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無羨這個角色大家都非常熟悉了,用標籤來講是「美強慘」,我就不展開了,直接從戲劇表演的角度來講一下表演上的難點,和肖戰在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做對了什麼。
1
把握角色心理基礎
「
前蘇聯導演格·託福斯託諾戈夫說:要想使演員藝術現代化,智慧與思維的積極性是現代演員首先應必備的素質。
」
大家都說通過性格來塑造角色,角色的底層色彩就是心理基礎。這個角色是這樣,但他為什麼是這樣?這也是為什麼不同的演員演同一個角色有不同的解釋,從而有了不同的味道。作者在創作角色時,可以用幾個詞來做人物設定,比如自傲而不驕橫,不羈而不放蕩。而演員在表達的時候就需要思考大量的問題,用發生變故以前的魏無羨來舉例:
一個自幼被撿回去的小孩,父母雙亡,為什麼沒有自卑畏畏縮縮,或者當一個老好人,而是成天挑戰規則調皮闖禍?
這個問題裡魏無羨的人生被分成了四個時期:
1 童年時期與父母相伴時期
這一點劇中沒有拍攝,但肖戰做得非常好,就是魏無羨這個人物從出場,到他面對任何困難時,肖戰表現出角色看任何事物時眼神裡都有好奇心和一種躍躍欲試的打破規則的探索欲。
你可以從他身上隱約窺見其父其母的風採,演員可能也是以猜測父母是什麼樣來做的表演。假如魏無羨是一個沒有跟父母相處過的角色,這個角色表演時必然不是這樣的。
2 流浪期
從具體行為就是怕狗。肖戰花式表演了各種情況下的怕狗。
我想講一個不具象的表現。由於沒有直接的表演依據,只能靠曉星塵、綿綿的夜獵可以看出,不像世家可以有經濟基礎和團隊作戰,魏無羨與父母兩個人的夜獵更像是一種遊俠式的單打獨鬥。有很多複雜的情況要面對,父母武藝再高強也不可能不受傷,不面對複雜的環境,所以這個角色自小就有隨時面對各種突發狀態。
這一點在肖戰表演裡的體現是,他在任何時候都像箭在弦上一樣,隨時可以開弓,任何時候鏡頭裡掃到他,他在眼神和肢體上都是高度專注和緊繃的,這就塑造了角色很強的戲劇張力,外表不羈而內在緊繃,也是讓大家會覺得蘇的原因。
3 童年被撿回去後的適應期
流浪的時候矛盾是外化的,吃不飽,被狗追,是以生存為第一目的。肖戰在任何打得過或者打不過對手的表演裡都有一種狠勁,這種狠勁在搞鬼道以前就有,是因為這個人物經歷過真正的生存問題。類比一下其他世家子弟就沒有。這一點做得非常好。
而到了蓮花塢以後這個時期的矛盾是內化的,別的孩子怎麼看他,怎麼能不惹到江夫人。這裡面需要小心翼翼察言觀色,而魏無羨在這裡面提煉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特點:順從本心。也就是這個角色是不被束縛的,他一定要做自己同時還讓大家都高興。有趣的是我記得肖戰工作室放過一個視頻,就是做二選一,然後肖戰的回答是「都要。」
對應在肖戰的表演裡,在求學期就非常明顯,整個求學期裡肖戰的表演都是直接而熱烈的,接對手的表演反饋非常快。因為魏無羨這個角色已經度過了別的世家子弟所沒有思考過的階段,就是如何適應一個環境並且做自己。有的角色是不用適應環境,比如江澄、金子軒。有的角色是不做自己,比如聶懷桑。所以肖戰在表演中五官表情非常靈動鮮活,同時肢體上開始鬆弛,因為他是知道自己勝在場各人一籌的不止是武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境更成熟。他真正明白這個環境且不為此所束縛。
4 成長為蓮花塢大師兄時期
這個時期的重點其實是江家和魏無羨之間的關係。這裡的江家不是指具體某個人,而是這個組織整體接納了他,魏無羨在裡面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跟這個組織的關係是,他在這裡是下一代的精神領袖,他有存在感和話語權。他可以把這個地方建設好,把大家照顧好。
