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牛爸爸」有了「致富牛」

2020-12-28 人民網

「想致富,養牛是條好出路。」在雲南省西盟縣勐梭鎮秧洛村,這是群眾口中常說的一句話。

走進坐落在半山腰的秧洛村,放眼望去,家家戶戶的牛舍裡,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西門塔爾牛正吃著草料,時不時還向外張望,養殖戶精心地呵護著自家的寶貝,一會摸下牛角,一會給牛添些飼料。

數量少、個體小、出欄慢、效益低,這是許多飼養本地黃牛群眾經常反映的問題。由於飼養周期長,幾年下來也見不到實實在在的收益,這讓村裡的老百姓對於養牛的想法只停留在「養牛為了能耕地、能餬口」。

直到2017年,村裡來了個用凍精改良人工授精技術培育出新品種牛的專家,從此讓當地群眾有了個體大、生長發育快、肉質好、飼養周期短的「致富牛」。因此,村民們還給這位專家取了個外號:「牛爸爸」

群眾口中的「牛爸爸」,正是西盟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的高級獸醫師陳增文。陳增文介紹,他是通過凍精改良人工授精技術進行品種的改良,縮短了飼養周期,增加個體產值,提高養殖效益,促進老百姓的經濟收入。「結合西盟縣的自然環境,現在推廣配種的品種有雲嶺黃牛、西門塔爾、短角牛三種。」

「以前我們養的本地小黃牛,四五年才能賣到五六千塊錢,現在這個新品種,養兩年就可以賣一萬五千塊錢了。」說起養新品種牛帶來的好處,西盟縣勐梭鎮秧洛村七組的建檔立卡戶扎發一邊打掃牛舍衛生,一邊高興地算起了養殖新品種牛的經濟帳。

「通過人工配種,改良了牛的品種,改良後的牛,生長快,出欄快,帶給農戶的效益高。」勐梭鎮秧洛村村委會主任扎妥說,目前牛都是農戶自由銷售,但不愁賣,價格也很穩定。

扎妥介紹,自肉牛品種改良技術推廣實施以來,秧洛村已實施肉牛凍精人工授精配種產仔300多頭,平均每頭為農戶增加養殖效益1萬多元,讓飼養農戶嘗到了品種改良肉牛的甜頭。

「這些雜交牛的養殖比本地黃牛的養殖要求較高,良種良法,所以我們也會定期入戶指導。」 陳增文介紹說,為保障西門塔爾及其他雜交的新品種牛推廣,西盟縣合理布局人工授精改良點,保障改良配種架等基礎設施。

陳增文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加快推進、擴大肉牛品種改良的面及量,輻射帶動大量肉牛養殖戶,促進西盟肉牛產業發展,增加肉牛養殖戶養殖效益。

