本人口頭上說解放殖民地,實際卻比西方人更殘暴和貪婪

不過,日本人口惠而不實,僅僅是利用他們趕走歐洲殖民者,不但沒有允許他們建國,反而在1943年把整個馬來群島納入了日本領土。「大印尼主義者」和「泛馬來主義者」只是日本人的擺設,很少有實權。

直到即將戰敗前,日本才開始籌備馬來群島的獨立。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的第三天,1945年8月17日,大印尼主義者及印尼獨立運動的領袖蘇哈諾等人才趕在歐洲人重返之前,宣布了印尼獨立。

這個倉促成立的印尼自稱包含整個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因而遭到英荷兩國的反對,英軍很快佔領原來的英屬馬來殖民地,荷軍則對印尼獨立運動發起軍事鎮壓。殘酷的印尼獨立戰爭打了四年,印尼人浴血奮戰終於在1949年11月贏得獨立,蘇加諾出任首位總統。

▲四年的印尼獨立戰爭很慘烈,死亡人數估計在10萬以上

而英國人在二戰後準備放棄所有殖民地,首先在1948年將馬來半島上的殖民地整合為「馬來亞聯合邦」,並許諾其未來可以獨立建國。新加坡、汶萊和北加裡曼丹暫時沒有加入該邦,但也得到了更大的自治權。

此舉對穩定馬來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泛馬來主義」得不到支持,馬來族得到了看得見的好處,就放棄武裝鬥爭,不再幫助印尼獨立。1957年8月,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並準備與新加坡、汶萊和北加裡曼丹協商成立馬來族國家。這個計劃遭到了印尼總統蘇加諾的強烈反對。

四、大印尼主義失敗

蘇加諾奉行「大印尼主義」,一直在等待時機與英屬殖民地合併成全馬來民族的國家。可英屬殖民地的「泛馬來主義」已經式微,他們自己獨立建國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並沒有流露出任何與印尼合併的意向。

英國人出於均衡戰略的考慮,自然不希望東南亞地區出現統一的馬來民族國家。允許馬來殖民地獨立既是一種妥協,同時也是一項前提條件,即不能與印尼合併。

▲印尼首任總統蘇加諾,奉行大印尼主義,反對馬來西亞獨立

馬來族對與印尼合併也缺乏興趣,當時印尼人口已達8500萬,馬來殖民地的人口不足其十分之一,印尼無疑將在合併後的新政府中獲得主導權,馬來族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馬來殖民地的富裕程度遠高於印尼,合併必定會受到拖累。這些都是「泛馬來主義」得不到支持的主要原因。

1961年以後,馬來亞聯合邦提出建立「馬來西亞」國家,開始與新加坡、汶萊、北加裡曼丹進行談判。印尼總統蘇加諾公開表示反對,認為這是英國人的陰謀,再次要求英屬馬來殖民地與印尼合併。

▲馬來西亞國徽由國旗和13個州的州旗組成,象徵著各洲的團結

儘管汶萊沒有加入,馬來西亞國家還是在1963年9月成立了,新加坡和北加裡曼丹都成為馬來西亞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印尼反對馬來西亞獨立的行動也上升到了武裝衝突。

印尼和馬來西亞雖然沒有宣戰,但戰鬥頗為激烈,主要發生在加裡曼丹島上,兩國各佔有該島的一部分,因而成為印尼的首要攻擊目標。印尼人還在新加坡等地發動襲擊,局勢一度非常緊張。

▲蘇加諾下臺使大印尼主義被嚴重削弱,印尼開始重返國際社會

1964年12月,為了反對馬來西亞加入聯合國,印尼一怒之下退出聯合國以示抗議,這是聯合國迄今為止唯一一個曾經退出的國家。不僅如此,蘇加諾還提議全球受西方壓迫國家重新成立一個「新的聯合國」,對抗這個西方主導的聯合國。但沒有得到多少國家響應。