因此從蓮花塢滅門,到給江澄換丹。大家說看這個地方肖戰很讓人共情,是因為表現出了很慘。他的家和這個組織不存在了。哭戲演得真情實感是很不容易,除此以外我覺得值得琢磨的是,肖戰表演裡的這種幼化,你感覺魏無羨雖然披著一個大人的殼,但是情緒退化到了剛被撿回來的年紀。他的情緒反饋更直接了,更像出於本性的幼獸的反饋。
我們來總結下上面四個時期帶來的角色的表演重點:
童年時與父母相伴時期——好奇心,躍躍欲試,面對困難不退
流浪期——專注,緊繃,性格裡的警惕
童年被撿回去後的適應期——無論面對什麼最後都想順從自己的心意
成長為蓮花塢大師兄時期——精神領袖
現在經常有片段式的表演節目,比如《演員的誕生》之類的,觀眾容易覺得誇張,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心理基礎。有一次章子怡被攛掇上去表演,她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她先做了動作沒有說話,用動作讓觀眾明白她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裡,產生共鳴,再開始表演。這十幾秒的靜默其實擁有很大的信息量,這就是天才的演員。
肖戰表演中就有非常強的心理基礎。這個心理基礎裡不但有對劇本和小說作品的通讀,還要對所有人物都做分析,包括對沒有明確依據的,要從其他地方去推敲。這個地方需要的是認知能力和同理心,也就是格託付斯託諾戈夫說的智慧與思維。
我個人猜測他的過往閱歷中,尤其是參加了選秀節目這種高濃度的戲劇節目,對此有很大的幫助。選秀節目是受控而又失控的。受控在於腳本的編寫是非常嚴謹的,失控的點在於給你反饋的對手他如何表現。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表演的過程是:
你傳遞信息給對手——對手接下——反饋給你——你要表達出你接收到了這個信息然後再傳遞
揣度選秀節目裡的選手心理有很大的難度,這種經驗幫助了他去處理劇本。一個好的演員一旦掌握了心理基礎,他的一舉一動就會讓你感受到言內之意和言外之意,也就是所謂的表演有層次。魏無羨的表演顯然是非常具有層次和魅力的。
2
從戲劇行動談成為魔祖道師時期
「
黑格爾講:充滿衝突的情景,可以把美最完美最深刻的發展表現出來。
」
這裡要把大家都認識的一個詞「行動」做一次專有名詞的解釋,行動,act,指的是「事件和衝突」,所以常說戲劇是行動的藝術。也就是把事件和衝突凝縮到一個作品裡去。往往事件和衝突越不激烈的作品,越容易被理解成文藝片,很多文藝片往往缺少的是矛盾,而不是缺少信息量(舞美、服裝、燈光這些都是信息量)。
行動體現性格,性格是行動的動力,目的也是行動的動力,這個地方以「蓮花塢滅門到成為魔道祖師」來分析表演亮點,這部分更多從戲劇性的角度分析,僅為一家之言。每個人的感動各不相同,能打動你的就是好表演。
這個部分雖然很長,大家看得感同身受從而很痛苦,核心概括為一句話:
魏無羨為什麼會成為魔道祖師的,他得到了什麼,付出了什麼代價。
從「事件和衝突「這個角度梳理,這條線是這樣的。
溫家令蓮花塢滅門——追殺活下來的魏無羨、江澄、江厭離——江澄被捕引發來的換丹——溫家繼續追捕導致被扔下亂葬崗
表演亮點:
16集33分鐘丨魏無羨偷偷潛回蓮花塢
——表現角色個人的內心衝突
角色對這個地方的地形是非常熟悉的,在這個最熟悉的地方,肖戰在全劇中第一次表演真正的恐懼。這種恐懼是由絕對的力量毀滅了他的一切所帶來的。所以他緊貼著牆壁,手指部分用盡了全部力氣但只挪動了一點。掐住溫寧的脖子是不分黑白想殺人洩憤,手 上的青筋暴起,咬牙切齒,隨後溫寧解釋自己沒有參與,這個地方臺詞在溫寧,但是肖戰一直在大喘氣,這種喘氣來自於他守住了自己的理智。
