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鮮奶引領中國乳業新革命

2020-12-18 多彩貴州網

  好一多定期邀請消費者參觀牧場和工廠

  論壇現場

  好一多整個生產環節分為137個關鍵控制點

  與會專家接受記者採訪

  臺灣乳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施宗雄博士

  8月16日,第三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來自兩岸的20多家區域龍頭乳企和相關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乳業大計。

  本屆論壇以「巴氏鮮奶引領中國乳業新未來」為主題,著重探討在進口牛奶兇猛來襲的背景下,中國的巴氏鮮奶如何異軍突起,肩負起振興民族乳業的重任。在此次論壇上,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接受兩岸媒體集中採訪的兩家代表性企業之一,其連續六年保持30%以上增速的業績,受到業界矚目。

  1

  中國乳業迎來拐點巴氏鮮奶肩負起振興民族乳業的重任

  一個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長期以來,巴氏鮮奶在大陸市場佔比只在20-30%之間,而常溫奶佔據了70-80%的市場份額。不過,在大部分發達國家,常溫奶幾乎沒有立足之地。在加拿大,巴氏鮮奶的市場份額高達99.9%,美國是99.7%,日本是99.3%,即便在中國臺灣,也高達97.6%。

  究其原因,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認為,這與消費者觀念受到誤導有關,很多消費者只知道牛奶好,卻分不清巴氏鮮奶和常溫奶的區別。為了解決運輸、儲藏的問題,實現北奶南運,乳業巨頭就以生產常溫奶為主,長期以來受宣傳誤導,消費者也以為好牛奶就是可以放上半年的常溫奶,卻不知常溫奶的方便是以犧牲營養為代價。此外,由於巴氏鮮奶對奶源基地的建設及鮮奶儲藏、運輸等環節的要求極為嚴格,資金需求量大而回報時間長,因此生產巴氏鮮奶的相關企業在發展規模、發展速度等方面,進展不夠理想。

  中國奶協乳製品工業委員會原副主任、南京農業大學兼職教授曾壽瀛在接受採訪時說,巴氏鮮奶對奶源要求近乎苛刻,沒有自有奶源基地和高標準的奶源,根本就無法生產巴氏鮮奶。同時,巴氏鮮奶必須來自規模牧場的奶源,而不是個體散養的奶源。規模牧場,有專業畜牧獸醫,採用科學化管理,有機械化擠奶,有好的冷藏設備、檢測條件。比如,原奶的重要衛生指標之一是菌落總數,目前歐盟標準為10萬個/ml以下,我國標準是200萬個/ml,如果菌落總數超過30萬個/ml,就無法加工成巴氏鮮奶。

  不過,與會專家注意到,當前,中國乳業格局正面臨著新的變化。一方面,常溫奶一家獨大的格局正在打破,巴氏鮮奶連續6年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在南方部分市場的佔有率已超過30%;另一方面,受進口牛奶的衝擊,國產常溫奶面臨發展困局。在進口奶粉橫掃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之後,進口牛奶也來勢兇猛,正衝擊著中國的液態奶市場。來自中國乳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2013年中國液態奶進口量分別為1.59萬噸、4.05萬噸、9.38萬噸、19.5萬噸,呈快速增長態勢。

  「這個時候,重新來探討巴氏鮮奶的發展戰略,顯得尤其有意義。」一位乳業界專家說。

  漂洋過海而來的進口牛奶,實際上也就是常溫奶,在國外並不受歡迎。但當進口牛奶與國產常溫奶正面競爭時,由於前些年國產常溫奶安全問題頻發,消費者用腳投票也成了理所當然的事了。此時,巴氏鮮奶的重要性,再次引起前所未有的關注,要抵禦進口牛奶、振興民族乳業,歷史的重任就落在巴氏鮮奶身上。