▲1965年馬來西亞的「反印尼滲透」示威

眼看衝突不斷加劇,英國、美國和澳新出動軍隊支援馬來西亞,迫使印尼在1966年3月停止了軍事行動。蘇加諾總統也被迫下臺,由蘇哈託接任,這標誌著「大印尼主義」遭到失敗。

直到1975年,印尼政府才重返聯合國,先後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建交。新加坡則在1965年從馬來西亞獨立,汶萊此時仍在英國的保護之下,印尼似乎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

▲東帝汶是葡萄牙殖民地,位於馬來群島的南部

不過,「大印尼主義」並沒有完全從印尼政壇和民間消失,同樣在1975年的11月,葡萄牙殖民地東帝汶宣布獨立,印尼很快派兵佔領東帝汶,宣布其成為自己的一個省。

雖然東帝汶與印尼同屬一個民族,也存在主張與印尼合併的政治派別,但是歷經數百年殖民統治,東帝汶人已經改信天主教,擁有強烈的獨立意願。東帝汶爭取獨立的武裝鬥爭一直持續到1999年,造成了很大的人道主義災難。最終在聯合國的斡旋下,東帝汶於2002年二次獨立。

▲東帝汶為獨立付出數十萬人傷亡的代價,決心極其堅決

事實證明,「大印尼主義」並不受周邊各國的歡迎,由古馬來人演化而來的細分民族多達200個以上。印尼本身是由荷蘭殖民者強行整合起來的國家,主體民族爪哇族只佔總人口的45%,整合國內各民族尚有一定困難。印尼至今仍存在多股分離勢力,更不要說整合其他的國家和民族了。

即使如此,印尼仍然是東南亞體量最大的國家,人口(2.7億)和國土面積都排在第一位。此外,印尼連接著太平洋與印度洋,海域極其遼闊,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因而是東協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印尼有很多人在馬來西亞打工,是印尼的主要外匯收入之一

目前,「大印尼主義」已經在其國內失去市場,得不到各個政治派別的支持。雖然印尼與馬來西亞還有一些領海糾紛,但雙方的外交關係還算正常,大量印尼人願意到更富裕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務工,對彼此的經濟發展和人文交流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印尼國家博物館裡展示「大馬來世界」的地圖