這段內心戲的外化非常精彩。從要殺人到慢慢恢復平靜,從幼獸爆發出獸性到恢復成人類的理智。
17集13分鐘丨帶著江澄和師姐到夷陵監察寮
——角色的外強中乾
這個地方肖戰的表演是神經質的,懷疑一切,因為此刻是魏無羨力量最薄弱,同時也面對可能是世上最後的善意。但這個人物的表現是失去控制的,肖戰抓到了這個角色此時外表癲狂但內心軟弱,外強中乾的這部分。
這個人物表演我很認同,魏無羨的沉著冷靜是相比於同齡人,遭逢變故後,而且這是一個相信自己角色的力量。一旦自己沒有力量,底氣就被抽掉了。這裡還有一個地方,第17分鐘時候,溫情問魏無羨怎麼辦,肖戰說:「該償命的償命。」話雖然很狠,臉上的表情也很軟弱。
他在表演這個角色的這個時期,情緒是貫穿的。
19集20分鐘丨扔下亂葬崗
——無實物表演
典型的表演技巧考試。完成度很高。
這裡要引入一個概念叫戲劇動作,所謂戲劇動作,就是外部形體動作+內在情緒動作。
無實物表演的難點就是通過外部動作表達內心戲,否則就成了徒有其形,讓觀眾一頭霧水。
在萬鬼環繞,與鬼謀皮裡,肢體高度扭曲求生,姿態蜷縮。
瀕死前求生是一個很難抓到的狀態,我了解的演員,有的通過把自己埋進水桶裡,有的通過不斷看最讓自己害怕的事情折磨自己。不知道肖戰是通過什麼方式抓到這個瞬間的,很可惜他自己也沒有提過。這是一個很苦的過程。
19集22:47丨亂葬崗握陰鐵
——掌握力量
這個地方肖戰的眼神一閃而過,只有兩秒,但我個人認為是全劇最好的表演。也是這個作品的華彩部分。
所謂最好的表演,就是充分的把內心動作外部化,體現了人物性格。
他的眼神裡沒有僥倖活下來的竊喜,要報仇,或者幻想自己從此可以獲得權力。
這是一個沒有慾念,乾淨,凌厲的眼神。
從被溫家摧毀了一切以後,他認知到要掌握力量,而在亂葬崗握住劍的這刻,他有機會重新掌握力量。這件事對他來說重新給了他底氣和保護殼。
從他會有這份力量開始,他重新回歸成了一個少年。
3
從有意識到下意識,塑造角色的藝術真實
「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什麼是『我就是』呢?我存在著,生活著,我和角色同樣地在感覺和思想。
」
肖戰扮演的魏無羨,讓大家感覺真實,演員和角色幾乎融為一體。在《陳情令》的宣傳期,各種採訪和活動他本人回答問題時,會讓人覺得:原來他本人是這樣的,不是魏無羨那樣的。這個情況到《誅仙》時就升級成了:這居然是魏無羨的演員演的張小凡?
沿著之前的時間軸,我們來講」從成為橫掃千軍的魔道祖師,到身隕不夜天「這條線。
從戲劇行動來說,這個事件的矛盾與衝突,來自於戰時和戰後主要矛盾的轉移,即:
射日之徵前,取勝是最重要的,射日之徵後,如何在利益再分配裡得到更多是最重要的。
魏無羨在這其中帶來的對立面是:
1、人對強大力量的恐懼
——這是生理上弱肉強食的天性,老虎不攻擊你,你也感受到他會威脅到你的生存,因為他能,只是他想不想。存在即威懾。
2、正派以劍道入道,極少數修刀,符咒不是正道
——這是價值觀上的不認同,這是個異教徒。價值觀這件事情,如果涉及到生存危機則鮮有人討論,劇裡澤蕪君說「我閱遍天下書也得不到答案」,藍啟仁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戰後勢必會得到清算。
3、魏無羨很實用主義,但不是理性的利己主義者
——這個人物不可能靠既得利益和世間規則去談判。談判是你說4,他說不行我要6,大家擺事實講道理,魏無羨顯然不是這樣一個角色。他不利己,沒有什麼特別想要的,最多做的也就是維護一下自己所在的江家。
4、世家體系本來被打破,因為魏無羨的存在其他世家沒有了上升空間
——蓮花塢滅門,有機會讓新的世家上位,與藍金聶並列。但是魏無羨就像特種部隊和王牌師,一人抵千軍萬馬。
5、鬼道殺人的手法很血腥殘忍
