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10句話,明人心見人性,發人深省

2020-12-16 大道知行知行堂

1、富貴不歸鄉裡,如衣繡夜行,誰人知者?——出自《項羽本紀》

項羽攻佔鹹陽後,有人勸他定都關中,但項羽卻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據此,後人便延伸出了「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錦當還鄉的說法。上句話的意思是得到富貴以後,如果不回家鄉,就好像穿了一身錦繡綢緞,卻在夜晚出行,誰能看到你的好?

傳統農業社會,培養了中國人的家庭、宗族、鄉鄰地方等社團意識,因此一個人發達了要衣錦還鄉,要衣錦榮歸。《舊唐書》中也有記載:「衣錦還鄉,古人所尚。」

2、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出自《淮陰侯列傳》

意思是坐了人家的車子,心中就要考慮人家的患難;穿著人家給的衣服,就要懷揣著人家的憂愁;吃著人家給的東西,就要忠心為人家做事。

上句話大致相當於「食人之祿,忠人之事」這句話。今天看來,這和現代社會的契約精神有點接近,選擇了一份工作來,就應該為企業、單位負責,盡職盡力。

3、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出自《平津侯主父列傳》

意思是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追求富貴,只要能有鐘鳴鼎食(王侯之家的生活),承受鼎煮之刑罰而死也無所謂,好不容易獲得今天的地位,所以寧願倒行逆施。

漢武帝時大臣主父偃早年飽學卻窮困,在齊地被眾儒生排擠,不容於齊,借錢借不到,北遊燕、趙等諸侯國,但都未受到禮遇。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主父偃抵長安,後直接上書漢武帝劉徹,當天就被召見,與徐樂、嚴安同時拜為郎中。不久又遷為謁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遷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大臣紛紛向他行賄,有人勸他說:「你這樣太過分了!」主父偃說道:「我從青年時就出外遊學,達四十多年,弄得雙親不把我當兒子看,兄弟朋友不願收留我,投在將軍門下時其他賓客都厭棄我,我困厄的時間太久了。現在我有了權勢,為了榮華富貴,法場上吃一刀也是心甘情願!」

4、何鄉者相慕用之誠,後相倍之戾也!——出自《張耳陳餘列傳》中司馬遷的評語

意思是當初兩人互相傾慕信任,相交非常誠懇,最終卻反目成仇,非置對方於死地不可。這是為何?

張耳和陳餘早年是生死之交。陳餘比張耳小,他對張耳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後來項羽分封天下,張耳為王,陳餘為侯,陳餘大大不服,因為張耳、陳餘對於恢復趙地的功勞是同樣的。

陳餘用武力趕走張耳,使得張耳逃到劉邦那裡。劉邦與項羽爭鬥時,劉邦要求陳餘歸到自己一方,陳餘提出的條件竟然是要劉邦殺了張耳才會答應。

劉邦殺了一個和張耳長得像的人,把人頭送給陳餘。陳餘發現受騙後,就投向了項羽一方。韓信與張耳破趙地,斬殺了陳餘。

有一話說:「再沒有比曾經是朋友的敵人更惡毒的了!」越是最初相交深厚,一旦決裂,對另一方的怨恨越深。

5、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出自《刺客列傳》

士為知己者用,意思是有本事的人只會為賞識自己的人做事,《刺客列傳》後面還有類似的一句「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 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意思把我當成普通人來對待的君主,我就以普通人的態度報答他;把我當成國士來對待的君主,我就以國士的態度來報答他。)

女為悅己者容,可以說是對女性很深刻的洞察了,相信每個人都有體會。

6、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出自《儒林列傳》

意思是學者要依據學術真理髮言,不要為了阿諛世俗權勢而撒謊。

漢武帝徵召轅固生入朝廷做官時,公孫弘也在被徵召之列,當時轅固生瞪著眼睛對公孫弘說了上面那句話。公孫弘做官後果然曲學阿世(曲學阿世是一個成語,指歪曲自己的學術,以投世俗之好),證實了轅固生的先見之明。

