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動售水機大家都不陌生。近些年小區裡邊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的售水機都有。因為小區裡就這麼幾個售水機,看到大家都去那買水喝,所以自己也就去那買水。最近張女士發現喝完從售水機買來的水後總是肚子疼,之後張女士只好去超市買來礦泉水做飯,隨後記者進入了調查。
記者調查發現小區裡的這些自動水機看著都證書齊全,維護籤到表也每天有人在籤到,各項指標都顯示正常,但是大部分機器都是直接從廠家那裡買來的證書和手續,但是不明情況的居民都會跑來在這買水喝。2009年我國出臺的飲用水管理辦法規定現場製售水機周圍需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不能有垃圾桶和粉塵汙染。但是隨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售水機的出水口都直接暴露在外邊,有的機器就緊挨著垃圾堆。雖然售水機外表看起來乾淨整潔但是裡邊卻長滿了苔蘚,濾芯裡充滿異物,甚至一些售水機都沒有濾芯,經檢測水箱裡含有大量細菌。
隨後在調查中發現其實好多售水機都是三無產品。在網上一搜就能找到很多知道售水機的商家,想做什麼牌子的機器直接貼牌就行,隨機還附帶水質監測報告。如果想做的更逼真一點還可以花錢購買一些3C強制認證、企業標準備案的資質。有了這些資質小區裡的居民就分辨不清真假了。記者還發現售水機公司和小區物業還有商店的老闆來合作,只要談好了分成,這些不合格的售水機就分分鐘投放到了小區裡,幾乎沒有任何審查。
小編覺得由於目前還缺乏國家的強制標準,售水機檢測一般都是靠廠商自己送檢,這就難免有人渾水摸魚,乘機造假。所以全國售水機監管還存在一些漏洞啊。據悉今年北京將率先出臺現場製售水機規範服務管理標準,就是運用網際網路思維,給每一個售水機加上一個二維碼標識,其中包括生產廠家和批准文號,這個二維碼就相當於售水機的身份證。這樣居民通過掃碼就能識別出售水機的真假了。相信以後全國各地售水機的管理會越來越嚴格,小區居民也都會喝上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