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悲歡離合,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詞是哪一首?

2020-12-19 老街味道

前言

歷來最好、第一往往存在爭議,宋朝嚴羽《滄浪詩話 》中說崔顥黃鶴樓七律第一,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搬出了杜甫的《登高》,他說杜甫的這首詩不僅僅是唐朝七律第一,而且是古今七律第一。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所以說:

古人寫過年最好的詩是哪一首?

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五花八門。古人不但」每逢佳節倍思親「,而且」每逢思親必吟詩「,古人高興時寫詩,不高興時更要寫詩,只要是逢年過節都少不了作詩。

至於這些過年的詩那首最好,老街也不知道。這裡有快樂的、有痛苦的、有思念的、有悼亡的、內容上有尋常百姓的、也有皇宮貴族的....下面老街就分門別類的列舉幾首關於過年的詩詞。

一、最廣為人知的一首 屠蘇到底是什麼?

雖然最好有爭議,不過我相信,不一定最好但是一定最廣為人知的是王安石這首: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王安石的詩是一首七言絕句,其中關於」屠蘇「有不少爭議,老街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一棵小草的發跡史,宋人早說過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到底是什麼?》。

有人認為是屠蘇酒,宋朝的向子諲是南宋的詞人,他在一首詞的序言中寫到:

荊公除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爭插新桃換舊符。」東坡詩云:「老去怕看新曆日,退歸擬學舊桃符。」古今絕唱也。呂居仁詩有「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政用以為故事耳。薌林退居之士年,戲集兩公詩,輒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書以遺靈照

向子諲說,王安石和蘇軾的除夕詩都是千古絕唱,呂本中(字居仁)的詩用了王安石的蘇東坡的」故事「,寫出了「畫角聲中一歲除。平明更飲屠蘇酒」之句。可見呂本中認為屠蘇是屠蘇酒,向子諲也是這樣認為的。

不過另一種說法也很有市場,不少人認為屠蘇是房子,明朝楊慎解釋到:「屠蘇本草名,畫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元日,是大年初一,王安石這首寫的是春節這一天。

二、唐詩中的爆竹 唐代名相張說《嶽州守歲》

王安石的《元日》第一句就是:

爆竹聲中一歲除.....

據說爆竹有2000年的歷史,具體起源於什麼時候老街不知道。不過在唐朝過年時,宮廷和民間都要燃放爆竹。不過這時的爆竹不是火藥,而是真去燃燒竹竿,據說竹子的爆裂之聲可以闢鬼去邪,同時家家門上還要懸掛桃符以避邪。唐代名相張說有一首《嶽州守歲》寫的就是唐朝人過年的情形:

桃枝堪闢惡,爆竹好驚眠。歌舞留今夕,猶言惜舊年。

門上掛桃枝,門外放爆竹,歌舞之中度過了除夕之夜。

三、白居易和元稹 互相唱和次韻的過年詩

白居易過年時給元稹寄了一封信《除夜寄微之 》:

鬢毛不覺白毿毿,一事無成百不堪。共惜盛時辭闕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尋常憶,世路風波子細諳。老校於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元稹次韻回了一封信:《除夜酬樂天 》

引儺綏旆亂毿毿,戲罷人歸思不堪。虛漲火塵龜浦北,無由阿傘鳳城南。休官期限元同約,除夜情懷老共諳。莫道明朝始添歲,今年春在歲前三。

詩人開始喜歡次韻作詩,就是白居易和元稹開的頭。大家注意兩首詩的五個韻腳:毿、堪、南、諳、三,次序完全一樣。

除夜就是除夕,也是寫的大年三十。

四、悲傷的過年詩

《除夜》(唐·元稹)憶昔歲除夜,見君花燭前。今宵祝文上,重疊敘新年。閒處低聲哭,空堂背月眠。傷心小兒女,撩亂火堆邊。

每年三十的下午,老街也一定去給逝去的親人上墳。祭奠亡靈不免悲傷,元稹詩是也。以前除夕的時候,咱們夫妻二人都在月夜花燭之下,如今只剩下了我自己一個人,眼見火爐邊的小兒女,更加覺得悲痛而留下了眼淚。

