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生於1963年8月26日,流行音樂家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音樂教授。是集作詞作曲、編曲、製作、演唱和音樂教育於一身的音樂人 ,也是中國內地頭一批能用電腦作曲、編曲和製作的音樂人之一。
1986年,首次受邀參加央視"電視世界"晚會,演唱法語歌曲《願我們重相會》。 1987年演唱《雪城》主題曲《心中的太陽》正式走向歌壇;1993年為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創作原創音樂。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和莎拉·布萊曼演唱主題歌《我和你》;2012年為電視劇《甄嬛傳》創作原聲大碟。2013年1月1日在北京萬事達中心舉行《傾聽我們的年代-留歡2012》劉歡北京演唱會,同年加盟中央電視臺的《中國好歌曲》 擔任導師。2017年,擔任浙江衛視《中國新歌聲第二季》導師。
1990年代的劉歡,如金兆鈞總結「從《北京人在紐約》 到《胡雪巖》,他進入了創作上的高峰期和演唱上的黃金時期。他的創作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在流行性和藝術性的結合上提供了成功的範例。在演唱上,他進一步成功地融合了不同聲樂藝術的演唱技巧。」「他的音域要比一般男聲整整高出5度,可以唱到HIGH C還不止。」金兆鈞寫過,「我還是願意把他稱為那種大POP歌手。大型的抒情性歌曲,我覺得劉歡是天生地最適合演繹這種東西。」
劉歡是個性情中人。每每聽他的歌都能從中聽出他的散淡、他的悲愴、他的感傷、他的豪放,音樂是他的情感宣洩方式,歌裡包含了他對生活的所有感受。
作為歌手,他極具創造性。他不只是用嗓子在演唱,而且用心去演繹,所以他能夠出色地傳達出歌曲的情感,獲得歌迷的喜愛。與他合作是一種享受。為了藝術,為了他認為值得的事情,劉歡會不顧一切去追求、去實現。
劉歡擁有廣泛的聽眾群,他演唱的很多歌曲在中國大地廣為流傳。劉歡創作和演唱的作品雖獲獎很多,但他本人卻置之度外,淡漠名利,寵辱不驚;他背負教書育人之使命,致力於高校的藝術教育普及工作,始終矗立於一方講臺而耕耘不輟。多年來知識的積澱和文化的內斂使他歷練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劉歡還以他的執著和不可低估的影響力為在中國消除音樂間的隔膜和樹立流行音樂的形象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楊坤,1972年12月18日生於內蒙古包頭,中國創作歌手。
2001年5月,楊坤正式籤約北京竹書文化唱片公司。發行第一張專輯《無所謂》。在2002年第20期中國歌曲排行榜上奪得冠軍。2003年春節後推出了單曲《愛簡單》。同年楊坤勇奪4個最佳男歌手獎,奪得11個大獎。2004年首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天下父母心》。2007年4月發行專輯《牧馬人》, 同年11月發行兄弟《集結號》宣傳曲。2011年3月1日華鼎電影盛典復出,演唱《信仰》和《無所謂》。2011年出演電影《密室2之不可靠岸》並演唱了影片主題曲《會不會》。2012年2月14日發行專輯《真的很在乎》。2013年央視春晚與張靚穎合作演唱《一輩子朋友》。2014年發行新專輯《今夜二十歲》,同年年,擔任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第三季導師。2015年,獲得「第19屆全球華語榜中榜」最佳男歌手的提名。2016年,擔任東方衛視原創音樂挑戰節目《天籟之戰》的導師;同年,推出個人單曲《跟我回家》。2017年10月15日,其參與大型星素結合勵志音樂類節目《天籟之戰第二季》在東方衛視首播。
可以說在創上楊坤跨越R&B、拉丁、另類、POP、Rock、Soul等多元化音樂領域展現了他極富人性化的創作才華,像《無所謂》中細膩入微的POP感覺、《飛船》中極富創意的時尚另類成份、《裡約熱內路》中純正的拉丁情結、而在《美麗一天》中則特意採用的R&B曲風。創作《楊坤》,主打歌曲《空城》表達了一個率性男人因閱歷而漸厚的內在氣質底蘊和現今這個物化時代中,楊坤對於精神領域的質樸堅持。
楊坤的唱片在亞洲一直有較好的口碑,唱片的的銷量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頗受歡迎,都得到了當地歌迷的認可。
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香港,歌手、演員,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
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1985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Smile》。1993年發行的專輯《吻別》打破華語唱片在臺灣的銷量紀錄。1995年起連續兩年獲得世界音樂大獎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1997年參與策劃的音樂劇《雪狼湖》在香港連續演出42場。1998年獲得第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2001年獲得第23屆十大中文金曲金針獎。2004年發行首張個人全創作專輯《Life Is Like A Dream》。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12月29日,舉辦「張學友1/2世紀世界巡迴演唱會」,打破12個月內巡演觀眾人數的金氏世界紀錄。2013年獲得第35屆十大中文金曲金曲35周年榮譽大獎。
1986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霹靂大喇叭》。1989年憑藉劇情片《旺角卡門》獲得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1990年憑藉武俠片《笑傲江湖》獲得第2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1993年出演喜劇片《東成西就》。1996年正式息影。2001年復出拍片。2002年憑藉文藝片《男人四十》獲得印度新德裡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11] 。2007年在香港星光大道留下手印。2010年主演文藝片《月滿軒尼詩》。2015年主演動作片《赤道》。
演藝事業外,張學友熱心公益慈善。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當選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2009年擔任香港演藝人協會副會長。2015年6月24日,獲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張學友的影響力覆蓋全球華人社會以及東南亞。20世紀90年代,在華人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小姐的歌聲,有風吹過的地方就有張學友先生的音樂迴蕩。張學友的巔峰時期亦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很大的時期,尤其是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他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和媒體的關注;美國權威的音樂雜誌《告示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許多人認為張學友沒有特別擅長的音樂風格,因為他能夠演繹幾乎所有的音樂類型。雖然張學友的歌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他淋漓盡致的表現功力總是能夠把情歌的獨特風格表現出來;他以其極富感染力的唱腔演繹了《吻別》、《等你等到我心痛》、《情網》等眾多經典歌曲;而在演繹像《頭髮亂了》、《餓狼傳說》這樣的快歌時,張學友用他輕快奔放熱烈的演唱方式,配合歌曲的節奏,也讓這些歌曲成為經典。
張學友是流行音樂領域的巨星和先行者。除了在流行音樂上有傑出貢獻外,他在歌舞劇和電影表演上也頗有建樹。雖然他沒有偶像的面孔,但其精湛的演技讓他在華語影壇留下了一席之地。張學友演戲很投入,導演要求的表情都能做好,是個極有魅力的演員。
張學友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堪稱娛樂圈中的楷模。張學友生性坦率厚直、樂於助人。他特別喜歡照顧新人,完全沒有大明星的架子。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個作風低調、性格隨和的人,在圈內素有「好好先生」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