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要念佛?念佛能有什麼用?看完你就知道了!

2020-12-20 凡心問禪

廣結善緣,感恩有您點點「關注」吧!此文字數「一千三百餘字」閱讀時長預計需要4分鐘!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十法界一切眾生!

「信佛、學佛、念佛」

那麼何謂「信佛」呢?

經云:「入佛法海,以信為本;渡生死河,以戒為船筏。」

由此可知,學佛者,必須先要「信佛」。

而這個「信」也必須是深信不疑,不能有猜忌之心。

如此方能算是「信佛」;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以戒為船筏」。

但一說起「信佛」,

世人腦中聯想到的,可能並不是

「度生死河,了脫諸苦,得大自在」。

那麼聯想到的會是什麼呢?

往往都是「封建迷信」,或是「好吃懶做」!

因此也就造成了,自己不僅不信佛,還會做出勸告他人也不要去信佛。

為何會如此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都跟「風氣」和自身「無明」息息相關。

那麼何謂「學佛」呢?

有詩云:「人間學佛知多少,浄盡心花只有師。」

學佛,也就是修學佛法或是學習佛法。

在此之中,我們首先要知道的就是「什麼是佛」

那麼什麼是佛呢?

「佛」這個字是由古印度的梵語翻譯而來的,

它的意思是「智和覺」,智是什麼呢?覺又是什麼呢?

智可以說是智慧,也可以說是「體」;覺可以說是覺悟,也可以說是「用」

而在佛教之中的「佛」,

也是智慧圓滿、福德圓滿的覺悟者。

所以呀,學佛在無明眾生眼中,其實就是學做人;

而在知曉佛法佛理的佛弟子眼中,則是為了求證。

求證什麼呢?

求證人能究竟解脫諸苦、煩擾和生老病死輪迴之法。」

也就是開悟見性,成就菩提道果,成佛度眾。

所以,在佛教中常常會提及「出離心、慈悲心、斷惡修善、自利利他、慈悲度眾、覺行合一」等等,一切眾生學佛修行的根本。

那麼何謂「念佛」呢?

念佛,其實就是「佛教的諸多修行法門之一」。

若信佛、學佛、那麼必然是要去念佛的。

為何呢?若我信佛、學佛,但可以不去念佛嗎?

不行!為何呢?因為信佛、學佛者,念佛之法,就必須要去修學。

經云:「若能念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

什麼意思呢?就念佛之法,能夠攝受其心,減少雜念,增加正信、正見、正知等。

而這種種,其實都是因為減少了雜念,而修行有得,所得到的利益,所以經中由此一言。

若你信佛、學佛,但不去念佛,

那麼能得到這些利益嗎?並不能!

所以說,信佛、學佛、就必須要去念佛;

若不能念佛,那麼不僅愚痴難減,雜念也會增多,無明也會越來越多。

無明多了、雜念多了、那麼如何能夠說是「學佛」呢?

這不僅不能說是學佛,反而讓它成了一個迷惑你的障礙。

所以說,無論信佛還是學佛,念佛之法都理應要去學修,不為別的,就為減少障礙。

開悟的祖師大德曾說;

念佛之人,縱然是愚痴卑賤的不淨凡夫,

但一念佛,也能成為「大白蓮花、妙好人、最勝人」。

為何會如此呢?

就是因為通過念佛,能夠與阿彌陀佛一體,

被阿彌陀佛的光明常加照攝,被諸佛團團圍繞而護念、被諸菩薩緊緊相隨、

被善神所擁護,那麼自然也就能夠免除一切障難,消災延壽。

所以說呀;為什麼要念佛?念佛能有什麼用?當你看完,可能就心知肚明了!

