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每家都散養雞,農民是怎麼認得哪些是自家的雞呢?
文/農夫也瘋狂
在農村裡,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雞,而且還都是散養的模式。就算是在今天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老人還是會每年散養幾隻雞。年輕人可能不太理解,養雞麻煩不說,而且還搞得房子裡髒兮兮,還不如去集市上購買雞更加方便、實惠。可是,老人們不說這樣想的在他們看來,養雞是生活中的一種愛好,能為他們增添一些樂趣。可是,農村裡所養的雞,都是散養的,那農民是怎麼認得哪些是自家的雞呢?
由於農村的土雞都是散養的模式,一打開雞舍的大門,它們就是漫山遍野的跑。有時候,自家的雞會去別人家裡吃食,而別人家的雞也會來自家吃食,這都是很正常的。對於雞的主人來說,一眼就能看出來哪些是自家的雞,哪些不是自家的雞,原因也很簡單的。只要餵幾次雞以後,基本都懂的。
首先,看著雞長大的,對其自然比較熟悉。農村裡所養的雞,基本都是自家孵化的小雞。而這些小雞剛孵化出來的時候,都是黃蓉蓉的小雞,確實看不出區別。但是當雞慢慢長大了以後,區別就明顯了,有些雞比較高大,有些比較矮小,有些羽毛好看,有些羽毛不好看。從小就天天餵食小雞,看著雞一點點的變化,自然很清楚哪些是自家的雞,那些是別人家的雞了。這個就和我們去購物的時候,自己所買的東西,即便是和別人的極度相似的東西放在一起,也是能認出來的,而餵養雞也是如此。就算是新買的小雞,開始的時候也是不會放出去的,等到餵熟了才會開始散養,這樣也差不多對雞的特徵有了大致的了解了。
小時候,我也幫媽媽餵雞,當媽媽去趕集的時候,就把餵雞的任務交給我了。而餵雞的時候,一般是不能離開的,必須站著不遠處看著,不然別人家的雞就會跑過來偷吃。在當時就常常餵了別人家的雞。後來媽媽在餵雞的時候,就會告訴我,哪些是自家的雞,哪些是別人家的,讓我記住它們的一些特徵。然後餵雞的時候,還要記得清點一下數目,這樣就一目了然了。其實,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餵雞的時候,如果雞的主人站在旁邊,那不是你養的雞是不敢過來的。
其次,雞也有記性的。俗話說:貓記千,狗記萬,母雞隻記二裡半。雖然雞的腦袋小,但是它們的記憶力還是不錯的,雞不僅知道如何回家,而且還能記住它的主人及主人的呼喚聲。一般在天快黑的時候,雞餵食了以後,都會自己去雞舍裡面。並且各自家所養的雞,回各自家中去。當雞的主人呼喚它們了,也就會自動回家的!而在餵食的時候,如果不是自己的主人,它們是不敢去吃的。
如果真的有些雞和別人家的雞長得差不多,那農民也有方法的。像我媽以前常做的就是在雞的腿上系一根小繩子,或者是把雞的尾巴剪掉一坨毛,這樣就很好辨認了。其實,雞還是比較好辨認的,主要是鴨子,有很多的都是白色的,並且體型還都差不多。為了區別它們,避免自家的鴨子走丟了,一般都會在鴨掌上剪一個口子,這樣抓住了之後,就能看出來是不是自家的了!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農民散養的雞不是太多,也就是十來只左右。如果有四五十隻雞了,那辨認確實有點難度了。你能認出你家的雞鴨嗎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