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塑料瓶就能變身一把傘,為何地球還是被塑料垃圾包圍?

2020-12-15 羊城派

文、圖/羊城派記者 何晶

6個塑料瓶能變成一把傘的美麗傘面,8個塑料瓶能做成一件成人T恤,13個塑料瓶能做出一件防水的風雨衣……在這組數據面前,你對塑料的看法是否會有新的認知?

通過一系列再生循環過程,日常生活中被人們丟棄的塑料,最終能變成新衣服、包包、家具、甚至一次性牙刷。近日,由商業生態工作室策展的「傘上的鄉村:再生·城鄉·在乎」展覽在上海舉辦,現場展出了各種塑料堆成的「塑料山」,同時也有塑料瓶如何通過循環再生過程變身成美麗雨傘的過程。

展覽現場

既然塑料能夠通過分揀回收再利用,為何地球村還是被越來越多的塑料垃圾包圍?數據顯示,全球每分鐘賣出100萬個塑料飲料瓶,全球每年使用5萬億個塑膠袋,全球生產的塑料製品約一半是一次性使用……

塑料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正處於「失控」的狀態。如今,我們不僅需要減緩塑料的流動,更需要新的管理和利用塑料的方式。

個案:從流浪塑料瓶到「在乎傘」

2007年11月28日是我國首個減塑日,2008年6月1日起,國內全面推行「限塑令」。2009年,孫海燕在丹麥哥本哈根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年會中的商業領袖大會,這是繼《京都議定書》之後全球最受關注的氣候變化大會。她被大會上的分享深深觸動,開始關注可持續商業,回國後成為商業生態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

如何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和世界在綠色經濟領域將產生怎樣的對話與交流?從氣候變化、材料創新,到垃圾分類、生態時尚、塑料回收與再生等等,商業生態工作室「尋找持續商業之道」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年。

他們希望向專業人士和公眾傳播綠色商業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本次「傘上的鄉村」展覽,也是該工作室十周年系列活動第一場。

今年3月,商業生態工作室經過半年策劃製作的《流浪的塑料瓶》系列短片上線。工作室通過對12個塑料瓶的社會追蹤、街頭投票和專家解讀,希望引發公眾對塑料回收和循環經濟的思考。

資料圖

「在做短片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塑料瓶在流浪,而這些塑料瓶其實是可以再利用的。」孫海燕對羊城派記者說,「我們設想過用塑料瓶做遊樂園、戶外裝置、家具等等,最後決定做成日用品雨傘,是希望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重新發現塑料的價值,體驗到日常的生活之美。」

展覽現場還原了從塑料瓶到傘面的過程。6隻塑料瓶回收之後,被粉碎成瓶片並製成再生塑料粒,隨後顆粒變成再生塑料紡線,最後織成再生面料rPET(再生聚酯纖維),變成傘面。

孫海燕介紹說:「相較於全新的滌綸纖維,這種rPET面料既可以減少石油原材料的開採,還可以降低70%的能耗、86%的耗水量和75%的碳足跡。」

展覽現場

有趣的是,「在乎傘」的傘面由瑞典建築設計師Magnus Valdemarsson設計,四種不同顏色和圖案的設計,均來自中國的鄉村。從上海崇明島的勝利村,到福建的九龍村,再到雲南的周城村和阿者科村,Magnus Valdemarsson行走在中國的鄉間小道,最終將關於村莊的記憶在傘面上重現,構建出一處關於鄉村的空間。

「製造『在乎傘』並非目的,它只是一個載體,我們更希望藉此喚起大眾對環保再生和城鄉等議題的關注。」孫海燕說,「快消費喜歡『即用即扔』,這其實是更大的浪費。這把可持續使用的雨傘,通過融合選題的思路和藝術設計,也希望大家更珍惜日常物品。」

行業:塑料再生面料供不應求

如今,將回收的塑料瓶再利用並不算新鮮事了,不少飲料巨頭也加入到了循環經濟的行列。比如強生計劃到2020年將消費產品包裝的回收率提高到90%,同時計劃增加包裝材料中再生塑料的比重。

雀巢優活瓶裝水使用的回收塑料獲得了廢品回收工業協會ISRI2019年回收設計獎,該瓶裝水的的包裝由100%rPET製成,並採用壓敏標籤,優化了再生塑料中的雜質問題。

「可持續消費一定是未來的趨勢。通過回收塑料瓶做成的衣服、包包,如今已經被廣為消費者接受。塑料做成衣服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很多快時尚服裝品牌也會在衣服吊牌上標明,衣服原料來自可回收塑料。實際上,如今用於製造成衣的塑料再生面料供不應求,缺口很大。」

