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諳綜藝行業製作之道,加上編、導、演全能型的團隊架構,讓十二生笑編劇團隊有了在綜藝和影視上不斷碰撞與融合的武器,難以被複製的「跨界」的價值在《演員請就位》中實現了碰撞式的第一次爆發。
文 | 羅姣姣
《演員請就位》在今年的持續熱播,讓擔任這檔節目承制的千秋歲再次獲得了不少行業乃至普通觀眾的關注與討論。作為承制團隊,千秋歲這支綜藝製作團隊的獨特屬性與價值在這檔節目中得到了極大體現,團隊和節目本身也實現了互補式的相互成就。
千秋歲的節目前期製作的招牌是建立在一支不乏強大的編劇團隊之上的,其中隸屬於千秋歲文化旗下的這支名為十二生笑編劇團隊從第一季開始就承擔了《演員請就位》的舞臺影視化編劇與呈現,而基於第一季與導演們的友好合作,節目第二季,十二生笑編劇團隊依舊負責整個舞臺影視化的編劇與呈現,同時與導演們的合作也實現進階,其中陳凱歌導演的舞臺外影視化編劇的創作工作,也由十二生笑團隊負責。
十二生笑編劇團隊
如果再往前追溯,則包括《笑傲江湖》《歡樂喜劇人》《跨界喜劇王》《我就是演員》等表演類節目的背後,都有這支團隊作為支撐。與時下綜藝行業裡所被流行探討的綜藝編劇所不同的是,這支編劇團隊在功能屬性上更偏向於傳統的戲劇與影視編劇,但他們成長於綜藝行業,因而也就成為這個行當裡的一個特殊且不可被替代的特殊存在。
十二生笑編劇團隊在戲劇和影視編劇上所具備的特長,加上其在綜藝行業多年來的實踐和浸潤,讓其擁有了很難被複製的「跨界」的力量,這樣的價值在《演員請就位》這檔節目中實現了碰撞式的第一次爆發,讓節目找到了影視表達與綜藝製作之間平衡的支撐,而這也讓這支編劇團隊的更多潛力被得以釋放。
《演員請就位》如今總決賽已經落幕,除了38個舞臺影視化片段,節目中陳凱歌導演舞臺外影視化片段,都由這支編劇團隊來承擔。舞臺影視化編劇與呈現再加上導演影視化作品的編劇,這支團隊的能力邊界也在今年的節目中不斷得到開拓。
大導演的認可,讓這支團隊找到了更向前一步的信心,深諳綜藝行業製作之道,加上編、導、演全能型的團隊架構,讓這支團隊在當下有了在綜藝和影視上不斷碰撞與融合的武器,同時,帶著自己的獨特屬性,向影視行業進軍,也成為下一階段的一個繞不開的目標路徑。
「綜藝+影視」編劇的唯一與不可複製
今年的節目在賽制上從一開始就變得更加的極致,S、A、B級的分級貫穿在了節目的始終,也引發了關於演員生存現狀的廣泛討論。這一方面是節目創新求變的必然,另一方面也確實為節目在真人秀層面上帶來了諸多的話題和看點。
而回歸到劇本創作層面,則是在舞臺表演的第一個階段到影視化拍攝的第二個階段乃至後續的搶位和總決賽中,都需要去考慮和斟酌的因素。三個等級的演員如何去分配戲份?不同年齡和性別之間的演員如何搭配?這些都是需要編劇團隊在各個階段都要考慮到的。
作為影視化總編劇的耿雪松介紹,在第一個舞臺表演的階段,編劇團隊事先會搭建一個劇本庫,根據參加節目的演員的整體狀況,在性別、年紀等方面綜合做出考量,然後選出合適的劇目,供演員進行搭配挑選。
給演員出難題,也就成了這一季編劇工作的一個要義,演員們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成自我成長,去與自己的定級實現匹配。可以看到,在舞臺表演階段裡,經典和熱門的劇集片段就成了編劇們改編的重點,當然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相對冷門但卻有一定挑戰性和演技呈現可能性的作品。對這些影視片段進行大幅度地改編創作,是今年在編劇上的一個顯著特徵,也引發了不少的討論,甚至是不理解。
「完全復刻是沒有意義的。」耿雪松告訴「看電視」(ID:TVwatching),對原劇片段進行改動,主要還是因為原來的片段劇情很多時候真的不夠撐起節目舞臺化影視表演的戲劇容量,以《陳情令》為例,原劇中的這一片段,可能主人公的臺詞總共加起來也不到十句,場景和內容也相對單一。