這是大年三十的悼亡詩。

五、過年期間的羈旅詩

冬除夜書情(唐·盧延讓)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鄰。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人。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

在外的遊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盧延讓是也。驛站之外,風雪中寒雁哀鳴,數星深夜火,一個遠鄉人,寫盡了客子他鄉的孤寂之感。

這是寫在大年三十的羈旅詩。

人日思歸詩(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人日,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七 。傳說女媧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這是寫在正月初七的羈旅詩。

六、熱鬧的過年詩

唐朝詩人王建在《宮詞》中記錄皇宮中過年:

金吾除夜進儺名,畫褲朱衣四隊行。院院燒燈如白日,沈香火底坐吹笙 。

儺是古代臘月驅逐疫鬼的儀式 ,金吾是負責警衛與治安的武職官員,第二句畫褲朱衣四隊行很有儀式感。第三、第四句描繪了一幅熱鬧忙碌的除夜畫面。

這首詩寫了皇宮中大年三十的場面。

辛棄疾有一首詞也很著名,寫的是過年時的元宵節,《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中的警句還被王國維稱為人生三種境界中的最高一層: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的上闋是南宋元宵之夜的盛況:夜放花千樹、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一夜魚龍舞。老街讀這首詞,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看花燈的熱鬧場景,今天科技發達了,各種聲光電讓人眼花繚亂,反而沒有以前的那種氣氛。

這首詞寫的是元宵節時期民間的熱鬧場面。

七、除夜、除夕、歲除

在古代,除夕也叫除夜、歲除,就是我們所說的大年三十。除夕一詞最早來自於晉周處 《風土記》:

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

1、除夜

不過唐朝詩人大多以除夜為詩題,《除夜》(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火銷燈盡天明後,便是平頭六十人。

2、除夕

宋朝用除夕作詩題的才漸漸多起來。例如紅杏尚書宋祁的絕句《除夕》:

曆尾無餘日,更籌促曙躔。持愁剩殘歲,將老入新年。

3、歲除

唐朝也有人用《歲除》作詩題,例如羅隱的《歲除夜》

官曆行將盡,村醪強自傾。厭寒思暖律,畏老惜殘更。歲月已如此,寇戎猶未平。兒童不諳事,歌吹待天明。

白居易《除夜》和宋祁《除夕》都是對於歲月流逝的感慨,羅隱的就深刻一些,寇戎未平,不耽誤孩子們快樂的生活。這種反襯之法在古詩裡常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結束語

過年期間的詩有悲傷、有快樂;有羈旅他鄉的思念、有失去親人的悼亡;有民間的熱鬧、有宮廷的奢華;有歲月如波的感慨、有時局動蕩的擔憂。題目有人用除夕、有人用除夜,有人說初一、有人說三十、有人說元宵.......

您最喜歡哪一首呢?

@老街味道

什麼是孤平?格律詩中不允許出現孤平,允許孤仄嗎?

