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裡的秘密:賀蘭的回族服裝與茶!神秘的民族文化!

2020-12-16 朱芳看世界

賀蘭縣回族服飾主要在頭部。據《回教民族說)〉記載:常用纏頭,軟制白帽,故俗有白帽回之稱。

元、明時代,我國的回族因循伊斯蘭教,頭纏白布(得斯它拉),清朝中葉為反抗壓迫和殘害,回族穆斯林精誠團結,以無沿白帽作為隊伍的標誌,後來回族群眾認為無沿白帽方便易做,輕薄涼快,衛生乾淨,便成了普遍的頭飾。

冬天回族也有戴黑平絨帽的。雲南省的回族戴尖頂紅帽,海南省的回族在白帽上繡有阿拉伯文字樣,由於教派不同,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的穆民還有戴五角、六角或八角帽。回族除了戴白帽外,一些山區或偏僻的回族聚居的地方,還有穿坎肩習俗,在白衣上套黑色坎肩,裡外衣服對比鮮明,顯得清秀素雅,潔淨大方,別具特色。

賀蘭縣回族婦女有戴蓋頭的習慣,蓋頭一般有三種:老年人戴白蓋頭垂到腰際,清秀潔白;中年婦女戴黑蓋頭,高雅莊重;未出嫁的姑娘帶綠蓋頭披至肩頭,多姿秀麗。過去黃河邊回族村莊一些青年婦女多戴圓形白帽,顯得年青秀美,冬天戴紅、綠、藍頭巾,夏天戴輕薄的紅、綠、粉色沙巾。

老年婦女冬天戴黑、褐色頭巾,夏天戴白紗巾。總之,回族婦女披戴各色蓋頭,繡嵌金邊,顯得阿娜多姿、十分好看。崇尚綠色和白色,據說「綠乃天授,山原草木之正色」,白色則一塵不染,五色之中,惟白最潔。

賀蘭回族男子還留須,但禁止佩戴金銀,穿絲綢。女子有扯臉,扎耳孔、戴耳環、染指甲、戴戒指的習慣,以上這些都構成了鮮明的賀蘭回族特色,成為寧夏銀川平原回族普遍的風俗。茶香飄天下金茶銀茶甘露茶,頂不上回回的蓋碗茶,漢族同胞這樣誇讚回族的蓋碗茶。盅子,也叫蓋碗,是一種造型美觀、輕巧玲瓏的陶瓷器皿。

上有蓋子,下有託盤,有的不用託盤。盛放茶水的杯子,底小口大,有的杯蓋繪有藍色的花紋或紅色、黃色的小花朵,有的盅子蓋上繪有阿拉伯文字或者清真二字,既精巧又美觀,又方便耐用。家中來了親朋好友,婆婆總會吩咐媳婦說,拿盅子抓茶去。喝茶先備一壺滾燙的開水,把茶、糖等八種佐料(又稱八寶茶)放入盤子內,用開水衝泡,稍泡一會就能喝。

回族的喝茶非常講究,夏天多以茉莉花為主,冬天以陝青茶和磚茶為主,用盅子喝茶的好處很多,能驅寒暖胃。喝紅糖磚茶,能消積化食;喝白糖青茶,清熱瀉火;喝「八寶茶」能提氣補虛,強身健胃,疏肝活血。「八寶茶」顧名思義是盅子中放八種佐料,也有喝「十寶茶」的,只是配料有所不同罷了。

盅子裡除了放茶葉外,還得放紅糖、白糖(或者冰糖)、芝麻、柿餅、紅棗、核桃仁、葡萄乾、桂圓肉、枸杞、果乾等。紅棗能補血、核桃能補腦、冰糖能去火、桂圓能和氣、葡萄乾能養神、枸杞能明目、芝麻能潤發。端起茶盅底蓋,款款錯開盅子蓋時,八味溶出,香氣撲鼻,慢刮輕飲,喝一口清甜爽心。

在賀蘭黃河岸邊的回族村莊一些回族老人還愛喝「罐罐茶」,用磚茶熬成濃黑的茶水,極苦,喝後能解大渴,益脾健胃,爽精神。賀蘭縣回族人民喜用盅子喝茶的歷史很悠久,傳說從元朝就開始了,距今一千年啦。

至今西北地區的回族穆斯林除了平時用盅子喝茶的習俗外,每逢回族三大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要拿出最好的糖茶贈送親鄰友朋,用盅子抓一個好茶招待客人,以表示尊敬和最高禮節。