——戰時被模糊,戰後大家尋求心理安慰,會放大道德觀念。
這就是這個角色面對的外部環境,這種環境有很強的真實性。這是一個很經典的歷史橋段,好聽一點叫杯酒釋兵權,動手了的就叫誅殺功臣。
這種真實同時刺激了演員和觀眾的情感。觀眾也會因為預感到角色即將迎來的悲劇和毀滅而沉浸其中。
對演員來說,通過與對手交流,這五個對立點,很容易喚起創作直覺。我之前簡單說過,肖戰對於直給的情緒,也就是不假思索要直接反應的戲,表演上時有停頓,思考我該如何做出反應,但是對於這種複雜多線條的情況,就處理的非常乾淨利落。
肖戰對角色這個表演時期的理解,貫穿了這八個字:
「孰黑孰白,孰正孰邪。」
要注意,這個時期,這八個字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狀態。
所謂結論,就是這世間有時候很難分清黑白正邪,所以我要怎麼做。人生觀和價值觀確定了,對自己的人生有回答,明白自己要往哪裡去。
所謂狀態,就是我自己一會兒正一會兒邪,一會兒黑一會兒白。我只是忠實於此時此刻面對這件事情時候,我的內心。
肖戰抓到了這個狀態,這個地方真是體現演員的智慧。沒有簡單處理成一人反對天下的英雄主義。給這個人物增加了悲劇色彩,一個人產生了自我衝突,卻還要給別人一個答案。
魏無羨這個角色本來就很實用拿來主義,先做再想,這個時期是他自己思考的時期:難道還能不修鬼道?我殺了很多人,射日之徵的正義之後一切真的變得更好嗎?
這導致了魏無羨沒有能解釋自己所有行為,從而產生自己的人生哲學。甚至安慰自己的統一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不統一,就會分裂,一旦分裂,就極度敏感,肖戰演出了這種分裂和敏感,自我否定:
剛回來時聶懷桑觸碰他——馬上躲,整個人後縮,神情緊張,馬上讓人聯想到亂葬崗經歷。
藍忘機說此道損身更損心性可能會控制不住——表演上是遞進的,一開始是故作反擊:我是怎麼樣的你怎麼知道?後來是自我安慰,我肯定不會有事。
金子勳不肯說出溫寧下落金家和稀泥——眼神自負,一直勾著一邊嘴角,手轉陳情。就像亮出核武器的按鈕,告訴大家我現在隨時可以按下去。誕生了名臺詞:「誰敢阻攔,誰又能阻攔。」
窮奇道截殺——開始時自信滿滿,即使有陷阱我也能闖過去。金子軒身死後極大崩潰。表演出兩點:這是自己師姐的丈夫。我要得到報應了。
不夜天——此時演員情緒達到極點,極度狂妄癲狂,我的存在就是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已經不想再去理性思考了。
師姐身死——表演上幼獸化,面對師姐時只是一個闖了大禍的小孩。
最後墜崖——報應已成,演出了解脫,釋然,贖罪。人生即是一齣悲劇,唯有一死為之畫上休止符。
整個這一段情緒高度連貫,動作特徵與心理特徵貫穿,最高任務緊緊圍繞「孰黑孰白,孰正孰邪。」是一種有意識到下意識的角色創造。
而下意識的角色創造,要求的是能夠主宰自己的靈感,召喚自己的靈感。需要千錘百鍊的有意識才能創造出下意識。
演員的角色創造,知易行難,要磨鍊意志,拉近和角色的心理距離。要結合自己的閱歷,尋找創作靈感。體驗角色,把外部動作固定化,方便觀眾固定對角色的印象,把內心動作尋找合適的方式外部化,讓表演有豐富性,值得一看再看。
肖戰通過「魏無羨」這個近幾年的作品裡,戲劇衝突裡都極為複雜的角色,流血流汗地進入了表演殿堂。
魏無羨這個角色的表演分析就寫到這裡了,因為從戲劇表演,此後的過程是是自我和解,從表演分析來說就重複了。
|文案:詩債纍纍
|排版:小胖子、貝貝
(本文圖片及視頻均來自網絡或視頻截圖)
望這位溫和亦存孤勇的清朗少年被更多人看見
本文禁商用二改,若需轉載請郵箱聯繫
本號接受投稿,原創作品可投稿至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