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魚代表著吉祥,也被賦予了特殊的「魚文化」。在親朋好友聚會的時候,餐桌上一定不會缺少一條魚。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衛生,都希望吃到新鮮的活魚。餐桌上的活魚死魚區別太大,吃活魚還是死魚,只要一對比便知。下面為大家介紹對比死魚和活魚的幾個絕招。
對於一名經驗豐富的廚師來說,死魚和活魚的烹飪不同。廚師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充分的發揮這些魚的自身特點。比如冰凍時間比較久的,魚身上的纖維已經開始收縮了,很難在短時間內入味,吃起來非常乾澀。在烹飪的時候,若選擇活魚的話,更容易入味,吃起來更加鮮嫩。
活魚一般採用的就是清蒸這種製作方法,一方面是為了美觀,另一方面則是保證魚的營養物質不流失。一般死魚則會採用紅燒或者是加長製作方法。不過對於消費者來說,更希望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辨別出餐桌上的魚是活魚還是死魚。通過以下這4種方法,就可以非常輕鬆的辨別出來。
1.看魚眼珠
大家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不會騙人的。在辨別魚是活魚還是死魚時,也需要看魚的眼睛。若是用活魚製作菜品,在出鍋的時候,魚的眼睛會往外凸起來,我們會發現魚的眼睛明顯鼓出來。仔細觀察的話,即使經過了烹飪,魚的眼珠比較白,而且有光澤。如果用的是死魚,那麼魚的眼珠將會凹進眼眶裡面,而且魚的眼珠顏色發暗,甚至是發黑。
活魚的眼珠之所以會在烹飪的過程中鼓出來,是由於熱脹冷縮的原理造成。不過有時用活魚進行烹飪,魚的眼睛也不會外脫,而且顏色也非常的暗。這實際上與魚的生活環境有關,一般南方的魚到了北方之後,由於無法適應北方的氣候,眼睛也會發生變化。
2.看魚的切面
不管採用的是什麼樣的烹飪方式,通過看魚的切面這種方法就可以判斷出是死魚還是活魚。若活魚從宰殺到烹飪大概需要15分鐘左右的時間,此時魚的細胞纖維環沒有完全的壞事仍處於活躍的狀態,這時通過烹飪加入之後,遇到見面就會呈現不規則的波浪紋,呈現s形外翻。若是用死魚做的菜餚,刀的切面是平整的,不會出現上翻的情況。
3.觀察魚翅和魚鰭
除了以上這兩種辨別方法之外,也可以通過觀察魚翅和魚鰭來辨別是死魚還是活魚。活魚在進行清蒸之後,魚翅和魚鰭都是展開的,而且一般都是往上翻。如果是用死魚製作的,那麼魚翅和魚鰭都是僅僅貼魚身的,而且還會出現收縮的情況。
4.憑口感辨別
大多數人都會從口感上辨別是新鮮的魚還是死魚。因為死魚的肉纖維已經收縮,所以魚的肉更緊實一些。活魚的鮮味沒有收縮,所以肉質更細嫩一些,吃起來更滑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魚的身影,裝飾品上有魚,餐桌上有魚,在古書中也有關於魚的記載。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魚在中國人的心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從遠古狩獵時期,人們的生活就與魚密切相關。早在上古時代,魚就已經成為了祥瑞之物。在《周本記》中就有關俞渝的記載,「周王朝有鳥、魚之瑞」,古人就將魚看作是祥瑞之物。由於魚又和「餘」是諧音,所以就預示著家庭多子多福,人丁興旺。
到了現在,魚的魅力仍然有增無減。逢年過節時,必須要出現一道魚菜。魚已經不僅僅是食物,已經融入到了文化之中。餐桌上也出現了魚文化,身在職場的人,多多少少也需要掌握一兩條魚文化。比如魚眼一定要給領導,這樣的寓意叫做高看一眼。在吃魚的時候,魚嘴要給自己的好友,這就被叫做唇齒相依,更能說明兩人的關係非常鐵。魚尾一般都會給下屬,這便叫做委以重任。
在現代人看來,魚已經不僅僅是一道美食,同時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雖說魚有非常好的寓意,但是在吃魚時也要講究衛生健康。順水魚館專注於對魚的研究,從消費者健康的角度考慮,堅持採用新鮮的活魚,為消費者帶來健康美味的魚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