填詞難還是作詩難?10分鐘給您說說為什麼是這個答案

古人作詩也有公式嗎?一篇短文10分鐘看懂起承轉合

相關焦點

  • 中秋節詩詞,哪一首最能打動你
    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月亮就情有獨鍾,與月亮有關的節日更顯示出古人生活的浪漫,中秋節是其中一個。古人關於中秋的詩詞很多,下面這些中秋節詩詞,哪一首最能打動你呢?張九齡的《懷遠望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首詩是中秋詩詞中最有名的,作者張九齡是唐玄宗開元時期的宰相,他引領了當時的一代文風,連多才多藝的唐玄宗都被他的風度吸引。張九齡這首詩開創了初唐詠月懷人的先河,為後來寫月亮和中秋的詩詞開拓了新視野。白居易《華陽觀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賞意如何?
  • 「詩詞鑑賞」十首詩詞寫盡秋思,哪一首是你的心情?
    十首秋思詩詞,哪一首是你的心情?秋思唐-李白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閩中秋思唐-杜荀鶴雨勻紫菊叢叢色,風弄紅蕉葉葉聲。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圖畫不堪行。
  • 中國古人的月亮情懷 詩詞中的美麗篇章
    「詠月」是中國古代詩詞中的一大主題,幾千年來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從《詩經》開始,人們就創作了一首古代版《月亮代表我的心》,來跟心愛的姑娘表白:《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 蘇軾這首七夕詩詞,寫的卻不是七夕,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萬家燈火之時,蘇軾寫下一首唯美的詞,沒有寫愛情,沒有寫七夕的乞巧,卻道盡了人生悲歡離合,讀來令人感慨萬千,這是怎樣的一首詞呢?七夕這首詞名為《鵲橋仙·七夕》,為宋代蘇軾所作,詩詞如下:緱山仙子,高清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 快過年了,一起了解中國古代詩詞裡面的過年習俗
    這是宋代的一首詩,幽默而又風趣地描寫了當時過年拜年的情景。過年這一天,大街上車馬匆匆全是出門拜年的人,年年歲歲大家都這麼樂此不疲。碰上年紀大,輩分大的老人,這麼多人來來去去拜年,煩的老人跑到山上去,留下自己的兒女來應付陸陸續續來拜年的晚輩們。
  • 南宋末年一首詞很是雅致,最後12字道盡多少悲歡離合,人世滄桑
    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古代文學中的詩詞達到了巔峰,並且逐漸沒落。此後的詩詞雖然有發展,但是唐詩宋詞伴隨著唐宋時代的過去而永不再來。 宋詞中佔主流的是婉約詩詞,到了南宋末年更是如此。這些詩人或者詞人把所有的家國之仇、把所有的婉約情感,都放到了詩詞當中,寫悲歡離合,寫人世滄桑,更寫國破家亡。
  • 古人車馬慢,離家更多的是走水道,李煜在船上寫一首詞悲痛欲絕
    除了車馬,古人最多的是乘船出行了。於是,大量的詩詞名篇,就在船上誕生了。「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 現代人寫不出古人詩詞的韻味?武俠小說中別有洞天
    而在現代,做學問的硬體基礎更牢固,學習知識的門檻越來越低,為什麼在詩詞的領域裡,幾乎很少有大師級別的人才出現呢?我們不是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樓嗎?其實我們現代人寫不出來古人韻味的詩詞,是因為古人詩詞中的美好的意向已經不適應時代的潮流,舉個例子: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這句話用現代意向名詞代替後就是:此身合是詩人未,暴雨開車入劍門。
  • 五首關於寫夜雨的經典詩詞,感情細膩意境深遠,你喜歡哪一首?
    歡迎關注於翕龠,為您分享更多經典詩詞中國的詩詞文化仿佛是能將可看可聽到的任何事物入句,不論是花鳥魚蟲、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還是風花雪月、霧靄流嵐、雨露煙霞。這是一首描寫羈旅之愁的詩,很多人都說李商隱的作品太多過於艱澀,難以意會,比如他的《無題》「錦瑟無端五十弦」。而這首詩卻是李商隱比較樸素自然、雋秀精煉、耐人尋味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用一問一答的方式起句,來描寫作者客旅異鄉無法歸去的境況。
  • 七夕古詩詞幾千首,您最喜歡哪一首?
    七夕浪漫情人節,古詩詞中哪一首您感覺最美?古人關於牛郎織女的記載,最早由《詩經·小雅·大東》就有記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關於七夕愛情故事傳說,最晚在東漢到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形成,這從南北朝眾多的詩詞中就可以看出。
  • 十句帶年字的詩詞,十種福氣滿滿的意境,道盡過年的滋味
    古人在過年時寫下了許多經典詩詞,無論身處何地,過年的滋味有苦有甜,萬千感慨寄託希望,且來品讀這些詩句,感受不同的意境。從詩詞中挑選了十句有代表性的詩詞,一起來和文人墨客感受福氣滿滿的意境以及過年的萬千滋味。
  • 從詩經到宋詞 簡析10首送別詩 看看古人怎樣寫好送別詩詞
