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歷史性協議:華盛頓試圖激活親美陣營

2020-12-19 深度環球

8月13日至15日間,美國在中東地區接連做了幾件大事。

首先是美方在當日確認已扣押四艘據稱向委內瑞拉運送伊朗汽油的民間油輪;其次,則是以色列總理與阿聯王儲在美方尤其是川普(Donald Trump)幹預下,共同籤署了一份旨在「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的協議。

後者很快得到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empeo)的讚許,稱其為「歷史性的一天」。伊朗、土耳其等區域大國則大為不滿,伊朗外交部在8月14日嚴厲譴責阿聯此舉是「愚蠢的戰略」,稱阿聯必須對這一舉動的所有後果承擔責任。伊朗還同時警告以色列,不要採取任何影響波斯灣地區的舉措。

由於近期是美國大選的衝刺階段,加之阿聯和以色列都是美國陣營中的國家,華盛頓的這種調門無疑生硬。就在當天晚些時候,川普也在社交媒體上大事渲染此節,自行宣布美國「兩大友邦」彼此達成「歷史性和平協議」,該協議的意義由此不言自明。

於是,當西方世界仍照本宣科地津津樂道於「歷史性巨變」時,阿拉伯世界就很不客氣。譬如設在美國的《觀察》(Al Monitor)即指出,該協議是在美國「中介」(brokered)下簽署的,美國在背後扮演的掮客角色已經超越了兩國本身,這或許也是美國系統性激活其親美陣營的關鍵一步。

必須承認,自從川普當局在2018年將美國駐以色列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之後,此舉即嚴重破壞了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權威,尤其是破壞了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美國中東戰略的四根支柱,即美國與以色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的關係的平衡,其中土耳其「美國已失去調停者的角色」的評價就符合這一現狀。

但從另一面來說,就中東近年來陣營、局勢的變化來說,美國能穩住現有陣營仍是一件相對成功的事情。

自「阿拉伯之春」至今,中東地區已存在五個問題,即傳統的伊朗核問題、巴以問題,阿拉伯之春以來的敘利亞內戰問題、葉門內戰問題和利比亞內戰問題。由於以上五個問題正相互交纏,以至於未來中東地區已經在後三個方向上出現了小規模的局部熱戰。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敘利亞內戰引發的國際反恐戰爭基本結束,中東地區的主要矛盾隨即開始轉向地區大國和全球大國,即美、俄之間地緣政治的爭奪。在這一情況下,俄羅斯、伊朗、敘利亞政府軍、黎巴嫩真主黨已形成了一個明顯的陣營,美國、沙特、阿聯、以色列也在形成另一個陣營。

此外,沙特和伊朗作為什葉派和遜尼派主要大國,也已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狀態。在遜尼派內部,土耳其和沙特、卡達和沙特也處於激烈競爭狀態。在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下,當大國已經因葉門、利比亞的利益爭奪,早就顧不上巴以問題和耶路撒冷問題時,美國在阿聯與以色列之間的攛掇,就可算在中東進一步激活了近年來逐漸恢復的親美陣營。

以色列和海灣國家打破堅冰,還有一個重要的動力,就是彼此對伊朗的敵視。過去幾十年,中東最核心的矛盾固然是阿以矛盾;但最近幾年,海灣國家最敵對的已變成伊朗。對以色列來說,伊朗更是最仇視的國家,這種中東問題上的最大公約數也加速了美國推動協議的進程。

不過,川普政府能做的事情終究是有限的,在美國全面收縮,且新冠疫情幹擾了美國全球布局之際,他能做的也只是不斷擴大對盟友的口頭支持,包括對以色列和沙特的支持,依靠盟友的力量來制衡中東地區大國伊朗,並順帶對俄羅斯形成牽制。

