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6式輕機槍: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2020-12-05 國平視野

56式輕機槍,非常熟悉,打過非止一次,屬於100發彈鏈供彈的輕機槍,但有一隻圓盤似的彈藥鐵盒子,彈鏈是圈在一起存放裡面的。

因此,有許多不明就裡的人,就以為56式輕機槍採用彈鼓供彈,非軍迷不仔細的話,與此後服役我軍的81式和95式班用機槍的彈鼓非常相似的。

56式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久的一挺輕機槍,迄今為止,仍然有軍隊在使用,原因就是此後取代56式輕機槍的81班用機槍,取代81式班用機槍的95式班用機槍,火力持續性能、有效射程等輕機槍的硬性指標,都大大遜於56式輕機槍,可謂一挺不如一挺,這在全世界軍界都是獨一味,讓軍迷感到莫名其妙。

此槍仿製蘇軍的RPD輕機槍,與仿製AK-47自動步槍的56式衝鋒鎗,仿製SKS半自動步槍的56式半自動步槍,儘管槍械零配件都不能通用,但都發射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而被命名為「56式槍族」。

56式槍族,也是我軍步兵裝備中最著名的槍械,參與了62年西部、69年北部、79年南部的軍事衝突,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是三把好槍,本文作者都打過無數次,包括54式手槍,都是當年我軍大規模裝備的制式槍械。

56式輕機槍,是裝備步兵連的火力壓制武器,基本上每個班配備一挺,全槍長1.04米,空槍重7公斤,100發彈鏈鐵盒機匣下方供彈,與56式衝鋒鎗的30發彈匣不通用,火力持續性能比81/95式的75發彈鼓要強勁許多。

有可摺疊的兩腳架,有效射程1000m,不能打單發,只能打連發,扛在肩上行軍,一般男人都能承受,只是兩個彈盒掛在腰間的話,走起路來特別是跑步時,啪啪啪錘打身體,確實不方便也很心煩。

戰後發展的輕機槍,基本上都是不用更換槍管的,但卻普遍加重了槍管,對輕機槍的需求,事實上已經大大降低了,反正不需要長時間持續射擊,能自然冷卻就可以了,原因就是步兵裝備了30發彈匣供彈的自動步槍,單兵包括班組火力大大加強了,降低了對輕機槍的依賴性。

不似二戰時期,儘管有了一定數量的衝鋒鎗和半自動步槍,德軍甚至裝備了自動步槍,但步兵多數裝備的仍然是火力稀薄的5發手動步槍,由於單兵火力弱,步兵班對能更換槍管,採用20/30發彈匣供彈的輕機槍的依賴性就非常高。

況且,56式輕機槍發射的是7.62X39mm1956年式步槍彈,並非二戰時期的大裝藥量的步槍彈,而是中間威力步槍彈,也可稱為減裝藥步槍彈,彈丸發射時的膛壓,要大大低於二戰時發射全威力步槍彈的輕機槍,也是不用更換槍管的一個重要原因。

56式輕機槍,是我軍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且火力最猛的輕機槍,在軍中的口碑遠超此後取代它的81式以及95式班用機槍。

