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了祭奠誰 臨沂人為什麼要紀念介子推

2020-12-19 今日臨沂

  我國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每一個節日都有要祭奠的人,清明節就要到了,清明節是為了祭奠誰呢?

 

  清明節實際上是為了祭奠介子推而設立的。

 

  介子推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

 

  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慟哭不。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清明節要去祭祀故人?傳說是晉文公為了紀念他|百家故事
    但是,為什麼在清明節這一天要掃墓呢?相傳,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而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據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有一個妃子叫驪姬,她為了自己的孩子奚齊將來能夠繼承王位,於是設計謀害了太子申生。
  • 清明節有7種美食,都為紀念介子推所設,全吃過的沒有幾個人!
    而清明節是一個與「孝」字有關的節日,因為人們都約定俗成地在這一天,上墳掃墓,緬懷先人。清明節的來歷是紀念一位先人,他的名字叫介子推。公元前655 年,公子重耳面對晉國內亂,他為了保命,流亡在國外19年,有一次公子重耳在衛國五鹿堪堪餓死,介子推在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救了重耳一命,重耳許諾,將來自己做了國君,一定要重重地賞賜介子推。
  • 介子推與清明節
    其中有一名叫介子推的大臣。一次,重耳餓得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解救重耳,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救了重耳的命。後來,重耳結束了流亡生活,回國做了君主,再後來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他就是晉文公。晉文公登基後,大加封賞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大臣,分封了很多人,唯獨忘了割腿上肉給他吃的介子推。
  • 清明節、插柳和介子推的淵源
    歌女們為了紀念他,就在他墓前插柳紀念,時間久了就有了清明節插柳的習俗。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其實呢,早在宋朝以前,就已經有插柳的習俗了。提到清明節,就要說下春秋時期的介子推了。介子推是晉文公的屬下,在晉國動亂之時,重耳只得流亡在外,介子推則是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在外的一員,有一次晉文公又餓又累,實在餓的不行了,卻又找不到吃的。
  • 揭秘| 清明節是什麼來歷?它又是用來紀念誰的?
    中國傳統的節日都是有來頭的,就像端午節用來紀念屈原一樣,其實清明節也是用來紀念一個古人的。清明節是什麼來歷?它又是用來紀念誰的?傳說清明節是用來紀念一位古人的,而這個人就是春秋時候的晉國人介子推。晉國內部一片混亂,為了求生只好帶著家屬四處逃竄。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沒有獨自逃跑,還追隨公子重耳出逃,期間經歷了多種苦難艱險。逃竄的日子很是可怕,饑寒交迫,病厄交加。有次路中他們的乾糧被土匪搶走,公子重耳因為饑寒交迫暈了過去。介子推見狀就忍痛割下身上的肉給重耳吃。重耳因為這事非常感動,覺得介子推是一個忠君愛主的人,許諾以後當上君王一定會好好報答他。
  • 紀念介子推不應該從忠孝出發
    作者: 走刀口據中新社報導,4月3日,山西夏縣舉行介子推公祭大典,以紀念有著「華夏忠孝第一人」之稱的介子推。據報導,當天海內外遊客共同朝拜介子推,「頌揚中華民族忠國孝親的傳統美德」。紀念介子推沒錯,但2600餘年後的今天,紀念這位先賢,如果僅僅停留在忠孝觀念上,這將是對這位先賢最大的矮化。
  • 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真正起源與介子推無關,介子推也不是被燒死
    寒食節是我國古代民間流行的一個重大節日,一般定為清明節前一天,後來,人們把清明寒食兩個鄰近的節日合併為一。關於寒食節的起源,一般都認為是為紀念春秋時晉國忠臣介子推,也叫介之推。春秋時期的晉國公子重耳,因宮廷內亂出逃19年,身邊有幾個忠臣始終追隨,不離不棄,介子推就是其中一位。
  • 清明節來歷的故事50字 臨沂人你能簡短介紹這個節日嗎
    今天是清明節,關於清明節每個臨沂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你能用簡短的語言說明清明的由來嗎?小編就來給大家由簡入繁的講解一下清明。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   重耳又累又餓,忠臣介子推為了不讓他餓死,便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吃,重耳十分感激。
  • 清明節除了祭祀之外為什麼還有踏青、遊玩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節日,它與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與其他三個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伴隨著清明節的不是節日的喜慶而是人們對於先輩們的緬懷與祭奠。但在中國歷史上清明節並不是很早就有的,而大家所關心的清明節假期也並不是一直都有的。清明節在中國歷史上的前身叫做寒食節,傳說寒食節是為了祭奠春秋戰國時期的忠臣介子推設立的。春秋時期晉國內亂,公子重耳畏懼逃亡,介子推跟隨重耳逃亡19年。