目前,西盟已經通過肉牛凍精人工授精配種產仔600多頭,平均每頭為農戶增加養殖效益1萬多元,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認識了到品種改良肉牛的優勢,讓西盟的牛產業繪就出了新的發展藍圖。 (艾嘎)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文山州政協主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已投案自首  人民網昆明6月1日電 (程浩)據云南省紀委省監委消息:雲南省文山州政協主席黎家松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投案自首,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黎家松簡歷 黎家松,男,壯族,1961年10月出生,大學學歷,雲南富寧人,中共黨員。19…【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西盟:「牛爸爸」下鄉傳技,牛產業發展有了新藍圖
    從原來的「養牛能餬口」,到現在的「養牛能致富」,這裡的老百姓對於養牛的態度,有了質的轉變。來了「牛爸爸」有了「致富牛」數量少、個體小、出欄慢、效益低,這是許多秧洛村六組、七組群眾飼養本地黃牛品種經常遇到的情況。
  • 牛爸爸牛肉麵
    牛爸爸牛肉麵   牛肉麵到處都有請聽我細細道來。  多年前的一天,我在家裡看電視,一個旅遊節目在介紹臺北牛肉麵,說臺北連續幾年舉辦「牛肉麵大賽」,一下就吸引我的眼球。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做出新臺幣一萬元一碗的「元首牛肉麵」的小店——牛爸爸牛肉麵。
  • 牛爸爸牛肉麵-中新網
    牛爸爸牛肉麵   牛肉麵到處都有請聽我細細道來。  多年前的一天,我在家裡看電視, 一個旅遊節目在介紹臺北牛肉麵,說臺北連續幾年舉辦「牛肉麵大賽」,一下就吸引我的眼球。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做出新臺幣一萬元一碗的「元首牛肉麵」的小店——牛爸爸牛肉麵。
  • 「牛書記」靠「豆漿牛」蹚開致富路
    這種養殖模式始於村黨支部書記王志安,後來「豆漿養牛」的秘笈在全村推廣,聯明村的千餘頭肉牛夥食都得到了改善,「大甕牛肉」一下子在市場上火了,村民們都喊王志安「牛書記」。近三年,大甕肉牛養殖場拿出的產業分紅和公益事業投入就有20萬元。牛場不僅帶動了貧困戶脫貧,更推動了全村養牛業發展,蹚開了一條全村共同的致富路。
  • 今日推薦---臺灣牛爸爸牛肉麵
    今天我們來見識一下,全球最貴的牛肉麵——牛爸爸。當然啦,不是因為價格高小編才介紹的啦。。因為,其口感已經受到了全國,甚至全球的追捧。。「牛爸爸」家的牛肉麵也是貴得有道理的。首先,牛肉麵的配方就是經過15年精心研製而出的,必須經過六道工序嚴格把關才能做出這最昂貴的牛肉麵。六道工序烹飪出一碗牛肉麵,可見臺灣人對於牛肉麵的熱衷和執著。
  • 致富新品種牛大力 功效神奇效益可觀
    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記者張程 實習記者夏曉草)據中國鄉村之聲《致富青年幫》報導,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個種植新品種——牛大力。  牛大力,別名豬腳笠、金鐘根、山蓮藕、倒吊金鐘、大力薯。牛大力原產地海南,以根入藥,主要成份為蛋白質、澱粉及生物鹼等。
  • 龍江和牛:規模化飼養闖出致富「牛」路子
    ,成為了龍江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渠道,有效地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頭,是國內唯一一家經農業部和質檢總局批准引入純種和牛活體的牧場。經過幾年的純繁發展,現純種和牛已達到8000頭,成為了世界上單體養殖和牛最大的飼養場,並組建了國內唯一一家和牛種公牛站,現存欄純種和牛種公牛134頭。目前省內已覆蓋齊齊哈爾市9縣7區、黑河地區的嫩江縣、綏化地區的青岡縣、大慶地區的杜蒙縣,省外已覆蓋到內蒙的海拉爾、錫林浩特,累計完成高檔肉牛改良10萬頭,其中龍江縣內累計完成改良5萬頭,外埠基地完成改良5萬頭。
  • 新疆褐牛產業發展促進昭蘇農牧民增收致富
    葉爾波拉提·拉汗告訴記者,他家養殖褐牛,今年春季新出生牛犢15頭,到了秋季這些牛每頭就可賣到6000元。「以前,牛奶不太好賣,又不好存放,只能做成酸奶或者奶疙瘩,收入不高。後來,村裡組建了褐牛養殖合作社,鼓勵牧民大量養殖產奶量大的新疆褐牛。養殖合作社購置了奶製品機械設備,和牧民籤訂了牛奶收購協議,這使得牧民放心大膽地養殖褐牛。」
  • 牛書記的致富經「一地三種」
    新華社昆明10月14日電題:牛書記的致富經「一地三種」新華社記者 嚴勇「堅果成林、油茶開花、咖啡結果……」一段鈴聲之後,電話那頭傳來了牛花才的聲音:「你們休息下,我馬上到。」「我們種它有什麼用?」……村裡炸了鍋,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村民的牴觸。雖說沒見過咖啡,但牛花才清楚,這是可以掙錢的「果果」。「我們搬出來是為了啥?是求發展!」經過牛花才耐心做工作,村民有了種植咖啡的熱情:挖咖啡溝、栽苗、施肥……沒想到,咖啡種下去不到一年就遇上了霜凍災害。