  2

  「告訴消費者正確的選擇」來自臺灣的乳業發展樣本

  中國乳業界泰鬥、東北農業大學駱承庠教授在福建首屆巴氏鮮奶高峰論壇上曾說,純牛奶(常溫奶)以實現常溫貯存和長保質期為目的,採用135℃以上的超高溫滅菌工藝,牛奶營養大部分流失。巴氏鮮奶採用巴氏保鮮工藝,保證牛奶安全飲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質和天然營養成份。

  而這,正是巴氏鮮奶與進口牛奶的競爭優勢所在。在此次論壇上,兩岸專家圍繞「如何讓巴氏鮮奶在中國乳業的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展開了討論。

  出席本次論壇的中國奶協乳製品工業委員會副主任顧佳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痛聲疾呼,如果不改變以常溫奶為主的發展思路,中國乳業將面臨滅頂之災。「我們奶牛品種需要進口,受土地限制,飼料也要進口,加工機器也是進口的,再生產長保質期的牛奶,和進口牛奶PK,沒有任何優勢。」

  事實上,臺灣乳業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堪稱樣本。

  臺灣乳業協會名譽理事、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施宗雄博士在演講中說,臺灣乳業發展之初,正是臺灣經濟起飛之時,賣場及家庭冷藏設備普及,因此一開始就以生產低溫冷藏鮮奶為主。政府不但在生產、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對鮮奶質量建立起了嚴格的監控體系,還長期推出鮮奶標章,以高質量的產品,樹立起民眾對鮮奶的信心。在推廣方面,乳業協會則充當了重要推手,在政府的資助下,乳業協會長期邀請專家學者深入學校、小區、單位,向民眾宣講鮮奶的好處,普及科學飲奶的知識。

  「最後請允許我作一下廣告,好的牛奶,就像這樣,打開就能喝下去!」演講快結束時,施宗雄當著兩岸專家和記者的面,打開一瓶巴氏鮮奶,一飲而盡。會場立即響起了陣陣熱烈的掌聲。

  顧佳升說,日本、歐美一些土地資源很有限的國家,還有我國的臺灣,他們為什麼要有自己的奶牛養殖業?因為他們生產的是巴氏鮮奶,巴氏鮮奶的新鮮、營養,是進口牛奶所無法替代的。巴氏鮮奶保質期短,只有5-7天,配送半徑只有300-500公裡,所以奶牛業是分散型的產業,要想喝到新鮮營養的牛奶,就得有自己的奶牛養殖業。進口奶粉雖然便宜,進口牛奶雖然來勢兇猛,但無法替代巴氏鮮奶的新鮮、營養。

  「所以,大力發展巴氏鮮奶,讓廣大消費者了解巴氏鮮奶與常溫奶的區別,養成巴氏鮮奶的消費習慣,自然就沒有進口牛奶的市場了。」與會專家認為,來自臺灣的經驗說明了,告訴消費者正確的選擇非常重要。

  令人欣喜的是,國際知名調研機構尼爾森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巴氏鮮奶銷額增長率達到24.3%,這個增長速度遠遠大於常溫純牛奶的增長速度。

  3

  連續6年保持30%以上增速貴州好一多被視為行業標杆

  在此次論壇上,貴州好一多成為接受兩岸媒體集中採訪的兩家代表性企業之一。

  經歷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考驗,貴州好一多以其健康、安全、營養的陽光形象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至今,已連續6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

  經檢測部門長期監測,「好一多」生奶菌群落總數每毫升10萬個,每100克生鮮乳蛋白含量3.2克,每100克生鮮脂肪含量4.1克,在生鮮乳標準上已經領先歐盟標準。

  與國內大部分乳企「先搞市場、再搞工廠、再搞農場』的模式不同,好一多從一開始就格外重視奶源的建設,早在2010年,「好一多」就斥資3億元,在修文建起了世界標準的萬頭生態奶牛基地,並從紐西蘭引進近萬頭優質荷斯坦奶牛,將公司30噸的原奶日產能提高到了100噸,徹底扭轉了貴州奶源短缺的市場劣勢。「無論從規模還是質量上,國內某些奶企和好一多根本無可比性。」貴州省農委畜牧辦副主任李敬丹長期對好一多進行動物病防治、產品監管,她說,「好一多牛奶都是自產、自加工、自銷,所以只需要把好奶源這一關,對其監管上就比較輕鬆」。