某飲料企業負責可持續發展部的林先生對記者表示,「因為回收後的塑料經過分揀等環節,最後真正進入到再生面料這個階段的比例非常小。」

展覽現場

今年8月,時尚潮牌「好瓶」主理人黃寧寧穿著由廢棄塑料瓶製造的衣服登上了綜藝節目《快樂大本營》。她穿的這件風雨衣名叫「在乎衣」,由好瓶和可口可樂中國共同創造。

「我們用廢棄的塑料瓶做包包和衣服。塑料瓶經過清洗、分揀、切片變成再生顆粒,然後經過拉絲成為纖維,再紡成紗線,最後織成布。這項技術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了。」黃寧寧說:「13個塑料瓶,最後能變成一整件『在乎衣』加小挎包(包裝)的布料。」

有人問黃寧寧,這樣的衣服是否會存在衛生隱患呢?她解釋說,在塑料再生環節,塑料瓶經過清洗、消毒和多重高溫,最高溫度甚至會超過240度,因此最後的面料是非常乾淨的。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布料甚至會做成貼身內衣褲。

痛點:回收塑料為什麼這麼難?

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起,塑料就被應用在商業領域,以其便利可靠的性能,在市場上牢據不可忽視的位置。孫海燕稱:「從1950年到2015年之間,全世界總共生產了83億公噸原生塑料,63億公噸成為廢棄塑料,但只有9%的廢棄塑料被回收,12%被焚燒,79%的廢棄塑料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填埋場或身邊的環境中。」

為什麼塑料的回收率這麼低?這和塑料回收的高難度息息相關。

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塑料分成很多種,比如說,製造飲料瓶、一次性容器的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製造洗髮水瓶、冰淇淋容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製造包裝袋、食品包裝膜的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製造薯片袋、微波爐餐具的是聚丙烯(PP),還有製造餐具的聚苯乙烯(PS),製造熱飲杯的發泡聚苯乙烯(EPS)等等。

展覽現場

而在塑料回收再生的過程中,如果不進行分離,將其混在一起直接打碎,就無法二次利用造出再生塑料。也就是說,只有同一種廢棄塑料,才有可能生產出可利用的再生塑料。

美國塑料回收企業MBA聚合物有限公司創始人麥克·彼德爾,在接受商業生態工作室採訪時曾表示,「塑料回收的事業並不好做,在美國,只有不到10%的塑料能夠被回收。在中國,這個行業尚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

麥克·彼德爾雖然已是塑料方面的專家,但如果在桌上放一堆塑料,他也無法完全區分出來,因為不同塑料的特性非常相近。

傳統上,塑料分離主要通過人工、紅外線和密度原理這三種方式來實現,但這並不能將所有的塑料完全分離出來。在美國,目前很多回收公司會利用機器和人工將PET、PP等塑料分離出來,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更複雜的塑料無法被分揀。

展覽現場

麥克·彼德爾稱,這些塑料很多被運到中國,再由當地人以非常原始的方式進行分離,分不出來的就在當地填埋掉。

麥克·彼德爾介紹,MBA聚合物在進行傳統分離的第一步後,還會用其設備進行進一步精細分離。不僅要按照塑料的種類,還要按照塑料級別,然後每個種類、每個級別都會產生相應的再生塑料產品。

彼德爾稱,MBA聚合物憑藉先進的技術已經成為塑料回收行業中的領軍企業,他們位於中國廣州、奧地利和英國的三家工廠每年可處理3億磅(約13.6萬噸)的塑料。

然而,放眼全世界每年產出的塑料垃圾,如今人們能解決的仍然只是很小一部分。總部位於英國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在致力於減少塑料對環境汙染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2018年10月底,該基金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發起「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書」行動倡議,已有包括法國、紐西蘭等來自五大洲的12個國家政府籤署了承諾書。來自該基金會的報告顯示,每年有800萬噸塑料進入海洋,如果人類不做出任何改變,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會比魚類更多。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鄭少玲