實際上,這種改動,對編劇的考驗更大,「如果僅僅是把幾場經典的戲放在舞臺上,用強硬的蒙太奇剪輯方式拼湊在一起,這種相對是比較簡單的方式,但是我們不想這麼做。」還是想去創作,而不是簡單進行經典場景的複製,這是這支團隊對自己的要求。
第一階段的《我是路人甲》對原作進行了幾乎翻新式的創新,耿雪松回憶,一開始作為原作導演的爾冬陞也會有所顧慮,但看到他們的最終呈現之後,還給編劇團隊每人送了一份小禮物表達認可與感謝。
今年諸如此類的原創式改編佔比非常大,這種改編以及原創的能力,也促成了導演影視化階段中十二生笑編劇團隊與陳凱歌導演之間的合作。
在耿雪松看來,第二個影視化階段的劇本創作與第一個舞臺化階段相比,確實有很多的不同,第一個階段裡,由於四位導演介入的相對較少,所以編劇同樣也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導演的功能,在劇本細節上會有更細緻的設置和安排,而在第二階段,導演全面介入,劇本層面上描述性的語言就少了很多,戲劇片段的體量也實現了翻倍,要求自然也不太一樣。
相同的是,無論是舞臺化還是影視化,兩個階段的劇本創作都是按照影視劇本的要求來進行的,只不過在表演上,由於場景的不同,可能會帶出不同的氣質和觀感。
十二生笑編劇團隊總共12個人,在第一階段的時候被分為四組,大家分別對不同影視片段進行改編和創作,而更多的時候也是持續地進行集思廣益,簡單的劇本可能一兩天內就可以完成,而複雜的則需要至少兩三天時間,但整個節目創作過程的打磨和糾結卻是必不可少的,編劇團隊會不斷與節目導演組、四位導師導演以及演員們開會商討,找出最好的方案。節目導演要求節目本身好看,演員當然是希望自己在作品範圍內得到最好的呈現,這個糾結打磨的過程會貫穿始終。
好在這支編劇團隊已經與節目導演團隊形成了很強的默契,這也是團隊在多年綜藝節目製作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優勢和素質,「綜藝中的戲劇編劇更講究配合,配合節目本身,配合劇本本身,人與人之間的配合。」
這種配合的能力,或許是成就《演員請就位》這檔節目高品質的基底,也讓十二生笑編劇團隊在市場上找到了一條獨特的生存之道,兼具了綜藝和影視編劇的雙重能力,也是這支團隊無法被輕易複製和取代的關鍵。
與影視行業的大編劇一起開門唱大戲
在接到陳凱歌導演影視化劇本創作邀約之時,作為影視化總編劇的耿雪松在歡喜之餘也並沒有太多意外,因為從去年開始,雙方之間就合作得相當愉快,而今年,陳導決定將影視化短片的劇本創作都交給他們,也是雙方之間這種默契合作的升級。
「其實第一輪舞臺化的劇本也是我們和一些大編劇比稿之後才勝出的,陳凱歌導演覺得我們舞臺化的劇本還可以,就讓我們試一試。」這一試,陳凱歌便將影視化階段的劇本交給了十二生笑編劇團隊,而在去年,這兩個階段的劇本都來自影視行業的大編劇們。
之所以能夠贏得導演的認可,在耿雪松看來,與團隊這麼長時間以來的積澱密不可分,一方麵團隊創作過很多喜劇化的舞臺戲劇作品,對於幽默、對於戲劇衝突的理解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而這些導演來說,很多都是新穎的,另一方面這支由十二個人組成的編劇團隊,也充分發揮了集思廣益的優勢,大家在各個分工上都有各自的優勢,最終以綜合實力見長。
十二人的編劇團隊,對於偏個人化創作的影視劇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大體量,但在耿雪松看來,這恰恰是自己團隊的優勢所在,以類工業化的方式架構團隊組成,每個人都各有所長,這不僅適用於綜藝節目的製作流程和模式,也是未來影視化編劇創作的必然趨勢。
因此,快,就成為這支編劇團隊能夠獲得青睞的一個顯著特質,這種快,是建立在對綜藝製作流程和傳播屬性的深刻理解之上,也更離不開對影視化編劇規律和方法的熟諳,更體現在與導演、演員等環節的無縫溝通之中。