陳寅恪1964年《贈蔣秉南序》有言:「默念平生,固未嘗侮食自矜,曲學阿世,似可告慰友朋。」

據王鍾翰追憶,1945年他向陳寅恪請教,問及治學與政治有無關係,陳寅恪回答:「古今中外,哪裡有作學問能完全脫離政治之事?但兩者之間,自然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如果作學問是為了去迎合政治,那不是真正在作學問。因為作學問與政治不同,畢竟有它自己的獨立性的。」這正可以作為「未嘗曲學阿世」一語的註腳。

7、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出自《李斯列傳》

意思是一個人是有出息還是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選擇的環境決定的。

李斯年輕的時候做一個小吏,在廁所裡,看到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在官府的糧倉裡,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深有感慨,說了上面那句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又有謂「近朱則赤,近墨者黑」,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

8、殺子以適君,非人情,不可,背親以適君,非人情,難近,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出自《齊太公世家》

說的是管仲臨終時,齊桓公去見他,問道:「若你不幸離世,你看誰可以接替你做宰相,易牙這個人行嗎?他知道我愛吃美味,就把自己的親生兒子蒸了,做成菜給我吃。」管仲回答:「人哪有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的,做出這種事情的人是可怕的。」

齊桓公又問:「公子方這個怎麼樣?他拋棄自己的父母親人和公子地位,來投靠我,對我很好啊。」管仲回答:「連自己的至親都可以拋棄的人,不可親近。」

齊桓公最後問道:「豎刁這個人怎麼樣?他為了伺候我,把自己閹割了,對我可好了。」管仲回答:「人哪有不愛惜自己的身體的,殘損自己的肉體來伺候君主的,不可親近。」

管仲死後,齊桓公沒有聽他的話,重用了那三個人,結果他們聯合起來作亂。管仲所說的這三句,指出了凡是能做出極端超越正常人性、人情範圍之外事情的人,都是不可親近的,也是不可信 的,一個人連自己和自己的親人都不愛,也很難相信他會愛別人。

9、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出自《蘇秦列傳》

意思是同樣是我這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都輕視我,其他一般人更不用說了。

蘇秦學縱橫術,早年遊說諸侯不成功,衣衫襤褸地回到家中,父母兄長都不搭理他,嫂子見了他連織機也沒放下,妻子也不給他做飯燒水。

蘇秦後來又去遊說諸侯,成功後衣錦還鄉,車馬行李無數,他的父母兄長、嫂子、妻子跪在地上,不敢抬起頭來看他。

蘇秦問嫂子:「為什麼以前態度傲慢而今天如此恭敬呢?」他的嫂子回答:「因為你現在地位高,權勢大!」

於是,蘇秦大發感慨,說了上面這句話。《戰國策》中的記載是:「嗟乎!富貴則親戚畏懼,貧賤則父母不子,人生世上,勢位富貴,盍可忽乎哉!:」(哎呀!若有富貴則親戚都畏懼巴結,若貧賤則父母都不當成兒子看待,人活在世上,權勢富貴,千萬不要不當回事啊!)

10、苟富貴,無相忘。——出自《陳涉世家》

意思是咱們這群人中,將來若有得到富貴的,別忘了其他人。

陳涉早年僱給人家耕地幹活,幹活累了,在地壟上休息的時候,陳涉發出了上面那個感嘆。當時人都嘲笑他:「你一個僱給人家幹活的,能有什麼富貴?」陳涉的回答是壯志凌雲的一句話:「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等到陳涉真的富貴了,當初的兄弟真找來了。這幫窮兄弟一看陳涉豪華的宮殿,驚嘆了一句:「夥矣,涉之為王沈沈哉!(「夥矣」是楚人的感嘆詞,後面的意思是陳涉這個大王做得多麼氣派啊!)」