審籤 | 吳瑕

實習生 | 宋玉霞

相關焦點

  • 6個飲料瓶能做1把鄉愁傘 「傘上的鄉村」展出塑料「變身」過程
    原標題: 6個飲料瓶能做1把鄉愁傘 「傘上的鄉村」展出塑料「變身」過程圖說:再生雨傘呈現村莊記憶 金旻矣 攝(下同)6個喝完的飲料空瓶,可以製作成一把具有濃濃鄉愁的美麗雨傘,這樣神奇的「變身」過程可在楊浦區邯鄲路看到
  • 飲用水珠、洗髮水膠囊、船箱遊泳池……利用塑料廢物保護地球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MYSHELTER慈善基金會想出了非常棒的點子:將一個廢棄塑料瓶改造,就能為貧民窟帶來光明。我們可以看到,圖中的發光塑料瓶便是成品。它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在一升的可樂瓶裡倒滿水和一定的漂白劑,再在瓶子裡裝入一隻小型太陽能燈管,並在瓶子頂部裝一小塊太陽能收集板,最後將卡好的可樂瓶的金屬片與屋頂間的接縫塗上密封劑,一個微型的電燈泡便完成了。
  • 星巴克將停止供應塑料管,塑料垃圾對人類的危害有多大?
    近日,星巴克中國官方微博宣布啟動星巴克「酷愛綠」計劃,將會於上海和深圳兩地率先試點使用直飲杯蓋與紙質吸管,停止提供塑料吸管。該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在星巴克中國內地所有門店全面實行。延伸閱讀:塑料對人類的危害在人們使用越來越多塑料製品的同時,塑料垃圾正如同潮水一般流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塑料瓶在使用之後就被丟棄,最終流入海洋,塑料飲料瓶是海洋塑料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全球範圍內,86%的塑料沒有被完全回收。
  • 塑料瓶是如何從從神奇容器變成討厭垃圾的?
    到2016年,也就是瓶裝水在美國銷量正式超過軟飲料的那年,世界已經意識到塑料垃圾危機的迅速蔓延。大量廢棄的塑料瓶堵塞了水道,汙染了海洋,幾乎在哪裡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突然間,隨身攜帶塑料瓶不再酷了!在海洋保護協會每年9月舉辦的海灘清理活動中,塑料瓶和瓶蓋分別在100多個國家的塑料垃圾收集榜上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繼塑料購物袋之後,環保人士將矛頭對準了塑料瓶。
  • 香港三紙回收塑料瓶優先,明年的垃圾廢料費用給更多!
    香港為配合內地收緊廢料回收物資進口要求,環保署由三個月前倡三紙兩塑,現改成三紙回收、塑料瓶優先,當中列明9類紙品不宜回收,塑料瓶以外的可回收塑膠,則建議交到5個綠在區區或18個社區網絡回收。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措施變相鼓勵市民把回收物丟入垃圾箱,當明年垃圾徵費,市民硬生生接受貴垃圾費。
  • 北京「限塑令」後,還要喝塑料瓶裝水?
    11月27晚楊紫發了搞怪視頻,她帶著魚頭面具,費勁地喝著一瓶快捏癟了的塑料瓶裝水。大明星為何還要喝便宜的瓶裝水,一看那捏癟的塑料瓶,塑料感太強了,喝完扔了感覺非常不環保。早在11月10日,北京就已經下達「限塑令」,可見首都對塑料汙染和環境保護的重視,已經身體力行開始實施限制塑料的使用。
  • 擁有塑料成分,卻沒有害處的「水寶寶」,未來或能解決白色垃圾!
    擁有塑料成分,卻沒有害處的「水寶寶」,未來或能解決白色垃圾!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就是塑膠袋了,無論去超市購物還是點外賣,總能看到塑膠袋的身影,塑膠袋極大程度方便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白色汙染。它的製作成本較低,導致很多人忽視了它的危害,很多商家雖然大賺了一把,卻給地球留下無止境的傷痛。曾經有潛水員在海洋遊玩時,還發現過塑膠袋的身影,沒想到人類的魔爪已經伸向海洋中,這些塑料垃圾日積月累的堆積,給海洋生物造成極大的困擾,還會縮短它們的壽命,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方法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垃圾分類,不隨意亂扔垃圾。
  • 回收速度趕不上消費:全球塑料瓶汙染觸目驚心
    僅2016年一年的時間,全球塑料瓶消費量達到4800億個,十年前這一數字約為3000億。這麼多塑料瓶首尾相接連起來,長度可超過地球同太陽距離的一半。根據歐瑞國際最新的全球包裝趨勢報告,全球塑料瓶消費量到2021年將達到5883億。
  • 【防治塑料汙染】觸目驚心!塑料汙染知多少:我們的地球正在默默...
    來看看這組數據 全球平均每1分鐘消耗100萬個塑膠袋全球每年塑料總消費量4億噸中國消費超6000萬噸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而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每年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全部加起來可以繞地球420圈
