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馬上給你送來。」
誰都沒有想到,37年前的電影《牧馬人》,因為這句臺詞,再次走紅。
電影《牧馬人》片段
目前有多火呢?
最近主演之一朱時茂去武漢參加活動時,他問臺下觀眾現在流行什麼,結果臺下傳來整齊的聲音——「你要老婆不要?」
「我現在出去,大家都問我要不要老婆。」近日,主演之一朱時茂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在他看來,《牧馬人》之所以時隔多年,還能被年輕人接受,說明裡面的感情充滿感染力。
朱時茂近日和《牧馬人》裡飾演李秀芝的叢珊一起錄製短視頻
《牧馬人》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由謝晉執導,李凖擔任編劇,朱時茂、叢珊主演。
這部電影在1982年上映時,不僅創造了1.3億觀影人次的奇蹟,朱時茂也因此成為彼時最炙手可熱的男星,被無數女性觀眾視為夢中情人。
《牧馬人》也徹底改變了朱時茂的人生,他後來多次在採訪裡提到,「對我來說,《牧馬人》是我藝術人生的一個起點,並且讓我受益一輩子。」
電影《牧馬人》劇照
出演《牧馬人》之前,朱時茂還是福州軍區話劇團的一名籍籍無名的演員。1979年謝晉籌拍《啊!搖籃》時,曾邀請他出演,但不巧的是,朱時茂正在拍攝八一廠的《飛行交響曲》,遺憾錯過這次機會。
1980年,謝晉拍攝《天雲山傳奇》時,再次想到了朱時茂,但朱時茂又因為在拍攝另一部電影,再度擦肩而過。
雖然兩次都未能成功合作,但謝晉導演一直十分欣賞朱時茂。當時,上影廠的領導直接找到朱時茂,轉述謝晉的囑咐,「謝晉導演讓我跟你打聲招呼,如果你明年還沒有接戲的話,希望你等他!」
朱時茂記下了這句話,他覺得自己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信守諾言。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只要有人找朱時茂拍戲,他都一律婉拒,就這樣終於等來了《牧馬人》。
電影《牧馬人》劇照
謝晉導演之所以如此看重朱時茂,在《牧馬人》裡飾演郭子的牛犇,曾在節目上回憶,謝晉當時選擇男演員的標準是一定要漂亮,濃眉大眼,這些朱時茂都十分吻合。
電影《牧馬人》拍了足足一年,開拍前,主演們被要求在牧區體驗一個月的生活,然後謝晉給朱時茂和叢珊布置了十個小品,訓練了一個月,後來又去牧區拍了三個月,回來補拍內景又是兩個月,加上後期的錄音、剪輯。朱時茂至今回想以來,依舊感嘆謝晉導演的敬業。
電影裡,農村姑娘李秀芝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子將她帶到「右派」許靈均的小破屋裡,讓兩人結為夫妻。多年後,許靈均的父親早已成為億萬富豪,並期望兒子能跟隨回美國,但許靈均不舍妻兒,依舊留在了牧區。
電影《牧馬人》片段
有評論稱,電影《牧馬人》演繹了一個樸素純真的愛情故事,將悲劇性的歷史命運和樸素的生活樂趣交織在一起,成為一代人的精神旗幟。
誰也沒想到,37年後,這部電影突然在短視頻平臺上火了起來,吸引了另一代人。
最早,很多網友被劇中「你要老婆不要」這樣稍顯突兀的臺詞吸引,但在看完全片後,大多數人都開始「路轉粉」。
朱時茂並不覺得這句臺詞誇張,在他看來,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許靈均和李秀芝最早並沒有愛情,「李秀芝為了一口飯吃,有個地方住,許靈均就是一個好人,當時別人突然送來一個老婆,結婚證都拿到了,只能兩個人慢慢培養感情。」
但是《牧馬人》的再度走紅,的確在朱時茂意料之外,「因為網絡,過去我們無法做到的事情,現在都做到了。」
他回憶,早年間,原著作者張賢亮曾說過一番話,「中國人的婚姻,有很多是一壺涼水放在爐子上,結婚時沒有感情,但慢慢越來越熱」。朱時茂覺得,《牧馬人》正是憑藉這樣的情感,打動了當下的年輕人。
愛拍小視頻的朱時茂,如今常常在網上刷網友對《牧馬人》的各種改編,「我也不知道哪來這麼多的人才,編的這些段子,我自己看著都覺得很好玩。」
他說自己最近突發奇想,想再拍《牧馬人》續集,「我演父親,兒子也長大了,還是在草原上,就講改革開放後大家的變化,希望能夠完成。」
網友評論
牧馬人 電影簡介
中國1982年謝晉執導電影,朱時茂、叢珊主演的劇情片。
劇情簡介
1980年,旅居美國的華僑企業家許景由在女秘書宋蕉英的陪同下回國旅遊,並尋找失散多年的兒子許靈均。經過中國旅行社的幫助,許靈均從西北的敕勒川牧場趕到北京飯店,同父親許景由見面了。
當年,由於封建婚姻,許景由與妻子一直不和,後來丟下妻兒離家出走。在許景由走後的第四天,許靈均的母親就病故了。從此,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30年過去了,許景由為沒盡父責,深感內疚,他決心把兒子帶回美國,繼承遺產。這時,許靈均想起了賢惠能幹的妻子秀芝和活潑可愛的兒子清清。他們一家人是那麼的親熱、和睦,他不忍能離開妻兒去國外。夜晚,許景由向兒子傾吐思念之情,許靈均也向父親傾訴自己的坎坷經歷:
1957年,許靈均被打成」右派」,來到西北牧場勞動。那時,他感到孤獨、絕望,曾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還是活下來了。是大自然純淨了他的思想,是勞動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溫暖了他的心。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在牧場的那些歲月。他解除勞教後,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帘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麵條。十年動亂中,郭子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在他們之中,他找到了父親和母親,找到了溫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氣和力量。
「文革」中,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子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裡。秀芝不嫌許靈均是」右派」,許靈均感激秀芝對他的信任。在牧民們的贊助下,他倆結成了患難夫妻。婚後,秀芝把他破舊的小屋收拾得煥然一新,並養起了雞、鴨、鴿,成了」海陸空」司令。不久後,他們有了兒子清清,這個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歡樂。粉碎」四人幫」後,許靈均錯劃的」右派」得到改正,他重新走上講臺,把知識奉獻給牧場的後代。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民歌在祁連山麓迴響,也在身處北京飯店的許靈均的心中迴響。他又想起離別的前夜,妻子的無限信賴和深刻理解,使他激動萬分。他不能離開祖國,這裡有他的親情、他的愛、他的根。
許景由不再勉強兒子跟他走了,他囑託兒子在大陸為他買塊墓地,死後他想葬在祖國。送走了父親,許靈均又踏上了他用汗水浸過的土地,又回到患難與共的親友中間,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身邊 。
來源:綜合中新網、網友評論、百科
流程編輯:TF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