剛開始陳涉對這幫窮兄弟還行,後來有人對陳涉說,和這些人在一起影響大王的形象。陳涉也就疏遠了當初的窮兄弟。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本文轉載自「曾國藩讀書會」,原文有修改,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   1. 天下無雙   原文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李廣是有才氣之人,他是出類拔萃,獨一無二的將才。   2.
  • 讀《白話史記》,知曉人性人心,得待人處世智慧
    自古至今,但凡想要了解中國人自己的歷史文化,《史記》是必讀書。作為中國第一部正史,「二十四史」之首,《史記》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最大的特點,是它視野開闊、文筆生動,故事情節像小說一樣有趣傳神。
  • 6條發人深省人性行為,讓你看透人性一面
    6個讓你一夜長大的人性鐵律(發人深省) 他都活在嬰兒階段 就像老鼠吃了人類的大米,人類說老鼠真狡猾 但是我們吃了蜜蜂的蜂蜜,我們卻誇蜂蜜真勤勞 蛇和蠍子是不會知道自己有毒的,心壞的人,他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心是壞的 小時候我們都很怕鬼,因為鬼面目猙獰,長大了之後我們卻越來越怕和人打交道,因為我們看不透人心
  • 《省心錄》濃縮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讓人過目不忘!
    《省心錄》濃縮的10句話,句句發人深省,讓人過目不忘!1.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事情有時候會有著急得讓人搞不明白的,放鬆一下也許就一目了然了,不要太過著急,以致加重當事人的惱怒。2.士君子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
  • 什麼樣的人心最險惡?讀完舒婷這句名言,讓人膽戰心驚,發人深省
    因為這個世上就是這樣,越是聰明的人越是喜歡做蠢事,有句話叫聰明反被聰誤,聰明的人有時候越是容易上當受騙,這也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可見人無完人,人人都有缺陷。而騙人,都是因為各自的利益,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去損害他們利益,不惜去坑蒙拐騙。
  • 《鬼谷子》8句話,瞬間道破人性弱點
    作者 / 儒風君 圖 / 網絡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欲望越多,越沒出息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每日檢省自己,才能了解自己,真正了解自己,才能看懂別人。人情冷暖,總是很現實相益則親,相損則疏。益者,利之也。損者,害之也。
  • 《史記》中這句話耐人尋味
    《史記》中這句話耐人尋味。「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被收錄在小學語文課本裡,所以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小故事了。這個故事講的是趙國臣子藺相如以一己之力,鬥敗了「狡猾貪婪」的秦昭襄王,並且保住了趙國美玉——和氏璧的故事。
  • 精選《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做人生格言
    老子所做《道德經》是中華的傳統文化瑰寶,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語句,耐人尋味,發人深省。下面是《道德經》中的10句話,每一句都可以做我們的人生格言,掛在牆上,讓人敬仰。5、《道德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看別人總是很容易,但是認清自己卻是很難。
  • 鬼谷子:短短5句話,說破人性的弱點,教你識人看人
    人性本身就是複雜的,不要試著去看透人性,不要輕易的判斷善惡,也不要隨便地斷定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人心本來就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琢磨的東西。有人說人生來是善良的但是也有人說人生來是不善良的。沒有辦法去評論誰對誰錯,因為人性深不可測,但是人性卻也是有跡可循的。
  • 人性的可怕: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比鬼神更恐怖的是人心)
    ——王陽明近期發生了一件事情,挺感嘆的,使我認識到人性的可怕之處。大家都知道,許多企業會規定薪資內部保密,公司同事相互間談工資也是忌諱。實際上並不是怕被別人知道,反而是一旦公布薪資,便會造成嚴重的攀比心理,心理狀態不平衡,不利企業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 《史記》裡流傳千古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史記》裡流傳千古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在史學與文學兩個方面,司馬遷的《史記》都臻於完美的境界。《史記》中記載的很多故事和歷史事件被人們概括和提煉為成語,有些經典原文也常常被人們引用成成語,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沿用不衰。下面江山帶你看看這6個成語,你經常掛在嘴邊,但你知道他們來自《史記》嗎?