回族禁酒,宴會賓客,一律「以茶代酒」,已形成風俗。耳聰目明、延年益壽的回族老人,都有用盅子喝茶的習慣。

相關焦點

  • 56個民族56枝花,讓你遍覽神州風土人情,回族的習俗
    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布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二、民俗文化篇民居建築回族自形成之日起,即多雜居於全國各地各民族之中,入鄉隨俗,其民居多與當地民族特別是漢族大同小異並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另外,回族大多聚居於當地清真寺附近,自成院落,其民居又具有濃鬱的民族特色。
  • 最炫民族風!色彩紛呈的民族風格服裝設計
    sdfd 民族風格服裝設計在視覺上能給人以強烈的印象,能夠代表本地區的民族風情。民族風格服裝具有整體性、文化性和歷史性的特徵。而服裝的圖案造型種類也較為繁多,將形式美感與服裝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更有效地詮釋服裝的文化內涵。
  • 青海熬茶:回族茶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原標題:青海熬茶:回族茶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普天同飲的茶在其茶的栽培,茶的加工,茶的飲用,乃至於與茶有關的一切文化均源於中國,在神州大地上傳頌著各種各樣的茶故事,同樣也流傳著各種各樣支真至情的飲茶習俗。
  • 廣西壯族民族服裝的設計元素和特點是什麼?
    除壯族外,還有苗族、瑤族、侗族、彝族、回族、京族)、水族等多個少數民族,然而壯族服裝有許多不同的款式,他們因地域性、生態性、生產性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圖騰崇拜社會經濟和審美觀念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文化內涵。
  • 漢中有個神秘的民族,他們的美食文化流傳三千餘年
    現在,罐罐茶已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技藝,得到廣泛地扶持推廣。有人說,它是「治水英雄」大禹的老婆塗山氏創造的,也有人說,它是古羌族的遺風,但這種把飲食與茶品一起結合的餐飲特色,的確流傳了很久很久。
  • 回族
    此外,與其它民族雜居的回族也會使用其它民族的語言文字,並受到他們文化的影響。如雲南西雙版納的回族,就還使用傣語、傣文,穿傣族服裝,住傣族式的竹樓;雲南洱源縣的回族,穿白族服裝,使用白族語;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拉薩地區的回族,使用藏語文;和彝族雜居的四川涼山的回族,兼通彝語。此外,在內蒙古和新疆地區的回族,有不少人兼通蒙古語、維吾爾語或哈薩克語。
  • 盤點少數民族日常飲用茶,藏族酥油茶回族刮碗子茶蒙古族鹹奶茶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有5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有55個,有首歌喝唱得好:「56個民族,56個家」。茶葉也是他們日常所必須的,他們常年以肉食為主,缺乏維生素,所以必須靠茶葉來補充,每個少數民族的飲茶方式不一樣,接下來就跟大家介紹各少數的飲茶方式。
  • 你知道西北的回族是怎麼結婚的嗎?其實是這樣的!真是大開眼界!
    賀蘭的回族男女青年一般都是互相有了了解後,知道「底細」,才由男方託人請媒人向女方家求婚,媒人要如實向女方家中老人介紹男方的品行,長相、家庭經濟條件等,看女方家中有沒有「乜貼」(誠意),如有「包貼」,便由媒人選擇地點、時間,讓雙方正式見面;見面後再由女方家人到男方家看家風、家教以及經濟條件,雙方都滿意了,才能選擇時間「道喜」。
  • 服裝設計師金娜:讓民族服裝服飾大放異彩
    服裝設計師金娜:讓民族服裝服飾大放異彩 2017-03-24 08:33:05 來源:呼倫貝爾日報
  • 湯瓶八診第七代傳人:回族老人多長壽的秘密
    作為一個回族人,我感到很驕傲。回族是一個極具包容性的民族,千年以前,那些來自阿拉伯、波斯、中亞等地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先民在中國定居後,為了求生存、保信仰,很快地融入中國社會,一方面吸納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豐富發展了中華文化。
  • 還珠:香妃寧死也不脫回族服裝,僅僅是因為信仰嗎?你太單純了!
    還珠:香妃寧死也不脫回族服裝,僅僅是因為信仰嗎?你太單純了!說到中國影視劇作品,《還珠格格 》可謂是一部經典作品,堪稱神劇,並且是很多80、90後的的童年記憶。像還珠格格的劇情我相信大家看過的都知道個大概,在這部劇中,無論是服裝,妝容,細節,配樂都很完美。而演員的精彩演繹更是為這部劇添上一筆鮮活的色彩,當時小編在看劇的時候,就發現裡面的衣服好好看,後來含香的出現,濃厚的異域風情更是讓人驚豔了一把,也難怪皇上第一眼看到她時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 不吃豬肉的民族有哪些 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回族為什麼不吃豬肉