相關焦點

  • 美以劃定開戰區域,槍口對準中東三國,伊朗陣營被迫打響兩線作戰
    美國與頭號盟友以色列終於商定打擊伊朗陣營的聯合作戰方案,兩國軍隊在中東劃定各自的開戰責任區域,德黑蘭因此被迫陷入兩線作戰的險惡局面。據《以色列時報》網站2月10日報導,以色列國防部長納夫塔利-貝內特透露,他與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近日在華盛頓舉行會談時,徹底解決了兩國在中東的「戰區」劃分問題。美以聯軍實行統一協調,分頭作戰的策略,將槍口對準伊朗海外部隊及盟友最活躍的中東三國: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貝內特表示,特拉維夫與華盛頓史無前例地各自承擔起應有的「戰爭責任」。
  • 劉中民:「陣營對抗」織就中東一張亂網
    此外,中東地區下一個潛在「爆點」是,在伊核協議問題上,伊朗強硬表態稱如果美國退出該協議,將重啟豐度20%的鈾濃縮活動。近期的態勢凸顯出,在敘利亞局勢和美國伊核政策進入關鍵節點之際,中東域內外各方博弈更趨激烈。而這種博弈中形成了分別由美俄主導的兩大陣營,因各方利益和矛盾的交織,中東局勢呈現出陣營對抗和網狀糾結並存的亂象,預計未來格局的分化組合將更加複雜。
  • 在中東,兩大對立陣營正以全新面貌呈現
    伴隨著沙特以色列美國關係的走近,伊朗土耳其和俄羅斯也在中東不少議題上達成一致,分別以「美以沙」和「俄土伊」為代表的兩大政治陣營正式在中東浮出水面。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也指出,以色列在試圖將整個中東地區拖入全面戰爭,並警告稱,美國如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可能導致土耳其與以色列斷交。當然,作為事件當事方的以色列則顯得「歡欣鼓舞」。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稱,「上帝保佑耶路撒冷這一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
  • 阿聯以色列和平協議:是一塊多米諾骨牌,還是一場政治作秀
    8月13日,在美國總統川普的促成下,以色列與阿聯達成一份歷史性的和平協議,將開啟以色列與阿聯之間的外交關係正常化。阿聯成為海灣地區第一個正式宣布將與以色列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的阿拉伯國家,這在中東乃至世界範圍投下震撼彈。
  • 華盛頓心虛了嗎?這次完全「吃相」,強行給伊朗設卡
    剛剛,華盛頓又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一次自己的醜態。據海外網1月7日報導,在本周四召開聯合國大會前夕,華盛頓將拒絕給伊朗外交部長扎裡夫發放入境籤證,試圖將其阻擋在聯合國會場之外。這一消息並非別國媒體發布,而是美媒「外交政策」網站披露的。據該媒體援引白宮3名外交人員消息,為參加1月9日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以討論《聯合國憲章》的重要性,幾周之前伊朗外長扎裡夫就申請了籤證。然而1月6日,白宮的國務卿蓬佩奧致電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告知他美方將不會允許扎裡夫入境。
  • 新聞分析:川普為大選打「中東牌」 巴勒斯坦成為犧牲品
    新華社加沙9月9日電 新聞分析:川普為大選打「中東牌」 巴勒斯坦成為犧牲品新華社記者熊思浩美國近來在中東動作頻頻,接連打出幾手「中東牌」。除撮合阿聯和以色列就關係正常化達成協議外,美國還試圖說服更多阿拉伯國家轉變對以色列態度。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政府為提振選情,置巴勒斯坦利益於不顧,使巴勒斯坦成為美國總統選舉的犧牲品,巴以問題逐漸邊緣化。在美國斡旋下,以色列與阿聯8月13日達成協議,同意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並計劃於9月15日在白宮正式籤署這一協議。
  • 高官接連出訪 美國在中東下一盤什麼棋?
    (環球熱點)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美國總統川普的高級顧問、女婿庫什納先後出訪中東多國,以更好地利用以色列和阿聯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的歷史性協議帶來的良好勢頭,推動更多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和解。蓬佩奧已於23日啟程,前往以色列、蘇丹、巴林、阿曼、阿聯、卡達。庫什納計劃前往以色列、巴林、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和摩洛哥。
  • 中東一夜變天!川普親手撮合…
    考慮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經濟重心正在不斷向海灣地區偏移,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阿聯和以色列達成的這項協議將成為改寫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標誌性事件,但也有專家學者聲稱不宜高估這份協議的重要性,甚至對該協議是否能夠得到有效落實、落實期限能維持多久而心存疑問。
  • 伊朗連環「事故」背後美以影影綽綽,中東又面臨新一輪動蕩?
    另一方面,隨著今年1月巴以「世紀協議」最終出臺、新冠疫情在中東地區的大面積肆虐,以及葉門和利比亞戰事不斷吃緊,都為美國、以色列與伊朗關係的複雜演進增添了新的變數。事實上,美以長期對伊朗的核計劃與核活動保持高度警惕,以色列通過各種手段削弱乃至摧毀敵國的核設施早有先例,美國更是在伊核問題上「窮追猛打」。川普政府甚至罔顧國際觀瞻和國際法,單方面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並重啟對伊制裁,這使得伊朗通過打「提升濃縮鈾豐度牌」試圖對美反制。
