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捕魚100萬公斤 嶽陽南湖起魚節「牧漁納福」

2020-12-13 湖南在線



華聲在線12月25日訊(記者 徐典波 通訊員 謝少傑 王志)「123,起魚啦!」12月25日下午,嶽陽市南湖新區南湖水域,隨著一聲「起網了」的吆喝,20餘位漁工共同奮力拉起了巨網,將一年一度的冬捕推向高潮。

冬捕也拉開了「我是漁王」首屆洞庭南湖起魚節暨漁王爭霸趣味挑戰賽的序幕。活動由嶽陽市南湖新區主辦,湖南經視《直播大事件》全程直播。洞庭湖經驗豐富的老漁夫、洞庭漁歌演唱者及芒果明星主持人齊聚嶽陽,見證了南湖「牧漁納福」的精彩瞬間。

冬雨也如期而至,活動現場捕撈湖魚的震撼,漁文化祈福的肅穆莊嚴,洞庭八珍宴的美味及趣味「漁王」挑戰比賽的精彩快樂,早已讓在場的人們心裡熱乎乎的。嶽陽市南湖新區工委書記李運帷也來到現場助陣,他表示,活動旨在展示南湖源遠流長的漁文化,是全區著力打造」生態+體驗、自然+運動、產業+媒體」的新時代旅遊品牌的亮點之一。

「牧漁納福」已越千年

今年來,南湖新區圍繞打造「美麗幸福新南湖」,以「13118」南湖綜合工程為抓手,推進環南湖三圈工程、天燈咀整體開發、龍山民居民俗旅遊開發、黃梅港溼地和龍山花卉植物園、水環境治理、劉山廟整體開發等項目,為發展旅遊注入了強大動力。

「悅動之水,洞庭南湖。」南湖為洞庭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省首家省級旅遊度假區。自古就有「牛大八百斤,魚大無秤稱」的民諺流傳,其水產豐茂,人傑地靈,也養育了流傳千年的「牧漁納福」、洞庭漁歌等燦爛漁文化。

「拉起雲帆掛彩虹,順風順水闖洞庭。」活動現場,當地100多名洞庭漁歌傳承人身著節日的盛裝,站上船頭載歌載舞,唱起古老的漁歌。一時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洞庭漁歌隨風飄上青雲端,質樸的歌聲也喚醒了沉寂百年的洞庭湖起魚盛景!

奏樂,上貢品,燃香祭拜……開幕式上,長長的祭祀隊伍都是一些古代服飾裝束、打扮的人,描紅著綠,衣袂飄飄,這些在南湖邊行走的人,是昨天還在湖裡的漁民、街邊經商的私營業主、學校讀書的孩子,為百姓祈福國泰民安。

今天,漁文化穿越時空降臨今天的南湖之畔,盛事已越千年。

一網捕撈100萬斤湖魚

湖上,起魚號子,更著風和雨,喊聲震天響。

開幕式之後,起魚儀式在南湖中央登場。肥美的魚群,在圍網之中遊走,掀起陣陣浪花。起魚也完全按照傳統,當地的「老把式」駕著漁船出沒風波裡,吆喝聲震天。在收網起魚階段,不計其數的鮮活湖魚在網內活蹦亂跳,場面震撼人心。

據現場估算,南湖一網魚超100萬公斤,主要以鰱鱅魚為主,有不少超10公斤的大魚。擁有12平方公裡水域的南湖,如今不僅以秀美著稱於世,還是嶽陽重要的淡水魚生產基地。近年來,每年投放數10萬公斤的鰱鱅魚種,利用鰱鱅魚等魚類濾食水中浮遊動植物的習性來改進和提升水質。「以魚護水,人水和諧!」南湖生態養殖有限公司黨支書李軍瑞稱,南湖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實踐。

岸邊,湖鮮大廚用剛剛捕撈出的鮮魚,製作了一道鮮美熱乎的手工魚丸供來賓們免費品嘗,引得遊客、市民排隊品嘗。來自湖北的遊客李志好激動:「這一次親眼目睹如此震撼的捕魚場景,嘗湖鮮美食,實在是不虛此行。」