  • 《度心術》越讀越「心驚膽顫」,三句話,管理人,駕馭人性!
    古代謀略《度心術》,越讀越「心驚膽顫」,西方的管理之道,只重形式,東方的管理哲學,攻心為上,駕馭人性,只需三句話而已!古代有一本書叫做《度心術》,它是一部權謀書,更是一部駕馭人性的書,而用在現在更是一部管理人性的書,《度心術》的作者是唐代奸臣李義府,雖然是奸臣,但他卻精通對人性的揣摩,甚至達到了能看通人性的地步,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在官場一步步的走到了宰相的位置!
  • 《史記》:字詞皆美|閱讀《史記》
    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史記》的字詞皆美,正是這些看似尋常的字詞鑄就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其一,單字之精妙。《史記》用字,精妙之處不可勝數,僅以三處描寫皇后的文字即可見一斑。當然,項羽屠殺無辜的數量累加起來也是驚人的,《史記》中也有一串串數字記載。 其三,雙字詞之包羅萬象。《史記》中的雙字詞數以萬計,包羅萬象,可從很多視角分類研究。今試舉有趣的雙字稱謂、地名、職官詞語若干,以期窺斑見豹。
  • 影評《來電狂響》:叫醒人心的一部喜劇,每一個笑點都發人深省!
    讓人意外的是在前段時間上映的《李茶的姑媽》口碑卻非常一般,讓人們也感到非常失望,但是近日馬麗主演的喜劇電影《來電狂響》上映之後,卻吸引了很多人們的關注,獲得了豆瓣評分8.6的好成績,小編也迫不及待的去看了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這是叫醒人心的一部喜劇,每一個笑點都發人深省!
  • 老祖宗10句話,道破人性的大智慧
    老祖宗傳下來的話裡,藏著先人的經驗和哲理,句句箴言,道破人性,值得收藏!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才是真正的成熟。避開紛紛擾擾,在心靈裡為自己建一座後花園,用超脫塵世的心態去體驗那世俗、世故之外的樂趣。
  • 《蘑菇圈》裡看人心:一個喚醒人性保持溫暖的故事
    在阿媽斯炯的一生中,「蘑菇圈」成為了她度過歲月中一個個難關的秘密武器,也是她重要的精神支柱,她對蘑菇圈的感情就如同照顧孩子一般,細心的呵護,用心守候,可最終卻躲不過人心的變壞。但是她依然堅守自己的「初心」。正如作家阿來自己說的:「我願意寫出生命所經歷的磨難、罪過、悲苦,但我更願意寫出經歷過這一切後,人性的溫暖。
  • 《竹書紀年》和《史記》誰的可信度高?
    然後以人性史觀、人民視角,對歷代儒家尊崇的「明君賢臣」進行無情揭露鞭撻,讀來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 尤其是對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更直接罵作: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代,「使人作嘔的明王朝」。
  • 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攻心術:善於收買人心的人,往往會利用這一人性的弱點,你中招沒
    從厚黑學和攻心術的角度講,人際交往,善於收買人心的人,往往會利用這一人性的弱點,這一人性的弱點就是人對尊重的需求。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無論其混得有多差,也不管地位比你有多低。學會利用這一人性的弱點,向對方「乞取」一點小恩小惠,讓對方感覺到你尊重了他,而且,又不會為難對方,甚至讓對方很高興地施以恩惠,那麼,對方就很容易對你產生好感,很高興地為你辦事,你想要收買人心也就不難。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通過「乞取」對方的小恩小惠來收買人心,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得了。
  • 「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老祖宗四句勸世箴言,教你把握人性
    《增廣賢文》中有云:「若要斷酒法,醒眼看醉人」,老祖宗留下的四句勸世箴言,教你把握人心、人性。 《增廣賢文》中有四句關於人性的古訓,時到今日讀來依然發人深省。 第一、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這句話的原文出自《論語·裡仁篇》,原文:「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常懷高尚的品德,而小人則喜歡追逐利益,君子內心中特別敬畏法度和規則,而小人則見利忘義有便宜就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