  當國內某些乳企做「大市場,小奶源」時,好一多堅持從基礎做起,打造高質量的奶源基地,在養殖、生產、加工等產業鏈上,建立起了一整套嚴苛而科學的管理體系,成為全國巴氏鮮奶市場上的一個標杆,其「好一多模式」在業界備受推崇。

  在此次論壇上,與會的專家、企業家分享巴氏鮮奶的安全管控經驗。由於巴氏鮮奶從奶源標準、全程冷鏈配送等流程的管控,從源頭上保證了牛奶的安全,因此選擇巴氏鮮奶,相當於從技術上選擇了安全的牛奶。「消費者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安全的顧慮,選擇營養受到很大破壞的進口牛奶。」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好一多模式」契合了中國乳業正確的發展方面。

 

相關焦點

  • 巴氏鮮奶將承擔轉型重任 引領中國乳業新未來
    巴氏鮮奶將承擔轉型重任 引領中國乳業新未來——第三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福建省奶業協會、臺灣乳業協會共同主辦,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承辦,論壇主題圍繞「巴氏鮮奶,引領中國乳業新未來」,與會專家們認為,大力發展巴氏鮮奶,能為廣大消費者真正提供新鮮、營養的牛奶。巴氏鮮奶是中國乳業轉型的必然之路,將引領中國乳業的新未來。    進口常溫奶「兵臨城下」   液態奶主要有純牛奶(常溫奶)和巴氏鮮奶。
  • 臺乳業協會理事長:福建巴氏鮮奶有望入島
    臺乳業協會理事長:福建巴氏鮮奶有望入島 2012-08-20 0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王思羽  臺灣乳業協會理事長施宗雄18日在此間稱,雖然臺灣奶農所生產的牛奶100%是以巴氏鮮奶的形式消費,但臺灣乳製品市場的缺口依然很大,未來福建巴氏鮮奶有可能進入臺灣市場
  • 兩岸乳業專家聚首福州研討巴氏鮮奶發展
    新華網福州8月19日電(記者林凱)19日,由福建奶業協會和臺灣乳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兩岸業界圍繞乳品政策導向、消費者觀念、奶源質量控制等議題展開研討。
  • 逆流而上,動力十足,春意盎然——新希望琴牌乳業10萬噸巴氏鮮奶...
    新希望琴牌乳業的二期巴氏鮮奶智能工廠就坐落於膠州市少海湖畔,現有工廠南鄰位置,佔地30畝,預計2021年3月建成投產。疫情當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食品加工業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時降低對經濟的影響?新希望琴牌乳業選擇在這個時候逆流而上,給出不同的答案。
  • 「24小時巴氏鮮牛乳」打造中國乳業「領鮮」標準
    ,中國乳業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圍繞營養與安全發展的健康命題,更多專家呼籲大力發展巴氏鮮奶。在十七次中國乳業年會上,作為致力打造「中國鮮奶第一品牌」的新希望乳業推出了限時24小時鮮奶,引起了行業震動,此舉也預示著中國乳業自此掀開了新的發展之路,營養健康與安全標準被「24小時鮮奶」重新定義。據新希望乳業總裁席剛介紹,「24小時鮮奶」限定在24小時內銷售,超過24小時則必須下架。
  • 巴氏鮮奶增幅是乳業總盤子的4倍 行業盛典解碼逆增長基因
    與乳業整體增長趨緩不同,液態奶中的低溫奶卻仍保持較高增速,特別是巴氏鮮奶快速增長。據悉,巴氏鮮奶近年每年保持著24.3%的增幅。經歷了此前數年的跌宕起伏,2015年又面臨網際網路的全面衝擊,2016年民族乳業到底何去何從,生存空間有多大,未來的機會在哪?
  • 24小時巴氏鮮牛乳 以時間定義的好鮮奶
    而自中國乳業新國標誕生後,中國乳業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圍繞營養與安全發展的健康命題,更多專家呼籲大力發展高優質牛奶特別是高品質的巴氏鮮牛奶。在中國乳製品行業飽受安全質疑之際,低溫巴氏鮮奶逐漸成為安全與健康的代名詞。