  • 為什麼有的地方,清明節的頭一天不能上墳?你那裡有這種說法嗎?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段子,為什麼有的地方,清明節的頭一天不能上墳?你那裡有這種說法嗎?我先來說一下我的觀點。沒有這種說法,至少在我的家鄉,更多的人都是選擇清明節的頭一天祭祖掃墓。理由是,清明節的前一天是民間的寒食節,在這一天人間要禁菸火,不能吃葷菜,要吃素食,以此為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大孝子一一介子推。據傳,介子推當年為了輔助國王早日平定天下,使百姓免遭生靈塗炭,減少戰亂之苦;一直緊隨國王左右,盡心盡力,獻計獻策,為國家的和平與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建國後,介子推辭去官職,向國王提出要回到家裡侍奉老母,國王苦留不住,只好作罷。
  •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那天要放假,掃墓。但你可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傳說,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國公為了逃避迫害,流亡在外。在逃亡的路上,由於糧食短缺,沒有足夠的銀兩,重耳爬山涉水,逐漸體力不支,餓的暈了過去。
  • 中國感恩節——清明節的由來與內涵
    晉公子後來當上了國君,是為晉文公,重賞了當初跟他一起流亡的大臣,但卻唯獨忘記了介子推。很多人都為介子推打抱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登上綿山祭奠介子推,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同時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 二十四節氣之清明節的由來 習俗文化故事科普 線上祭掃 緬懷烈士
    在一年中所有的節日裡清明節應該算是帶有點小小悲傷的節日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就由創雅文化來給你們講一講吧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第108天。寒食節是中國古代較早的節日,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曾經流亡國外,生活艱辛,甚至吃不上飯。有一次,重耳餓得昏了過去。他身邊的大臣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烤熟了餵給重耳吃。「公子啊,您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能順利回國,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 清明節的歷史由來你真的了解嗎 老祖宗說的五大禁忌定要謹記
    清明節是我們上墳祭祖的日子,很多人在這一天會格外思念親人。但是清明節的由來你真的了解嗎?還有在清明節時,老祖宗說的五大禁忌,你們知道都有什麼嗎? 相傳在春   原標題:清明節的歷史由來你真的了解嗎 老祖宗說的五大禁忌定要謹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節:寄託哀思,祭拜先人
    古人把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稱之寒食,這天是要禁火的,要吃冷食,所以又稱之為「冷節」、「禁 煙節」。這個習俗是有個民間傳說的,傳說始於山西。相傳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相傳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簡單 2020清明節來源故事以及傳統習俗推薦
    清明節為每年公曆4月5日前後,2020年清明節是4月4日。清明節既是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節日,而清明節的來歷和紀念介子推有關。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 清明節,你知道山東有什麼習俗嗎?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的時候,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 清明節為何要在門上插柳條?看看專家的3種說法
    一.紀念神農氏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農業上的祖師『神農氏』。還有些地方的人們喜歡把柳條插在屋簷下,作用是為了『預報天氣』,因為古語有言『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以柳條的乾濕來推斷天氣的陰晴,從此也可以看出柳條在古人心中有鮮活的生命力!
  • 清明節是幾月幾日_清明節是哪一天
    清明節的由來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 中國傳統節日:英文介紹清明節!(附清明節詩歌)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作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