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揚臺軒 記者 張玉菁
「謝謝你們!江蘇揚州,我們還會再來!」暑假結束,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的學生蕭宇辰和同學、老師一道,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過去一周,蕭宇辰有點忙:拜師淮揚菜大廚,學做了正宗揚州炒飯,體驗了剪紙、雕版印刷等非遺,還探訪了幾家企業,參加了兩岸文化交流與傳承創新論壇……豐富的揚州行程,為他打開了一扇認識、了解大陸的「窗口」。
臨行前,他與揚州的帶隊老師約定,要把這次收穫帶回臺灣,明年「煙花三月」再來揚州走走、看看,尋找創業創新、實習就業的發展機會。
蕭宇辰的經歷,是今年揚州臺灣青少年交流月系列活動的一個縮影。今年7月-8月,由市臺辦主辦,「我心飛揚·築夢揚州」揚州臺灣青少年交流月系列活動首次啟動。從體育賽事交流、實習訓練營到研學參訪、文化之旅等,本次交流月活動共吸引了來自臺灣的8批、近300名青少年來揚交流、實習,其中臺灣在讀大學生佔比近七成,同期交流人數和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跨越海峽,揚州對臺灣青年緣何有這麼大的吸引力?「這首先得益於近年來揚州城市競爭力、城市形象的不斷提升。」市臺辦主任黃俊華表示,當前,揚州正全力建設新興科創名城,大力發展以「三室經濟」為主體的科創產業,近日揚州榮膺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千年古城又多了一張世界級名片。「可以說,現在的揚州,比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充滿活力的創新人才和創業精英,這對揚州與臺灣青少年交流交往來說,是基礎也是機遇。」
揚州是臺商在大陸投資、生活的重要集聚地之一。截至今年7月底,揚州累計批准臺資項目1500多個,臺企臺商臺胞已經成為揚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揚州創業創新活力不斷激發,目前有300多名臺灣青年在揚州學習、就業和創業。
「近年來,臺灣年輕人到大陸發展已是一個大趨勢,到揚州來學習、實習、就業、創業的臺灣年輕人逐年增多。」市臺辦副調研員陳寶山表示,「我們歡迎臺灣青年來揚州築夢、追夢、圓夢,鼓勵和支持臺灣大學生來揚實習、實訓。無論是社保補貼,還是租房補貼、創業補貼等,臺灣大學生來揚就業創業可以享受與揚州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
「名城揚州,百聞不如一見。」回顧剛剛結束的揚州之行,臺灣明新科技大學帶隊老師林俊銘讚譽有加。「在揚州,政府對兩岸青年交流交往的開放程度、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令人眼前一亮。走在揚州的城市街頭,綠意盎然的城市公園、24小時城市書房隨處可見,讓人感覺非常幸福、平和,好像詩裡的樣子。」
「在揚州1個月的暑期實習結束了,感覺意猶未盡!」7月底,來揚參加「2019江蘇省臺灣大學生實習就業特訓營」並獲得獎學金的臺灣文藻外語大學學生俞乃心告訴記者,她在臺灣農村長大,平時生活圈子比較小,這回第一次來大陸,發現這裡的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相關配套產業也迅猛發展,「對臺灣大學生來說,有非常多發展與合作的機會。」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11月揚州「惠臺68條措施」出臺以來,揚州臺灣兩地交流交往活躍度顯著提升。今年2月,揚州惠臺政策出臺後的首個臺灣青年創業項目——鳳茗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入駐揚州市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京華城RMALL全生活廣場;6月,2019「月亮城杯」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啟動,10月將完成作品徵集;8月,「我心飛揚·築夢揚州」揚臺青少年交流月圓滿收官……
「一場場交流活動,為揚州與臺灣青少年搭起了一座友好、開放的『金色橋梁』。」黃俊華表示,這種「零距離」的互動交流,將會吸引更多兩岸青創合作項目在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兩地青年也將在文創產業、先進位造業等方面擦出更閃亮的合作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