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1月5日電 題:「數」說熊貓寶寶「圓仔」
中新社記者 董會峰 葉小剛
「圓仔」是大陸贈臺大熊貓的第一個寶寶,系雌性,其純真可愛的模樣「萌」動寶島,被視為超級明星、「黑白小教主」,「為臺灣沉悶的社會帶來歡樂」。
2013年7月6日晚,「圓仔」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出生。來之極為不易,它可是「團團」「圓圓」來臺5年,歷經多次自然交配、7次人工受精,「圓圓」懷孕112天、陣痛3小時20分鐘的「結晶」。
「圓仔」出生時,只有成人的巴掌般大小,身長15.5釐米、體重183克。被媽媽不小心咬傷小腿,不得不進入保溫箱療傷。它的成長「日記」成為臺灣民眾關注焦點。
同年8月6日,經園方安排,在分離一個月後,「圓仔」隔著鐵欄杆與「圓圓」首次見面,尚未睜眼的「圓仔」聞味識媽媽、哇哇大哭,「圓圓」則發出低鳴聲,目睹此情景,保育員流下喜悅、激動的淚水。
8月13日,傳統「七夕節」,母女首度「團圓」,「圓圓」將「圓仔」緊緊抱在胸前。相關視頻,在網上獲246萬餘次點閱。
「圓仔」40多天開眼、60多天開耳、70天長牙,長出黑眼圈,毛髮日豐、塊頭漸大,從開始會動、會爬,到跟媽媽互動,它健康成長,受到臺媒和粉絲持續關注。「圓仔」獲評「2013年度臺灣十大新聞人物」,相關徵名活動吸引7.5萬人次參與,網際網路上有數萬筆關於「圓仔」的新聞資料,單是透過YouTube觀看「圓仔」影片的網友就超過2000萬人次。
「圓仔」還帶來滾滾商機,臺北官方授權開發的商品就有30多種,預計可帶來產值達5億元新臺幣的「萌經濟」。而非授權的「圓仔」商品更是形形色色,其銷售額難以估計。
如今,「圓仔」的體重已維持在14公斤上下,每天睡眠約20小時。它活潑好動,爬樹幹、玩玩具、叼水杯等,樣樣不在話下。
本月4日,「圓仔」在臺北率先與近百名記者見面。對於玻璃牆外的長短鏡頭,它不以為意,在棲架爬上爬下,「探索」了約20分鐘,倒頭睡著了,與在地上進食的媽媽「零互動」。儘管如此,「圓仔」動靜觀瞻,引來贊聲連連。
臺報5日大篇幅圖文聚焦「圓仔」,四大綜合性報紙中有兩家置於頭版頭條,另兩家也放在頭版。傍晚,臺北市立動物園將舉辦牽手感恩晚會暨「圓仔」開展儀式,預計有800人出席。「大熊貓之父」張和民等人從四川專程趕來,探視牽動海峽兩岸的「圓仔」。
6日上午,被臺媒形容為「千呼萬喚、期待良久」的「圓仔」,將與公眾正式見面。臺北市立動物園預計,如果天氣好,當天參觀者有望超過19200人次。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熊貓館館長陳玉燕在受訪時表示,「圓仔」目前只喝母乳,接下來將跟著媽媽學吃東西,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圓仔」一歲半的時候,應可完全斷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