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麥對華受阻後將橄欖枝拋向印度,莫迪接盤引眾怒:買就推翻你

2020-12-23 東方急訊

近日來由於澳大利亞的大麥在最大出口國「折戟」之後,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印度。而美媒也稱"啤酒熱可能推動澳大利亞大麥銷往印度",認為印度的市場有著巨大潛力,對其進行了天花亂墜的介紹,並且稱印度也有意增加大麥的進口。

印度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也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有研究機構就曾發文稱印度將在2025年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而澳大利亞因為近期出口頻頻受阻,其外交方向也發生了轉變。

其實澳大利亞早在6月份就與印度全面建立了夥伴關係,而其也是繼新加坡、印尼和大國之後達成合作的第四個夥伴關係。在最賺錢的出口生意受阻之後,澳大利亞就找到了印度這個夥伴「接盤」,要求其拉自己一把。

據悉,今年的澳大利亞是個豐收年,但農民們卻並不高興,因為自己消化不了而且還賣不掉,因此澳洲大麥的價格已經降到了全球最低水平,把優質大麥當成飼料大麥來賣。另一邊的印度也非常高興,因為很多啤酒商都希望可以用最低價格進口大麥,雙方如果就大麥開啟新的合作模式,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就在雙方政府想要摩拳擦掌的幹一票時,印度的農民卻不樂意了。你莫迪政府用超級價格收購自己國家的糧食賣出去,然後再去進口別的國家的糧食,自己國民就要被這麼壓榨嗎?因此更加憤怒了。

本來因為莫迪政府早前頒發的新農業法案就已經引起了國內農民的暴亂,十幾萬人聚集到首都新德裡進行抗議,要求更改法案。印度農民的糧食越來越賣不出錢,已經是群情激奮,高喊著讓莫迪「下臺」。但莫迪卻堅持己見,絕不妥協,認為自己出臺的法案保障了很多人的利益。但其實只是印度富人的利益,農民仍舊是最受壓迫和剝削的群體。

在印度收購大麥的消息傳出之後,印度農民徹底炸鍋了,這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事情,因此已經向莫迪政府下達了最後通牒「敢買就推翻你」,印度不少國內媒體也用了「農民起義」來報導此次事件,如果這次莫迪堅持不肯讓步,不能夠好好處理本次事件,後果恐怕要比去年的公民身份修正案還要嚴重。