  • 乳業國標引發爭議 新希望24小時鮮奶標準高出國標10倍
    在將菌落總數和生乳每100克蛋白質含量兩大指標雙雙下調之後,乳業新國標也獲得了全球最差牛奶標準的稱號……8月19日,由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蓉組織召開的第十七次年會暨第十一次乳品技術精品展示會上,國內部分乳業專家再度詬病了飽受非議的乳業新國標,而新希望乳業全新推出的24小時巴氏鮮牛乳則因率先提出打造中國乳業領鮮新標準而備受業界關注。
  • 陽春乳業「薩倫卡」新品上市 開啟中國羊奶巴氏時代
    以創新中國革命老區精準扶貧模式而著稱的山東陽春羊奶乳業有限公司發布新品,吹響了進軍巴氏鮮羊奶的號角。以此為標誌,山東陽春羊奶乳業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首家進軍巴氏羊奶市場的羊奶生產企業,中國羊奶的「巴氏時代」正式開啟。本次發布會上,山東陽春羊奶乳業有限公司共發布的新品為「薩倫卡」巴氏鮮羊奶,有220ml、450ml、900ml三種規格。
  • 福建巴氏鮮奶被全國看好 將領跑全國
    中國奶業創新團隊、海峽兩岸奶業權威專家學者、企業家會聚榕城展開權威對話,共同探討中國奶業將如何藉助優質乳工程轉型、升級,走出困境,交流巴氏鮮奶發展方向,引領民族奶業走向振興之路。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在為本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致辭中表示,喝奶是有益處的,喝奶能夠強壯一個民族,但是喝奶有條件的人最好還是喝巴氏鮮奶,牛奶好貴在鮮活。高鴻賓認為,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至今已經辦了五屆,是兩岸奶業的一大盛事,對於擴大奶業的影響,提高巴氏鮮奶的影響,提高消費者對奶業的信心及振興中國奶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關鍵是讓消費者樹立起來對中國奶業的信心。
  • 巴氏鮮奶逆襲,福建5年增長5倍
    第二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隆重召開,專家們倡導多喝巴氏鮮奶  8月19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隆重召開。本次論壇是由福建省奶業協會、臺灣乳業協會主辦,中國奶業協會及有關省、市、自治區奶業協會支持的一次盛會。
  • 第二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
    中國臺灣網8月20日福州消息 19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兩岸業界人士圍繞奶業鏈建設、奶源基地建設和質量控制、科學引導消費者理念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指出,未來大陸的乳品消費需求仍將呈現剛性增長的趨勢,奶業發展潛力和空間很大。
  • 中國奶業回歸初心找到靈魂 發展本土巴氏鮮奶重構社會信任
    「如果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喝洋奶長大,對他們進行愛國教育就很難。」第二屆中國優質乳工程巴氏鮮奶發展論壇8月20日在廈門舉行,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王加啟稱本次會議對中國奶業發展有裡程碑意義,「優質營養、充滿活性,是中國奶業的靈魂,是13億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奶業跨入「新十年」的第一年,迎來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