漁王爭霸「溫暖人心」

岸上,趣味盎然的漁王爭霸挑戰賽如火如荼,30位嘉賓與芒果明星主持人一起進行了神奇捕魚、百斤魚王冰跑道等好玩有趣的關卡挑戰,為爭奪漁王稱號而戰。

最後,此次起魚節漁王爭霸挑戰賽上的所有獎勵,都捐獻給公益事業。「洞庭南湖」官方微信平臺上也同步開展了送魚給貧困家庭的公益助力活動,捐出近萬斤鮮魚給當地貧困家庭。

傍晚,一桌桌充滿特色的洞庭八珍宴開席了,主辦方邀請貧困學子代表與幸運觀眾一起品嘗,為他們送去冬天的一份祝福和溫暖。

相關焦點

  • 洞庭湖演繹古老起魚儀式 重現「一網捕兩百萬斤魚」盛景
    中新社嶽陽12月25日電 (記者 傅煜)伴隨著悠揚豪放的古老漁歌,洞庭湖上的老漁夫燃香祭拜,祈禱水上豐收與平安……一場古樸莊重的起魚儀式後,捕魚老把頭帶領眾人一網捕上200萬斤鮮魚。25日,在湖南岳陽洞庭南湖漁人碼頭上演的「我是漁王」首屆洞庭南湖起魚節上,流傳數千年的傳統牧漁納福儀式經發掘整理被重新演繹,洞庭漁人口耳相傳的洞庭漁歌也再度唱響。洞庭湖自古便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悠久的歷史養育了牧漁納福、洞庭漁歌等燦爛的漁文化。其中洞庭漁歌是被漁民稱為「丫口腔」的漁歌(即張口就唱,漁民可自由發揮,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形成了洞庭湖區獨特的漁歌風味。
  • 「漁樂蛟湖」,授你以魚,亦授你以漁!
    「漁樂蛟湖」,授你以魚,亦授你以漁!#高校捕撈100公斤魚供師生免費品嘗#3個微博話題達到253.5萬的閱讀量王喬、袁雄和師生志願者一同拉起第一網
  • 烏倫古湖漁民2公裡大網捕魚 捕大魚放小魚
    這種捕魚的方法,當地人叫做踏雪尋魚。長達2公裡的大網在絞網機的牽引和幾十位漁民的協作下被有序拉出。大魚被依次裝車,而小魚將被放入放生孔中,重返冰下。  [同期]新疆阿勒泰福海縣烏倫古湖冬季捕撈隊魚把頭 張海江  從我們漁一代(第一代漁民)傳承下來,我們當地人叫納福放生,只有把魚保護起來,使我們的產量更高,使我們的漁民收入也更加好了。
  • 瑞安曹村東岙舉辦捕魚節 「網紅荷花池」的魚你嘗過嗎?
    溫州網訊 1月29日下午,瑞安市曹村鎮東岙村首屆捕魚節開啟,10多個村民挽起衣袖,下到荷花池裡捕撈。看著一網網魚兒被捕撈上岸,現場圍觀的村民不斷發出歡呼聲。該村因地制宜引水為池,栽種荷花,再精心設置木屋、亭、閣和棧道等設施,將這裡打造成當地的「網紅」景點,吸引眾多遊客前來。  近兩年來,東岙村在荷花池裡陸續投放了10多萬尾魚苗,品種包括鯉魚、鯽魚、白鰱等,如今魚兒長得正肥。為了方便捕撈,該村3天前給荷花池排水,如今池水幾近見底,不時能看見魚兒躍出水面。當天下午,來自馬嶼的蔣先生和朋友到東岙村遊玩,恰巧遇上捕魚節,於是買了幾條魚嘗鮮。
  • 密雲水庫開庫十萬公斤魚滿倉 捕撈季預計將有250萬公斤魚出庫
    原標題:密雲水庫開庫 十萬公斤魚滿倉 本報訊(記者 蔣若靜)經過一個夏季的休漁期,昨日零時,密雲水庫正式開庫了。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從1997年起,密雲水庫開始實行夏季休漁制,每年4月1日至9月24日為休漁期。
  • 15萬公斤水庫魚陸續上岸
    經過半年休漁期,密雲水庫於今天(9月25日)0時開漁。今早,新「開漁季」裡第一批15萬公斤水庫魚陸續上岸,走進市民的餐桌。昨夜今晨,記者跟隨密雲水庫綜合執法大隊水上分隊的執法船探訪了漁民捕魚的過程。劉正義今年50歲,是溪翁莊鎮石馬峪村漁民,捕魚心切的他在船隊第一的位置。他坐在船尾,帶著頭燈,雙手扶槳,隊友坐在船頭,為捕魚做著最後的準備工作。零時一到,漁民們魚貫而出,四處散開,借著燈光,可以看到船後的一道道水痕。「從這到水庫中得劃上1個多小時,還得尋找最佳捕魚點,夜間完全靠經驗判斷。」