人本是塵間物,有不甘而頓悟。

緣能有幾分福,來禪去皆是空。

歡迎分享、評論、收藏!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這裡,其實有很多人對淨土宗有誤解,或者講根本對佛教的認識也不夠全面,據我觀察,應當有以下幾個問題應當正視,期望與大家共同印證:第一、只知道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其他佛法一概不知,或者只知道非常少的一點。
  • 佛教:懂念佛的人,福氣有多大?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淨土宗最殊勝的修行法門之一。其實念佛這一法門,不僅是對於淨土宗重要,而且在其它教派之中,念佛這一法門也很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念佛法門,即佛「阿彌陀陀」確實是佛教共持的法門,其殊勝的程度,可想而知。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所以出家人見面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人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問候。念佛方法其實有很多,但是主要有四種: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想念佛簡單的來講,觀想念佛就是心裡觀想阿彌陀佛的相好莊嚴,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我們要用我們的意念去想,當然不是亂想,你要依經文。
  • 佛教:念佛就有功德嗎?別再愚痴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中的一種,也就是說,念佛也跟其它法門一樣,可以斷業行善,往生佛國淨土。因為功德跟念佛並沒有直接關係,所謂的功德,其實跟自淨其淨或斷惡行善有關,因此,要想積累無量無邊,就必須自淨其意,甚至斷惡行善才有可能。也就是說,你光埋頭念佛是沒有任何功德的,要想念佛有功德,其前提是要先淨身、口、意三業有才可能。
  • 佛教:為什麼有的學佛人從早到晚不停念佛,卻沒有任何感應?
    相信很多學佛同修,都已經知道念佛好處,不得不說,因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但如果你的真的學佛,絕對不會只看一句話就誤解了佛的意義,有些同修聽到能滅八十億罪,一天從早到晚,一天念幾萬個音,難道自己的罪就能這樣被毀了嗎?
  • 佛教:為什麼念佛就是好人善人?念佛真的能放下執念嗎?
    人為什麼不容易放下呢?就是把自己定位為主人,我什麼都要關心,什麼都要去負責,什麼都要去操勞,你成了主人,就完了!當我們知道是要往生西方淨土的人,我們的生命不在這個世間,我們真正的生命在極樂世界!那就可以逍遙自在,輕鬆過日子了。
  • 大德開示:該如何念佛,念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淨土宗,是佛教的一大分支,也是被公認為最適合末法時代眾生修行的法門,俗話說:「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而且淨土法門,不僅僅有自修,還有佛助力,阿彌陀佛親自發願,只有有人念阿彌陀佛,他一定會前來接引。
  • 什麼叫念佛功夫深?為什麼念佛人有墮地獄的、變畜生的、變餓鬼的
    所以到十地菩薩,證那麼高的地位了,他那個無明煩惱還是不容易洗掉,最後用什麼方法?用念佛。念佛這個方法能夠洗刷根本無明,何況見思、塵沙,不是更容易去得掉嗎?這是我們要能夠體會得到。十地菩薩他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沒有了,只剩下的無明煩惱,別的方法都沒有辦法有效的斷無明,才用念佛方法。所以《華嚴》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你才曉得念佛法門之微妙!你們諸位想想看,就是這個地方「發心念佛」這四個字你認不認識?
  • 佛教:念佛一定要吃全素嗎?
    很多人一聽到學佛、念佛,就會聯想到吃素,但肉食又戒不掉,所以她就怕了,就不敢學了。那念佛是否一定要吃全素呢?沒有必要。我們學佛,一定要依靠經典,在淨土五經一論裡面,都沒有說過吃素才能往生,不吃素就不能往生,沒有這個說法。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他和弟子們都是靠託缽乞食的,就像現在的南傳佛教國家一樣,人家供養什麼他就吃什麼,供養素食就吃素食,供養肉食就吃肉食,沒有分別執著,不會說吃飯的時候,還要把肉挑出來,沒有那樣的。
  • 晚上能「誦經,念佛」嗎?什麼時候念誦最好?
    「誦經、念佛」可以說是佛教徒習以為常的「工作」但對於剛剛接觸佛教的人來說,念佛、誦經未必會如理如法,勢必會有諸多疑問,如一個好奇寶寶,且問東問西。那麼對於剛開始誦經、念佛的師兄來說,知道一些誦經、念佛所需要注意的事項就變得格外重要了。那麼誦經、念佛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阿彌陀佛被稱為佛中之「王」,你知道怎樣念佛才會有感應嗎?