相關焦點

  • 澳大麥遭華反制後找上印度,農民炸鍋了,警告莫迪:敢買就推翻你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老熊】前言:據海外網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準備接盤澳大利亞滯銷大麥,出臺農業改革法案,導致農民在首都新德裡郊區抗議遊行,警方採取措施阻止農民進入市中心,兩方對峙不下澳大利亞大麥出口受阻,印度或成"接盤俠"據澳媒報導,今年澳大利亞大麥大獲豐收,但這卻不是一件值得當地農民以及國家政府歡呼雀躍的事,恰恰相反,農民和政府愁眉不展。因為供給遠遠大於國內需求,所以如何將大麥出口成為關鍵問題。
  • RCEP籤署後,15個成員國為何還向印度拋橄欖枝?三個原因不可忽視
    11月15日,歷經長達8年的艱難談判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最終實現籤署,此舉標誌著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將成型。同時,在川普大搞單邊主義、阻礙自由貿易的關口,這一協定的達成也對維護多邊體制、深化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穩定全球開放型經濟具有標誌性意義。
  • 中國向印度拋去橄欖枝,大手筆買10萬噸大米
    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正是因為如此,吸引了很多國家的訂單,儘管讓他們獲得了樂觀的收入,但還有部分國家依舊不珍惜,而在這次,越南擔心之事發生,那就是我國向印度拋去合作橄欖枝,大手筆直接買下10萬噸大米。中國與印度合作提到印度這個國家大家都不陌生,該國與我國一樣,都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彼此之間也有著緊密的聯繫。
  • 澳大利亞對華出口受阻,英美等4國將提供「幫助」?
    英美加新等國被曝將對華商品採取統一行動據澳媒News Corp的消息,包括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紐西蘭的五國集團正悄悄制定一項計劃——通過聯合方式對自華進口的商品實施「行動」,以「幫助」澳大利亞。消息還稱,澳出口受影響的商品還將得到五國聯合評估,如果商品出口受影響的原因被認為與商業、食品安全等原因無關,那麼五國可能會付諸行動。
  • 澳牛肉大麥龍蝦葡萄酒訂單被取消,澳煤銅失去客戶後,澳木材受重挫
    不出所料,澳大利亞經濟「屋漏偏逢連夜雨」,事情果然有了最新進展,澳經濟更大損失又出現了。根據多家澳媒12月28日報導,澳大利亞木材行業正面臨沉重打擊,受到重挫。因檢疫問題被中國暫停進口的澳木材行業的許多工人面臨失業,紛紛叫苦連天。澳大利亞林業產品協會(AFPA)執行長漢普頓表示,如果木材禁令問題得不到解決,成千上萬的工作崗位將面臨危險。
  • 中國減持美債,印度積極接盤,專家:莫迪在賭美國迅速東山再起
    而就在中日德等國持續大幅減持美債之際,印度和越南卻在增持。尤其是印度,積極接盤美債,在過去的12個月中,累計增持610億美元,要知道,印度現在持有的美債總額也不過2224億美元。也就是說,印度持有的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債,都是今年一年增加的。
  • 印度數十萬農民「向德裡進軍」:莫迪焦頭爛額,加拿大火上澆油
    民選的莫迪被指壓制貧苦的農民,民選的特魯多又將其當作討好選民的祭品。這部諷刺意味濃厚的大戲,你細品。被西方捧為「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卻因為民主跟西方吵架了。同時,印度土地分配嚴重失衡,68%農民擁有的耕地不到1公頃土地,民生艱難,而這又削弱了他們承受改革「陣痛」的能力和意願。意欲振興「印度製造」的莫迪十分清楚現有農業模式對工業化的阻礙,因此莫迪在陸續為農民提供一些補貼後,開始圖謀廢除原有的經濟體系。其中的關鍵,就是改革原有的統購統銷模式,不再保證最低價格的底線,並把農民直接推向資本與企業。
  • 中國禁止澳洲4大牛肉廠對華出口,或對澳洲大麥徵80%高額關稅!
    如今澳洲對華出口受阻更是讓本就陷入衰退的澳洲經濟雪上加霜中國禁止4家澳洲牛肉廠出口,總額高達$30億近年來,隨著中國人的消費能力提高就在去年年底,澳洲牛肉出口公司Elders宣稱哪怕目前國際市場環境較為複雜,但並不會波及到澳大利亞對華的農產品出口。該公司還表示,每年中國向澳大利亞進口的肉類總價值達到30億澳元,這一交易將不會受到外界影響。
  • 澳欲就「大麥關稅」問題向WTO告狀,中國回應
    澳欲就「大麥關稅」問題向WTO告狀,中國回應12月16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宣布,將就中國徵收澳大麥反傾銷及反補貼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申訴中國商務部回應:12月16日,澳大利亞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項下就中國對自澳大利亞進口大麥採取的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向中方提出磋商請求。中方已經收到該磋商請求。根據中國國內業界申請,中國商務部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依法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依法採取相應貿易救濟措施。中方一貫以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方式開展貿易救濟。
  • 澳方想與中方討論中方禁止部分澳牛肉進口及可能對澳大麥徵稅事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3日訊(記者 朱曉航)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澳大利亞媒體就「澳大利亞牛肉產品輸華以及澳大麥關稅問題」進行有關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健康的中澳關係需要雙方共同努力
  • 想讓中國買大麥,澳政府沒好話還要到世貿告中國,澳麥農叫苦不迭
    據國內媒體12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宣稱,澳大利亞政府將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澳媒指出,申訴過程可能曠日持久,而且還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
  • 外交部回應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清關受阻
    分享到微信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2020.11.02 16:36【外交部回應澳大利亞龍蝦在中國清關受阻】澳大利亞方面稱,澳出口的龍蝦在中國清關受阻,另有報導稱,中方暫停了澳部分企業對華出口大麥等產品。
  • 外交部回應澳擬就輸華大麥關稅向WTO申訴: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潘潔 鄭明達)針對澳大利亞政府擬就輸華大麥關稅問題向世貿組織(WTO)提起申訴,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6日說,澳大利亞政府應認真對待中方關切,採取實際行動糾正針對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
  • 牛肉、大麥、葡萄酒之後,澳洲龍蝦受阻!此前94%都出口到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繼牛肉、大麥、葡萄酒之後又一商品對華出口受阻。那麼這對於中國、澳大利亞經貿關係意味什麼? 無獨有偶,而就在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其他商品,包括:牛肉、大麥和葡萄酒都曾被中國限制進口,甚至禁止進口。 最終,《雪梨先驅晨報》總結評論稱,隨著澳大利亞龍蝦對中國出口面臨清關問題,澳大利亞龍蝦或成為中、澳經貿紛爭的下一個「受害者」。
  • @莫迪,你的老友川普在用印度腔模仿你的英語發音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美國總統川普和印度總理莫迪據稱關係很好,莫迪還幾次被邀請到白宮總統辦公室。兩人會面時,莫迪不僅與川普握手,還兩次與川普「熊抱」。近期川普還助力印度不斷批評它的鄰居巴基斯坦。不過,兩人的關係真如表面上的那麼好?
  • 澳將就大麥關稅案將中國訴至WTO,外交部回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對於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表示將於16日晚就中國決定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上訴,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今天的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關於中澳之間的貿易個案,我和我的同事已經多次闡明中方的原則立場
  • 中國同意購買印度大米後,莫迪聞訊後鬆一口氣
    據俄塔斯社12月7日報導,近日印度穀物出口商與東方大國進口商籤署協議,從12月到2月,向該國出口10萬噸大米。印度大米出口商會表示,這是近30年來,中方第一次從印度進口大米,之前都因為品質問題遭到拒絕。
  • 為了讓男人們分擔家務,印度7萬主婦向莫迪請願
    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間,對印度女性來說,本就繁重的家務變得更加艱巨後,一位印度婦女在網上向莫迪發出了請願,呼籲男人們幫忙分擔繁重的家務。 根據一份公開資料,印度婦女和女童每天要做超過30億小時的家務活。如果將之換算成貨幣,它將為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數萬億盧比。但實際上,很少有人計算這樣的家務成本。 長大後,戈什的想法變了。她看到她的母親做所有的家務活,心想:「我絕對不會那樣。」
  • 澳大利亞告上世貿,準備對華強賣本國大麥,不料發現已被中國起訴
    經過中國商務部多次出手反擊,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農產品紛紛受阻,迫使該國農民也因此蒙受了巨大損失,對此澳大利亞政府十分氣憤,決定告上世貿組織(WTO)準備對華強賣本國大麥,然而令莫裡森政府沒有料到的是,澳大利亞早已被中國在世貿組織起訴。
  • 習近平抵達金奈 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邦長普羅希特、首席部長帕拉尼斯瓦米等在舷梯旁迎接,向習近平敬獻鮮花。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新華社印度金奈10月11日電(記者孫勇、霍小光、駱珺)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在金奈會見印度總理莫迪。  習近平從下榻飯店驅車前往馬哈巴利普拉姆古寺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