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冠總結!K聯賽逼搶已統治東亞足球,J聯賽傳控笑傲江湖,中超收穫了這些
引領足球潮流?K聯賽逼搶、J聯賽傳控似曾相識,中超聯賽需要重拾傳統
2020年12月10日晚,亞冠聯賽東亞區半決賽,兩支K聯賽球隊PK中超北京國安和J聯賽球隊神戶勝利船。其中蔚山現代隊在上半場2比0領先的情況下,收縮防守取得了比賽的勝利;另一支淘汰廣州恆大的黑馬球隊水原三星,在整整85分鐘內少打一人的情況下,場面絲毫不落下風,踢至加時仍頑強逼平了神戶勝利船隊,只在點球大戰中以6:7惜敗。這兩場比賽,是技術流與逼搶流的對抗,它指引了東亞足球未來的潮流。為何中超4支球隊均提前退出冠軍爭奪?作者基於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度思考,在此拋磚引玉,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廣大球迷和從業工作者。
一、糾結風格?做到極致方能最強
曾經,我們的足球講究風格,學習過德國的體能,學習過巴西的技術,不是在學習不同風格的路上,就是在哪一種風格適合中國足球的爭論中。直到我們看了2020年亞冠1/4決賽,才發現原來風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堅持。任何一種打法,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最終才能做到極致,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也就是說,足球界本來沒有風格,離開整體談風格,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只有不斷發揮自己的長處,不斷將自己的長處放大,做到極致之後,自然就形成了風格。可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太晚,就像邯鄲學步一樣,總是去學習別人的東西,最後反而丟掉了我們自己的長處。
我們多年的足球實踐,難道不及眼前所呈現的嗎?當然也不是。我們只是沒能掌握事物的規律,片面地追求表面效果、而放棄了原本的涵義,有點捨本逐末了!
二、J聯賽球隊,是如何揚長避短的?
20多年以前,J聯賽球員根本不是甲A球員的對手。那時,中國球員無論是身高、體能、速度,都遠遠超過他們。我們經常看到,中國球員一打J聯賽球隊特別興奮,上身體、爭頭球總能取得優勢;往往是比賽進行到下半場,J聯賽球員就出現體能不足的現象。
20年後,J聯賽球隊大都形成了整體傳控打法,他們講究傳切配合,踢球顯得從容不迫。他們身上到底發生了哪些改變?
首先,避免身體對抗,通過跑位和轉移球,來調動和消耗對手;其次,合理分配體能,通過控球彌補了體能的不足,使得球員在場上不容易出現犯規和動作變形;第三,身高不足,用地面配合和卡位搶點來彌補,在爭搶高球時,J聯賽球員總是優先卡位,對落點判斷準確,即使爭不到頭球,也會製造對手犯規,或者立即拼搶第二落點;第四,戰術素養極高,他們從小參加正規比賽場次多,踢球習慣較好;第五,有詳細的足球規劃和可以詳細指導球員踢球的科學方法,個人服從體系,往往是寧可犧牲個人能力,也要批量培養體系球員。
但J聯賽球員仍然是有短板的,他們的身體條件仍是固有的缺陷,導致侵略性不足、控制範圍較小;即使他們的長處能做到極致,在重大比賽中,他們的短板還是會偶爾暴露出來受到對手的打擊。
另外,作為J聯賽的另類,不講究控球率的東京FC隊,以衝擊力強著稱,但在亞冠賽場的表現,他們就要比其他球隊遜色得多。
三、看K聯賽球隊,能看到甲A過去的影子
作為多年宿敵,K聯賽球隊無疑是克制中超球隊的強大存在。他們身體強壯,體能充沛,團隊逼搶能力一流,天生就克制傳球成功率不高的中超球隊。如今他們已經將體能優勢發揮到極致,面對一般的傳控球隊也能展現出局部對抗優勢,從而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在俄羅斯世界盃上,K聯賽球員能夠2:0擊敗同樣以身體著稱的德國隊,而且破門的還是中超培養出來的後衛,這一點很令中國足球汗顏。不過,他們的短板也掩蓋在強大的體能優勢背後。雖然他們可以擊敗改走技術路線的德國隊,但那絕不是最強的德國隊,而是主動放棄長處的傳控弱隊。
要想戰勝韓國隊,必須要在身體條件不吃虧的前提下,形成更強的傳控實力。當前,能夠擊敗k聯賽球隊的,只有J聯賽球隊的傳控風格。北京國安還需要將傳控做到極致,才能戰勝蔚山現代這樣的強大對手。
四、似曾相識(1),K聯賽之於搶逼圍為體測正名
事實上,在中國甲A時代,中國足球的體能測試非常嚴格。看亞冠足球的比賽,特別是k聯賽球員不知疲倦地奔跑,總有一種懷念甲A的情懷。想當年徐根寶憑藉「搶逼圍」的戰術獨步中國足壇,憑藉的就是中國足球體能測試的利好。
本文不想為已經過時的體能測試翻案,作者想說的是,基於中國球員的特點,科學合理的體能測試和科學鍛鍊是必需的;只有當球員與k聯賽球員面對面時,我們才能感受到體能測試的好處。
五、似曾相識(2),廣東足球之於J聯賽的傳控
當我們看到J聯賽球隊整體流暢的配合,是否會回想到曾經的中國足球之鄉梅州,誕生過的許多知名球員?回顧過去的20多年,那種充滿靈氣、注重個人能力的南方球員,已經日漸稀少。
如今,這些曾經令中國球迷引以為傲的特點,一般都只在巴西或西班牙外援身上,才能體現出來。那種傳控之美,已經在混亂的足球風格當中沉淪,不再顯眼。
總之,亞冠聯賽折射出中國足球與鄰居足球的差距。當我們還在強調基本功的時候,他們已經在講究配合了;當我們還在關註腳下技術的時候,他們已經在研究戰術了;當我們還在依賴外援的時候,他們已經在講究整體了。當我們還在為使用什麼風格、請什麼樣的洋教練頭疼時,他們的本土少帥已經可以從容不迫地指揮一支擁有傳統風格的球隊了;當我們陷入某個位置球員荒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使用批量化生產的球員了。為什麼我們總是差半拍?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值得所有足球從業者的深思!我是奔向地球d賽恩思,歡迎關注訂閱,更多足球資訊,與您解讀探討!
三擊會有額外之喜!歡迎留下您的觀點,一種思想,越分享,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