    我們想在念佛的時候讓妄念少一點就用這種攝心念佛的方法,我們的身心就會隨著這幾句話的內涵而調整。念佛的時候,要穩重、緩慢、有力、有能觸動人心。就這樣正身、端坐、專心地念佛,開懷暢念!要字字清楚、句句明朗,聲聲圓潤渾厚、鏗鏘有力。不急不趕,但也不要拖拉。
  • 念佛,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作用
    念佛確實就是在念誦佛號,但是什麼時候念,怎麼念,這也都是有講究的。有的人覺得是要在臨終的時候,或者是做了錯事的時候念佛,認為只有這個時候念佛才會有功德,或者有的人覺得念佛是用來超度死人的,這些都是比較狹隘的了解,念佛的確實可以超度亡靈,幫助其往生,但是絕對不是只有這一點功效。
  • 佛教:有10種人,正好適合念佛,看看有你嗎?
    佛教高僧圓瑛法師曾經說過,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基的人,都是非常相應的。人們只要是可以有知覺、發真心,沒有不得度的。佛法講究解行並重,如果要學解,那麼從凡夫境界到成佛境界,這其中的一切修行方法,都要學習了解。如果要學行,則應當選擇一門與自己契機的修行方法,專一精進的去學習,才能夠速證實益。
  • 佛教念佛的十種方法
    泉州開元寺萬人念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一)、高聲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紛起時,即振作精神,高聲念佛,念到數百聲,自換一番境界。業報差別經云:「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途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前。十、往生淨土。'若長用高聲,恐傷元氣,致喉痛音啞,不宜久行。(二)、低聲念:若精神散失,或勞極疲倦時,即收斂神明,低聲細念。或隨人境好惡而輕重之,當沉大雅重,俾兩肩之人隱聞。若長用低聲,恐易昏沉,反起思慮。
  • 別人看不懂念佛,沒關係
    我們不必在意人家的眼光的;我們念佛人要在意的是佛的眼光才對。其實一般來說,普通人看不懂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正常的。他可能會覺得說,「哎呀,這個人就整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好像沒有什麼用」,她這樣看不懂也是正常的。為什麼?因為我們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說就是阿彌陀佛的密碼。
  • 念佛的秘訣是什麼,看藕益大師開示
    念佛的秘訣是什麼,看藕益大師開示。念佛法門可謂是難信之法,因為念佛往生到西方淨土,就可一生圓成佛道。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過,一個凡夫成佛,從初發心到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而且成佛後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來修相好。為什麼要這麼長的時間,就是中間有退轉。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阿彌陀經》中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
  • 念佛人想要達到的「念佛三昧」究竟是什麼境界?
    還是要從降伏、對治粗重的煩惱念頭開始。那降伏、對治,它不用其他方法(後面會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就是你的佛號從心裡念出來,耳根聽進去,能念的心和所念出的音聲產生一個緊密的關聯。你能念清楚聽清楚,你的心就在當下,叫念茲在茲。你的心跑了,你這個佛號是聽不清楚的。想到自己手上還有很多股票:怎麼今天是熊市啊,虧幾十萬哪!
  • 佛教:如何將念佛利益最大化,這4件事缺一不可!
    佛教講「此生念佛,將會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會在極樂世界以蓮花化身。」因此,諸多念佛的同修,也會以「蓮友」相稱。蓮花在佛教之中也一直被稱為「教花」,如當下我們去寺院所看到「結加趺坐」的佛、菩薩無一不是坐在蓮盤上。因此我們也能夠得知,蓮花在佛教之中所佔據了多麼重要的位置。而念佛,在佛教之中也是最為簡單,有效的修行之法。
  • 你就以當下的根機來念佛,這叫「白木念佛」
    念佛人要以你本來的根機,是什麼樣子,就以什麼樣子念佛,這叫「白木念佛」。這個比喻特別恰當。一般人念佛都不是白木的,都要加點色彩。加什麼色彩呢?比如加持戒的色彩啊,加禪定的色彩啊,加誦經的色彩啊,以為「我念佛,如果不讀誦大乘經典可能不行吧?你看,我念佛,你也念佛,但是我會讀誦《地藏經》,我會誦咒」,感覺有點色彩,念佛更有用。你這個色彩,對往生來講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