事實上,在參與綜藝節目的劇作創作之餘,團隊中的編劇們也在進行著影視創作上的積累,有的編劇長期在影視劇組工作,而由團隊成員張笑赫擔任編劇的。《父子變形記》。也已經在電影頻道播出。「如果完全不了解怎麼寫,我們也不會這麼快上手。」
與影視行業大編劇一起唱大戲,讓這支編劇團隊收穫了更多的信任和信心,也不斷證明著團隊本身的能力。
根植於綜藝的獨特化編劇生存之道
十二生笑編劇團隊確實稱得上是市場上的一支獨特的存在,從電視行業起步,但身份和特長卻與傳統意義上的綜藝導演和編劇的工種有所區別,而與傳統的影視戲劇編劇相比,團隊身上顯然有了更多綜藝製作的經驗以及體系和方法。
「目前市場上表演向的綜藝節目中,80%都是由我們來編劇的。」耿雪松介紹,目前整個十二生笑的編劇團隊大部分都是戲文專業出身,但也有學表演和導演專業的,因此綜合素質相對比較全面,創作的很多戲劇片段也都是邊演邊創作出來的。而與影視行業中很多偏文學性的編劇相比,團隊的這份優勢也體現在與導演和演員的溝通上,會有更高的效率。
團隊不僅有編劇思維,還有導演思維,能夠和演員進行順暢溝通,而對於很多純粹的影視編劇來講,中間導演的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溝通成本上來說也就更高。這是這支團隊在今年更受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團隊這麼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優勢所在,而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團隊也一直以來都比較穩定。
從六年前的《歡樂喜劇人》開始,這支編劇團隊就幾乎一直都在一起,經歷和見證著綜藝行業一輪又一輪的發展浪潮,《跨界喜劇王》《我就是演員》等到如今的《演員請就位》,這支編劇團隊不僅為自己找到了生存發展的空間,也無形中形成了一種難以被複製的成長路徑。
事實上,團隊中的大部分都是從電視節目製作入行,耿雪松就曾在央視做過幾年的節目,是一支地地道道的在電視行業成長起來的戲劇和影視編劇團隊。
這樣的基因為團隊帶來了很多的優勢,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也提供了向外開拓的更多可能性,而今年《演員請就位》中,獲得陳凱歌導演影視化階段全部劇本創作的機會,就是對團隊這種向外拓展能力的最好印證。
「綜藝+影視」編劇的更多拓展
在如今普遍進入冷靜期的綜藝行業中,隸屬於千秋歲的十二生笑編劇工作室這樣一支團隊的存在,無疑為如今不乏熱度的表演類的綜藝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撐。
作為國內幾乎可稱得上是目前唯一一支能夠駕馭「綜藝+影視」編劇的團隊,十二生笑編劇團隊的價值屬性和能量邊界正在不斷得到開拓,這種價值和能量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也是十二生笑團隊無法被簡單複製的原因。
而對於團隊下一步的發展來說,一個更大的目標和規劃也在穩步推進中,向影視行業有更多的規劃和拓展,基於自己本身的基因和優勢,從另外一條路去實現突破,這是十二生笑編劇團隊目前正在做的。
實際上,儘管影視和綜藝從行業層面上來講,看似在不同的軌道上在運轉,但十二生笑這支編劇團隊卻一直以來都擁有這種「跨界」的能力,且因為跨界而帶上了別的團隊所沒有的優勢,而在《演員請就位》整個節目中,特別是與電影導演合作的原創劇目中,讓這支團隊也找到了更多向外拓展和跨界的信息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