  • 「黃金24小時」鮮奶營養升級,新希望乳業打的是一張什麼牌
    2017年,「24小時」巴氏鮮奶成為國內第一款通過中國優質乳工程驗收的產品,讓「新鮮等於最大化保留活性營養」的概念成為行業共識。   2018年底,「黃金24小時」巴氏鮮奶上市。做為「24小時」鮮奶升級版,除了原奶達到頂級理化指標外,更是將中國優質乳工程中「85℃,15S」的巴氏殺菌工藝標準進行了迭代升級,採用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72℃,15S殺菌技術」,讓免疫球蛋白等活性營養的保留實現了質的突破。
  • 低溫鮮奶風口下,光明乳業如何再造「光明」?
    雖然失去「乳業一哥」的稱號多年,但光明乳業人心中還是有著能夠重回巔峰的夢想。而這一次,鮮奶風潮掀起,各家聞風而動,7月28日,蒙牛溢價37%增持中國聖牧,成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8月3日,伊利擬以約2.03億港元價格認購中國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 4.33億股。這些舉措都被認為或是乳液雙雄向鮮奶布局的舉措之一,光明乳業如何迎戰?
  • 巴氏鮮奶是條出路
    第六屆中國奶業大會暨第四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近日在福州舉行。一年一度的奶業大會,是中國奶業界高規格的大會,自2010年改為中國奶業大會暨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以來,已舉辦了五屆,成為觀察中國奶業發展的風向標。
  • 乳業巨頭關於巴氏奶的戰爭,誰是贏家?
    巴氏奶在市場上「逐年升溫」,無論是伊利、蒙牛等乳業巨頭,還是新希望、光明等區域性企業,或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巨頭,紛紛布局巴氏奶市場。「子彈財經」撰文解讀了這場巴氏奶戰爭。受限冷鏈等運輸限制,巴氏奶原本是盤踞區域發展,拐點出現在2018年。2017年5月,蒙牛成立鮮奶部。2018年1月,蒙牛正式入局巴氏奶,一年內一口氣推出了17個鮮奶單品。2019年底,阿里火線入股蒙牛訂奶平臺「天鮮配」支持冷鏈入戶。今年4月,可口可樂中國與蒙牛新設合營企業落定,主攻低溫奶產品。
  • 光明乳業顛覆傳統鮮奶運送模式
    日前,滿載中衛高品質生牛乳的貨運包機在寧夏中衛順利起飛,光明乳業開創性的將國內黃金奶源帶寧夏中衛鮮奶3小時空運至上海,黃金奶源帶優質原奶,造就了高品質中衛奶源版「優倍鮮奶」。不少市民朋友聞訊而來排隊等候,搶「鮮」享受在家門口的黃金奶源帶鮮奶。
  • 抓住巴氏奶剛需 衛崗乳業再升級草飼鮮奶大單品
    2020年4月17日,「選新鮮、飲健康、優生活」衛崗第五屆巴氏鮮奶節在線上舉行,同期,衛崗乳業對旗下高端鮮奶大單品至淳草飼鮮牛奶再度進行升級,推出環保原木包裝,加速搶佔低溫巴氏奶市場。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顧佳升從技術性角度肯定了巴氏鮮奶的營養價值及對提升抵抗力的重要性。據介紹,牛奶中含有大量活性營養物質,如乳鐵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過氧化物酶等等,其中乳鐵蛋白對細胞DNA損傷具有保護作用,能調節免疫功能,增強人體免疫力。顧佳升指出遠道而來的牛奶具有加工溫度高、運輸距離遠、貯存時間長三大痛點。為保證最大限度的保留牛奶中的鮮活營養,應首選本地優質巴氏奶。
  • 巴氏奶市場潛力巨大,75度殺菌能否引領低溫趨勢
    2006年光明乳業推出了新鮮牛奶品類——光明優倍,2017年開始,上海市場上的光明優倍鮮奶改進生產工藝,巴氏殺菌溫度從85℃降低到75℃,2018年6月,這一工藝已在全國推廣。4月18日,燕塘乳業與廣州塔攜手,推出國內首款與現代城市地標相結合的專屬巴氏鮮奶產品,這款新廣州系列鮮牛奶採用的是75℃活性進階新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