    但因為民俗不同,並不是所有民族都吃豬肉的,你知道不吃豬肉的民族有哪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這個小知識,再來看看回族為什麼不吃豬肉,以及回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一、不吃豬肉的民族有哪些1、不吃豬肉的民族比較多,主要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烏茲別克族。
  • 寧夏回族八寶茶-滋陰潤喉、養顏美容
    八寶茶概述八寶茶原本是居住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回族和東鄉族人民用來招待遠行的馬幫人民的一種飲品,用八種天然植物做原材料和獨特的配方配製而成,流傳自今。西北地區回族居民喜愛用蓋碗方式飲用,所以又稱「三泡茶」、「蓋碗茶」,此茶喝起來香甜可口,滋味獨具多變,並有滋陰潤喉、養顏美容等多重功效。回族的八寶茶文化寧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回族主要聚集地,回族人多信奉伊斯蘭教,酒是禁用的,而茶是被提倡的,認為茶能給人一種道德的修煉,使人寧靜。
  • 回族服飾
    回族的民居受其他民族影響較大,服飾也如此,和雜居區其他民族相似。但在聚居區以及舉行宗教活動時,則具有自己素雅、端莊大方的服飾。女子一般蓄髮,挽髻或編辮,上頂一塊白蓋頭。服裝色彩隨年齡增加而變深。     回族男子服飾的一個典型標誌就是頭戴白色小圓帽,有的在帽上還繡有阿拉伯文吉祥語。它既有保暖的實用意義,還具有聖潔高尚的含義。上衣一般內穿淺色長袖上衣,外穿坎肩,下著長褲,腳穿布鞋、皮鞋或膠鞋。老年人蓄長鬚者較多。
  • 「雲遊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之都」直播嘉年華12月11日正式啟動
    「雲遊賀蘭山東麓葡萄酒之都」直播嘉年華12月11日正式啟動 2020/12/14 15:54 來源:寧夏新聞網 瀏覽:378
  • 【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鎮】邵陽民族村:回族村落的「六彩」風情
    民族村山界回族素態牛養殖基地裡的牛,兩隻牛似乎在說悄悄話。一位回族姑娘正在跳民族村回族特色舞蹈  時刻新聞記者 陳美淇 邵陽報導    距離湖南隆回縣城5公裡路程,山界回族鄉北部就是遠近聞名的民族村,這裡是湖南極具特色的回族村落之一。一眼望去,首先進入眼帘的是村裡漫山遍野的綠色植被和別具伊斯蘭風情的建築,只有細心的人兒,走遍這裡的四季,才能發現這裡綠、紫、紅、白、棕、黃的「六彩」風情。
  • [視頻]塞上寧夏行:走向時尚的回族服飾
    進入[新聞30分]>>    央視網消息(新聞30分):在奧運會開幕式上,56個民族歌手組成的國歌合唱團讓人們記憶猶新,除了嘹亮悅耳的歌聲,他們身上五彩繽紛的民族服飾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為什麼漢族人到回族做客,茶雖很有「料」但卻不可一飲而盡?
    為什麼漢族人到回族做客,茶雖很有「料」但卻不可一飲而盡?茶,不僅茶,不僅僅是人與人聯繫的傳輸帶,同樣也是民族之間友誼的紐帶,尤其是在回族。但漢族人到回族做客,如果主人給你端上一杯茶,茶雖然很有「料」,但卻不可一飲而盡哦。茶的好處非常多,很多回族人們不僅養成了自己喜歡飲茶的習慣,在平常的走親訪友以及一些訂婚宴上都喜歡送茶。比如在回族的訂婚宴上,一般都會送上磚茶、細茶、桂園、紅棗、葡萄乾等,所以訂婚也叫「定茶」。同時,它還分為喝早茶,偏茶和晚茶。
  • 「可愛的中國」之回族:一道手抓羊肉背後的文化印記
    光明網訊(記者 趙豔豔)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文化豐富,飲食多樣。這裡的老毛手抓羊肉也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今年73歲的毛強,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老毛手抓羊肉的傳承人。據他介紹,回族人喜歡吃手抓羊肉,歷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是回族流傳至今的特色美食。
  • 大理回族概況
    由於得天獨厚的環境及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自治州首府大理市被國務院頒布為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4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最佳魅力城市。  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上,生活著13個世居民族43種民族成分的348萬人口。在4個較大的民族中,漢族172萬,白族116萬,彝族43.5萬,回族7.18萬(2007年統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