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遊客愛看臺灣政治模仿秀

2020-12-22 青年參考

  據臺灣媒體報導,陳水扁家族洗錢案被披露後,靠模仿扁家成員的藝人接節目接到手軟,荷包自然塞得滿滿當當。

  在臺灣,惟妙惟肖的政治模仿秀已成為社會熱潮,每天跟進時事的最新發展,嬉笑怒罵、插科打諢,常常讓觀眾分不清臺上是真的政治人物還是演員。據說,很多臺灣藝人成為模仿政治人物的專業戶,有人甚至能模仿幾十個角色。在靠模仿秀賺取辛苦費的同時,很多演員的生活習慣也和「真身」日益靠攏。

  1.大陸客:看景點不如看電視

  據香港《亞洲周刊》報導,「太超過了」最近成為島內不少人的口頭禪。這句話因陳水扁的兒媳黃睿靚為洗錢案辯護而來,通過女藝人在政治模仿秀節目《全民最大黨》中出神入化的演繹,一下成為流行的「關鍵詞」。據報導,陳水扁家族洗錢案被披露後,靠模仿扁家成員的藝人接節目接到手軟,荷包自然塞得滿滿當當。

  隨著陳水扁家族洗錢案愈演愈烈,島內各政治模仿秀節目紛紛跟進。有的節目從「總統府」請來「馬英九」,也從寶徠花園請出「陳水扁」和「陳水扁的兒女」,比如「陳致中」、「陳幸妤」、兒媳「黃睿靚」等,他們都是座上賓。節目以戲劇表演的方式呈現案件,手持卷宗的主持人坐在椅子上做旁白,串起每一段落的劇情,並以連續劇的方式播出。案件的每一步進展都能在節目中得到體現,嘲諷味道甚濃。

  島內的政治模仿秀甚至成了政治的一部分。演技精湛的模仿秀演員,神情、語氣、裝扮和「真身」難辨真假,通過YouTube等網站在全球華人社會吸引眼球,模仿秀演員郭子乾、邰智源還登上了CNN等國際媒體。

  今年7月,臺灣開放大陸遊客赴臺。不少大陸遊客喜愛的臺灣景點是旅館房間——呆在房間裡收看政治模仿秀節目,甚至向旅行社建議去參觀這些節目的製作現場,與模仿秀藝人們合影留念。

  有調查顯示,臺灣政治模仿秀的收視階層地位較高,平均月薪超過8萬元新臺幣(約合16662元人民幣)。男性上班族是模仿秀的主力觀眾,家庭主婦對政治模仿秀也愈來愈喜愛。在地理分布上,臺灣北部是此類節目的大本營,近來南部地區的觀眾日漸增加。

  2.「油」光煥發的「阿扁」

  長期以來,模仿陳水扁的藝人最受關注,有人說,陳水扁一家新聞不斷,幾乎救了島內的政治模仿秀。據報導,自陳水扁2000年上臺後,島內模仿他的藝人一茬接一茬,演得最好的當屬他的臺南老鄉唐從聖。兩人從身高、動作到講話聲音都非常像,常常讓人分不清。

  唐從聖上街時,路人常會以「阿扁『總統』」稱呼他。有一次,他騎摩託車不小心闖了紅燈,被交警攔下,對方一看是「阿扁『總統』」,揮揮手就讓他過去了。唐從聖扮演陳水扁,最大的心得就是一個「油」字,頭上抹髮油,臉上抹嬰兒油,始終保持「油」光煥發。

  唐從聖演陳水扁很像,也靠阿扁賺足了錢,但他演得最成功的名人不是陳水扁,而是李敖。唐從聖是戲劇表演科班出身,受過正規訓練,學過京劇、相聲,還演過電影,演起李敖來活靈活現,堪稱形神兼備,經典中的經典。

  近年來,李敖不僅寫文章著書,也頻頻上電視做評論節目。在節目中,他大展罵人本領,從蔣介石到周杰倫,任何他看不順眼的人都會被罵。作為「立委」,李敖對官員的質詢也極具戲劇性,他要「國防部長」李傑「閉嘴閉嘴閉嘴閉嘴」,還讓臺灣幾個名牌大學的校長站成一列,挨個訓斥。

  李敖個性十足的言論,沒能難倒唐從聖。唐從聖能充分把握李敖說話的特點,製造了一個「笑」果十足的漫畫版「李敖」。他扮演李敖時大罵民進黨政客,罵製作人「王八蛋」,罵樂隊「早該滾蛋」,罵導播「混蛋」。他開口大罵時,就是節目達到高潮的時候。李敖喜歡引經據典,他也喜歡引經據典;李敖喜歡稱讚美女,他也見美女就誇;李敖喜歡告人,他動不動就要告導播和攝影師。

