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由於澳大利亞的大麥在最大出口國「折戟」之後,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印度。而美媒也稱"啤酒熱可能推動澳大利亞大麥銷往印度",認為印度的市場有著巨大潛力,對其進行了天花亂墜的介紹,並且稱印度也有意增加大麥的進口。
印度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也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因此有研究機構就曾發文稱印度將在2025年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而澳大利亞因為近期出口頻頻受阻,其外交方向也發生了轉變。
其實澳大利亞早在6月份就與印度全面建立了夥伴關係,而其也是繼新加坡、印尼和大國之後達成合作的第四個夥伴關係。在最賺錢的出口生意受阻之後,澳大利亞就找到了印度這個夥伴「接盤」,要求其拉自己一把。
據悉,今年的澳大利亞是個豐收年,但農民們卻並不高興,因為自己消化不了而且還賣不掉,因此澳洲大麥的價格已經降到了全球最低水平,把優質大麥當成飼料大麥來賣。另一邊的印度也非常高興,因為很多啤酒商都希望可以用最低價格進口大麥,雙方如果就大麥開啟新的合作模式,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就在雙方政府想要摩拳擦掌的幹一票時,印度的農民卻不樂意了。你莫迪政府用超級價格收購自己國家的糧食賣出去,然後再去進口別的國家的糧食,自己國民就要被這麼壓榨嗎?因此更加憤怒了。
本來因為莫迪政府早前頒發的新農業法案就已經引起了國內農民的暴亂,十幾萬人聚集到首都新德裡進行抗議,要求更改法案。印度農民的糧食越來越賣不出錢,已經是群情激奮,高喊著讓莫迪「下臺」。但莫迪卻堅持己見,絕不妥協,認為自己出臺的法案保障了很多人的利益。但其實只是印度富人的利益,農民仍舊是最受壓迫和剝削的群體。
在印度收購大麥的消息傳出之後,印度農民徹底炸鍋了,這是絕對不能夠接受的事情,因此已經向莫迪政府下達了最後通牒「敢買就推翻你」,印度不少國內媒體也用了「農民起義」來報導此次事件,如果這次莫迪堅持不肯讓步,不能夠好好處理本次事件,後果恐怕要比去年的公民身份修正案還要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