長期作者|霈霖

歷史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汶萊的面積夠小了,國土為什麼還要被馬來西亞一分為二?
    汶萊是東南亞國土面積第二小的國家,僅有5765平方公裡,僅比新加坡大(728平方公裡),與中國上海市(6340平方公裡)差不多。不過,歷史上的汶萊曾經稱霸過東南亞,也算是個強國。再加上汶萊王室的內亂和分裂,又大大加劇了這種衰落,使殖民者有了更多的蠶食機會。17世紀以後,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憑藉堅船利炮逐步霸佔了東南亞的海上貿易,到1773年,汶萊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徹底被西方殖民者切斷。隨著汶萊的式微,古代印尼的爪哇人逐漸成為島南部的主要民族,馬來人只佔據島的北部和西北部。
  • 都不願意國家分裂,為何當年馬來西亞,卻要逼新加坡獨立出去
    馬來西亞作為英屬殖民地也不甘示弱,經過了長期的獨立對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共同組成的馬來西亞聯邦最終成立。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兩年之後,馬來西亞便強迫新加坡獨立,。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意自己國家的土地搞分裂,把自己的國土分離出去,為何馬來西亞卻不同,甘願放棄擁有優質港口資源的新加坡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 如此失禮!文在寅用印尼語和馬來西亞總理打招呼
    據韓國《朝鮮日報》3月21日報導,文在寅在與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舉行首腦會談和國賓晚宴時,接連出現口誤。另有指責稱,文在寅在下午用晚上的問候語打招呼,晚上卻用下午的問候語打招呼。馬來語的下午好是「Selamat petang」,文在寅所說的「Selamat sore」是印尼語的英式發音。報導稱,該內容因部分學者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文在寅總統發音有誤」而引發關注。
  • 仁當,大馬和印尼的雙重國菜
    仁當源自於印尼西蘇門答臘島,當地的米南克保人將水牛肉放入椰奶中,加入各種香料以小火慢燉,最終發明出了這種極具特色的食物。由於製作過程需要長時間的火燉,當地人就將這種食物命名為仁當,在當地語言中意為「慢火燉」。後來仁當傳遍印尼全國,也傳入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汶萊,備受馬來族裔的喜愛。進入馬來西亞之後,仁當菜被馬來西亞人進行了本地化改良,還成了馬來西亞的國菜(如圖)。
  • 人口僅40萬的汶萊,為何皇室富可敵國?為何文化和我國相似?
    今日話題華人建國的汶萊跟咱們有什麼關係呢?為何皇室富可敵國?汶萊全名稱:汶萊達魯薩蘭國地處加裡曼丹島西北部,除了北面是我國南海之外,其他三面都被馬來西亞所包圍。其那與盧森堡還很相似的是汶萊在經濟上也比較發達。2018年時GDP總量為135億美元,而且人均GDP超過了3萬美元。那為什麼汶萊這樣一個比上海面積很小的國家卻可以如此富有呢?總的來說汶萊是一個沿海的國家,內部有四大河流,其中汶萊河與淡布隆河流入汶萊灣最終與南中國海匯成一體。
  • 馬來亞並非馬來西亞
    歐大旭筆下的印尼人,大多反殖心態強烈,對西方強烈不信任,認為東姑阿都拉曼的大馬來西亞構想背後是英國人黑手操縱。左翼青年丁就痛斥馬來西亞是 「一個純粹虛構的作品,由那些舊帝國主義國家憑空創造出來,目的是為了要在印尼、在全世界所有的新獨立國家製造動亂不安。把馬來西亞創造出來,英國、美國 跟他們的同夥才能繼續在此地區佔一席之地。」
  • 新加坡收緊對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沙巴和印度的入境管制!
    新加坡收緊馬來西亞沙巴州、印尼與菲律賓入境旅客的防疫管制。從14日晚上11點59分起,近期曾到過馬國沙巴州的人士,入境後都必須在指定隔離設施履行居家通知14天。從10月19日晚上11點59分起,近期到過印尼或菲律賓,除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之外,如果要入境新加坡或過境,都必須出示出發前72小時內的冠病檢測陰性證明。此前新加坡已經對從印度入境的旅客要求提供檢測證明!
  • 新加坡榴槤要漲價?!馬來西亞撥地種榴槤,準備進軍中國!
    最近一則消息可謂讓新加坡的榴槤粉瑟瑟發抖最新報導,馬來西亞聯邦土地發展局(Felda)旗下的子公司FGVH發表聲明表示他們會通過馬來西亞的一間種植公司和在中國的子公司合作種榴槤賣到中國去發現背景簡直槓槓的
  • 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把新加坡踢出去,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呢?
