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是美食之城,這是全國公認的。但如果是外地遊客,可能不知道有「食在廣州,味在番禺」的說法。番禺是廣州的一個市轄區,過去因為房價相對較低,很多在城區上班的白領選擇在番禺租房,白天上班晚上回去,所以番禺被戲稱為廣州的「睡城」。近幾年番禺的房價不斷攀升,可是在廣州城區的人還是會下班後開車前往番禺,只為了那裡遍地的美食。在連接廣州城區到番禺的新光快速路上,晚高峰的堵車時間有時長達兩個小時。
可能很多人在上班時都會忍不住思考今晚吃什麼,堵在去番禺路上的廣州人也同樣在思考這個問題。不同的是,有的地方是因為真沒啥可吃的而讓人犯難,廣州人卻是由於好吃的太多了,不知道怎麼選。
為什麼好吃的都在番禺?
番禺位於廣州城區和珠江入海口的海河交界處,鹹水和淡水在這裡交匯,使得當地食材海鮮、河鮮兩不誤,粵菜本就講究食材的鮮。在上世紀90年代,番禺境內遍地屠宰場,如今雖然數量少了一些,但還是有店鋪只採購當天宰殺的豬肉和豬雜,這麼新鮮的食材在市區很難得。而且番禺的隔壁是美食享譽全球的順德,飲食習慣有很多相似之處,擁有這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自然也就好吃了。
番禺人究竟有多會吃?
首先說吃魚。如果把番禺人吃魚的各類都列出來,就是一本水族館目錄。鯪魚肉質鮮美但刺多,番禺大廚就把鯪魚去皮起骨,只留魚肉並打成膠狀,然後混入蝦米、陳皮、胡椒粉等製成肉餡,再拿白色的鯪魚膠作外皮製成燒麥。因為顏色比豬肉燒麥潔白,為了區分取名為「市橋白賣」。
有一種只在廣東流行的白鴿魚,因為魚腸有點苦,但又不易取出,廚師用白鴿魚煲湯,會有苦中回甘的獨特口感。還有黃眉頭要用豉汁蒸,馬鱭魚適合用蔥姜蒸,黃腳臘肉質細嫩似小母雞,白灼就好。粵菜廚師把調料只提味而不掩蓋食材本身的風味發揮到極致。
其次是喝粥。廣東的天氣悶熱潮溼,白天容易沒食慾,要靠宵夜滿足味蕾。因此,喧囂雜亂的夜宵店裡,有這個城市最真實的人間煙火。那些晚上10點才從廣州城區開車出發的食客,是真正的老饕,因為臨近午夜,能搶到最新鮮的豬雜。
屠宰場在夜間11點殺豬,而後還帶著溫熱的豬雜被送到夜宵店。豬雜店老闆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甚至就把店開在屠宰場旁邊。等到一鍋白米熬的粥開始沸騰,再把切好的豬肝、豬腰、豬心一併倒入粥裡,因為豬雜切得極薄,只消片刻一碗肉嫩粥甜的豬雜粥就做好了。肉汁流入粥裡讓白粥有味,粥的熱度把肉滾到剛熟透,趁熱吃是唯一的打開方式。而豬肚、豬腸這些部位則跟芹菜、大蒜一起上鐵板,番禺豬雜店裡的老闆會把每一樣都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既不浪費又最大程度地發揮出滋味。
最後是甜品。在廣東,甜品又叫糖水,哪怕主食已經吃得飽飽的,還是忍不住飯後再來一碗,因為實在沒辦法拒絕。
順德雙皮奶是全國都有名的,番禺也有水牛奶,做法上卻多了一點人情。傳說番禺沙灣一位老太太咳嗽不止,聽說喝薑汁能止咳,但薑汁太辣根本喝不下。兒媳便在薑汁中加入水牛奶,牛奶的甜中和了姜的辣,老太太喝了一碗咳嗽就好了。這是姜撞奶的由來,由於牛奶在薑汁中會凝結,當地方言說凝結是「埋」,因此沙灣最出名的是姜埋奶。
還有番禺老字號的甜品店裡,一般都會有蘿蔔糕和馬蹄糕。廣式蘿蔔糕質地細膩,口味鹹鮮。而番禺的「大石脆皮馬蹄糕」則堪稱一絕,糕體軟糯彈牙,中間混雜著清甜的馬蹄粒,用油把表皮煎成金黃色,入口會讓人感嘆一道糕點的味道可以那麼豐富。
此外,還有椰汁綠豆沙加蛋、石磨現磨的芝麻糊、窩蛋奶、流心牛奶糯米餈……普通的食材有無數種排列組合,吃半年都不重樣。
生活在廣州的吃貨應該是幸福指數最高的,不管白天經歷了怎樣的委屈和心力交瘁,晚上去在夜宵店飲靚湯或食糖水,都可以用美食慰藉被工作摧殘的弱小心靈,天一亮又回到那個忙碌的人世間。因此在廣州沒有隔夜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