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號,王毅外長在在莫斯科會見印度外長蘇傑生,雙方外長見面,是印軍在邊境打響第一槍後72小時。可以說,這個會面來得正是時候。
當然,上合組織外長會,是早就定下的日期,這裡面既有巧合的部分,也給邊境急劇升高的局勢,在第一時間注入冷靜劑和穩定劑。
中印關係現在又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所以要找一個方向,肯定有許多老問題、新問題需要解決。
從兩國外長談2個半小時這個時長可以看出來,對於雙方來說,其實都需要這次會見。
中方認為,中印作為相鄰大國,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但要把分歧放在雙邊關係的適當位置。
這是在告訴印度方面,不要把邊界問題無限上綱上線,人為把一些分歧,放大成為兩國發展關係的攔路石,讓邊界問題綁架了兩國其他領域的合作。
目前的事態肯定是相當嚴重的。王外長強調,當務之急是立即停止開槍挑釁等違反承諾的危險行為,撤回所有越線人員和裝備,儘快脫離接觸。
其實,觀察中印邊境近期發生的這些事,可以發現,邊界分歧,由來已久,如果一方違反不開槍等承諾,火上澆油,只會推高局勢,於事無補。
針對其他國家,印軍用武力可能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對解放軍和中國,不是這麼解決問題的。
印軍越線不僅僅有人員,還帶了裝備,這種意圖就不僅僅是挑釁,而是要改變現狀。
中俄印三國外長午餐會上,王外長提到,國際關係不能倒退回「叢林法則」的時代。
意思就是不能回到弱肉強食的年代,印度應該對這個有共識,再說,印度認為自己強,而其實誰強誰弱,印度人的自我感覺,應該是良好,但一定錯誤的。
印度想改變現狀,不是通過鳴槍、切香腸這種方式,如果有任何改變,也是通過談判的和平方式。
從中方的新聞稿裡,看到印度外長蘇傑生一些積極的表態,說印中關係的發展,不必然以邊界問題解決為前提,也不希望走過去的回頭路。
這是一句非常關鍵的表態,解讀一下就是,兩國關係發展推動,印度不認為必須先解決所有邊界問題,如果暫時解決不了,先管控起來,等待更好的解決時機和方案。這就為中印往前走,爭取了空間和可能。
另外,雙方還達成了五點共識,包括不讓兩國分歧上升為爭端、兩國邊防部隊應該繼續對話,儘快脫離接觸,保持必要距離,緩和現地事態。
我更關注的一點,是外長們同意,隨著局勢緩和,雙方應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
沒有明說什麼是新的互信措施,去看了印度媒體的報導,對方也是留意到這點,但也沒有說具體是什麼。
也許這個措施,本身就需要雙方去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在現有的互信措施之外,再給邊境地區的安寧加一道砝碼,加一個安全閥。而這個措施是雙方來完成的,並不需要引入第三方,這也是共識裡面傳遞出來的重要信息。
中印,一個是龍,一個是象。
中印共舞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就算暫時不能共舞,也不一定非要兵戎相見。
大國和大國之間有相處之道,更何況還是鄰國。
印度要學會當大國,如果不會,中國樂意教他們怎麼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