    前言送別本是敘述一件事情,但是寫好送別也要用好情、景二字。處理好情和景的融合以符合整首詩的立意,是詩詞創作的章法安排。 同時在具體每一句或每一聯的情景描寫中,句法、字法的應用也能顯示作者的功力。老街列舉幾首古人優秀的送別詩,看看古人是怎麼做到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順便練習幾首交流。一、詩經裡的送別詩早在詩經裡就有好幾首以送別為主題的作品,如《燕燕》、《渭陽》、《崧高》、《烝民》、《韓奕》等。幾首詩各有特色,老街就簡單聊一聊前兩首。
  • 古人寫詩詞就那麼點兒小心思,你有你也能寫
    沒有文化究竟能不能寫詩詞?有人說幾千年來的的文化積澱,一個沒有文化的人怎麼能寫?寫了是對經典的不尊重!也有人說,就是沒有文化才要多寫!其實,在牙璋看來,人們對它的爭論似乎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因為有文化才能寫出詩,而也會因為寫詩學習到文化。
  • 詩詞認知新思路,詩壇是古人的朋友圈
    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結晶,感受詩詞之美了解古人的藝術文化。除此以外,在當今社會詩詞還有什麼實用價值呢?嗯,它可以幫助你提高「精緻感」,就像英國貴族以倫敦腔為貴族的體面,北京人以京腔為自豪,詩詞就是你個人背後的華彩圈。
  • 3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古詩,描寫中秋的悲歡離合,讓人眼前一亮
    歷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也有一些寫得很好但是少有人知道的佳作。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3首不出名卻寫得很好的古詩,描寫中秋的悲歡離合,讓人眼前一亮。第1首,《中秋夜坐有懷》:秋光動河漢,耿耿曙難分。墮露垂叢藥,殘星間薄雲。心懸赤城嶠,志向紫陽君。雁過海風起,蕭蕭時獨聞。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馬戴。
  • 大雪紛飛,欣賞偉人一首寫雪的詩詞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古人那些詠雪的詩詞。他們寫皚皚白雪,寫雪裡的大好河山,多麼美好,多麼令人嘆服。其中岑參寫雪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確切,極其形象生動。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也極其誇張之能事。
  • 中秋佳節,最經典的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道盡千古相思
    說起詠月,首先想到的當是李白的《靜夜思》,沒有奇特的想像,沒有華麗的辭藻,李白以真情寫真情,意味深且長。但很可惜,它並非寫在中秋,所以並不是中秋詩。小解認為大唐最好的一首中秋詩出自小詩人王建之手。首句「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環境,暗寫人情:地為何而白?是因月色輝映,這正是李白「疑是地上霜」的同種感覺,給人以清淨冷豔之感,而這處描寫恰恰側面反應了人的情態,月色籠罩下的人間蕭瑟蒼涼,而人則沉浸於這種蒼涼之中。第二句「冷露無聲溼桂花」,最精絕處就在於「桂花」二字。
  • 蘇軾一首詩詞寫梅花,卻無一字是梅,卻又被評「古今梅詞第一」
    尤其是蘇軾的一首詩詞。無一字是梅,卻又被評「古今梅詞第一」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這就是蘇軾的《西江月·梅花》,詞表面都是在寫梅花實際上都是在寫當時逝去的愛妾朝雲。上闋先寫惠州梅花的神致。「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第一句的「玉骨」句寫梅花的頑強生命力。
  • 中秋節之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
    中華五千年文明,誕生了無數的文人騷客,給我們留下大量作品,詩詞歌賦浩如煙海。而今我們翻閱這些優美篇章,仍會驚嘆不已。單單一個中秋節,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詩人,讓他們為之暢想,為之憂愁,為之癲狂……從他們的詩詞中,我們至今尚能一窺古代中秋佳節的風俗,還有他們當時的心境。
  • 王安石一首描寫過年風俗的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相,主持變法,同年的春節,王安石看到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快樂景象,聯想到變法改革已經有了起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充滿過年快樂氣氛的詩篇。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一陣陣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了,溫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都在快快樂樂的準備著過年。「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剛剛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大家都忙著把去年的對聯摘下,換上新的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