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白茶的發展步伐邁得有多快?自2019年年初雲南才開始出現雲南白茶品牌,後來陸續有各大普洱茶品牌及商家加入生產銷售雲南白茶的行列,雲南白茶也迅速在白茶市場嶄露頭角,到了年底的時候竟然開始出現了「建立雲南白茶標準」的呼聲。
▲2019年年底雲南白茶相繼在深圳、北京等舉行白茶專題論壇
到了2020年,疫情陰影之下整個茶行業都在尋找新的突破。相對普洱茶的持續低迷,白茶還佔著風口之上的尾部優勢,市場表現還算中規中矩,然而在年底的中國茶業經濟年會上,是否應該建立雲南白茶標準的呼聲持續不斷。
從橫空出世到另起爐灶搶佔標準高地,雲南白茶欲爭奪中國白茶市場話語權的強烈野心有目共睹。
雲南白茶:優勢何在?
雲南白茶優勢有三,一是古樹資源豐富,相對福鼎白茶、政和白茶多為茶園茶而言,古樹優勢尤為突出;二是獨特的口感風味。與傳統白茶強調「毫香蜜韻」不同,雲南白茶的花香氣息更張揚,滋味濃厚,耐泡度高;二是獨特的茶葉外形。與福建白茶的銀針、白牡丹、貢眉與壽眉各種花色分類不同,雲南白茶目前主攻古樹白茶領域,即茶葉外形多為自然舒展的一芽三四葉,色澤淺黃褐中帶紅邊,個性鮮明。
▲雲南古樹白茶
然而,雲南白茶後面的兩點優勢只是見仁見智。新入門白茶類的消費者一般都對雲南白茶的口感滋味讚譽有加,但喜歡福鼎白茶與政和白茶口感風格的傳統白茶消費者則對雲南白茶的口感滋味嗤之以鼻,認為雲南白茶根本就沒有「白茶韻味」;至於外形特點,很明顯就能將福建白茶與雲南白茶區分開來,這大概也是雲南不仿冒福建白茶、直接自創門派叩響白茶市場大門的原因之一。
▲福鼎白牡丹(左),政和銀針(右)
當然,除了上述雲南白茶自身的三點優勢,外圍資本的介入及當地政府的扶持也是雲南白茶快速發展的兩大主要優勢。資本的力量向來是哪裡有商機就往哪裡跑,中國白茶市場崛起資本想借勢雲南白茶來分蛋糕實屬正常,而對政府來說,長久以來的雲南普洱茶獨角獸路線也該打破僵局了,尤其是在普洱茶存量市場的重壓之下,不管是滇紅還是雲南白茶,只要有新的機會都值得嘗試去拓展。
雲南白茶的劣勢:沒有越陳越香的實物依據
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依據來源於福建白茶,而且無論是福鼎白茶還是政和白茶,目前都有讓人驚豔的優質老白茶產品。
▲景谷秧塔大白茶
按道理說雲南白茶作為新興派別,還沒有老白茶實物證明也情有可原,但云南茶界又偏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非得往清廷貢茶「白龍鬚」的方向上去溯源雲南白茶的歷史,結果被學術界證實「白龍鬚」非白茶類茶品;又想轉向多年前的流行茶品月光白來講講故事,結果卻被質疑雲南白茶的前身月光白都面世十幾年了,敢問有優質的陳化老茶月光白嗎?
▲月光白已問世多年,卻沒有為人稱讚的月光白老茶
所以雲南白茶的種種歷史溯源之騷操作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乾脆點,直接承認自己就是新創白茶又怎麼樣呢?說不定這實事求是的風格會更得消費者之歡心。反正雲南白茶的歷史溯源總會有學術界的同志們深度挖掘與研究是不是?不怕失傳!
雲南白茶能否佔據中國白茶市場重要席位?
來自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白茶2019年的總產量達到4.97萬噸,其中福建白茶產量3.65萬噸,雲南白茶產量僅0.2萬噸。換言之,雲南白茶產量目前僅佔全國白茶總產量的4%,雲南白茶產量也僅佔福建白茶產量的5%:產量上已見端倪,更別提市場終端的消費影響力。所以說,雲南白茶在中國白茶市場的影響力目前僅處於光吆喝式的「雷聲大雨點小」尷尬地位。
唯一值得雲南白茶驕傲的可能是雲南強勢發聲,做自己的白茶品牌,並試圖撬動中國白茶這一塊新興市場蛋糕,而不是跟全國的其他茶葉產區那樣、借白茶火熱馬上仿製假冒福建白茶賺快錢。只是品牌發展終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宏圖偉業尚需時光打磨與見證,雲南白茶未來走向如何,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2020年的中國白茶市場,福鼎白茶與政和白茶明顯已然處於狀元與榜眼的雙雄地位,後面的探花寶座最終究竟花落誰家,短時間內註定不會有定論。而雲南白茶欲三分中國白茶市場的雄心壯志,實現之路也還任重道遠。
end
文由茗嘴原創,圖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