相關焦點

  • 關於56式輕機槍:這可能是我軍歷史上火力最猛的輕機槍
    56型輕機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經使用了不止一次。這是一挺輕機槍,帶有100枚子彈鏈。有一個金屬彈藥盒(如磁碟)與彈藥鏈一起存放。如果非軍事迷們不小心的話,那與我軍自此以來一直服役的81和95級機槍的鼓聲非常相似。 56型輕機槍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最長的輕機槍。到目前為止,一些部隊仍在使用它。原因是在那之後,81級機槍取代了56型輕型機槍,而95型機槍取代了81型機槍。輕機槍的耐火性和有效射程遠不及56型輕機槍。軍事世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使軍迷感到困惑。
  • 國產56式輕機槍的輝煌與沒落
    參加過中印邊境戰爭、中蘇邊界衝突、越南戰爭、中越戰爭的老兵對56式輕機槍還是非常熟悉的,眾所周知是中國引進蘇聯RPD輕機槍仿製的,是我軍裝備時間最久、裝備數量最大的一種輕機槍,它幾乎參加了建國後所有的邊境衝突。
  • 對印自衛反擊戰輕武器比較之三:56式輕機槍與布倫輕機槍
    我軍的班用武器,在當時都以「56式」冠名,當然班用輕機槍也不會例外。56式班用機槍,仿製於蘇聯的PПД捷格加廖夫輕機槍,最早由昆明三五六廠負責組裝和生產。該槍採用不可散彈鏈供彈。因為眾所周知,採用彈鏈供彈的機槍,例如蘇軍的ПPM通用機槍,都是希望有著較彈匣/彈鼓供彈更加強大的火力以及更長火力持續性。可是一旦發射時間較長,槍管便會發紅甚至軟化,對射擊精度甚至射擊安全性都有很大的降低。所以一般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火力的持續性,通常就會採用快速更換槍管並繼續射擊。根據測試,56式輕機槍在連續射擊超過300發彈之後則需停止射擊並冷卻槍管。
  • 世界最輕的88式通用機槍,為什麼僅十幾年就被我軍迅速作廢?
    88式5.8毫米通用機槍號稱是世界最輕的通用機槍,在輕機槍狀態下的全重則為7.6公斤。88式通用機槍只服役了十幾年時間,在2016年便宣告停產,主要原因是性能平庸,威力過小,高不成低不就,地位尷尬。作為一款新型通用機槍,88式通用機槍卻並不受歡迎,資料顯示,88式通用機槍在1996年定型,1997年開始裝備部隊,至今已經定型20多年,但總產量卻很低,還不到20000挺,所以才有人會認為它「迅速退出了歷史舞臺」。作為對比,當年我軍自行研製的第一代通用機槍—67式機槍,僅在70年代就生產了3萬多挺。
  • 看似很不起眼的56式輕機槍,卻讓越軍吃盡苦頭
    眾所周知,我軍在上世紀50年代有兩款頗為出色的輕機槍和56式輕機槍,53式仿製於蘇軍DPM輕機槍,並且配用了7.62×54mm 步槍彈,同時也是我軍第一代輕機槍。由於該槍設計上存在一些缺陷,加之體積質量過大,時隔3年,我軍又仿製成功了56式輕機槍。
  • 越戰中 美國特種兵愛不釋手的56式輕機槍 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56式輕機槍,全名1956年式7.62毫米輕機槍,以前蘇聯的RPD輕機槍為仿製原型,技術來源自50年代中期蘇聯引進全套工序,1956年定型生產,1963年經改進設計定型為56-1式輕機槍,我國軍隊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
  • 美軍最鍾情的叢林特戰利器:竟是一挺中國老式輕機槍!
    這對於輕武器提出了較高要求,在越南戰場上,美國特種部隊有一種最愛的叢林特戰武器,竟然是中國的56式輕機槍。56式輕機槍,是中國在1956年以蘇聯RPD機槍為基礎仿製的一種班用輕機槍,該槍在蘇軍服役了很短一段時間,就被AKM自動步槍和RPK輕機槍的槍族所取代,但在中國軍隊服役時間卻長達30多年,是我國裝備時間最長、裝備量最大的一種機槍。
  • 電影中ZB26輕機槍插56衝的彈匣,它的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
    抗日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槍械裝備就是"ZB26機槍"了,這款明星機槍伴隨著中國軍隊很多年,尤其是在抗戰時期,在輕機槍裡面,是裝備最為廣泛的。比如在電視劇《亮劍》中,捷克式輕機槍是李雲龍最喜歡的武器之一。這款性能優異的輕機槍是在抗戰時期,中國軍隊使用最多一款輕機槍,性能優於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是吊打日軍的神器。經常在對射中,佔據優勢,後來日軍不得不在ZB26輕機槍基礎上研製了96式和99式輕機槍,可見這款優異的輕機槍的名氣有多大。
  • 我軍88式通用機槍,讓外國同類武器認輸!
    中國在現有的步槍與班用輕機槍的基礎上,為了實現步兵武器的標準化,經過無數次的論證實驗,最終設計生產了QJY88式通用機槍,並於2000年開始裝備部隊。QJY88式通用機槍是中國5.8mm口徑槍械繫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步兵威力的一種武器。
  • 被逼出來的中國機槍,立志要比蘇聯槍輕,結果意外成就了神器
