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
浙江師範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在學校文化廣場隆重舉行
陳立群出席新生開學典禮並發表講話
傳遞教育精神和教育理念
陳立群在浙江師範大學
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謝母校給我這樣一個機會,向母校匯報我的心路歷程,深感榮幸。
1978年初,在高中畢業三年後,我走進了當時的浙江師範學院數學系。當年,我們是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能夠重新擁有讀書的機會,讓我們無比珍惜。母校四年,我們始終沉浸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大家都如饑似渴地發奮學習,有時早晨到教室的同學,能夠碰到在教室通宵自學還沒回寢室的同學。母校四年,在徐士瑛、王祖越、邢怡琴等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下,在優良師風的薰陶下,我們努力地學知識、修師德、正師風、鑄師魂。母校四年,我們被一批老三屆同學的境界格局所感染,他們知識功底紮實、社會經驗豐富、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意識與責任擔當。其中,班長胡祖光,後來擔任了浙江工商大學校長,我的同桌、學習委員陳叔平,後來擔任了貴州大學校長。記得畢業時班長胡祖光說:「我們一定要比其他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教得更好,不為別的,只為我們是浙師大的畢業生。」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的整個教師生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我於1982年從母校畢業,84年擔任副校長,85年開始擔任校長。因為自己出生於農村,我特別關注平民教育,在省內首創宏志班,國內首創精神教育,並沿著:創辦宏志班——提煉宏志精神——宏志精神的遷移——精神教育的路徑,一路前行。
十年宏志路,一生宏志情。當我從杭州學軍中學校長崗位上退下來以後,來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義務支教,在臺江縣民族中學創辦了一所事實上的宏志校。五年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辦學水平從全州墊底衝到了全州領先。美國著名大法官金斯伯格說:「有意義的生活,是為那些沒有你那麼幸運的人做一些事,讓他們生活稍微好一點。一個人不應該只為自己活著,而應該為團體活著。」
去年教師節,我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去年下半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我先後兩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今年教師節,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我受到袁家軍書記的親切接見。所有這一切,都要感謝母校,浙師大是我人生夢想啟航的地方。可以說,沒有母校的薰陶和栽培,就沒有我今天的成績。
從教以來,我一直崇尚一生只做一件事,做好人、教好書,從來不炒一分錢股票、不買一分錢房產。我始終認為:人本質上是一種精神的存在,精神是一個人生命的脊梁。教育是建立在精神追求之上的,教師本質上是一名精神工作者。教育首先是學生的精神成長。選擇教育,我今生無悔。
《周易》坤卦有載:「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的物質、金錢、權力、地位、榮譽,這些「物」都具備了,而承載這些「物」所需要的「德」還沒有完全養成。人類心靈的提升沒有跟上科技的進步。這是當下社會諸多問題的癥結所在,也是我們教育所要回答的嚴峻問題。知識分子應以百年千年作為時間單位,來審視當下的社會,來理解手頭的工作。
各位學弟學妹,請你們記住,各行各業都有佼佼者,他們無非就是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比別人鑽得更深、研得更透、走得更遠。在學校期間,你們需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文化素養的積澱。需要培養教育夢想、滋養教育情懷、磨礪教育品格。需要著眼基層,聚焦教育脫貧攻堅,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類的發展進步連通起來。歌德說過:「許多思想是從一定的文化修養上產生出來的,就如同幼芽是長在綠枝上一樣。」教的秘訣在於度,學的真諦在於悟。我思故我在。學習中需要有「思」有「想」,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人類道德的基點是愛心和責任感,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關愛活動。教師工作是平凡的,全國有1600多萬教師。教師工作的不平凡之處就在於可以通過你我的努力,喚醒一個個靈魂、改變一個個家庭、帶動一個個村寨。
最後,祝賀各位學弟學妹來到浙師大,這是我們的母校,是一所聲名鵲起的一流師範院校,是一片鍾靈毓秀、適合讀書的風水寶地!衷心祝願母校人才輩出,再創輝煌;祝福大家吉祥如意,健康快樂!
謝謝大家!
面對2020級全體新生
他回憶了自己的求學生涯
並講述了自己教育扶貧的歷程
讓新生們感受到了師大的育人情懷
苗鄉校長 教育扶貧
開學典禮結束之後,陳立群馬不停蹄地趕往數計學院一樓報告廳為數計學院全體教工、研究生以「我在苗鄉當校長」為題作報告。
他從教育脫貧、家庭轉型中的教育堅守、貧困地區教育的高質量探索、文化管理、好的學校的做事標準、教師是精神工作者這六個方面展開,直擊黔東南教育扶貧的痛點和現實問題,他指出打工並不能真正實現脫貧,真正脫貧需要靠教育。只有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才有能力運用各種政策資源,才有能力掌控財富駕馭財富,才有能力融入現代。
教育是愛與責任,支教是感恩與回饋。聽了陳立群的講述,師生們深受感動,在大愛與真愛面前,也許一個人的力量看起來微不足道,但付出的愛不會因為渺小而被忽視。教育神聖的使命就在於,教師能關注到教育的真愛,帶著責任與情懷,為教育事業而奮鬥不息。
精神成長 德育為先
下午,陳立群前往學校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就基礎教育與德育研究的相關議題與中心研究人員進行交流。
「教育首先是精神的成長。」陳立群說道,從求真、向上、尚美三方面出發,讓學生在情感、意志等方面獲得自我認同,自身情感的自覺性外化,使之帶動學習進步和知識拓展。
他認為,所謂教書育人,先育人再有知識傳授,新時代教師們要先厚德方能載學生。教師的教育觀念更新與發展永遠是第一位的,德育工作的好差事關基礎教育能否高效開展。如何讓德育深入人心,在日常教學中涵化學生的品行?陳立群強調,「讓學生悟,才是最重要的。」
師範未來 初心不改
您曾在浙師求學,您認為母校給您印象最深、收穫最大的是什麼?
