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瑰夏村瑰夏】
2007年,紀錄片導演Adam Overton和攝影師妻子Rachel Samuel在為衣索比亞政府拍攝關於埃塞咖啡的紀錄片過程中,接觸到了位於班奇瑪吉地區(Bench-Maji)的Gera咖啡森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被重新認識了埃塞這片偉大的土地,同時也萌生了建立自己的咖啡莊園和品牌的想法。
在2009年,他們又有幸遇到了大名鼎鼎的騾子莊園主、BOP評委Willem Boot,而WillemBoot的想法也為Overton夫婦提供了契機:回到衣索比亞,尋找瑰夏的出生地。
瑰夏村(GeishaVillage Coffee Estate) 與絕大部分的衣索比亞農場完全不同,不是小農場,而是500公頃的大農場,擁有自己的水洗廠、實驗室,坐落在西南鄰近蘇丹邊境,最特別的是整座農場只種植瑰夏品種,而不是一般無法判定確實品種的衣索比亞原生種。瑰夏村把農場分為8個區塊,3個主要的瑰夏品種,瑰夏種子都採自附近的森林。
2011年10月開始破土興建農場,2015年第一次收成,由於各方反應熱烈,於是他們在巴拿馬咖啡莊主Willem Boot的協助下,在2017年5月31日舉辦的第一次的國際競標中,提供了21支微批次,其中19支有120公斤,其他幾個批次小一些。來自歐洲、北美、亞洲,澳大利亞的競標者反應出乎意料之外的踴躍,最後標王的結標價格是$85美金/磅,打破歷來所有非洲豆的拍賣價格!
【什麼是花魁】
目前在衣索比亞罕貝拉產區約有各種規模處理廠近20家。2017年,DW公司的「BukuAbel"處理廠的一支日曬豆獲得了EthiopiaNationalTasteofHarvestCompetition冠軍,中國的生豆進口商把這一支豆子命名為花魁,當時的這支豆子具有濃濃的草莓和奶油香氣。隨後,DW公司Hambella核心產區Dimtu由一家莊園處理廠增加至四家,分別是「Bukuabel」、「Bukusaysay」、「Harosoresa」、「TirtiroGoye」,年產咖啡約1100噸。
所有這些莊園和處理場中,嚴格來說,只有來自「BukuAbel"莊園及處理廠出品的日曬咖啡叫做「花魁咖啡豆」。這就是為什麼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別把這一處理廠的日曬豆命名為花魁2.0,花魁3.0以及花魁3.1的原因。
原本的花魁被包含進了花魁2.0,花魁3.0當中,前街咖啡在上述兩年份批次的豆子當中,發現風味和原本的花魁非常的接近,但是醇厚度和餘韻不及原本2017年的花魁,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我們有時候還是能從這兩個批次的生豆當中,識別出與原本花魁批次一模一樣的生豆。而至於花魁3.1,在我們的杯測當中,已經與花魁相距甚遠,反而更接近於瑰夏的風味(不是指巴拿馬的瑰夏,而是類似於瑰夏村的瑰夏風味,這兩種其實是完全不同風格的豆子),我們也從生豆入口商中證實了這種變化。同一年份同一個豆子出現多種風味的豆子這種情況不多見,理解了花魁的由來,再了解它拿了冠軍之後的發展變化,就會明白前後風味不一致的原因所在。
【咖啡豆品種】
花魁是MANSA原生種
衣索比亞的當地原生種,大部分衣索比亞的品種都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其實是因為埃塞的品種實在是太多,它就像阿拉比卡的天然基因庫,一方面品種繁多,鑑定分類難度大,一方面埃塞政府出於保護的考慮也不願意公開這些品種信息,所以就統稱【Heirloom原生種】。
一般來說,咖啡農可能會同時種植多個品種,也有可能會把較為優秀的品種另外挑出來販售。比較特別的是衣索比亞,在這個國度裡,咖啡大部分是以野生、半野生的狀態,生長在田地、後院或森林底下,咖啡農所採收到的,實際上是許多不同自然變種的大拼盤。
