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失去中國市場,澳企收購紐西蘭公司,與中企共持100%股份

2020-12-27 虛實九變

因為中澳關係走向惡化,澳洲對華貿易也受到影響,多項出口商品被擋在中國門外。這樣一來,澳企是受損最嚴重的一方。就以澳煤炭為例,中國因澳煤炭環保標準不過關,叫停進口後,澳州對華煤炭出口量立馬下降96%,澳大利亞煤炭行業將損失887億人民幣。之後,澳企多次要求莫裡森改變對華態度,但是莫裡森的表現卻讓澳企看不見希望。因此,他們開始展開「自救」行動。

據金十數據12月25日消息,近期澳大利亞嬰兒奶粉a2乳業宣布2.5億澳元(約12.3億元人民幣)收購一家紐西蘭乳製品公司75%股份。據了解,該公司剩下25%的股份在中國企業手中。a2公司的執行長直言,這次收購就是為了與中企建立關係,藉此挽回中國市場。據稱,a2企業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防止乳製品業如煤炭行業一般,陷入進中國市場無門的境地。

只是,a2企業通過與中企合作來預防奶粉對華出口受阻的想法,恐怕難以實現,因為莫裡森政府一直在中澳關係上拖後腿。在此之前,澳大利亞惹怒中國之後,中企紛紛從澳洲撤資。我國畜牧業巨頭天山生物宣布旗下公司出售在澳牧場資產。另外,澳石油企業向中國石油企業出售天然氣的項目,也因中澳貿易矛盾,中企退出該項目。

由此看出,與中企合作並不能阻止澳商品對華出口受阻。此外,中澳貿易問題也並不是企業表態就能夠解決,這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中澳貿易是受到澳大利亞莫裡森政府對華惡劣態度的影響,只靠澳企試圖修復與中國的關係,坎培拉依舊站邊美國,是無法重新叩開中國市場對澳商品關閉的大門的。

而且,就在澳企試圖挽回中國市場時,澳洲政府卻在不斷做拖後腿的事。澳對華出口受阻後,先是有澳官員提議禁止奶粉出口中國,之後又有澳官員稱不向中國出口鐵礦石,在他們看來,這些措施可以起到對中國「卡脖子」的作用,但從後來事態的發展可以發現,他們真的是一廂情願了。

拿換礦石來說,一方面中國即便不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也能很快找到其他替代市場,相反倒是澳大利亞再也找不到中國這樣大的客戶;二是鐵礦石價格上漲,澳大利亞眼看可以大撈一筆的時候,3家澳企卻失去了非洲鐵礦的開採權,而中國卻手握幾內亞西芒杜鐵礦的開採權,要知道,這可是世界最大的鐵礦。

就跟此前一樣,停了澳煤炭,馬上有印尼補缺;停了澳部分農產品,馬上美國和加拿大補缺;停了澳紅酒,馬上俄羅斯和法國補缺;澳牛肉停了,阿根廷馬上跟進……中國要進口根本不愁下家,倒是澳大利亞失去中國市場後到哪去找這麼大的客戶。

實際上,多年來不少澳企和澳農民、漁民都是依賴中國市場,才把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幸福,失去中國市場後,他們感受到的是真正的疼,但莫裡森政府的感覺不一定有這麼深切。只是,如果一意孤行,澳經濟大幅下滑將成為必然,到那時,莫裡森這個位置恐怕也坐不穩吧?最近,呼籲「莫裡森下臺」的帖子,已經上了澳大利亞熱搜,相信這也是全澳大利亞人的呼聲。