  • 密雲水庫開漁當天捕魚15萬公斤(組圖)
    昨天,密雲第四屆魚王美食節開幕,當天最重的魚--一條重達22.5公斤的青魚獲得"魚王"桂冠。171條漁船當天從密雲水庫捕撈了15萬公斤魚,這是近年來開漁捕撈量最多的一次,競拍"魚王"所得的善款將成立基金會,用於生態涵養和助學。  昨天凌晨4時,捕撈了大半夜的水庫漁民陸續回到了岸邊,最先靠近3號壩的漁民說,忙活了一夜很累,可看著一條條的大魚過秤,還是挺高興的。
  • 密雲水庫25日0時開庫 首夜收穫水庫魚15萬公斤
    據悉,從1997年起,密雲水庫開始實行夏季休漁制,每年4月1日至9月24日為休漁期。進入休漁期後,水庫周邊的漁船要定點封存,待開庫之後,持有漁業捕撈許可證的漁民才可以進入水庫捕魚。9月24日下午,漁民們便迫不及待地將漁船運送至水庫岸邊較為開闊的「出船點」,等待午夜時分的到來。
  • 洛陽第五屆陸渾開漁節舉行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宗寬 通訊員 王勇 王博1月10日,由洛陽市農業農村局、嵩縣人民政府主辦,嵩縣水產移民管理局協辦的洛陽第五屆陸渾開漁節在嵩縣陸渾水庫隆重舉行。自2016年首辦以來,陸渾開漁節已成當地著名節慶之一,成為嵩縣一靚麗名片。開漁節活動分為開幕式、歌舞匯演、祭湖醒網壯行儀式、巨網捕撈觀光、頭魚現場拍賣、鮮味魚宴品嘗、優質水產品展示等環節,觀眾在現場既可以領略濃鬱的漁業文化,又可觀看到壯觀的捕撈場景。
  • 「漁火閃亮·魚頭飄香」南灣湖第二屆開漁節開幕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記者 汪寧)10月18日,南灣湖景區彩旗招展,喜氣滿盈。如詩如畫,風光旖旎的中原第一湖迎來了融民俗性、體驗性、互動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2014南灣湖第二屆開漁節。  祭湖祈福 肅靜古樸  開漁儀式上,老祭司用力的誦讀著祭文,「浩浩蒼天在上,福賜四面八方。
  • 剛出生的七星魚魚苗一品漁牧合作社
    七星魚在觀賞 魚中有一席之地,全國有很多的玩家在找這種魚鰭高,顏色豔麗,多種顏色的七星魚,但現在在我國的七星魚作為觀賞魚還不是很成熟,主要是它的基因不穩定,身上的條紋色很容易變變色,主要是氣溫、水溫、光照所致,所以我們要保持七星魚魚身上的顏色基因穩定就要從剛出生的七星魚魚苗做起,要經過二至三代的繁殖才行
  • 非法捕魚2公斤,秭歸父子獲實刑
    非法捕魚2公斤,秭歸父子獲實刑 2020-12-15 1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鶴鳴湖漁樂節開幕快來體驗捕魚樂趣
    時報6月16日訊 (記者王倩)16日,鶴鳴湖第二屆漁樂節暨研學教育基地啟動儀式在商河縣張坊鎮鶴鳴湖七彩莊園開幕。由濟南市農業局聯合濟南時報開展的「都市農業鄉村遊」活動第三站走進這裡,遊客們體驗了拉網捕魚、渾水摸魚、划艇比賽等項目,觀看了鼓子秧歌等精彩紛呈的節目,過了一個別樣的端午節。  此外,園區的長桌宴、高空穿越探險、瘋狂卡丁車、環園遊船、湖邊垂釣、沙灘嬉戲、套大鵝等項目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與。
  • 北京密雲水庫開漁半月 水庫魚長「個頭兒」
    近20年的捕魚經驗讓他成了村裡的漁老大,茫茫水面上,他能用耳朵判斷出魚的有無和多少。  「我的船8.4米長,空船加上漁網和兩個人,重量就快1000斤了,最大載重3噸。」劉正義說,為了保護水庫水質,所有漁船不能有外部動力,全靠雙手划槳,捕魚絕對是個體力活兒。前幾天,他們滿載而歸,從庫中划到岸邊就要1個多小時,把兩個人累得夠嗆。
  • 市井雜談| 嶽陽的餐館