  據稱,唐從聖扮演的李敖與「真人」的相似度在90%以上。不過,這並不是相似度最高的角色。扮演呂秀蓮的已故藝人倪敏然,被認為是島內最像的「替身」,甚至曾「代替」呂秀蓮視察民進黨黨部,製造了不少「笑」果。香港一份報紙曾刊發一則呂秀蓮的消息,配用的照片竟然是倪敏然的。

  3.「替身」維護「真身」形象

  並非所有「替身」都惡搞「真身」,扮演馬英九的李志希就是馬英九的「粉絲」,從來不會因為賺錢而破壞偶像的形象。據臺灣《時報周刊》報導,馬英九當選「總統」後,李志希的身價一下翻了幾番,好多人以為他會大賺一筆「替身」錢。沒想到,他因擔心「無心之故傷害馬英九形象」,拒絕進模仿秀直播間,因此被節目組除名。

  據報導,李志希的長相與馬英九非常像,模仿起來也是惟妙惟肖。為了模仿馬英九說話緩慢的特點,原本講話已經很慢的李志希,故意放慢速度,有人甚至打趣說,等李志希唱完一首歌,恐怕天都黑了。馬英九形象陽光,沒有誇張的手勢,說話四平八穩,模仿起來很難,不像一些民進黨人物,特色鮮明,比較好模仿。在一個模仿秀節目中,李志希面對幾個「民進黨人物」,看著他們吵來吵去,想說話時總用「對不起,我可以發言嗎」來開頭,得到允許後才發言。

  為了維護馬英九的形象,李志希犧牲不少。今年臺灣「大選」期間,他堅持維護馬英九的正面形象,從不刻意醜化「真身」,與家人外出用餐時甚至滴酒不沾,生怕為馬英九惹出什麼事端。李志希的堅持得罪了不少綠營觀眾,經常有綠營民眾打電話參與節目,把對馬英九的尖銳論調對準李志希。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李志希都會陷入矛盾之中,是回擊還是「冷處理」,往往要在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才能決定。

  李志希有時也會被藍營觀眾罵。如果百分之百地按真實的馬英九來演,節目就太悶了,有時為了配合綜藝節目的輕鬆氛圍,他也會在模仿中加入一些滑稽的表情、手勢等,但是這樣一來,藍軍馬上就會大罵:馬英九不是這個樣子的,你怎麼能亂演?

  據說,李志希與馬英九除了長得像,性格也蠻像的,都是「乖乖牌」,很少有負面新聞,不抽菸、不喝酒、不上夜店,晚上沒事就早早休息。

  李志希演馬英九也有自豪的時候。他有時走在街上,會聽到有人大聲打招呼,以前是「馬市長好」、「馬主席好」,現在升級了,變成「馬『總統』好」。模仿馬英九讓李志希的演技大有長進,粉絲越來越多。

  4.模仿秀演員患上「職業病」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島內政治模仿秀節目盛行,模仿秀演員為數不少。有的演員因「真身」衰落,演藝生涯短暫。有的演員可謂常青樹,能出演多個角色,「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用武之地。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郭子乾、邰智源這兩位「靈魂人物」了。

  郭子乾被稱為「橡皮臉」,3年裡模仿了180個人物,有蘇貞昌等政治人物,有名嘴、主持人,還有言承旭、成龍、劉德華、周星馳、羅大佑等當紅明星。邰智源則以搞笑著稱,飾演的人物不計其數。

  吃模仿秀這碗飯,酸甜苦辣只有演員自己清楚。不少模仿秀演員患上了「職業病」。扮演唐飛和連戰的夏靖庭,由於長期扮演連戰,被迫經常「眨眼」,演出完畢也常常不自覺地眨來眨去;扮演唐飛時,他要將下巴收起,表情僵硬,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扮演陳水扁的唐從聖,為將陳水扁揮手的招牌動作發揮得淋漓盡致,胳膊肘長期故意彎曲。

  除了肉體上的「折磨」,很多演員還得忍受政治觀點的差異給他們帶來的痛苦。 扮演政治人物的壓力很大,但收入可觀。比如,唐從聖模仿陳水扁,每周節目收入3萬元新臺幣(約合6200元人民幣),主持節目收入15萬元新臺幣(約合3.1萬元人民幣)。

  島內媒體認為,政治模仿秀之所以風靡臺灣,與臺灣的政治混亂和經濟蕭條不無關係。觀眾可以在節目進行中直接打電話參與,可以向「政治人物」提問,表達不滿;模仿者要根據觀眾的要求,演一些滑稽的戲。看到「政治人物」在電視上為自己演出,觀眾會獲得某種心理平衡。難怪有人說,模仿秀演員是臺灣的「另類民意代表」。