    此時蘇軍依然在中蘇漫長的邊境線上部署有百餘萬精銳部隊,經過苦心經營數十年的蘇聯陸軍此時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其戰鬥力最弱的部隊也配屬了大量鋪設有輕型裝甲,具有一定抗打擊能力的BMP系列步兵戰車和BTR系列裝甲車。我國陸軍此時全面摩託化尚未完成,依然以大量輕步兵作為主力。戰事一旦爆發,如果想要最大程度上消耗對方裝甲部隊力量,那反裝甲火力必須部署到班排一級才能奏效。
  • 我國的這款機槍處境尷尬,未來或將被95式輕機槍所替代
    直到現在,各國依然對機槍的發展沒有停下腳步,我國在上世紀後期也研製出了多款這類槍械,其中就有一款被稱為88式通用機槍的小口徑機槍。在上世紀80年代,各國開始了對小口徑機槍的研發和使用,我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出了5.8毫米口徑的88式通用機槍,而從嚴格上來說,它屬於一種輕機槍,但這款機槍在隨後卻沒有大批量的裝備部隊,在2016年就已經停產。
  • 嚴重火力不足恐懼症?我軍真要像神劇裡人手一挺重機槍了?
    不過從從畫面上看,這款新的重機槍和89式不同之處還是很大的。以往戰士們攜行89重機要麼單兵肩扛,要麼裝好腳架後2-3人一起抬,但新式機槍能用提把拎著走,自帶的兩腳架也證明該槍應該可以作為連級或班用支援火力使用,只需一人即可完成行軍與戰鬥狀態的轉換。
  • 日本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中國軍民為何稱之為「歪把子」機槍?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一一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託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 班用機槍上戰場,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從56式班用輕機槍說起
    很多軍迷好奇,班用機槍上戰場,到底需要準備多少子彈?其實這得看分什麼機槍了,機槍很多種,每個國家的彈藥配置也不同,以56式班用輕機槍為例,由兩名機槍手組成機槍戰鬥小組,正手負責操控機槍,副手負責背負彈藥。
  • 捷克輕機槍,原來研發如此不易
    性能出眾的捷克式輕機槍我國先後外購及仿製了120000多挺,成為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主力輕機槍,甚至連日本軍隊也將繳獲的捷克式輕機槍重新裝備部隊。 1920年,捷克槍械設計師哈力克在布拉格軍械廠設計了一款新式輕機槍,這就是後來著名的ZB-26型7.92毫米輕機槍。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怎樣才算合理?
    ,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而我們今天主要探討一下,捷克式輕機槍的彈匣問題。 在抗戰劇中,捷克式輕機槍其實是最常用到的一個道具,也是抗戰年代我軍最常用的輕武器之一,捷克式輕機槍其實只是俗稱,正確的叫法應該是ZB26式輕機槍,是上世紀20年代捷克兵工廠設計製造
  • 《我的團長我的團》:出現罕見瑞士造輕機槍,迷龍換槍管堪稱經典
    「我團長我的團」虞嘯卿做軍火展示時,出現了一支ZB26輕機槍,這是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在國產抗日劇中的必備道具,也是我軍的骨幹力量。在所有抗戰和軍事歷史電影電視劇中,這種輕機槍都很普遍,毫不誇張地說,它就是一種國家用紅機槍。
  • 全球最輕重機槍:一個人扛著打滿場,我軍新一代高精度機槍來了
    《中國軍網》不久前刊登了一組照片,報導陸軍某基地的女高級工程師黃雪鷹的事跡,其中有兩張照片顯示黃雪鷹正在指導戰友使用一款前所未見的新型機槍。這款機槍很有可能是我國正在研製的新型超輕型12.7毫米重機槍。據悉,該槍可使用兩腳架輕便設計,一名戰士就能扛著打滿場,全槍總重很有可能只有2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輕的12.7毫米重機槍。
  • 「直彈匣」or「彎彈匣」,捷克式輕機槍彈匣,究竟怎樣才算合理?
    可能也是民眾對於那段難忘歷史的記憶,抗戰劇近年來屢見不鮮,但糟糕的服化道具等問題,卻始終為人所詬病,需要明白的是,隨著我國文化教育的普及,如今人們的知識儲備,可不是隨便一個場景就能糊弄的,更何況是極度熱衷於研究軍事、歷史的愛好者。他們能從槍械的型號上,就能看出來這部劇究竟用不用心。
  • 關於BAR,它到底是自動步槍還是輕機槍的爭議問題
    首先咱們先弄明白輕機槍和自動步槍的定義。輕機槍儘管輕,但從名稱上看得出來它還是個機槍。而機槍的主要目的是啥?以自動火力實現面覆蓋,好比說步槍在判定有效射程的時候主要按照單發上靶率,而機槍則是點射上靶率。而且在BAR出生那個年代,機槍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用超越射擊火力覆蓋某個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