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說他很憂愁,猶大人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虛無的神,惹耶和華發怒,神就不與他們同在了。猶大已錯過了莊稼欠收、水果收穫的季節,失去了得救的最後機會。想到同胞將遭到滅頂之災,耶利米的心真碎了。作為犯罪的結果臨到猶大的審判過於致命,任何援救之策略都無濟於事。
【耶八18】「我有憂愁,願能自慰,我心在我裡面發昏!」
「願能自慰」:原文意思不詳,可作「我的安慰者啊」;有學者根據希臘文譯本,認為此字應屬上一節(17),解作「不得痊癒」。耶利米的哀歌:耶利米因看到百姓的諸般罪惡,就不斷地予以痛斥,且宣告罪的結果就是審判,在本文,耶利米為同胞作了一首哀歌,以證明自己對同胞的骨肉之情。此哀歌可分為兩個部分:①為損傷的百姓而作的哀歌(8:18-22):生動逼真地表現出了耶利米為百姓的大患難而感到的悲傷,和他欲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意志。本文也突出了耶利米站在神的立場上責備百姓的中保事工。百姓的提問與耶和華的回答相呼應,從而顯出神的智慧與百姓的愚頑。②為專事叛逆的愚蒙百姓而作的哀歌(9:1-8):這部分主要是耶利米的獨白,深入剖析了耶利米的絕望。這種絕望並沒有使耶利米放棄現實,反而鼓舞他走向更慘烈的真理之戰。
本節前半部分的原文含義不明。但顯然先知對他民族的絕望狀況十分傷心。耶利米在本章結束時傾訴了自己因民族災難的迫近而產生的痛苦心情。先知為百姓的罪憂傷:先知的感情深深介入百姓的苦難中,面對絕望的局面,他的傷痛難以自禁。耶利米為百姓的罪哀痛,他有「哀哭的先知」之稱。
【耶八19】「聽啊,是我百姓的哀聲從極遠之地而來,說:「耶和華不在錫安嗎?錫安的王不在其中嗎?」耶和華說:「他們為什麼以雕刻的偶像和外邦虛無的神,惹我發怒呢?」」「錫安的王」:即耶和華。
極遠之地:根據賽39:3,此地可以視為耶路撒冷居民將被擄去的巴比倫。但有些人認為此處是猶大的邊防,故將本節解釋為「從全國各地」。大多數學者都採用第一個解釋。其理由是,使哀歌更加有深度,並且為一直所宣告的要被擄到巴比倫的審判內容提出確證。也能證明一直宣布的巴比倫俘虜的審判內容。
為什麼?神用反問句來作為答覆。百姓為什麼要堅持拜偶像?他們的苦難不是因為神的失信,而是因他們背叛了自己的大君。
外邦虛無的神。這些外邦偶像所代表的神根本不存在。猶大的百姓選擇侍奉外邦的神,所以耶和華把他們趕到外國去。
【耶八20】「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
百姓哀哭已無用,因收穫季節已過。「麥秋」:原文作「收割」(每年四至六月)。「夏令」:指夏果的收成(每年七至八月)。先知以收割季節的結束比喻選民已錯失了悔改的機會,現在已經太遲了。
麥秋已過,夏令已完:巴勒斯坦人在初夏(6月)收割麥類,在夏末採摘水果。因此,若麥類沒有收成,就只能等候夏天的水果。倘若連夏果都沒有收成,百姓就只能忍飢受餓。耶利米以因遭受饑荒而痛苦絕望的農夫為比喻,指出了猶大全然沒有結出在生活中所當結出的聖靈的果子(加5:22,23),並且審判使他們掉進絕望的深淵,甚至使他們喪失了存活的可能性。耶利米特別強調,猶大百姓將因自己的罪而喪失生命的意義和盼望。
有人認為本節是被擄者進一步的傾訴,也有認為是先知繼續哀嘆他同胞的厄運。不管怎樣,它都是因失敗而悲嘆。巴勒斯坦的莊稼大約是四月開始收穫的。水果是收穫約在八月或九月。如果莊稼歉收,仍有希望收穫葡萄,無花果和橄欖等。但猶大已錯過了水果收穫的季節,失去了得救的最後機會。她的厄運是不可避免的了。世界末日的夏天很快就會來臨。最後的莊稼即將收穫。接著成千上萬如今過著自滿生活的人,將再次發出這種絕望的哀鳴。
【耶八20季節和得救的關係】收成五穀和果子的時候已經過去,生長成熟的季節亦已過去,但糧倉仍一無所有。本節所形容的是饑荒的情景。因為軍隊入侵之故,他們沒有收割的機會,因此必須面對沒有食物過冬的前景。
【耶八21】「先知說:「因我百姓的損傷,我也受了損傷。我哀痛,驚惶將我抓住。」因我百姓的損傷,「損傷」可理解為「憂傷」。一想到同胞將遭滅頂之災,耶利米的心都碎了。
【耶八22】「在基列豈沒有乳香呢?在那裡豈沒有醫生呢?我百姓為何不得痊癒呢?」」
基列的「乳香」是裹傷的藥物。譏諷以色列人很不智地捨棄了神的幫助。「基列」的「乳香」。一種藥用的樹脂,只需要走一天多的路程前往基列便可以取得。雖然路程不遠,但百姓卻拒絕神的幫助。「乳香」:指一種有舒緩效果的藥物,這裡比喻神的拯救。
字面意義就是「基列豈沒有乳香,豈沒有醫生嗎?我的百姓為何得不到醫治?」基列是位於猶大東部的山地,以放牧的草地和盛產藥材乳香而聞名。耶利米也一定知道這一事實。他之所以採用「豈沒有……」的句式,是為了象徵作為犯罪的結果而臨到猶大的審判過於致命,任何援救之策均無濟於事。由此可知,「基列」代指猶大,「乳香」和「醫生」則代表醫治病人的藥和醫生,亦即神的話語和傳講神話語的祭司與先知。
乳香。一種芬芳性樹脂,因其療效而珍貴。它提自約旦河東山區的一種常青開花的小樹。在舊約時代,這是出口產品。難道沒有乳香可以治療以色列屬靈的疾病?有沒有可以治療她的醫師呢?所暗示的答案是「有的。」如果百姓聽從先知所傳達的信息,就會得痊癒。
罪病是有療治之方的。罪惡雖然嚴重,但人類的「醫師」醫術更加高明。為何?百姓未能痊癒,不是因為缺乏治療的手段,而是因這個民族拒絕接近那「大醫師」。也許百姓沒有感覺到自己的需要。也許他們太驕傲而不願意接受治療,以為自己能夠醫好自己。也許他們愛上了那種疾病。反正他們不肯向那「醫師」求助而存活。我百姓。這是一個希伯來的習語,暗示過去的希伯來民族是「母親」,現在的世代是「女兒」。
是啊,上帝對猶大的審判已經來到,任何人為的挽救措施也沒有辦法了,先知唯有哭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百姓真的後悔沒有聽耶和華的話語了。然而,神就是最好的醫生,他們都不懂求救,肯定無法得醫治。請記住神的話就是你腳前的燈,路上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