    開在南湖邊的大堤上。那時尚未建南湖廣場,南湖邊上雜草叢生,餐館開在臨時搭建的棚子裡,服務員穿著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服裝,唱著毛主席語錄歌,很是風光了一陣。後來井水飯莊正式搬到了園林大廈,再後來,曾琳華和他的兩個姐姐又開了井水小廚、井水芙蓉、井水巴陵系列餐館,一家比一家高檔,一家比一家做得紅火。  這裡得重點說說井水巴陵。說井水巴陵是為了說嶽陽的全魚席。
  • 閩江漁者:輕舟穿行捕魚忙
    漁民卞智坦的漁網上,一隻落網的魚活蹦亂跳。新華網 肖和勇 攝漁網收上船之後,漁民卞智坦開始收拾捕獲的魚。新華網 肖和勇 攝新華網 肖和勇 攝  在福建閩江下遊的閩清縣大溪村,有些漁民至今仍操持著古老技藝捕魚。這裡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是閩江河鮮的主要產地之一。  又是一年深秋時。閩江兩岸青山如黛,涼風拂面,水波蕩漾。這天清晨6時許,73歲漁民卞禮斌和兒子卞智金撐船劃開江面,收起第一批漁網。這是他們三個小時前摸黑撒下的,但網盡水窮時,卻鮮有收穫。
  • 野生海味新鮮到港 開漁一周50萬公斤漁獲進入高崎漁港
    粵南澳漁31338漁船載來了許多種類的海鮮。記者唐光峰攝海西晨報記者 唐光峰昨日(24日)傍晚,市民陳女士在位於高崎的夏商水產品批發市場買到了新鮮上市的石斑魚。這批海鮮是當天下午剛從廈門高崎漁港進港卸下的漁獲。這艘粵南澳漁31338漁船載來的赤棕魚、石斑魚、黑石蟹等4000公斤海鮮,銷往廈門及周邊城市,還有一部分直接被運輸車送往廣東,在當日就能銷售一空。市海洋發展局高崎漁港監督長周立強介紹,開漁一周來,已有24艘次漁船、50萬公斤漁獲進港,漁獲數量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 泰國漁民捕魚,一網下去全都是魚,真是讓人羨慕
    他們靠海上捕魚,但他們的生活哲學與中國人的截然不同。這裡有很多魚,很容易用最簡單的方式抓到魚,但他們不想要太多,每天捕到足夠多的量就收集漁網回家。說到普吉島,每個人都應該聽過它。普吉島位於泰國南部,距離泰國首都曼谷800多公裡。普吉島是泰國最大的島嶼,島上有迷人的旅遊資源、白色的海灘、奇特的珊瑚礁和茂密的熱帶雨林。
  • 南灣湖品魚頭宴、看民俗開漁節挺不錯
    南灣湖品魚頭宴、看民俗開漁節挺不錯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雙節即將到來,還不知道去哪度假?那麼來信陽南灣湖看民俗開漁節是個不錯的選擇。9月21日,南灣湖第三屆開漁節提前在鄭州舉行了發布會。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開漁節啟動儀式吸引了十餘家來自河南各地的自媒體參加。    大河網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南灣湖第三屆開漁節將於9月26日(下周六)正式開幕。屆時,遊客們可「看巨網捕魚,品魚頭盛宴,感受精品打造的民俗開漁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發布會吸引了來自河南各地十餘家自媒體參加,將通過微博、微信及公眾號等形式宣傳本次活動。
  • 2019銅鼓首屆客家(冬季)捕魚文化節盛大開幕
    為讓廣大銅鼓市民和遊客成為節會的主角,為天柱峰旅遊景區旅遊增加新業態,形成「旅遊+產業」的發展模式,由中共銅鼓縣委員會、銅鼓縣人民政府主辦,湖南拓合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銅鼓首屆客家(冬季)捕魚文化節」於12月23日在銅鼓縣天柱峰景區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