  (未經《青年參考》報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不得轉載「新聞故事」版稿件,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大陸遊客數量不斷飆升 在臺灣遭遇文化差異(圖)
    大陸遊客嫌臺灣城市建設落後,連臭豆腐都沒有北京好吃;臺灣人則認為大陸人說話聲音大,蔑視單身一族。  北京方面希望藉此促進實現期待已久的兩岸統一;臺灣當局則希望向大陸人展現民主政治和言論自由的魅力。  在20多位大陸遊客開始他們的臺灣遊之前,導遊在候機室做了個「即興演講」:「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廢棄物,也別把浴室的地板弄得像發大水一樣;還有,我們的臺灣同胞可不像我們一樣對油、鹽和味精那麼喜愛哦。」他接著嚴肅地說,「最好不要跟當地人談論政治,說的話只能說積極的、有利於兩岸交往的。」
  • 臺灣當局開放政策系列談(三)——大陸遊客何時才能赴臺旅遊
    主持人李峰:提起臺灣的阿里山、日月潭,很多大陸觀眾都非常的熟悉。現在正值五一假期,很多朋友正在或者已經計劃好要外出旅行,我想他們或許很想到寶島臺灣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兩岸各方人士的呼籲下,臺灣當局終於宣布從今年年初開始,開放大陸人士赴臺旅遊,這一消息讓不少的大陸遊客躍躍欲試。但是幾個月過去了,他們的願望卻落了空,為什麼呢?
  • 大陸遊客臺北遊最看愛看「國父紀念館」和101大樓
    臺海網7月10日訊 你知道哪些是大陸客、國際觀光客必去的熱門景點?臺北市觀光傳播局表示,可欣賞衛兵的「國父紀念館」,榮登陸客愛去景點榜首;國外觀光客則偏好到中正紀念堂一遊。
  • 大陸客哈政治 臺北土城看守所成熱點
    大陸旅客赴臺,最愛談政治議題,陳水扁臺北市豪宅、土城看守所都成為陸客熱門詢問的觀光景點。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遊客的議題總是追著最新時事,馬英九宣布競選國民黨主席,大陸客會問馬英九何時和胡錦濤見面?陳幸妤遭境管無法赴美求學,大陸客會問臺灣導遊的看法及立場。
  • 比賽「愛臺灣」,敢不敢讓大陸參賽?
    面對臺灣內部長期陷入藍綠惡鬥和對立內耗的局面,最近一段時間臺灣輿論傳出「無色覺醒」的呼聲,並反思是否該有「第三種選擇」,應該讓國民黨、民進黨和共產黨一起來比賽,由臺灣老百姓做評審,看誰最愛臺灣。再仔細分析該民調數據就能發現,不分年齡、政黨、地區都不反對讓大陸加入「愛臺灣」的賽局,顯示臺灣民眾不願被政黨綁架,厭惡只有顏色、不問是非;除了尋找新的出路,還有對藍綠有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 臺灣旅遊業「黑色六月」應驗 大陸赴臺遊客人數大減
    新聞回顧  臺灣學者:大陸遊客赴臺減二成民間消費將少261億  據臺灣《工商時報》即時報導,兩岸關係冷淡,大陸遊客赴臺明顯減少,臺灣「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29日上午指出,假設大陸遊客赴臺減少二成,民間消費將因此損失約261億(新臺幣
  • 大陸遊客單車環島「瘋臺灣」 稱如在天堂最愛花東
    大陸遊客單車環島「瘋臺灣」 稱如在天堂最愛花東     捷安特桃園店距桃園機場最近,大陸遊客下飛機租完車,馬上開始「瘋臺灣」。
  • 圓山飯店大陸遊客最愛
    它曾經是臺灣的「國賓館」,世界十大飯店之一。臺美「斷交」談判在這裡舉行,民進黨和親民黨在這裡成立,兩岸分離幾十年後第一次在島內舉行的兩會協商也在這裡舉行。它有兩條神秘的逃生通道,它有宋美齡最愛的紅豆松糕,它旗下的高級會所更曾是島內達官貴人、演藝明星飲宴歡娛的專屬之地。它曾經落寞凋零,一蹶不振,如今,拜兩岸交流所賜,又重拾往日風華,成為大陸遊客赴島遊的必去之所。它就是著名的圓山飯店。
  • 大陸遊客去臺灣,看一下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網友:終於明白差距了
    國家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在節假日的時候出門旅遊,去看一看外面不一樣的世界。出門旅遊不僅能夠放鬆心情,也能緩解一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並且還能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隨著現在兩岸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密切,臺灣也成為了不少遊客都非常喜歡的地方,許多大陸遊客也非常的好奇,臺灣當地人的日常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大陸遊客7個人吃一碗蚵仔煎的真相:都是臺灣導遊教的