相關焦點

  • 欲挽回中國市場?澳企收購紐西蘭乳企後,與中企共持100%股份
    來源:金十數據《澳洲財經見聞》11月25日消息,當地時間24日,澳大利亞嬰兒配方奶粉品牌a2乳業正式宣布,將斥資2.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收購紐西蘭乳製品公司Mataura75%的股份。分析指出,a2乳業或是想要通過這筆交易來加強與中企的商業夥伴關係,從而達到挽回中國市場的目的。損失173億後,澳企"自救":欲挽回中國市場收購一家紐西蘭企業,為何能起加強與中企的商業夥伴關係作用?這與Mataura的持股企業有關。
  • 蒙牛擬6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乳企LDD深耕在澳市場
    繼收購澳大利亞網紅有機奶粉品牌貝拉米2個月後,11月25日,蒙牛宣布將以6億澳元從日本麒麟公司手中收購澳大利亞乳製品和飲料公司Lion - Dairy & Drinks(以下簡稱LDD)全部股份。收購完成後,LDD將與蒙牛在澳大利亞收購的Burra、貝拉米進一步產生協同效應。
  • 中企兩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最悠久和最大牛奶供應商範門迪地
    中企兩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最悠久和最大牛奶供應商範門迪地 澎湃新聞記者 黃翱 2015-10-13 08:34 來源:澎湃新聞
  • 擔憂澳洲龍蝦被擠出中國市場,澳藉口威脅軍事活動,幹預中企投資
    根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最新公布的消息,中企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投資建設了新型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顯然,澳大利亞所謂阻止其軍事活動的考慮純屬污衊,根本上不過是想破壞中企投資。澳媒分析表示,中企投資建設的漁業工業園完成後,將會參與捕撈龍蝦和後續加工,同時也會參加到其他海鮮產品的捕撈和加工中,最終在出口中國市場。但這樣一來,將會對澳大利亞的龍蝦以及其他海鮮產品出口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畢竟澳大利亞水產品出口大部分依賴中國市場。
  • 險企股權併購「乍現」冷暖否泰 上市公司收購保險股權逾470億
    今年的保險業收購和退出股權事件接連登臺。一方面是多家險企股東「脫手」旗下股份,意欲退出保險市場。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一些「新選手」在保險業投入的資金規模已逾47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在防風險、去槓桿的外部環境下,保險行業下一步的發展重點不是增加數量,而是提高發展質量,規範經營行為。
  • 受益於中澳自貿協定 中企競相收購澳大利亞農場
    為了繞開澳大利亞政府對外投資收購監管機構的阻撓,上海鵬欣集團此次是聯合澳大利亞農資公司完成收購的。根據收購協議,中方掌控80%的股權,澳大利亞農資公司掌握20%的股份。  2015年11月19日,澳大利亞政府曾宣布禁止將S.Kidman&Co全部資產出售給國外公司,稱公司旗下Anna Creek養牛場位於Lake Eyre西南角,屬於澳大利亞Woomera武器試驗區域。
  • 欲挽回中國市場
    《澳洲財經見聞》11月25日消息,當地時間24日,澳大利亞嬰兒配方奶粉品牌a2乳業正式宣布,將斥資2.5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2.3億元)收購紐西蘭乳製品公司Mataura75%的股份。分析指出,a2乳業或是想要通過這筆交易來加強與中企的商業夥伴關係,從而達到挽回中國市場的目的。
  • 恆天然加碼貝因美強攻國內市場 國內十大乳企8家外資參控股
    9月8日晚間,浙江乳企貝因美發布公告稱,恆天然乳品(香港)有限公司擬以向全體股東發出部分要約收購的方式增持逾2億股份,佔貝因美所有已發行股票的20%。第二天,停盤三月之久的貝因美股票,復牌即漲停。  由於此次合作還需要中國商務部門的相關審核,並經中國證監會出具無異議函方得以正式公告發出,因此合作雙方都保持了低調。
  • 盤點中國車企海外併購
    額外多說一句,當時代表中國車企最高水平的榮威R95也胎死腹中,不免讓人覺得可惜。(基於雙龍主席打造的榮威R95)北汽收購薩博在薩博收購中,有多家中國車企都在參與。,中國車企還很熱衷於對海外零部件企業的收購。
  • 競相購買牧場、推新品鮮奶,乳企大公司都打的什麼算盤?
    買買買的主力軍之一是伊利蒙牛兩大乳製品公司。今年7月底,蒙牛以3.9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3.5億元)收購中國聖牧11.97億股新股,合計持股17.8%的蒙牛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中國聖牧的董事長邵根夥。一周之後,中國最大的乳製品公司伊利也宣布了新的上遊投資。伊利旗下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認購中地乳業股份。
  • 維珍澳大利亞航空擔心澳航對聯盟航空的收購影響市場
    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客機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報導,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Virgin Australia)擔心澳航收購聯盟航空公司(AllianceAirlines) 19.9%的股份以及希望控制這家獨立航空公司的願望可能會影響澳大利亞市場的競爭。
