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在冷空氣作用下,我市氣溫降至個位數,不少市民直呼「好冷」。昨日,記者從城區各大醫院了解到,每年冬季降溫後,因烤火發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低溫燙傷的患者就會增多,有的甚至釀成悲劇。醫生提醒廣大市民,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和一氧化碳中毒。
烤火易發一氧化碳中毒
去年12月初,國藥東風總醫院接診了兩名在家用煤炭烤火致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出診醫生向記者還原了救治經過。
當時,醫院接到一名男子的求救電話,稱其父母在家中暈倒,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他們趕到現場,將一對老人迅速接到醫院搶救,並快速給予高壓氧治療。30分鐘後,兩位老人逐漸清醒。原來,當天下午,兩位老人將門窗關得嚴嚴的,在屋裡烤火取暖,不料一氧化碳中毒。幸虧家人及時發現,送醫救治。
記者昨日從太和醫院、國藥東風總醫院、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了解到,眼下天氣剛變冷,醫院暫未接診因烤火取暖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往年冬季,醫院都會接診因烤火、洗澡發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10來例。」國藥東風總醫院急診科醫生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每到冬季,蜂窩煤、木炭、無煙煤等,是我市很多農村家庭取暖必備品。但是,這些東西在為人們禦寒的同時,也極易因不完全燃燒而產生一氧化碳,引發人們中毒甚至死亡。
根據市120統計,中毒群體中留守老人最多。留守老人常獨自在家,一旦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很難自救或向外求助,而老人傳統的生活習慣及安全意識相對較低、對一氧化碳中毒危害性認識不夠,也是導致悲劇年年發生的主要原因。
冬季取暖小心低溫燙傷
記者採訪獲悉,天冷後「低溫燙傷」現象也值得注意,主要原因是不少市民使用取暖設備方式不正確。
市民胡女士非常怕冷,尤其是手腳。「一到冬天我的手腳就像冰塊一樣,晚上在被窩裡睡幾個小時都暖和不起來。」胡女士告訴記者,由於手腳冰冷,入冬以來她幾乎每天都要使用「暖寶寶」、熱水袋等。
去年冬天,胡女士將暖足貼貼在腳板上就出門上班了。時間一長,胡女士感覺腳底板有些燙,將暖足貼取下來一看,腳底出現了紅斑,還有一個水皰。經醫生診斷,她可能是因不合理使用或買到了「三無」產品的暖足貼,導致足底被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太和醫院急診科易醫生介紹,低溫燙傷是指雖然基礎溫度不高,但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而造成的燙傷。其中,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醉酒者或糖尿病人取暖不當易造成局部低溫燙傷。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十分明顯,僅在皮膚上出現紅腫、水皰、脫皮或發白的現象,雖然表面看上去不太嚴重,但創面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深部組織壞死。如處理不當,可能發生潰爛,長時間難以癒合。
如何防範低溫燙傷?易醫生提醒,「暖寶寶」的最高發熱溫度能達到65℃,直接與皮膚接觸5分鐘即可造成低溫燙傷。所以,市民千萬不能將其直接貼在皮膚上,應隔著較厚的保暖衣使用,且使用時間不宜過長。一旦發覺溫度過高,需立即撕掉。同時,使用「暖寶寶」後不要再使用其他取暖設備,以免局部溫度過高燙傷皮膚。
如使用電熱毯,溫度不要設置過高,可以在睡覺前一兩個小時打開,睡覺時關掉電源。人體不要直接接觸電熱毯,中間應隔一條床單或毛毯、薄棉褥等,防止電熱絲來回揉搓受損。
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最好用布包裹隔熱,使熱水袋不直接接觸皮膚。如果用熱水袋暖被窩,入睡前最好取出。兒童的皮膚比成人更脆弱,更容易被燙傷,所以在給孩子使用熱水袋、「暖寶寶」時需格外小心。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熱水袋、電烤爐等,儘量通過添加衣物、襪子、開空調等方法來取暖。
烤火取暖注意通風
採訪中,急診醫生提醒,冬季利用木炭、煤球等取暖,要注意室內通風,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烤火取暖時,最好不要將炭火帶入臥室,臥室門窗也不宜緊閉。
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時,不要將液化氣瓶安放在浴室內,洗浴時窗戶不要緊閉,洗浴時間也不要過長。
不要使用淘汰的直排式熱水器和煙道式熱水器。安裝熱水器最好請專業人士,不得自行安裝、拆除、改裝燃具。
萬一有人烤火取暖中毒,應立即採用以下急救方法:
1、使用炭火爐的家中必須打開窗戶通風,保證空氣流通。
2、立即離開中毒現場,呼吸新鮮空氣,呼叫他人救助。
3、立即開窗,將中毒者抬離現場,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並保暖。
4、如果有嘔吐,應將中毒者的頭偏向一側,並及時清理口鼻腔內的分泌物。
5、用手掐中毒者人中、足三裡、內關等穴。如有窒息者,立即採取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並及時送醫救治。(記者 張貞林)
【來源:十堰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