    前幾天,觀察者網給大家講了一個笑話,最近,臺灣旅遊業不景氣,臺灣政客不僅不反思,反而賴到大陸頭上,還說什麼大陸遊客常常7個人吃一碗蚵仔煎。 然而,觀網的網友們紛紛真相了。 本來是大陸遊客吃完正餐,去夜市體驗一下臺灣小吃,卻被這些政客描述成陸客消費力不足,需要很多人共食一份小吃的狀況來抹黑大陸。
  • 赴臺個人遊暫停後島內「炸翻了鍋」,11年來大陸遊客給臺灣帶來了...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王裕文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不敢相信」,這是臺灣各界7月31日上午聽說大陸要暫停個人赴臺自由行後的反應。據臺媒報導,島內旅遊業者當天一直在向大陸同行求證,「希望不是真的」。傳言變事實後,臺灣知名政治評論人士趙少康在媒體上感嘆道:「這絕對是臺灣近年來最重大的新聞,會成為島內所有媒體的頭版頭條。」
  • 大陸遊客在臺灣「圍爐」盡情歡度除夕 迎接新春
    新華社臺北1月25日電(記者李凱王妍)除夕夜,臺北淡水河畔、情人橋邊,來自大陸的近400名遊客歡聚一堂,唱起熟悉的歌曲,盡情歡度除夕,迎接新春。  在充滿歌聲、笑聲、歡呼聲的聯歡現場,「赴臺旅遊兩岸除夕圍爐聯歡晚會」活動組織者、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姚大光興奮地對記者說:「希望大陸遊客在臺灣度過的除夕快快樂樂,高高興興,印象深刻。」  臺灣人把除夕年夜飯叫做「圍爐」。參加這場具有臺灣特色的圍爐活動的大陸遊客主要來自北京、上海。這一天,正好是北京女孩白潔21歲的生日。
  • 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大陸生活相差這麼遠?
    現在旅遊也成了人們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旅遊的過程中,除了看當地的一些美景,還能感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開闊自己的眼界,讓自己增長許多的知識,想想也都是非常愜意的事情。大陸遊客去臺灣旅遊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大陸相差這麼遠?
  • 藍營紀念臺灣光復節,綠營大酸:是配合大陸對臺「政治操作」
    @銳看臺灣報導 國民黨近期規劃舉行臺灣光復節紀念活動,並匪夷聲稱不能讓大陸「專美於前」,還透過媒體放話邀請蔡英文與當局官員出席。綠營內部指出,國民黨並未正式提出邀請,反而透過媒體放話,意圖消費臺灣光復,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大陸遊客赴臺灣旅遊手冊(最完整版)
    有消息人士表示,預計正式開放後,大陸遊客赴臺旅遊,需要臺灣地接社方面發出邀請函,然後組團社將客人的相關資料回傳給地接社完成入臺手續的辦理,約需7個工作日左右。建議考慮到配額數和航班數量制,臺灣遊正式開放,建議有臺灣遊意向的市民至少提前兩周到旅行社進行諮詢和預約。
  • 臺灣旅遊業者和民眾期盼更多大陸遊客
    針對兩岸未來交流,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8日表示,有大陸旅遊業者組團赴高雄旅遊是一個好的開始,「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歡迎包括高雄在內的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
  • 臺灣高山茶真假難辨 大陸遊客常吃虧被宰
    友人臺灣遊玩歸來,贈一盒臺灣高山茶。剛好有臺灣朋友來做客,衝泡,請她鑑賞。不料臺灣朋友一嘗便知:「大陸遊客買回來的吧!」我是好生驚訝加嘆服,料事如神的功力如何修得?朋友輕輕鬆鬆一語點破――這不是真的臺灣高山茶!  臺灣高山茶有名。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大陸遊客最愛「第一伴手禮」臺灣鳳梨「量多價漲」
    據新華社臺北6月23日電 鳳梨酥是多數大陸遊客心中的臺灣「第一伴手禮」,短短幾年間,臺灣鳳梨酥產業隨著大陸遊客的湧入而同步成長,目前的年產值超過200億元(新臺幣,下同)。鳳梨酥的熱銷也拉動了鳳梨(菠蘿)種植面積的擴張,今年甚至出現了「量多價漲」的奇特現象。
  • 大陸遊客特別愛買臺灣農特產 不愛農場旅遊
    華夏經緯網8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休閒農業是今年海峽兩岸臺北旅展的重點區域,佔了臺灣展區一半的攤位。休閒農業在星馬港澳紅透半邊天,早已成臺灣旅遊特色,不過,一樣搶攻華人市場,在大陸的推展並不順利,一方面是陸客團行程都趕,無法排入農場行程,另一方面,大部份陸客對這樣的旅遊內容並不感興趣,有趣的是,陸客不特別喜歡到產地旅遊,但對於採買臺灣農特產品,卻呈現高度興趣。