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冰河世紀》系列動畫片,想必會為兩百萬年前地球被冰川覆蓋的壯觀場景所震撼。
時光荏苒,冰雪消融,我們無法回到幾十上百萬年前。但是我們可以走上幾十上百公裡,去觸摸一下冰川時代的記憶。
你知道嗎?在湖南瀏陽大圍山境內,就擁有著大量第四紀冰川的遺蹟。大圍山是湖南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蹟發育較好、類型較全的地區,其地質遺蹟齊全並且保存完整,堪與阿爾卑斯山第四紀冰川地質遺蹟媲美,卻鮮為人知。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是長沙市唯一的國家級地質公園,也是湖南省唯一的以第四紀冰川遺蹟為主的國家級地質公園。此外,它還是中國東部繼廬山後建立的又一個第四紀冰川遺蹟地質公園。
冰川遺址的形成要追溯至第四紀以來冰期、間冰期氣候的交替演變,隨著第四紀冰期中雪線降低,大圍山積雪量大增,山谷冰川隨之發生。冰川來臨以刨蝕、磨蝕及撥(掘)蝕作用為主,促使冰鬥(窖)向源侵蝕而槽穀穀坡後退、底部加寬,形成了許多河谷。
間冰期氣候溫暖,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並改造冰蝕地形,一些地段河谷呈V形峽谷,正因如此,大圍山景區內形成了很多瀑布。
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具有山谷冰川停積及其向低處流動的U形谷和冰川堆積物等一套較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分期、發生、發展及消亡系統,尤其是冰鬥、冰窖、U形谷、魚脊峰、冰川溢口及冰川條痕石較典型。
這裡存在著經專家認證的國家級地質遺蹟4處、省級地質遺蹟42處、縣市級地質遺蹟15處,都具有很高的科研科普價值。
即玉泉湖羊背石、禱泉湖冰窖、慄木橋塊礫磧和船底窩-慄木橋U形谷;其中慄木橋塊礫磧、基巖冰溜面及羊背石在國內罕見,玉泉湖羊背石最為稀有珍貴,被稱為「冰川之魂」和大圍山國家地質公園的「鎮園之寶」。
因此這裡成為了中小學生和地質愛好者科普科研的理想基地,同時也是周邊各地市遊客戶外探索和休閒度假的理想天堂。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又是有著「湘東綠色明珠」之美譽的國家森林公園,坐擁7萬畝森林面積,群山環繞,樹木蔥蘢,山清水秀,有「千年長旱不斷流,萬年連雨水碧清」美譽的慄木橋景區,有傳說是七仙女的頭簪變成的「七星峰」......
七星峰是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峰,也是湘東最高峰,在七星嶺處宿營觀星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裡視野開闊,無光汙染,星星和銀河更加清晰可見。同時在這裡等待黎明,看著太陽從雲中緩緩升起,染紅天邊的雲彩,將瀟湘的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眼前的景色就像夢境般美好迷人。
青山伴綠水,大圍山植被覆蓋率達99.5%,山高林密,形成了「夏無嚴寒,冬無酷暑」的森林小氣候,夏季溫度在18℃至25℃之間,使大圍山具有「天然空調」、「森林氧吧「的優勢。
現在是九月份,入秋已一個多月,可這天氣卻依然還停留在夏天,酷暑難耐。此時大圍山地質公園不失為一個好去處,在享受清涼秋天的同時,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快帶著家中的大寶寶小寶寶出遊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