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0 10:54:00來源:解放日報
入夜,朱家角古鎮燈光亮起來。 資料圖片
最近,在上海朱家角古鎮北大街經營小吃店的丁女士發現,晚上專程看夜景的遊客多了,「還有遊客特意來問我,夜裡哪裡拍照最好看。」如今,「白天看景,晚上走人」的傳統古鎮半日遊已無法滿足遊客需求,夜遊經濟逐漸顯露頭角。不過,近日記者多次走訪申城一些古鎮發現,相比白天的熱鬧,遊客夜遊古鎮總體感覺略顯冷清。
古鎮「亮起來」只是第一步
上午從市區出發,中午吃農家菜,下午篤悠悠逛完古鎮再回家,這是傳統的古鎮遊方式。不過近年來,遊客到古鎮旅遊的時間正逐漸向夜間延伸。
過去,下午4時是遊客離開古鎮的尖峰時段。近日,記者在這個時點來到朱家角古鎮,發現不少遊客剛進古鎮開始遊玩。「17號線通車後,末班車延至晚上10時半,遊客來得越來越晚。今年十一期間的夜晚,放生橋上人潮湧動。」朱家角北大街商鋪黨支部書記沈慎福說。今年65歲的沈慎福在朱家角待了一輩子。他記得當年朱家角古鎮剛開放時,到了下午街上就冷冷清清了。沈慎福是青浦區「夜生活執行長」。他說:「朱家角北大街是市郊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築第一街。晚上走一走青石板路,看看白牆黑瓦的小樓、張燈結彩的商鋪,別有一番風味。」目前古鎮正在完善燈光工程等基礎配套設施,「過去很多照明燈光只有周末和節假日才開,現在每天晚上都是『最佳狀態』。」
夜色將近,古鎮澱浦河兩旁被燈光「點亮」,沿河房屋的暖色燈光倒映在水中,紅燈籠成了點綴。此時,古鎮放生橋附近的北大街成為觀賞夜景的最佳點。據悉,通過景區協調,北大街上的商鋪淡季也儘量延長營業至晚上9時多。當地還將探索開發24小時書店、夜間集市等新業態。
古鎮夜景升級後,帶給遊客不少驚喜。不過,要發展古鎮夜遊,讓古鎮「亮起來」只是第一步。記者注意到,吃過晚餐,賞完夜景,大部分遊客就打道回府。當地商戶說,如遇陰雨天,下午5時左右就沒什麼遊客了。
給遊客個「留下來」的理由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楊蔭稚說,上海的古鎮規模較小,兩三個小時也就逛完了。此外,上海古鎮離市區較近,來回交通方便,不管是市民還是遊客,大部分人不會刻意留下來過夜。
如何讓遊客留下來?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在他們看來,除了燈光工程升級等美化項目外,國內不少古鎮近年來都主打「文化牌」。在烏鎮,每年10月舉辦烏鎮戲劇節期間,夜夜都熱鬧。烏鎮旅遊文化顧問邵雲說,在戲劇節的10多天內,烏鎮景區內7個劇場,每晚都有國內外戲劇表演。就算不買票進劇場,也可在烏鎮水榭邊和街頭巷尾「偶遇」幾十個街頭表演嘉年華。每年10月下旬雖算不上旅遊旺季,但戲劇節期間的景區客流量均高於景區全年日均客流量,還帶動遊客夜宿烏鎮。
上海的古鎮也不乏類似探索。楊蔭稚曾特意去朱家角古鎮觀看藝術家譚盾打造的「水樂堂」表演。一幢由明清老宅改造成的「音樂建築」中,每個「零件」都可作為樂器演奏。透過落地玻璃,觀眾與對面的圓津禪院隔河相望。夜晚演出時,對岸的僧人正在做晚課,配合著音樂表演,稀鬆平常的僧侶吟誦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高品質的演出是值得遊客專程前往古鎮體驗的。除了開發更多類似常態化演出,楊蔭稚也建議,上海的古鎮可吸引一些茶藝社、書法社、漢服社等文化主題社團,通過社團集聚營造氛圍。
景區夜遊不僅是發展民宿
即使有留下來的理由,古鎮是否做好讓遊客留下來的準備?
近日,家住閔行的陸小姐就趁著調休和朋友到朱家角古鎮夜遊。他們只打算在古鎮吃頓晚餐,看看夜景。對於「是否考慮留宿一夜」這個問題,陸小姐直言沒想過,「我們是衝著古鎮農家菜來的。除了美食,也不了解晚上可以住在哪兒,玩些什麼。」
和都市旅遊一樣,古鎮夜遊也應將「吃住行遊購娛」所有要素打通。有業內人士指出,古鎮夜遊只有豐富消費業態,全方位提升遊客體驗,才能夜遊消費閉環。
烏鎮近年嘗試專為夜遊打造新業態。邵雲說,2001年烏鎮東柵景區開放時就提出夜遊概念,過去夜遊只局限在景區內。今年隨著全域旅遊發展,當地對烏鎮隆源路進行全面改造,並定位為「烏鎮文化特色街區」。街上的糧倉等閒置廠房被打造成文創、科創展館,讓遊客夜有所遊。同時,烏鎮景區內民宿、酒店等可提供上千間客房。「不少民宿都自發為遊客安排戲曲等表演。」
「景區夜遊不僅是發展民宿,或是打造一個項目或活動。」在楊蔭稚看來,古鎮要打造「套餐式」夜遊體驗,將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文化活動、住宿餐飲等多種配套體驗打包,而不是讓遊客只能單個「點菜」。 (記者 裘雯涵)
原標題:「白天看景,晚上走人」傳統古鎮半日遊無法滿足遊客需求
古鎮留人,套餐式夜遊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