陳立群:那時候雖然物質條件簡陋,但是老師們的課堂都很精彩。浙師大老師認真嚴謹的教風深深感染了我,他們對我教育情懷的增長和教育智慧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前國家大力發展師範教育,浙師大今年招生成績也非常喜人,很多優質生源都選擇當教師,您怎麼看?
陳立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優秀學子選擇師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從量的滿足到質的提升,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從母校的發展中,我看到了中國教育事業的進步,中國教育的未來是可期的。
我們的師範生應重點修煉哪些素質?
陳立群:首先是師範性,師範性不能弱化,要嚴謹務實、腳踏實地;強化基礎教育,加強對師德師風的培育,強化教法、學法的學習。教師的知識面要寬泛,從寬泛的知識面中積澱人文情懷。加強對教師專業性的培育,發揮高等教育的作用,打牢專業知識。
請您給師大的學弟學妹們送一份寄語
陳立群: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發光發熱的人,去照亮孩子們的人生。
教育精神 薪火相傳
11日下午,由浙江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學生出品的原創音樂短劇《只為心願》在音樂廳上演,該音樂劇以陳立群為原型進行創作,短劇共分為「嵩山幽谷、愛與信念、愛與責任」三幕。短劇通過音樂劇的創新表現形式,傳承教育精神。
今年臺江民中有十餘名學生考入浙江師範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等浙江高校。其中龍金羽和邰玉忠兩名學生分別考入浙江師範大學的教育技術學和學前教育專業,他們來到校長的母校,希望成為像校長一樣優秀的老師。
教師教育學院 教育技術學專業 龍金羽:
2017,我慕名來到了臺江民族中學。陳立群校長的到來使民中學子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帶來了浙江優秀的師資,也吸引了許多的初三畢業生,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裡我遇到了一批又一批從浙江來支教的老師,他們在學習與生活都給了我很多的感染,大山封閉,他們給我講訴外面世界的精彩;生活困難,他們給我們帶來幫助;學習障礙,他們悉心教導……因此,我暗暗的下定決心,到浙江去,去感受外面的世界,也去遇見更好的自己!
高考結束,發揮正常,分數還算理想,教書育人是我從小的夢想,當遇到用決心與信心 、無私與奉獻改變了苗鄉無數學子的陳校長時,更加堅定了我的夢想,於是在填志願時,我毫不猶豫地填了浙師大。家裡人擔心浙江金華太遠,也曾勸我留在省內,但人有夢想就要搏一搏,拼一拼,就像陳校長曾經叫我們植的志向樹一樣:風吹越堅定,雨打越堅韌!
終於我來到了浙師大,來到了我喜歡的城市,與我的人生導師陳立群校長成為校友,這將是我以後更加努力拼搏的動力。在大學,我仍然會保持高中三年為夢想持之以恆的動力,不虧待每一分鐘,不凝固每一滴熱血。
我想引用陳立群校長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感想:人生而平等,寒門照樣出貴子!
幼兒師範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 邰玉忠:
以前全縣前100名幾乎都流失於其他縣市,陳校長的到來讓臺江民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臺江民中學習的日子,陳校長的無私奉獻讓我心生敬佩,我對他的母校產生了興趣。我想去感受陳校長母校的學習氛圍、文化氛圍,於是浙師大,我來了。
陳校長在每周一升旗儀式或者重大聯考動員中,都會和我們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及學習的必要性,這讓我深受鼓舞。我心中萌生了成為一名教師的想法,堅定要成為像陳校長那樣的教師。只有把教育做好,才能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走出大山,到外面探索更大的世界。
剛進校園的我對學校的一切都還不夠了解和熟悉。大學是一方鍛鍊自己的天地,我想多參加各類學生會活動、社團活動、班級活動鍛鍊自己各方面能力,多結交朋友。周末多去圖書館,提升自己的知識面,努力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情懷的老師。
攝影 | 應琳歆 陳軒野 李採奕 潘向
記者 | 姜雯靜 林慧貞 顧子康 劉雨欣 徐陽奕
原標題:《「選擇教育,我今生無悔」!"時代楷模"陳立群重回母校,親述教育情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