  • 塑料瓶智能回收有激勵,國內首個規模化AI閉環塑料回收體系在滬杭試點
    《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號召發揮企業主體責任,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管理的長效機制。11月6日,全球領先快消企業聯合利華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臺與阿里巴巴共同發布最新可持續項目——「清塑行動」,打造塑料可持續發展商業生態系統,助力構建塑料循環經濟。
  • 英探險家打造塑料瓶環保船-羅斯柴爾德 plastiki 塑料船 環保事業...
    「海上垃圾場」    早在2006年,羅斯柴爾德就開始籌劃這次「塑料瓶之旅」。當時,他剛從北極歸來。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冰層融化,不少地方冰面薄得無法承載人的重量。他有一種深切的體會:「生態系統正在迅速走向滅亡。」    當時羅斯柴爾德已建有一個名為「生態探險」的組織,旨在喚醒人們環保意識,珍愛地球。
  • 還浪費錢買榨汁機幹什麼,兩個塑料瓶就能做出來!
    調色盤 還買什麼調色盤,剪幾個塑料瓶底就搞定啦~ 將塑料瓶底部裁剪掉,打兩個孔穿上繩子,可以掛在車座上,下雨天,把傘收納好插在塑料瓶中,就不會弄得車上溼淋淋的啦~
  • 可以拯救地球,為地球環境做出巨大貢獻的5個現代創意發明
    但是,有一些環境保護者、企業家和發明家卻並沒有將此遺忘,他們一直都在為保護環境和保護地球生態做出貢獻。在今天的文章裡邊,小編要為你重點介紹幾個偉大的發明:可以拯救地球,保護環境的5個小發明。在使用完以後,我們會將其丟棄,而它們的最終歸宿可能是在垃圾掩埋場內。因為根據國際數據顯示,一年下來,被人們掩埋的洗髮水塑料瓶超過5.5億個。更不用提還有不少流落到了海洋之中。它們數量的不斷增加,無疑會給地球生態帶來巨大的破壞。然而,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家名為nohbo的公司推出了一種被稱為Nohbo Drops的水滴狀的洗髮劑。
  • 玻璃瓶比塑料瓶安全?科學家:未必,玻璃瓶的危害是塑料瓶的4倍
    玻璃瓶比塑料瓶安全?當然,什麼東西都會有利有弊的,塑料在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開始了它們對於地球環境的侵略,"白色汙染"已經成為了人類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但是目前人類對於塑料的依賴性太高了,根本無法完全拋棄不使用,所以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塑料垃圾,而塑料汙染,最為嚴重的地方,正是海洋。
  • 萬豪不用一次性的塑料洗髮水瓶了,每年可以少用 5 億個塑料瓶
    不用打掃衛生,有整潔乾淨的白色床單,還是有很多瓶瓶罐罐的沐浴露洗髮乳?對我來說,住酒店最開心的就是收集酒店瓶瓶罐罐的沐浴露洗髮乳。小時候去住酒店,我總會把所有的洗髮露沐浴乳收集起來,覺得有一天肯定能用上。我也很喜歡瓶瓶罐罐整齊放在家裡的感覺。這麼一想,我其實很早就患了「松鼠病」,一直喜歡囤東西。
  • 你在河裡發現的塑料瓶,它可能不是垃圾——是隱秘的「科學間諜」
    研究人員在塑料垃圾瓶裝上跟蹤器,並將其隨意丟在恆河和孟加拉灣裡,以跟蹤它的運動軌跡。,這可以讓人們對塑料汙染如何傳播有了新的認識。最近,一位住在印度恆河沿岸的原住民,收到了一份神奇而又古怪的禮物,可以肯定地說,這是地球上從未有人收到過的禮物。
  • 塑料紐扣是可回收物嗎? 垃圾分類6個常見疑問解答
    上周五,杭州8個試點小區居民率先開始生活垃圾分類。  這3天,居民們是怎麼分類的?昨天,我隨機採訪了10餘戶家庭。不用說,大家都贊成垃圾分類,不過真正動手做起來,也遇到了些難題,我整理成8個判斷題,請杭州市生活固體廢棄物處置監管中心、杭州市有害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的專家,作個解答。
  • 世界地球日,體育品牌開啟了一場「垃圾裝備」競爭
    就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前後,各大運動品牌都不約而同地選擇推出以「垃圾」為材料的運動裝備,他們還和全球各大環保公益組織聯手,倡導運動環保的概念。一場關於「把垃圾穿在身上進行運動」的裝備競賽正在悄然進行,這或許關乎體育的未來。PUMA的垃圾加工廠。
  • 垃圾桶上放一個塑料瓶,還有這個作用,一年能省不少錢!
    垃圾桶,每天都要容納各種各樣的垃圾,這裡就需要用到垃圾袋了,有些家庭一年光買垃圾袋的錢就要好幾百塊,別看一個垃圾袋不值什麼錢,但是一天也要用好多個,日積月累下來一年也要不少錢呢!
  • 你還敢吃泡在「塑料湯」裡的海鮮麼?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塑料垃圾中,除了我們熟悉的廢棄塑膠袋外,其次還有佔大比例的廢棄塑料瓶。數據顯示,全球每分鐘售出100萬個塑料瓶,一年下來總數可達到5000億個,相當於每秒鐘消費2萬個塑料瓶。而這一數字到2021年預計還將增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