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條鏈子「割掉」雙腿的年輕人
「那條鏈子在我口袋裡放了2個小時,之後的兩年我動了7次手術。」
因誤撿了一條「項鍊」,讓20歲的吉林宋學文失去了雙腿和左邊的胳膊。
故事還得從1996年說起,當時還在某建設公司上班的宋學文,在去公司的路上偶然發現施工現場有一條白色金屬鏈,出於好奇,他把這條鏈子隨手進了右邊的褲兜裡。
沒過多久,他就感到頭暈目眩、四肢無力。
他以為身體出現問題,於是向領導請假回宿舍休息,然而在宿舍的他嘔吐加劇,腹內疼痛難忍。
圖源:北京時間
而此時,撿到「鏈子」的消息傳到了隊長耳邊,他趕緊跑到宋文學宿舍,並命令屋內的人員馬上離開。
「這條金屬鏈上附著的火柴頭大小的物體,正是核放射物質銥-192,是工業探傷機的放射源。」面對記者鏡頭,宋學文輕描淡寫說道。
這飛來橫禍除了讓宋文學兩條腿高位截肢,還讓右手每個手指都截掉一截,一共做了7次手術。
兩年7次手術,他掙脫從死神的魔爪裡逃出,而那個原本樂觀開朗外向的他,此時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殘疾人。
而等待他的,也許是無窮無盡的「病變」。
作為國內首例核輻射案,大家更關注的是「輻射」兩個字。
挺進福岡的年輕人
「我以為5年以後,很多東西都可以修復,但是我到了這裡以後,我發現很多東西都沒動」
在《挺進福島核輻射禁區500米》的紀錄片裡,他們進去了離福島核電站最近的一個超市裡。
「裡面布滿了蜘蛛網,西遊記裡面盤絲洞的感覺。」
「核輻射危機帶來的這種恐懼,一直到現在4、5年了,都沒有動,我們最熟悉的生活產品,一片死寂。方圓幾十裡沒有任何一個人住,一片廢墟。」
輻射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輻射是無處不在。因為人類就是在天然輻射的環境中繁衍生息的,可以說人類每時每刻都受到各種射線的輻射。
那輻射到底是什麼玩意呢?其實輻射主要是指能量以電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傳送。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相當於-273.15℃)以上,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會產生輻射,將能量向所有方向放射。而人類最耳熟能詳的輻射有兩種,一種是非電離輻射,包括電磁輻射,另一種是電離輻射,包括核輻射。
一、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由電荷移動而產生的能量輻射,比如燈光、無線電、閃電、x光形成的電磁場。電磁輻射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它的頻率以及能量都特別小,所以對人體沒有什麼傷害。
二、核輻射
核輻射是由原子結構改變或能級躍遷而釋放的粒子,比如β射線、γ射線、α射線、中子、中微子等等。一旦在生活中出現核輻射,就必然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危害。因為而核輻射中的γ射線頻率和能量都非常大,大約是電磁輻射的10^10倍。如果直接照射人體,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傷害。
生活中哪些東西含有輻射最多?
據中國移動湖北公司網絡部專家石濤勇和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郭立平介紹,日常生活中大家所接觸的輻射大多是非電離輻射,其中含有較多輻射的用品主要有手機、電腦、電視機、無線路由器、電磁爐、印表機、微波爐、冰箱、高壓電塔、通訊基站等等。
平時在醫院做檢查項目時,會接觸到電離輻射,比如做ct、x光檢查。
孕婦穿的防輻射服,有沒有依據?
對於很多懷孕的女生來說,為儘量避免日常所接觸到的輻射會選擇穿孕婦防輻射服。這所謂的防輻射服真的有用嗎?
荊門市疾控中心職業病防治所所長楊東嶽表示,孕婦防輻射服只能防微波,不能防輻射。楊嶽東曾為此做過相關調查,發現孕婦防輻射服面料加入了金屬纖維,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防輻射服。而真正防輻射服應該是鉛衣,簡單來說就是用鉛橡膠做成的衣服,一般這樣的衣服重量就有20多公斤。
可見,孕婦想要穿上真正的防輻射服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議大家不要盲目相信什麼孕婦防輻射服了,因為壓根沒有防輻射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但平常所能接觸到的輻射大多都是對人體沒有傷害的,因此大家不必過度憂心。
參考資料:
1.生活中的輻射知多少.大眾日報.2019-08-13
2.生活中的輻射有哪些.人民日報.2013-08-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