  • 3次「叫停」中企收購後,遭索賠229億
    觀察者網12月9日援引外媒報導,由於烏克蘭反壟斷委員會拒絕了中企收購馬達西奇公司股份的申請,目前,中國投資者已根據我國與烏克蘭籤署的關於投資促進和相互保護的協定,對其提出國際仲裁,要求其賠償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9億元)的巨額損失。中企承諾投資16億,烏克蘭仍3次「回絕」!
  • 中企拋麥當勞中國22%股份,美國人造肉卻來華
    中企拋麥當勞中國22%股份,美國人造肉卻來華自麥當勞進軍中國市場以來,龐大的中國市場帶來的業績飛速增長,使得麥當勞中國十分重視中國市場。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麥當勞中國門店已增至3249家。然而,根據歐瑞國際(Euromonitor)公司調查,2019年,中國快餐行業增速僅為2%,創下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 「食·報」四川老牌乳企菊樂股份重啟IPO;涪陵榨菜給臺灣榨菜哥寄...
    傳統速凍產品與渠道漸入瓶頸,不少企業開始加碼餐飲市場以求突圍。4四川老牌乳企菊樂股份重啟IPO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時隔1年多,川內老牌乳企四川菊樂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菊樂股份)重啟IPO徵程。此次是菊樂股份第二次踏上IPO徵程。近日,菊樂股份再度披露招股書,擬登陸深交所。
  • 先鋒新材創始人買下澳洲最大乳企 澳洲奶源將佔領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收購澳洲最大乳企是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的一部分。《農民日報》援引商務部消息稱,近日,中國月亮湖投資公司收購澳大利亞最大乳品企業塔斯馬尼亞土地公司的交易已獲得澳大利亞政府批准。據悉,中國月亮湖投資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盧先鋒,浙江寧波人,同時也是先鋒新材(300163,SZ)的創始人。先鋒新材主要從事遮陽材料和遮陽產品生產,為何做出這次跨界收購的投資行為?
  • 中國暫停第6家澳企對華出口牛肉,紐西蘭等加速搶市場
    《澳洲財經見聞》12月8日消息,海關總署12月7日公布了一份名單,名單顯示,中國將暫停受理澳大利亞肉類企業Meramist Pty Ltd自2020年12月7日起啟運的輸華牛肉產品進口申報。至此,澳大利亞已有6家牛肉企業對華出口被叫停。紐西蘭、阿根廷牛肉加速搶佔中國市場!
  • 低溫鮮奶市場前景良好 乳企爭相布局
    來源:中國經營網原標題:低溫鮮奶市場前景良好 乳企爭相布局鍾楚涵 本報記者 李向磊 上海報導過去一年,中國低溫鮮奶市場迎來快速增長。在此背景下,乳企爭相布局低溫鮮奶領域,推新品、搶佔奶源似乎成為了一致動作。「低溫鮮奶是乳業未來的一個方向,很多乳企開始收購或入股上遊奶源企業,就是預期未來可能會出現缺奶的情況,掌控奶源會給企業未來發展低溫巴氏奶和高端酸奶提供保障。」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
  • 伊利1.8億元戰投中地乳業 龍頭乳企加速優質奶源布局
    2018年、2019年,中地乳業實現營收14.25億元、14.9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0.63億元、1.02億元。認購前,張建設、張開展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中地乳業35.39%的股份。認購完成後,張建設、張開展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將降至29.51%,不再是中地乳業控股股東;伊利子公司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約16.6%的股份,成第二大股東。
  • 中國酒企衝進威士忌市場,它們在著急什麼?
    簡單羅列中國市場上酒企在威士忌上的投資,就有下列這些:在中國進口的多種洋酒品類中,威士忌這種酒精濃度在40%左右、生產周期較長的烈酒品類似乎成為了近期的熱點。2018年1月,洋河收購了智利第二大葡萄酒集團VSPT(聖佩德羅)12.5%的股份。青島啤酒也是類似的考慮。青島啤酒提到,公司可能通過收購的方式布局威士忌,並表示,公司同樣有意進軍黃酒領域。考慮到品牌歷史而言,「青島牌」威士忌也許不那麼令人意外。創建於1903年的青島啤酒在1914年推出過本土第一瓶威士忌。
  • 賣牛奶、拍電影、造新能源車 礦企跨界轉型求生
    日前,華聯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涉足乳製品行業。無獨有偶,此前表示轉型新能源車行業的西部資源再次跨行業轉型,該公司表示,將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進入文化傳媒行業。業內認為,目前礦業市場需求疲軟,一些業績虧損企業被迫轉型謀生,但轉型後仍然面臨進入全新行業如何抵禦市場競爭等問題,這是礦企轉型無法迴避的。  礦企跨界發展  日前,以鐵礦石為主營業務的華聯礦業進一步公布重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