    馬來西亞首相便建議汶萊、砂勞越等地聯合起來,這樣更有實力對抗印尼的擴張。這個建議看起來非常美好,汶萊是拒絕了,不過新加坡舉行了全民公投,加入了馬來西亞。可這個蜜月期非常短暫,沒多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發生了很多問題,像種族衝突等問題,甚至多次爆發流血事件。最終馬來西亞把新加坡踢了出去。
  • 為啥老一輩新加坡人都說,如果新馬沒分家,馬來西亞必定會姓李?
    而李光耀則覺得既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就應當和平共處,馬來西亞是歸屬於馬來西亞人的。此外,馬來西亞覺得新加坡地域如此狹小,還屢次在各種問題上指手畫腳,而新加坡則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 東七區的新加坡,為何用的是「北京時間」
    如果我們去新加坡旅遊會發現,不用調時間。因為新加坡和我們一樣,用的也是「北京時間」,準確的說是「東八區」時間。▲新加坡現後來,因為各種主動和被動的原因,新加坡的標準時間又改成了格林尼治時間+7小時20分、+7小時30分、+9小時……總是標新立異,無人能出其右。
  • 新加坡獨立日:50年前是怎樣被馬來西亞聯邦開除的
    於是,為了抵消華人在馬來半島的人口優勢,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正式提出了「馬來西亞計劃」,主張建立一個包括馬來亞、新加坡、汶萊、沙巴、砂拉越的大聯盟(故稱「大馬」),期望把上述各區結合成一個新興的強大經濟實體。
  • 由華人建國的汶萊,與中國有何關係?國王揮金如土,皇室近親結婚
    汶萊為什麼存在感低?這和它的經濟結構、文化氛圍有重要關係。 汶萊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是石油和天然氣,汶萊的石油儲量居亞洲第三,天然氣儲量位列世界第四,國家95%的經濟收入來自能源買賣。
  • 這道菜80%的旅行者吃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為了它,經常吵架
    椰漿飯(nasi lemak),馬來西亞人普遍認為,它是國菜。到馬來西亞旅行,找當地人推薦最有標誌性的美食,多半會得到椰漿飯這個答案。椰漿飯的做法五花八門,但都用椰奶和香蘭葉蒸煮米飯,輔以辣椒醬、油炸花生、江魚仔幹、炸雞、煮熟並切成兩半的雞蛋等配菜。米飯用油紙或香蕉葉緊緊包裹成三角形或菱形,有些像中國的粽子。
  • 這道菜80%的旅行者吃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為了它,經常吵架
    椰漿飯(nasi lemak),馬來西亞人普遍認為,它是國菜。到馬來西亞旅行,找當地人推薦最有標誌性的美食,多半會得到椰漿飯這個答案。椰漿飯的做法五花八門,但都用椰奶和香蘭葉蒸煮米飯,輔以辣椒醬、油炸花生、江魚仔幹、炸雞、煮熟並切成兩半的雞蛋等配菜。米飯用油紙或香蕉葉緊緊包裹成三角形或菱形,有些像中國的粽子。
  • 新加坡被逐出馬來聯邦的背後,是馬來西亞對華人、對李光耀的恐懼
    二戰結束之後,英國從日本人手中重新接手了新加坡,然而此時正值全球獨立熱潮,英軍在二戰時期的不作為行為導致英國失去了新加坡百姓的民心,同時戰後國力急速衰弱的英國也無力再經營海外殖民地。到了1960年,英國政府在新加坡的勢力已所剩無幾,兩年後,馬來西亞國父東姑阿都拉曼約見新加坡華人領袖李光耀,提出將馬來亞、新加坡、砂拉越、汶萊、北婆羅洲合併,成立馬來西亞聯邦。
  • 精品燕窩多選自印尼和馬來西亞,兆妃八子精選優質天然燕窩
    燕窩的產地集中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一帶海域。其中,印尼的燕窩佔全球燕窩產量的80%以上,緊接著燕窩的第二大產地就是馬來西亞,大概佔比10%左右。為什麼印尼和馬來西的燕窩產量能有這麼大呢?
  • 榴槤老家 :「臭名遠揚」的東南亞諸國 馬來西亞的最好吃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世界上最好吃的榴槤前面提到榴槤有兩個原產地,一個是印尼,而另一個就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是個深諳平衡之道的國家,一方面不斷發展經濟,吸收西方的觀念,另一方面又很好地保留了本國獨特的文化和自然景觀。所以這是一個融合東西方魅力的地方,而且在這裡可以嘗到世界上最好吃的榴槤哦。新加坡:世界上人均消耗榴槤最多的國家儘管新加坡國家很小,人口也不多,而且城市化幾乎覆蓋全國,但是這一切都不影響新加坡人對榴槤的熱情。據統計,新加坡為世界上人均消耗榴槤最多的國家。
  • 馬六甲海峽那麼長,為什麼只有新加坡繁榮,馬來和印尼卻不行?
    擁有一千多公裡長的馬六甲海峽,佔據世界四分之一貿易流量,沿岸的國家馬來西亞和印尼為什麼沒有繁榮起來? 而「拐角處」的新加一躍成為世界第一中轉站,人均GDP常年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