  • 2017:亂中有治的中東地區形勢
    2017年,中東地區仍舊是備受矚目的地緣板塊之一。地區格局在域內外各種力量的攪動下,處於動態的醞釀塑造中。大國博弈呈現出「美退俄進、美強俄弱」態勢,美俄兩國暗中較量多於直面衝突,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優勢地位正逐漸弱化。
  • 敘利亞在中東地緣政治上的位置
    現在基本上漸漸可以演化出兩個陣營了在中東,主要還是以他們的教派來劃分,另外還有跟戰略訴求劃分,另一方就是伊朗,伊朗前不久它的副外長高調訪問敘利亞,再次表達了全力支持敘利亞的決心,所以是伊朗牽頭,後面有敘利亞還有黎巴嫩,因為黎巴嫩是真主黨控制的,過去跟敘利亞也是有非常緊密的聯繫,那麼現在還有伊拉克恐怕也在這條戰線裡面,因為他們都是什葉派。
  • 日本在中東「走鋼絲」
    受制於人,難展拳腳  日美同盟這個日本外交基軸的存在,決定了日本中東外交難以完全「放開手腳」,難以完全單獨行事。  日本與伊朗之間的外交互動,盡顯其中東布局「兩頭受累」的艱難。2019年6月安倍歷史性訪問伊朗,12月魯哈尼回訪日本。僅隔半年時間就成功實現了兩國首腦互訪,這在日本外交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然而,日本強化與伊朗的關係,是帶著「任務」來的,即充當美伊緊張關係的「協調人」或「中間人」,為美國「帶話」,或者把伊朗的訊息傳達給美國。
  • 外媒:劇變後中東或形成三個陣營
    法國《費加羅報》2月26日文章 原題:中東形成兩個陣營?不,應該是三個(作者法國歷史學家亞歷山大·阿德勒)中東正在經歷一場地震,不過,這裡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帝國,而是一個由不同城市國家共同組成的非正式的聯邦:它們擁有共同的文化,而自納賽爾主義受挫之後,它們之間的關係主要是靠阿拉伯半島上一些君主國所控制的大量資金來維繫的。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格局的突變是在我們懷疑的眼光下發生的。
  • 歷史性突破,川普促成以色列摩洛哥建交
    周四(12月10日),由美國川普政府推動的中東和平進程再此取得重大突破,以色列與摩洛哥達成協議,即將建立全面外交關係。美國總統川普最先在推特上公布了這一重大消息,宣告當天「又取得一項歷史性突破!兩個很好的友邦以色列和摩洛哥王國,已經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成為中東和平的巨大突破。」作為達成這項歷史性協議的一部分,川普總統於當天籤署公告,宣布美國承認摩洛哥在西撒哈拉的主權地位。川普在推文中寫到,「摩洛哥早在1777年就承認了美國,因此美國也應該承認她們對西撒哈拉的主權」。
  • 敘俄聯軍打通中東陸橋,重兵圍堵土耳其橋頭堡,美:大戰迫在眉睫
    據中東媒體最新報導,日前最後一批美軍撤離敘利亞北部邊境地區,經過敘利亞正規軍控制的邊境口岸撤往伊拉克境內,而緊隨美軍離去的步伐,大批敘俄精銳部隊也進駐敘土邊境的最後一座城鎮,據悉這意味著敘俄聯軍已經徹底打通了連接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的中東陸橋通道,目前只剩下土耳其控制的邊境城市拉斯艾因還未收復
  • 回顧2017年中東格局:美俄領銜兩大陣營成型
    隨著伊核協議下制裁逐漸被解除,伊朗的發展將更為可期,中國與伊朗的合作也將迎來更大空間。對此,在2017年即將結束,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分別專訪了伊朗駐華大使哈吉(Ali Asghar Khaji)和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共同梳理中伊關係走向和中東地區格局變化。
  • 歷史性脫歐協議達成 現貨黃金能否追漲?
    【全球速覽】  ▎1 英國與歐盟達成歷史性脫歐協議  在平安夜,英國終於達成關鍵的脫歐貿易協議,不僅最大程度守住與歐盟的貿易往來,還收回對邊境、法律、和捕魚水域的控制權,具體的細節還沒有公布,但英國首相詹森表示,如果歐盟對英國傾銷,英國可能會加徵關稅。
  • 美媒「冷爆料」:以色列總理總喜歡把髒衣服帶到華盛頓去洗
    美國《華盛頓郵報》23日一開篇便爆料稱:內塔尼亞胡總喜歡把髒衣服帶去華盛頓清洗……《華盛頓郵報》爆料稱,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會把他的髒衣服帶到華盛頓洗怎麼一回事?據《以色列時報》報導,內塔尼亞胡辦公室發表聲明指責有關說法稱:「這是從以色列媒體檔案中翻出的匿名誹謗,旨在抹殺內塔尼亞胡總理和川普總統促成的歷史性和平協議。」以色列駐華盛頓大使館也發表聲明說:「這些毫無根據和荒謬的指控是為了貶低內塔尼亞胡總理(上)周二在由川普總統斡旋、於白宮舉行的歷史性和平峰會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 馬克龍訪美:再怎麼跟川普「秀恩愛」也難解美法分歧
    兩個「非傳統」領導人的「惺惺相惜」根據媒體披露的行程,馬克龍23日的訪美首日就被安排在華盛頓遊覽、到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弗農山莊園進行晚宴。第二天,美方還將在白宮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並精心準備了法式大餐。行程最後一天,馬克龍將在國會演講,並與美國大學學生會面。
  • 躲不過的中東亂局!2020第一天,美國在伊拉克很狼狽
    數百名伊拉克人在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前投擲石塊、焚燒美國國旗,試圖衝進建築物內,並與發射催淚瓦斯的警衛發生衝突。面對自己國家的使館被「攻破」,川普很生氣,當天連發推,要求伊拉克領導人保護美方人員和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