野生的咖啡樹,特別喜歡長在森林地下。能夠幫咖啡遮陽的樹種,稱為「遮蔭樹(Shade Tree, or Shadow Tree)」;這樣的栽植法,稱為「蔭下種植咖啡(Shade-grownCoffee)」。優點是能夠減低對生態的衝擊,多樣化的生物,也會幫忙抑制病蟲害。某些地區,則會以蕉類等當地糧食作物替咖啡遮蔭,可以說是一兼二顧呢。
埃塞的咖啡品種已記錄在冊的有近2000個品種,其中1927原生品種,128外來引進品種。所以光看顏值的話,埃塞的咖啡品種是「大觀園」,裡面啥都有,長得,短的,瘦的,胖的……
MANSA原生種是經過輾轉調研,了解到這是2000年之後種下的一片新樹林,由衣索比亞政府主導,由Jimma Coffee Research Center季馬國家咖啡研究中心精選了Kaffa瑰夏山裡的原生「大粒」咖啡樹種,在MANSA地區育苗,趕在雨季前免費發放給MANSA地區的咖農種植,替代本地野生老咖啡樹。
瑰夏村瑰夏品種
瑰夏村共種植三個品種,分別是Gori Gesha、Gesha 1931和Illubabor Forest。前兩種均為瑰夏,而Illubabor Forest則為衣索比亞研究所提供的一抗病品種。
其中Gori Gesha是來自於莊園附近野生咖啡森林Gori Gesha的瑰夏品種,涵蓋了瑰夏基因的多樣性,因此以森林名字命名。
而Gesha 1931是從Gori Gesha森林的多個瑰夏品種中篩選出來,最接近巴拿馬瑰夏的品種,品種挑選取決於咖啡植物的形態、咖啡豆的外觀以及杯測的結果。取名為Gesha 1931也正是因為1931年也正是人們從衣索比亞發現瑰夏品種的那一年。
【咖啡豆處理法】
兩種咖啡豆是都是採用日曬處理法
不同的是【花魁】只選擇全紅果,完全成熟的咖啡櫻桃,全部人工採摘,非洲棚架晾曬,限定果層厚度並且24小時不間斷定時翻動,莊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下低溫發酵。
在採收處理季節(12月-1月)其獨特的生長環境和自然氣候造就了花魁獨特的風味。採摘的紅果糖度要達到30以上才開始日曬處理。日曬的頭兩天,要保證紅果的溼度,使其果糖充分的開始發酵反應。同時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使處理廠的夜間溫度可以降到12攝氏度左右,又不會因為氣溫過高,產生過度發酵的氣味。中午氣溫比較高的時候會進行遮擋,防止紅果曬傷。
瑰夏村瑰夏先剔除了浮物雜質,然後於非洲式高架棚架上用薄層、塑料布覆蓋日曬,在用日曬床乾燥的時候,會進行再次篩選,挑選出蟲蛀豆以及顏色發青的咖啡豆。總乾燥時間為18-30天。
【咖啡豆代表】
Gesha Village Coffee Estate Grower’s Reserve
瑰夏村·紅標瑰夏
產區:班奇瑪吉
海拔:1909-2069m
品種:戈裡瑰夏(Gorigeisha)
處理法:日曬處理Natural
杯測:熱帶水果、奶油、佛手柑、發酵酒香、檸檬、堅果。
GuJi Hambella Natural G1
古吉罕貝拉 · 花魁3.1
咖啡產國:Ethiopia衣索比亞
咖啡莊園:Mansa山塘處理廠
咖啡品種:MANSA原生種
生產海拔:2125M
等級:G1
處理方式:Natural 日曬
杯測風味:熱帶水果、柑橘、焦糖、奶油
【建議衝煮:手衝】
濾杯:V60
水溫:88-90℃
粉水比:1:15
研磨度:BG -6T(中國標準20號篩網通過率57%),即中細研磨
衝煮手法:分段式萃取。用32克水進行悶蒸30秒,小水流繞圈注水至127克時進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繼續注水至228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將露出粉床時移走濾杯,(悶蒸開始計時)萃取時間為1'52"。
【瑰夏村紅標瑰夏手衝風味】椰子、甘草、奶油、巧克力、太妃糖、柑橘、杏仁、草莓,聞起來發酵香。整體風味比較均衡,口感醇厚,堅果風味比較突出。
【衣索比亞花魁3.1手衝風味】聞起來有花香和百香果的香氣,入口有熱帶水果、柑橘、橙子尾段有糖漿的濃稠感且回甘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