  • 【千名記者一線行】牛!牛!牛!白牛屯裡白牛茶,神奇又神秘...
    【千名記者一線行】牛!牛!牛!白牛屯裡白牛茶,神奇又神秘...6月9日,記者在金秀瑤族自治縣羅香鄉羅運村白牛屯採訪野生茶產業時,剛進村,村裡的致富帶頭人、金秀縣源汕野生茶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小未與眾不同的介紹方式,一下激起了大家的興趣。採訪現場。只見他拿起剛採摘的茶青,將大家檢驗過的銅錢裹好,放進嘴裡,嚼了幾下,原本硬邦邦的銅錢竟被嚼碎了。
  • 農安縣:致富路上「牛」起來
    看著一頭頭「致富牛」悠閒地吃著草料,張國柱心裡十分滿足。眼下,牛舍裡又有幾頭母牛懷了牛犢,出生後將帶來幾萬元的收入。「無本難取利,我家底子薄、收入少,多虧了扶貧政策,讓我有機會靠養牛脫貧致富。」張國柱家原本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妻子身患疾病,導致家庭陷入貧困,但一向不服輸的他,並沒有因此氣餒。張國柱利用扶貧政策,建起牛舍發展養殖業,開始了致富之路。
  • 牛爸爸:打造世界上最貴的牛肉麵
    王先生把這個價錢印在了菜單上,他的餐館位於臺北,名為「牛爸爸」。 四年之前,臺灣的餐廳老闆王聰源曾經問光臨本店的那些VIP食客──其中有臺灣本地的名人,有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大廚,還有世界各地的政治領袖:你們願意為本店最好的牛肉麵掏多少錢?最普遍的回答是:10,000新臺幣(324美元)一碗。  324美元一碗的牛肉麵不管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麵條的價錢反正是定了下來。
  • 拒絕人聲鼎沸,牛爸爸做世界上最好的牛肉麵
    我在臺灣吃過幾十種牛肉麵,但是最有意思、最有話題性的,要數「牛爸爸牛肉麵」這一家。這家店位於臺北忠孝東路,已經有24年的歷史,麵館不大,經營面積也就100多平方米,除了兩張桌子較大以外,其餘幾乎都是四人臺。地面、四壁很乾淨,牆上掛滿各種剪報,當然都是報導麵館的,其中還包括麵館在某年榮獲臺北牛肉麵大賽第一名的報導。
  • 臺灣牛爸爸牛肉麵品牌故事
    王先生把這個價錢印在了菜單上,他的餐館位於臺北,名為「牛爸爸」。四年之前,臺灣的餐廳老闆王聰源曾經問光臨本店的那些VIP食客──其中有臺灣本地的名人,有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大廚,還有世界各地的政治領袖:你們願意為本店最好的牛肉麵掏多少錢?最普遍的回答是:10,000新臺幣(324美元)一碗。
  • 淮濱的牛,到底有多牛?
    牛,到底有多犟?12月10下午3時許,瀰漫了大半天的霧霾終於散去,冬日的陽光重又灑向大地。淮濱縣三空橋鄉油坊村河南桃花田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養牛基地一角,煞是熱鬧。一輛高欄大貨車停在路上,七八名工人正在趕牛上車。
  • 食味|臺灣美食推薦(1)牛爸爸牛肉麵
  • 牛爸爸:為什麼我的牛肉麵能賣到2000元一碗?
    當大家都在打「價格戰」的時候,臺灣有家「牛爸爸」牛肉麵,供應著世界上最昂貴的牛肉麵,一碗牛肉麵賣到10000臺幣(約合1944元人民幣),而且還要提前很久預約。很多名人企業家都慕名前去拜訪探討生意經…這背後究竟有何獨特的經營秘訣?
  • 豐都放牛娃變身「牛」老闆 帶著村民踏上致富路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17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李達元)「上半年出欄肉牛15頭,每頭牛平均體重在1000斤以上,按活體價14元/斤計算,扣除飼料等成本,純利潤有10多萬元。預計下半年還可出欄肉牛15頭,全年的純收入至少有20萬元。」
  • 甘肅村幹部自修「牛專家」 引眾棄「靠天吃飯」舊念致富
    中新網蘭州10月30日電(曹鵬偉)從一個養牛門外漢變成養牛「土專家」,甘肅平涼市靈臺縣上良鎮北張村村支部書記姚軍福近年與兒子一起辦牛場,在村裡發展牛產業,不僅改變了當地靠天吃飯的思想,還帶著鄉親們過上了脫貧致富的「牛日子」。  2008年,46歲的姚軍福走上了北張村村支部書記的崗位,雖然空有一腔熱情,但村子要發展,實際困難重重。
  • 「牛村」的村民生活「牛」起來
    近年來,新疆巴楚縣阿克薩克瑪熱勒鄉蘇蓋提勒克村在自治區統計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通過引進優質牛品種,大力發展養牛業,逐步形成了標準化飼養、繁育體系,讓村民的生活「牛」了起來。幾年前,巴楚縣阿克薩克瑪熱勒鄉蘇蓋提勒克村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依靠種植業,雖然大多數村民養有牛羊,但是,受傳統粗放式養殖的影響,收入並沒有明顯的改觀。2017年,自治區統計局「訪惠聚」駐村工作隊入駐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鄉蘇蓋提勒克村,通過深入調研,把發展家庭養殖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和促農增收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