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對於農村的朋友來說,可能會比較熟悉,因為它具有藥用價值,不少藥商會收購這種中草藥,所以百部也成了一種「搶手貨」。
那麼,百部到底有什麼樣的功效和作用呢?臨床上使用它的時候有沒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本期文章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百部的功效主治
百部,別名也叫做「婆婦草」,入藥時以它的根部味藥用部位,中醫認為它性微溫、味甘苦,有潤肺止咳和殺蟲滅蝨的功效,臨床上可以用於咳嗽、肺癆、百日咳以及體蝨等方面疾病症狀的治療。《綱目》當中記載:
百部,亦天門冬之類,故皆治肺病殺蟲,但百部氣溫而不寒,寒嗽宜之;天門冬性寒而不熱,熱嗽宜之,此為異耳。
百部的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百部以其抗菌作用最為顯著,藥理研究顯示,其成分當中含有抑制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以及霍亂弧菌等細菌的有效成分,因而對於細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止咳作用
百部的止咳作用源於其中含有的多種生物鹼,可以對抗組織胺引起的器官痙攣,同時可以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進而抑制咳嗽,達到止咳的目的。
3.殺蟲作用
百部還具有很好的殺蟲作用,研究顯示,其其乙醇浸液對於蚊蠅幼蟲、頭蝨以及臭蟲等有殺滅作用。
4.抗病毒作用
體外實驗研究還表明,百部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可以對於流感起到預防的作用。
百部在臨床上的應用選方
百部作為一味中草藥,在臨床上的應用選方也是不少的,下面為大家介紹其中幾個常見的選方:
1.治暴嗽:百部藤根搗自然汁,和蜜等分,沸湯煎成膏咽之。(《續十全方》)2.治牛皮癬:百部、白鮮皮、萆蔴子(去殼)、鶴蝨。黃柏、當歸、生地各一兩,黃蠟二兩,明雄黃末五錢,麻油八兩.先將百部等七味入袖熬枯,濾去渣,復將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黃蠟,試水中不散為度,端起鍋來將雄黃末和入,侯稍冷,傾入磁盆中收貯,退火聽用。(《外科十法》百部膏)
百部的注意事項
1.百部性微溫,有一定溫熱的作用,因而對於脾胃有熱的人應該慎用。2.百部服用過量會引起中暑麻痺等中毒症狀,因而使用百部的時候一定注意避免過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